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2997发布日期:2024-02-26 16:5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一般包括两个壳体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转轴组件,两个壳体通过转轴组件的形变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

2、在传统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折叠时,柔性显示屏折叠于壳体装置的内侧,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容易因被壳体装置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导致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差,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自动避让形成水滴状或近似水滴状的容屏空间,使得壳体装置对屏幕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屏幕因壳体装置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屏幕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装置和屏幕。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轴组件,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通过转轴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壳体装置展开或折叠,转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

3、屏幕包括依次排布第一非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第二非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非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及第四非折弯部,第一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四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一折弯部对应部分第一壳体及部分第一支撑件设置且且能够相对活动,第二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一支撑件设置,第二折弯部对应部分第一支撑件、主轴及部分第二支撑件设置且能够相对活动,第三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二支撑件,第三折弯部对应部分第二支撑件及部分第二壳体设置且能够相对活动。

4、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壳体装置展平,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主轴的两侧,屏幕展平。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壳体装置折叠,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主轴的同一侧,且在靠近主轴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第一支撑件、主轴及第二支撑件共同形成容屏空间,屏幕折叠于壳体装置的内侧,屏幕部分位于容屏空间,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及第三折弯部发生弯折。

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连接臂、第一摆臂、第二固定架、第二连接臂以及第二摆臂;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主轴;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主轴;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且滑动连接第一摆臂的滑动端;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且滑动连接第二摆臂的滑动端。

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弧形槽,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插设有底部转轴;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弧形臂及第一导向臂,第一弧形臂和第一导向臂固定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第一导向臂设有第一导向滑槽;第一弧形臂安装于第一弧形槽,底部转轴安装于第一导向滑槽。

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具有近轴端和远轴端,近轴端相对远轴端靠近主轴且靠近第一支撑板;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底部转轴滑动至远轴端;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底部转轴滑动至近轴端。

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安装于主轴,阻尼组件连接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和第二摆臂的转动端,阻尼组件用于在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

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多个同步齿轮,各同步齿轮均转动连接主轴,第一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摆臂的转动端。

1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还包括连接段,第一摆臂的连接段连接第一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一摆臂的滑动端;第二摆臂还包括连接段,第二摆臂的连接段连接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二摆臂的滑动端;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第一摆臂的连接段、主轴、第二摆臂的连接段及第二支撑板共同形成容屏空间。

1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背盖,背盖固定于主轴;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遮挡背盖;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背盖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露出。

1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幕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折弯部连接第二非折弯部的端部形成第一圆弧段,第二折弯部的中部形成第二圆弧段,第二折弯部连接第三非折弯部的端部形成第三圆弧段,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及第三圆弧段平滑过渡,且圆心均位于屏幕的内侧;第一折弯部形成第四圆弧段,第三折弯部形成第五圆弧段,第四圆弧段和第五圆弧段的圆心均位于屏幕的外侧;第一非折弯部、第二非折弯部、第三非折弯部及第四折弯部为平直段。

1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二胶层、第三胶层以及第四胶层,第一胶层连接第一壳体与屏幕的第一非折弯部,第二胶层连接第二壳体与屏幕的第四非折弯部,第三胶层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折弯部,第四胶层连接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折弯部;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的刚度大于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刚度。

1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为强胶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为弱胶层;强胶层的模量大于弱胶层的模量;和/或,强胶层呈连续的长条形;和/或,弱胶层包括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以形成图案化结构。

1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连接组件,转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且固定连接屏幕的第二非折弯部,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且固定连接屏幕的第三非折弯部。

1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粘接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粘接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第一基材层为金属片;第一粘接层和第一绝缘层均固定于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第一粘接层粘接第一支撑件,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粘接层靠近主轴的一侧,第一绝缘层采用绝缘材料;第二粘接层和第二绝缘层均固定于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第二粘接层粘接屏幕的第二非折弯部,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粘接层靠近主轴的一侧,第二绝缘层采用绝缘材料。

1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强层,至少一个补强层固定于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补强层的基材层为金属片。

1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连接组件,转轴连接组件包括软胶件,软胶件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软胶件连接屏幕的折弯部。

1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硬质条、第二硬质条、多个第一拉钩、多个第一滑钩、多个第二拉钩以及多个第二滑钩;第一硬质条固定于软胶件的一侧,多个第一拉钩和多个第一滑钩固定于第一硬质条,多个第一拉钩连接第一支撑件,以使第一硬质条与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固定,多个第一滑钩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以使第一硬质条能够相对第一支撑件在垂直于主轴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第二硬质条固定于软胶件的另一侧,多个第二拉钩和多个第二滑钩固定于第二硬质条,多个第二拉钩连接第二支撑件,以使第二硬质条与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固定,多个第二滑钩滑动连接第二支撑件,以使第二硬质条能够相对第二支撑件在垂直于主轴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滑动。

2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幕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承载板,承载板固定于柔性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承载板的刚度大于柔性显示屏的刚度。

2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板包括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第四板部以及第五板部;第三板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一通孔位于第三金属板的底部且贯穿第三板部,多个第一通孔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一通孔呈长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垂直于第四方向,第一通孔的一端延伸至第三金属板的底部端面;多个第二通孔位于第三金属板的顶部且贯穿第三板部,多个第二通孔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二通孔呈长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二通孔延伸至第三金属板的顶部端面;第二板部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凹槽,多个第一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一长条凹槽沿第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第四板部设有多个第二长条凹槽,多个第二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二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二长条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

2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板包括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第四板部以及第五板部;第三板部设有多个长条通孔组,多个长条通孔组沿第三方向排布,第三方向垂直于第四方向,每个长条通孔组均包括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长条通孔,各长条通孔均大致呈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各长条通孔均贯穿第三板部;第二板部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凹槽,多个第一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一长条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第四板部设有多个第二长条凹槽,多个第二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二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二长条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

2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长条通孔组的多个长条通孔交错排布。

2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长条凹槽位于第二板部靠近第一板部的一侧,多个第二长条凹槽位于第四板部靠近第五板部的一侧。

2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板采用铝基复合材料或镁基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或镁基复合材料包括增强颗粒,承载板的材料密度小于或等于4.0g/cm3,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80gpa,屈服强度大于或等于300mpa,导热系数高大于或等于90w/(m·℃)。

2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强颗粒为碳化硅、氧化铝、碳化硼、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化铬、硼化硅、硼化钛或碳化钛。

2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幕包括柔性显示屏和软胶支撑件,软胶支撑件位于柔性显示屏的非显示侧,且固定于柔性显示屏的折弯区。

2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支撑件设有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长条凹槽,多个长条凹槽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各长条凹槽的延伸方向。

2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支撑件包括软胶件和加强件,软胶件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加强件固定于或嵌设于软胶件背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加强件的刚度大于软胶件的刚度。

3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件为金属片,加强件设有通孔结构和/或凹槽结构。

3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支撑件的端部过盈连接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3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支撑件,屏幕支撑件包括第一硬质板、第二硬质板及连接在第一硬质板与第二硬质板之间的软胶件,第一硬质板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硬质板固定连接第二壳体,软胶件对应转轴组件设置,屏幕固定于屏幕支撑件背向转轴组件的一侧。

3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拉手部和第二拉手部,第一硬质板靠近软胶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嵌入第一拉手部,第二硬质板靠近软胶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嵌入第二拉手部。

3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第一防护壳及第二防护壳,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分别安装于转轴组件的两端,第一防护壳安装于第一壳体的边缘,第二防护壳安装于第二壳体的边缘,第一防护件、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件及第二防护壳环绕屏幕设置,且共同遮挡屏幕的边缘。

3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防护件包括硬质件、连接件及软胶件,硬质件通过连接件与软胶件连接,硬质件插接主轴,软胶件遮挡屏幕的部分边缘,且能够随屏幕弯折。

3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防护壳包括遮挡框部和连接遮挡框部的安装框部,安装框部安装于第一壳体的边缘,遮挡框部遮挡屏幕的部分边缘、第一防护件的一端及第二防护件的一端。

3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件包括防护部、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连接防护部的两端,防护部遮挡屏幕的部分边缘,第一限位部位于转轴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一防护壳遮挡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转轴组件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二防护壳遮挡第二限位部。

3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减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厚度在近轴端向远轴端的方向上减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