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0309发布日期:2024-03-12 20:3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伞降模拟训练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


背景技术:

1、伞降训练是军用或者民用的重要训练科目,在多年的组训实践中,基本形成了单项基础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升空实跳训练的成熟训练链路。由于伞降训练操作环节复杂、危险系数大、环境要求高,升空实跳前如何最大程度的体验真实场景,解决心理感适、模拟空中环境操纵、各环节交互检查体验等一直是困扰训练效益提升的关键所在。

2、伞降模拟训练器材可在地面模拟空中环境的离机、伞控、着落等科目训练,是跳伞地面训练的主要手段和通用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了升空实跳前的各环节技能动作的训练和纠正,但目前该训练器材领域均为单独科目单独功能的单一训练器材为主,且多为机械式操作,综合性训练体验感不强。

3、现有技术中,也开始逐渐出现滑行式伞降训练方式。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是一种用于模拟伞降训练的装置,它通过模拟真实的伞降过程,帮助受训人员熟悉和掌握伞降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技术不断改进,包括运动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使得训练设备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伞降过程。现代的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可以模拟多种环境条件,以提供更加逼真的训练体验。

4、尽管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在技术上不断改进,但与真实伞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设备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离机路径、风力和空气动力学效应,这可能影响训练效果。总的来说,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在技术上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成本、真实度、安全性和个性化训练需求等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该伞降训练平台包括架高升空设置的模拟机舱、穿设于所述模拟机舱内的滑行轨道和至少一个能在滑行轨道上滑行的滑行器;

4、其中,所述模拟机舱具有容纳受训人员的空间,并具有用于供受训人员离机的舱门,所述滑行轨道布置于所述模拟机舱的中上部,以给所述受训人员提供通过背带系统固定于所述滑行器的下方的操作区域;

5、所述滑行轨道在所述模拟机舱的内部从所述舱门处延伸而出,并至少包括出舱练习段、空中降落操纵段或着陆练习段,用于给所述滑行器提供滑行支撑;

6、所述滑行器包括车架、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行驶轮系和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升降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马达和升降卷筒,所述升降卷筒由所述升降驱动马达驱动旋转,以通过卷绕在所述升降卷筒上的第一柔性传动件实现受训人员的升降控制。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拟机舱两侧具有侧舱门,尾部具有尾舱门,两组滑行轨道贯穿所述模拟机舱设置,并分别从对应侧的侧舱门和尾舱门延伸而出;

8、所述滑行轨道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的尾舱门的部位设置为第一长直轨道,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的侧舱门的部位设置为第一弧形轨道;所述滑行轨道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的舱内部位包括第一斜向轨道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轨道,所述第一斜向轨道的靠近所述尾舱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长直轨道邻接,所述第一斜向轨道的靠近所述侧舱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邻接;以所述第一长直轨道的两个轨道的中线所在的延伸直线为基准线,在自所述尾舱门至所述侧舱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向轨道逐渐远离所述基准线。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行轨道的第一端在远离所述侧舱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轨道与第二斜向轨道的一端邻接,所述第二斜向轨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长直轨道邻接;所述第二长直轨道与所述第一长直轨道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长直轨道指向于所述第二长直轨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二斜向轨道逐渐靠近于所述滑行轨道的第二端;所述滑行轨道的第二端包括第二弧形轨道,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半径大于第一弧形轨道的半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驶轮系包括至少一个行驶轮组,至少一个行驶轮组为主动驱动轮组;所述滑行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行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驱动轮组的转动行驶;所述行驶驱动装置包括行驶驱动马达、中间传动机构、传动轴组件;

11、其中,所述行驶驱动马达通过所述中间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机构连接,所述中间传动机构为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

12、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

13、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一个差速器输入轴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差速器输出轴,所述差速器输入端与所述中间传动机构连接;

14、两套半轴子组件,所述半轴子组件包括联轴器和行驶轮轴,所述联轴器一端与所述差速器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行驶轮轴连接,所述行驶轮轴与行驶轮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驶轮组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车架两侧以相对设置的行驶轮;

16、所述行驶轮包括车轮支架、支撑轴承、定位套、花键法兰盘和车轮,其中,所述支撑轴承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上,且位于所述车轮的两侧;所述行驶轮轴通过定位套穿设安装于所述支撑轴承内,所述花键法兰盘与所述行驶轮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所述花键法兰盘和车轮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轴器为万向联轴器;和/或,

18、所述行驶轮系还包括安装于各个行驶轮下方的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多个导向轮,各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行驶轮在轴向相交,用于在工字型轨道的腹板两侧夹设。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还包括:离合器、升降转轴和制动器,所述升降驱动马达通过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升降转轴连接,所述升降卷筒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转轴上,所述制动器的制动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转轴上;和/或,

20、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还包括排绳器,所述排绳器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升降卷筒的下方位置,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柔性传动件沿预定路径移动或者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柔性传动件的方向。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行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行器底部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装置桁架、旋转驱动马达、驱动齿轮、回转支撑件和旋转板;

22、其中,所述旋转装置桁架与所述滑行器的车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马达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装置桁架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驱动马达连接;

23、所述回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装置桁架的下方,其包括内圈、外圈和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所述内圈的上端面与所述旋转装置桁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外圈的下端面与所述旋转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24、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具有外齿,并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旋转驱动马达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带动所述回转支撑件的外圈,从而带动所述旋转板沿所述回转支撑件的轴线转动。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位于不同方位的四个倾斜卷筒,用于通过第二柔性传动件拉动位于所述旋转板下方的操纵盘或受训人员的背带系统;和/或,

26、所述回转支撑件的中部具有通道孔,所述旋转装置桁架及所述旋转板对应于所述通道孔位置也设计有避让结构,用于所述第一柔性传动件的穿设。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还包括操控盘,所述操控盘设置于所述旋转装置的下方;

28、在所述操控盘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吊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柔性传动件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升降卷筒连接;

29、在所述操控盘的上端面四个方位的不同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吊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柔性传动件与所述旋转板上的所述倾斜卷筒连接;

30、在所述操控盘的下端面四个方位的不同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三吊环,用于通过第三柔性传动件与受训人员的背带系统连接;

31、所述操控盘为方形结构,各所述第二吊环分别位于四个边角位置;所述旋转板为方形结构,各所述倾斜卷筒分别位于各边线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旋转板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导线轮,所述倾斜卷筒与与之配合的所述导线轮的轴线相互平行,用于将所述第二柔性传动件导向至对应的所述第二吊环;

32、所述操控盘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操纵组件,所述操纵组件包括:双槽轮、伸缩卷线盒、编码器和拉绳;

33、其中,所述伸缩卷线盒为固定设置,内部卷放有所述拉绳;所述双槽轮可转动设置,其中一个槽用于实现所述拉绳的导向,另一个槽用于所述伸缩卷线盒的复位;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双槽轮同轴设置,且与所述双槽轮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拉绳在所述双槽轮导向后向下延伸,其端部设置有操纵棒,用于供受训人员操控。

3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设计非常合理,具有多个优点。首先,由于是在模拟机舱内进行训练,能够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更加安全可靠。其次,滑行轨道的设置为滑行器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和控制,使得受训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伞降技巧。此外,滑行器的升降控制也非常便捷,训练效果更佳。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滑行式伞降训练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级伞降训练机构和部队,为受训人员提供高效、安全、科学的伞降训练服务。同时,这种训练平台的技术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不同训练需求和场景。

35、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36、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