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

文档序号:35043084发布日期:2023-08-06 00:1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病理切片教学展示,具体为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病理切片是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的发生发展特点,最后作出病理诊断。在对病理切片进行教学展示时,需要通过展示装置来对其进行教学,传统的病理切片展示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2、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病理切片展示装置,在对病理切片进行展示时,只能对相同大小的病理切片进行展示教学,不能同时对不同大小的病理切片进行展示,使病理切片展示装置的实用性能降低;

3、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病理切片展示装置,都需要通过照射灯来对病理切片进行教学,在使用照射灯时,无法对照射灯角度和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展示板、固定框、螺纹杆和第二转盘,还包括:

4、两个支撑杆,其设置于底座顶端的两端;

5、展示板固定于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框设置于展示板的顶端;

6、转杆,其通过轴承安装于固定框的内部;

7、通孔,其开设于固定框的正面;

8、套筒,其螺纹套接于转杆的外部;

9、连接杆,其与套筒固定连接,并穿过通孔;

10、凹槽,其开设于展示板的侧面;

11、第二滑轨,其设置于凹槽的内部;

12、第二滑块,其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13、固定板,其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14、支撑板,其固定于固定板的正面;

15、固定架,其与展示板固定连接,并位于凹槽13的侧面;

16、螺纹杆,其穿过固定架并与固定架螺纹连接,且一端与固定板连接。

17、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壁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18、套筒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与外螺纹相连接。

19、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螺纹杆相适配。

20、优选的,所述展示板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滑轨,套筒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2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支架板,且支架板的底端铰接有照射灯。

22、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且第一转盘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2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展示板的一侧固定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挤压板。

2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不仅能够使病理切片的装夹更为方便,还可以对不同大小的病理切片进行装夹固定,适应能力更好,同时,还可以便于不同距离和角度照明观察,使用时更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展示板、固定框、螺纹杆和第二转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的外壁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螺纹杆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板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滑轨,套筒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支架板,且支架板的底端铰接有照射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且第一转盘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靠近展示板的一侧固定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挤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展示板、固定框、螺纹杆和第二转盘,还包括:两个支撑杆、转杆、通孔、套筒、连接杆、凹槽、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固定板、支撑板、固定架和螺纹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切片教学展示装置,不仅能够使病理切片的装夹更为方便,还可以对不同大小的病理切片进行装夹固定,适应能力更好,同时,还可以便于不同距离和角度照明观察,使用时更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包莉,杨雷,赵睿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