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446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上用于技术训练的模型,特别是用于培养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肌肉注射、皮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抽血的膜型。
目前,在护理教学中尚无较理想的注射、输液训练模型。许多教学单位在进行注射、输液等基本功训练或示范时,多采用功能较单一的自制简易模型。如进行静脉注射,输液示教时,在一只大乳胶手套内填充棉花,棉花与手套之间铺设一条胶管,乳胶手套代表人体皮肤,胶管代表血管,以此进行演示或训练。这种模型的不足是在训练时,无法判断和了解注射器是否穿入或穿透或未穿过血管,同时也不能进行静脉抽血训练。训练效果不佳,不够形象直观,且缺乏真实感。
苏州教具厂曾生产出一种用于医护教学的全身护理人,该教具上肢前臂中部有一椭圆形软塑活块,内贴一层海绵,外接一根走水管,用以将静脉注射练习用的注射液引出。其臀部外上1/4处即肌肉注射常用部位也有一处同上肢前臂相仿的结构,用以进行肌肉注射训练。这种教具的不足是没有模拟血管,不能练习穿刺血管的手法,难以使受训者掌握静脉注射、输液及抽血等方面的要领,因而未能广泛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容易使受训人员掌握各种注射要领,直观显示注射准确性,并且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形象逼真的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由模拟皮肤层、血管、肌体构成上肢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模拟血管的端部连通有可向血管内充入液体的液压装置,或者/和在模拟血管内设有导线,血管与肌体之间设有薄金属片或金属网,导线和金属片或金属网分别与指示灯A、B的一端连接,指示灯A、B的另一端则与电源、注射器上的针头串接,构成呈开路状态的二组显示电路,以显示静脉穿刺准确或失误。
所述的液压装置是由盛液容器和与容器相连通的弹性气囊组成。气囊能向容器内施加一定压力,用以将容器内的液体充入血管内,在静脉注射训练时,使其能够直观地再现出静脉注射时的回血或抽血时的血液。同时打开气囊阀门放气,液体即推入或滴入血管至容器内。
在上肢体的三角肌部位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可装卸的活动肌体,活动肌体外部包有密封袋,用于接收注射液。
在上肢体的腕部或其它部位的膜拟皮肤为二层粘接构成,分别形成模拟表皮层与模拟真皮层。用于皮内注射训练时,能直观地显示出皮丘隆起。
在注射器上设有两个触点,其中一个为定触点,可设置在内管壁上。另一个为动触点,设置在注塞上,通过注塞滑动使两触点断开或接通,由动触点、指示灯C、电源及定触点串联构成一组通常呈开路状态的显示电路,用以显示抽回血训练时的操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多功能。在一个肢体上即可完成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抽血、皮内注射等多种基本功训练或示范,使受训人员得到全面的训练。
2.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受训人员判断静脉穿刺的准确性,使受训人员及时纠正偏差,更快掌握各种注射的要领。
3.真实感强。容易使受训人员产生真实操作感,大大地提高训练效果。
4.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该模型的易损件均可更换。
5.适用于护理教学中注射、输液等基本功训练和示范。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肢体内侧示意图。
图3为图2A-A向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种显示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如
图1、图2所示,上肢体包括上臂(1)、前臂(2)和手(3),这三部分的肌体(5)由软橡胶压制而成,可以制成一体,也可分为三段制作。模拟皮肤层(4)采用乳胶皮制作,套在上肢肌体外。在手背处的肌体与皮肤之间布有模拟血管(6),模拟血管最好采用与人体该处血管粗细相仿的乳胶管,并将其粘附在肌体上。血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与输液管(7)连通,输液管也设于肌体与皮肤之间,经前臂由上臂顶端引出,并与盛液容器即盛液瓶(8)连通。液体最好为与血液相似的红色,作为模拟血液可给人以真实感。输液管为二段,可采用插式接头连接,便与装卸。在盛液瓶上还连通有弹性气囊(9),可采用血压计带控制阀的气囊。在上臂三角肌部位,肌体有一凹陷部分,凹陷处可嵌入活动肌体(10)。活动机体由海棉制成,其外部包有密封袋。如图2,在上肢体腕部,即皮肉注射区的模拟皮肤层(11)为二层,一层为表皮层,采用乳胶皮;另一层为真皮层,可采用浅色薄合成革。乳胶表皮层粘在薄合成革真皮层上,制作时,此皮肤层最好为环形,套于腕部,便于扩大皮内注射区及更换皮肤。如图2、如图3所示,设在前臂内侧上方的模拟血管(12)内插有导线(13)。胶管一端封闭,导线经胶管的另一端引出,与固定在上臂内侧的三支指手灯A、B、C即绿、红、黄发光二极管(14)、(16)、(24)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4)一端相连。在血管与肌体之间设有与血管长宽相同的金属网(15)。金属网与血管均固定在肌体上,金属网与红色发光二极管(16)的一端相连。上述绿、红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则与电源控制开关(17)、电源E(18)和注射器(19)上的针头(20)串联连接,如图4所示,构成呈开路状态的显示电路。电源控制开关设在上臂,电源E则设置于上臂肌体空腔内。注射器采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注射器管内壁上固定有定触点(21),在注塞(22)顶部固定有动触点(23)。通常两触点不接触。动触点与黄色发光二极管(24)、电源控制开关(17)、电源(18)以定触点串联连接。构成呈开路状态的另一显示电路。
用于血管穿刺操作训练时,首先接通电源开关,注射器针头若刺入血管内与导线接触,则使原先呈开路状态的显示电路闭合,绿色指示灯A发光,证明刺入血管中。如果针头穿透血管与金属网接触,与金属网连接的红色指示灯B也同时发光,证明穿透血管。如果A、B两指示灯均不亮,则证明未刺到血管。作抽回血操作训练时,将注射器的注塞向外拉至动触点与定触点接触。则黄色指示灯C与电源接通发光。
肌肉注射训练可在三角肌内活动肌体上进行。注射器针头进入活动肌体内即可练习推药,药液则收集在密封袋中。待药液充满后,打开皮肤层,取出活动肌体,打开密封袋将药液倒出或更换密封袋,然后再将活动肌体嵌入凹陷部分,复上皮层即可继续使用。
进行皮内注射训练时,用针头将模拟表皮即乳胶皮层挑起,向内注射药液后即可产生皮丘隆起。手背处模拟血管主要是用于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抽血训练。气囊向盛液瓶内打气,其内液体受压后经过输液管进入血管,然后便可进行训练。训练时,针头刺入血管,即可见回血,打开气囊阀门放气,注射器内药液即可推入或滴入血管,并经输液管进入盛液瓶。若进行抽血训练,则不打开气囊阀门放气,即可将血管内液体抽出。
权利要求1.一种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由模拟皮肤层(4)、血管(6)(12)、肌体(5)构成上肢体,其特征在于模拟血管(6)的端部连通有可向血管内充入液体的液压控制装置,或者/和在模拟血管(12)内设有导线(13),血管与肌体之间设有薄金属片(15)或金属网,导线和金属片或金属网分别与指示灯A、B(14)(16)的一端连接,指示灯A、B的另一端则与电源(18)、注射器(19)上的针头(20)串接,构成呈开路状态的二组显示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是由盛液容器(8)和与容器相连通的弹性气囊(9)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在上肢的三角肌部位或其它部位设有可装卸的活动肌体(10),活动肌体外部包有密封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上肢体的腕部或其它部位的模拟皮肤层(11)为二层粘接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器(19)上设有两个触点,其中一个为定触点(21),可设置在内管壁上,另一个为动触点(23),设置在注塞(22)上,通过注塞滑动使两触点断开或接通,由动触点,指示灯C(24)、电源(18)及定触点串联构成一组通常呈开路状态的显示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肢注射训练用模型,由皮肤层、模拟血管、肌体构成上肢体,其特点是模拟血管连通有液压控制装置,在进行静脉注射、训练时,由它控制可实现回血和抽血,或者/和在模拟血管内设有导线,血管与肌体之间设有金属网,导线、金属网分别与指示灯、电源、注射器上的针头串接,构成呈开路状态的显示电路,用于显示静脉穿刺的准确性,帮助受训人员及时纠正偏差。本实用新型在一个肢体上即可完成肌肉、皮内、静脉注射等多种功能。
文档编号G09B23/00GK2071816SQ9021706
公开日1991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25日
发明者洪朝霞, 郑莎莉, 张炳琨, 安淑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军医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