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702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簧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夹,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组合方便的弹簧夹。
弹簧夹是大家所熟悉且常常使用的文具用品,其结构外观如


图1、2所示,它包括两相对枢接的本体1、插销2及扭转弹簧3等部件;本体1一端一体延伸有夹接面11,另一端是可供手指部分施力使用的施力面12,其中间部分是弯折的耳片13,耳片13预定位置上贯设有圆孔131。插销2是金属棒体,其长度略大于两耳片13的距离。扭转弹簧3的两侧延伸出一适当长度的顶制端31。组合时,取出两相同的本体1,上面的耳片13相互对应,圆孔131也相互对齐,同时将扭转弹簧3预先设置在两本体1间,且其两顶制端31分别顶制在施力面12的反面,将插销2由一侧的圆孔131穿入通过扭转弹簧3从另一圆孔131出来,并凸出一小段杆21在耳片13的外侧,再将凸出的杆段21压扁即可防止插销2掉出。弹簧夹装配以手工装配为主,目前尚难以实现自动化。
构成现有技术的弹簧夹的部件本体1、插销2及扭转弹簧3在组装过程中,并不是很容易。因为,扭转弹簧3在安装时需考虑到一定的预张力,以使本体1的夹接面11得以相对应地夹固。因此,安装上既需解决其预张力造成两本体1间不易精确对接,或预张力的作用偏差的问题,同时又需考虑到插销2与弹簧3、耳片13三者的贯通组合,因此,组装并非易事。弹簧夹组装后,上面所露出的插销2的杆段21往往会割伤使用者。并且因为弹簧夹组装件的结构设计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一天的组合产量并不多,由于产量不多故人工成本高,结果其成本高、利润少,且难以大量生产。
如图2所示,当弹簧夹组装后,上面的扭转弹簧因预张力的作用,使其上的弹簧本身形成一定角度的偏转,又因圆孔31均略大于插销2许多,因此,常造成弹簧夹使用时有偏转不一的情形,即定位不精确影响到产品整体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夹,以减少弹簧夹的组装时间,提高生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夹,由于其部件的组配性佳,组装容易,可以克服组装上的困难,并且有益于加工人员工作上的安全保护。
于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簧夹,它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本体及弹性元件,本体的一端延伸为一夹接面,其中央部份两侧各弯设凸伸有耳片,供两本体的对应枢接,另一端则是可供施力的施力面,供手指施力按压;其特征在于本体一侧耳片的一侧面上凸伸有枢轴部,而另一侧耳片的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贯穿的轴孔,当两本体对接时,其上枢轴部相对插入枢接在对应的轴孔中;其施力面反面的预定位置相对凸伸有凸柱。
弹性元件是具有适当弹性的簧片,其两侧各配合凸柱设有可供套入固定的定位孔,它在安装时已设有预张力,使施力面的反面往外推出,使夹接面得到夹压的力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夹,它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本体及弹性元件,本体的一端延伸有夹接面,其中央部分两侧各弯设凸伸有耳片,本体另一端设有施力面,其特征在于本体中一耳片的一侧面上凸伸有枢轴部,另一耳片与枢轴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贯穿的轴孔,枢轴部相对插入枢接在对应的轴孔中;施力面反面的预定位置相对凸伸有凸柱;弹性元件是具有弹性的簧片,两侧各配合凸柱设有供凸柱套入固定的定位孔,弹性元件在安装时已设有预张力。
前述的一种弹簧夹,其特征在于枢轴部的端头部分逐渐扩大。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夹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弹簧夹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弹簧夹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本体耳片组接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簧夹、它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本体4、弹性元件5,其中本体4大致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本体4上也各具有夹接面41及两侧中间部分各自弯折的耳片42、43以及供手指握压的施力面4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耳片42内侧面约略中央部分在其相对的另一耳片43的方向伸设有中空凸出且截面呈圆形的枢轴部421,另一耳片43的同样位置上为贯穿的轴孔431,轴孔431的内径约大于枢轴部421,本实用新型的枢轴部421在设计时,其端头4211部份略微扩张大于轴孔431的内径,当它套入轴孔431中时,即达到扣合枢接的目的(请配合参阅图6,它是图5中的202部位的放大示意图)。本体4施力面44顶端稍下的反面两侧中间处凸伸有凸柱441。
弹性元件5是具有适当弹性的板片弹簧,两侧各配合设有可供套入且相互铆设固定在凸柱441上的定位孔51,弹性元件5预先已制成弯弧状,待其安装后即已设有预张力(见图5)。
组合状态请参阅图4、5。首先取两相同规格的本体4,相对反置,在其上的枢轴部421分别相对应的轴孔431上,施以一往侧边的力量,将枢轴部421推入到对应的轴孔431中,待其完全插入轴孔431后,借上其上端头部分的渐扩形状,将其扣接在一起,从而将两本体4相互组合在一起。接着,以枢轴部421为中枢支点,将弹性元件5依其弧度再略为施力,使其两侧的定位孔51分别套在上述的凸柱441上,同时将弹性元件5调整到较为合适的位置,不偏向任何一边。然后,冲压加工凸柱441,使其呈扣固的扁平状,将弹性元件5铆固在两本体4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7所示,与现有技术的弹簧夹的使用状态相同,施力在两施力面44上,以其枢轴部421为支点,使夹接面41往外侧对应张开,此时施加在弹性元件5上的力大于预张力,待将施力松去时,弹性元件5因弹性回复作用施加相同的反作用力在施力面44的反面上,如此,夹接面41即自然呈对接的夹持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所述(a)本实用新型的组配部件简单,可大规模生产,其组配方便性和部件结构的简化,是现有技术的弹簧夹所不具备的。
(b)如(a)中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组装上非常方便,尤其是弹簧夹耳片42、43的枢接方式,以不同的结构达到一个相同的枢接目的。同时借由其特殊的结构,使其枢轴部421的端头部分4211在套穿在轴孔431上后,即可达到完全扣合枢接的目的,所以,其整体的组装加工很简化,经济效益好。而不必象现有技术的弹簧夹那样,需预先取出一插销2插穿在耳片13上,再配合插接一扭转弹簧3,而使本体组合时需承受扭转弹簧3的预张力,从而造成加工上的不便(如
图1所示)。
(c)弹性元件5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结构,加工组装时将耳片43的枢接与弹性元件5的安装分开进行,克服了(b)中所述的扭转弹簧3对组装的不利影响。因其枢轴部421是往内延伸设置,因此,不会有凸伸外露的部分,又其组装容易,于是,提高了组装安全性。
(d)由于弹性元件5固定在正中的位置,因此在两本体4施力面上施力时,不会有受力不均的现象,可使操作顺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夹,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
权利要求1.一种弹簧夹,它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本体及弹性元件,本体的一端延伸有夹接面,其中央部份两侧各弯设凸伸有耳片,本体另一端设有施力面,其特征在于本体中一耳片的一侧面上凸伸有枢轴部,另一耳片与枢轴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贯穿的轴孔,枢轴部相对插入枢接在对应的轴孔中;施力面反面的预定位置相对凸伸有凸柱;弹性元件是具有弹性的簧片,两侧各配合凸柱设有供凸柱套入固定的定位孔,弹性元件在安装时已设有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其特征在于枢轴部的端头部份逐渐扩大。
专利摘要一种弹簧夹,它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本体及弹性元件。本体一端是一夹接面,其中央部分的两侧各弯设凸伸有耳片,耳片内侧面预定位置上往其相对的另一耳片的方向伸设有凸出且截面呈圆形状的枢轴部,另一耳片的同样位置上为贯穿的轴孔。本体另一端是供施力的施力面,其顶端稍下的反面两侧中间处凸伸有凸柱,用于弹性元件的配合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组装安全。
文档编号B42F1/00GK2147109SQ9320222
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1日
发明者詹汉川 申请人:詹汉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