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99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电脑控制的广告设备,即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
现有的自动循环广告灯箱、双面活动式广告灯箱和大型滚卷式广告灯箱等,它们均是在内部结构及传动方式上采用了中间导向滚筒,画面或基片须经导向滚筒导向后才能到卷筒固定,造成滚筒与画面或基片之间增加了两个机械磨损环节,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导向滚筒的采用,使内部结构变得复杂,导致整机外形尺寸加大和制造成本增加等;此外,上述双面活动式广告灯箱,由于采用的是双面同机同步传动方式,所以存在安装不便、维修不便、用户更换画面不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微电脑控制的单面或双面型能自成一体的多画面屏幕式广告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将画面或基片直接固定于卷筒上,减少两个中间辅助传动环节,提高了传动效率及传动可靠性,简化了内部结构,降低机械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特别是采用微电脑柔性控制,使画面左右或上下移动,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位置循环显示多幅广告画面,即双面型能自成一体,各自显示,互不干扰,便于安装,突破了传统广告灯箱设备在画幅数量上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双面型能自成一体,互不干扰,便于安装和维修,有效地提高了传动效率及传动可靠性,降低了机械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传动装置设置为左右转动的剖视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传动装置设置为上下转动的剖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传动装置设置为前后双面的剖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电路原理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电路原理结构图中的电子控制装置P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传感器(6)的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壳体(12),与壳体(12)相连的支架(21),将壳体(12)背面设计为封闭式,正面设有带透明窗的盖(16),在壳体(12)内同轴方向设置有卷筒(2)和卷筒(10),卷筒(2)的端部装有齿轮(1),齿轮(1)与装于电机(3)输出轴上的齿轮(4)啮合,卷筒(10)的端部装有齿轮(11),齿轮(11)与装于电机(9)输出轴上的齿轮(8)啮合,卷筒(2)和卷筒(10)之间固定有画面(5),在对应于画面(5)的上下或左右边缘的横向中心位置,装有定位传感器(6),电机(3)和电机(9)与控制装置P相接构成单画面广告传动装置,根据需要在壳体(12)内可增加同样一套上述传动装置可构成双画面广告装置。控制装置P的电源AC220V进线插座CD8的1脚和3脚分别接到直流电源块IC2的3脚和2脚,直流电源块IC2的4脚和1脚接地,直流电源块IC2的5脚与保险F1相接,保险F1通过由电容C1、C2、R1组成的滤波器与电阻R2相接,电阻R2经过电容C3与直流稳压块IC3的3脚相连,IC3的2脚通过电容C5分别与串接有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的微电脑集成电块PIC16C71的3脚、1脚、18脚、13脚、12脚、11脚相接,IC3的2脚同时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4脚相接,IC3通过电阻R8、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分别与插座CD3的3脚、插座CD4的3脚和1脚、插座CD5的3脚和1脚相接,IC3的1脚通过电阻R4和二极管D1与2脚相接、并通过电阻R3和电容C4接地,从IC3的2脚引出的另一路通过二极管D14与三极管T4的基极相接、并通过电容C6串接电阻R5与三极管T4的基极相连,同时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T4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三极管T4的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T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7和二极管D2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4脚相接,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7脚与电容C11和二极管D10相接,并通过电阻R22与三极管T1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四个二极管D5、D6、D7、D8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1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后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9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0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24接地,三极管T3的基极通过电阻R27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8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28接地,三极管T3的发射极直接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31与二极管D7相连,二极管D7和电阻R31间通过电阻R26接地,插头CD1的3脚通过电阻R29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插头CD1的1脚和插头CD2的1脚直接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间,插头CD2的3脚通过电阻R30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插头CD3的1脚、插头CD4的2脚、插头CD5的2脚、插头CD6的1脚、插头CD7的3脚与地直接相连,插头CD3的2脚通过电阻R9与电容C10、二极管D9组成的滤波电路相并连后再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2脚相连,插头CD1的3脚通过电容C13、二极管D11组成的滤波电路后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6脚相连,插头CD5的1脚通过电容C12、二极管D1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7脚相连,插头CD6的2脚、1脚分别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3脚、12脚直接相连后,再分别通过二极管D3、二极管D4与插头CD7的1脚相连,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5脚直接与地相连,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5脚和16脚间接有由晶体振荡器H1、电容C9、电容C8组成的振荡电路。壳体(12)内壁涂有白色反光涂层和设置一涂有反光涂层的金属隔板(15),在壳体(12)内壁上或隔板(15)上设有多个电子式照明灯(7),在壳体(12)的内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散热器(14)和散热器(13)。定位传感器(6)由插座CD9和与之相连的光电传感器构成,插座CD9接于控制装置P的插座CD4和CD5上。电机(3)和电机(9)分别接于控制装置P的插座CD1和插座CD2上。壳体(12)背面设有3个按钮,即接于控制装置P插座CD7上的停止按钮(24)、接于控制装置P插座CD6上的右点动按钮(25)和左点动按钮(26),在壳体(12)上还设有接于控制装置P插座CD3上的时间调整电位器(23),壳体(12)下部设有电源开关(18)、插座(19)、保险(20)。图中L-电子镇流器、20-保险、22-底座。
实施例1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壳体(12),在壳体(12)内同轴方向设置有两组卷筒(2)和卷筒(10),两个卷筒(2)的端部分别装有两个齿轮(1),齿轮(1)与装于两台电机(3)的输出轴上的两个齿轮(4)分别啮合,两个卷筒(10)的端部分别装有两个齿轮(11),两个齿轮(11)与装于两台电机(9)的输出轴上的两个齿轮(8)分别啮合,两个卷筒(2)和两个卷筒(10)之间固定有画面(5),在对应于画面(5)的上下或左右边缘的横向中心位置,装有两个ST168定位传感器(6),两台电机(3)和两台电机(9)与两个控制装置P分别相接。在壳体(12)内设有一涂有白色喷塑反光层的隔板(15),在隔板上装有四只电子式照明灯(日光灯),在壳体(12)的外部设有时间调整电位器WX1-0.5,用于调整画面暂停时间,在壳体外部还设有六个按钮两个停止按钮(24)、两个左点动按钮(26)、两个右点动按钮(25),以构成双画面广告装置。使用时,首先把所需的两幅广告画的两边用胶带分别固定在四个滚筒上,然后把卷筒分别卡入两边的轴承座内,把画幅上下边压入画幅压边内,并手动将画幅卷紧在两边的卷筒上,轻轻滚动滚筒,保证画幅平稳运行无卷边现象,即可盖上箱盖,通电运行。当两个电机(3)和两个电机(9)在自动控制下分别作同向同步旋转时,两个齿轮(4)带动两个齿轮(1),两个齿轮(8)带动两个齿轮(11)分别作同向同步旋转,从而带动不同广告内容的画面交替显示。工作时,电源插座(19)接通电源,旋转调整旋钮(23)调定相邻两幅画之间所需停留的时间(以能看清及阅读完画面图案及广告文字内容为宜),然后,启动电源开关(18),此时卷筒上的画面就会作左右或上下平行移动;220V电源经直流电源块IC2稳压滤波后,一路经IC3向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供电,一路直接给两只电机供电,设备通过内部的电子控制装置P控制左右两只传动电机,从而控制画面的运行方向,并通过安装在箱体上的两只传感器来检测终点和每幅画的中心点,使之到终点后反向到每幅画的中心点处停止,并停留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停止的时间由时间调整旋钮(23)来设定。
权利要求1.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它包括有壳体(12),与壳体(12)相连的支架(21),其特征在于将壳体(12)背面设计为封闭式,正面设有带透明窗的盖(16),在壳体(12)内同轴方向设置有卷筒(2)和卷筒(10),卷筒(2)的端部装有齿轮(1),齿轮(1)与装于电机(3)输出轴上的齿轮(4)啮合,卷筒(10)的端部装有齿轮(11),齿轮(11)与装于电机(9)输出轴上的齿轮(8)啮合,卷筒(2)和卷筒(10)之间固定有画面(5),在对应于画面(5)的上下或左右边缘的横向中心位置,装有定位传感器(6),电机(3)和电机(9)与控制装置P相接构成单画面广告传动装置,根据需要在壳体(12)内可增加同样一套上述传动装置可构成双画面广告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P的电源AC220V进线插座CD8的1脚和3脚分别接到直流电源块IC2的3脚和2脚,直流电源块IC2的4脚和1脚接地,直流电源块IC2的5脚与保险F1相接,保险F1通过由电容C1、C2、R1组成的滤波器与电阻R2相接,电阻R2经过电容C3与直流稳压块IC3的3脚相连,IC3的2脚通过电容C5分别与串接有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的微电脑集成电块PIC16C71的3脚、1脚、18脚、13脚、12脚、11脚相接,IC3的2脚同时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4脚相接,IC3通过电阻R8、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分别与插座CD3的3脚、插座CD4的3脚和1脚、插座CD5的3脚和1脚相接,IC3的1脚通过电阻R4和二极管D1与2脚相接、并通过电阻R3和电容C4接地,从IC3的2脚引出的另一路通过二极管D14与三极管T4的基极相接、并通过电容C6串接电阻R5与三极管T4的基极相连,同时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T4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三极管T4的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T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7和二极管D2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4脚相接,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7脚与电容C11和二极管D10相接,并通过电阻R22与三极管T1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四个二极管D5、D6、D7、D8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1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后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9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0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24接地,三极管T3的基极通过电阻R27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8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28接地,三极管T3的发射极直接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31与二极管D7相连,二极管D7和电阻R31间通过电阻R26接地,插头CD1的3脚通过电阻R29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插头CD1的1脚和插头CD2的1脚直接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间,插头CD2的3脚通过电阻R30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插头CD3的1脚、插头CD4的2脚、插头CD5的2脚、插头CD6的1脚、插头CD7的3脚与地直接相连,插头CD3的2脚通过电阻R9与电容C10、二极管D9组成的滤波电路相并连后再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2脚相连,插头CD1的3脚通过电容C13、二极管D11组成的滤波电路后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6脚相连,插头CD5的1脚通过电容C12、二极管D1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7脚相连,插头CD6的2脚、1脚分别与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3脚、12脚直接相连后,再分别通过二极管D3、二极管D4与插头CD7的1脚相连,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5脚直接与地相连,微电脑集成块PIC16C71的15脚和16脚间接有由晶体振荡器H1、电容C9、电容C8组成的振荡电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12)内壁涂有白色反光涂层和设置一涂有反光涂层的金属隔板(15),在壳体(12)内壁上或隔板(15)上设有多个电子式照明灯(7),在壳体(12)的内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散热器(14)和散热器(13)。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位传感器(6)由插座CD9和与之相连的光电传感器构成,插座CD9接于控制装置P的插座CD4和CD5上。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机(3)和电机(9)分别接于控制装置P的插座CD1和插座CD2上。
6.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12)背面设有3个按钮,即接于控制装置P插座CD7上的停止按钮(24)、接于控制装置P插座CD6上的右点动按钮(25)和左点动按钮(26),在壳体(12)上还设有接于控制装置P插座CD3上的时间调整电位器(23),壳体(12)下部设有电源开关(18)、插座(19)、保险(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电脑控制的广告设备,即屏幕式电脑广告设备。它是在密封带透明窗的壳体内同轴方向设置有两个卷筒,两个卷筒端部分别装有齿轮,两齿轮分别与装于两电机上的两齿轮形成同向齿合,电机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在卷筒之间设有画面,画面通过设有的定位传感器定位,以构成单画面装置,将该装置增设一套构成双画面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双面型能自成一体,各自显示、互不干扰,加之静音设计,噪音较低,并且便于更换画面和维修、降低了机械磨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G09F11/00GK2382098SQ9923188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4日
发明者李宏, 沈学贵, 谢国政 申请人:机械工业部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