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式涂覆用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00444阅读:来源:国知局
1A)。另一方面,在滑动筒侧卡止片433从笔芯侧突棱432的移动轨迹脱离的状态下,由于不与笔芯侧突棱432卡合,所以笔芯300能够在轴线300AX方向上自由移动。
[0077]笔芯侧引导突起434能够与滑动筒侧引导槽435卡合,因此能够通过笔芯侧引导突起434和滑动筒侧引导槽435,使处于被滑动筒610的内周面611保持的状态的笔芯300沿着轴线300AX方向自由移动(参照图1A、图3)。
[0078]如图1C所示,外筒侧移动机构420具有: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其从气密筒620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外筒侧引导槽422,其设置在外筒100的内周面上,使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沿着轴线300AX方向自由移动;移动限制突起423,其限制外筒侧引导槽422以及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的移动。另外,移动限制突起423设置在外筒侧引导槽422的前端侧。另外,优选移动限制突起423能够与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卡合。
[0079]这样,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使笔芯300在分离位置(参照图1C)、打开用构件720与开关用构件710抵接且狭缝711为关闭状态的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以及打开用构件720与开关用构件710抵接且狭缝711为打开状态的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之间自由移动。此外,在该第二抵接位置,在狭缝711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开关用构件710容纳在容纳空间100K中。
[0080]如图1C所示,触碰式书写用具2还具有狭缝开闭锁止机构760。狭缝开闭锁止机构760具有设置在开关用构件710的外周上的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和设置在外筒100的内周面上的外筒侧凸部762。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沿着开关用构件710的周向延伸。优选外筒侧凸部762与移动限制突起423形成一体。
[0081]由此,在笔芯300处于分离位置(参照图1C)的情况下,由于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与外筒侧凸部762牢牢卡合(开闭限制状态),所以限制开关用构件710向径向外侧变形。结果,狭缝711维持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笔芯300处于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的情况下,由于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与外筒侧凸部762较弱卡合(开闭限制状态),所以减弱对开关用构件710的变形的限制。另外,在笔芯300处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C)的情况下,由于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和外筒侧凸部762分离(开闭限制解除状态),允许开关用构件710向径向外侧变形。因此,在开闭限制解除状态下,通过开关用构件710与打开用构件720的抵接,能够易于打开狭缝711。另外,在第二抵接位置,气密机构650侧(例如,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和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等)和外筒100侧(例如,移动限制突起423和外筒100的内周部)在前方被卡止。
[0082]由此,有时狭缝开闭锁止机构760引起的狭缝711的开闭动作不能够顺畅进行。例如,若通过狭缝开闭锁止机构760在开关用构件710上产生相对于狭缝711倾斜的方向的力,则存在不能够到达用于形成密闭空间的关闭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利用相互分离的第一?第二外筒侧凸片762A?762B形成外筒侧凸部762 (参照图6)。另外,优选第一?第二外筒侧凸片762A?762B以狭缝711为基准相向配置。通过这样的第一?第二外筒侧凸片762A?762B,在开关用构件710产生与狭缝711垂直的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可靠地形成密闭空间。
[0083]另外,如图1B、图5所示,触碰式书写用具2具有对笔芯300施力的缓冲弹簧780。缓冲弹簧780容纳在触碰操作部移动孔200X中,自身的后端固定在尾帽200上,自身的前端为自由端。因此,笔芯300在受到来自缓冲弹簧780的向突出状态变化的作用力的缓冲状态(参照图5中的(B))和脱离缓冲状态的脱离状态(参照图5中的(A))之间自由转变。
[0084]接着,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0085]首先,如下定义阻力Mlx?M4x。
[0086]Mlx:开关用构件710相对于打开用构件720的摩擦力
[0087]M2x:气密筒620相对于外筒100的摩擦力
[0088]M3x:气密筒620相对于笔芯300的摩擦力
[0089]M4x:滑动筒610相对于笔芯侧突棱432的摩擦力
[0090]此外,在标识符“X”为“F”的情况下,表示在笔芯300向前方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在标识符“X”为“B”的情况下,表示笔芯300向后方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0091]<从容纳卡止状态至分离位置>在笔芯300处于容纳卡止状态的情况下,若对触碰操作部530进行按入操作,则维持分离位置(参照图1A)不变,解除触碰操作部530的卡止。结果,解除容纳卡止状态。
[0092]<从分离位置至第一抵接位置>在进一步按入触碰操作部530,使处于分离位置(参照图1A)的笔芯300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内筒侧移动机构430上的阻力(M3B+M4B)大于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2B)。因此,若使处于分离位置(参照图1A)的笔芯300向前方移动,则笔芯300与内筒600 (滑动筒610和气密筒620) —起沿着外筒侧移动机构420向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移动。
[0093]<从第一抵接位置至第二抵接位置>在继续按入触碰操作部530,使处于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的笔芯300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内筒侧移动机构430上的阻力(M3B+M4B)大于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2B+M1B)。因此,若使处于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的笔芯300向前方移动,则笔芯300与内筒600 (滑动筒610和气密筒620) —起沿着外筒侧移动机构420向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移动。
[0094]在此,在第二抵接位置,气密机构650侧(例如,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和开关用构件侧凸环761等)与外筒100侧(例如,移动限制突起423和外筒100的内周部)卡合,结果笔芯300在前方被卡止。结果,在笔芯300从第一抵接位置向第二抵接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B+M2B)增大。
[0095]<从第二抵接位置至突出状态 >在进一步按入触碰操作部530,使处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的笔芯300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内筒侧移动机构430上的阻力(M3B+M4B)小于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B+M2B)。因此,若使处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的笔芯300向前方移动,则笔芯300沿着内筒侧移动机构430移动。8口,笔芯300在气密筒620中行进。此时,由于开关用构件710与打开用构件720抵接,狭缝711为打开状态。因此,笔芯300经过打开状态的狭缝711,最终成为涂料出口部320从外筒100的一端侧的开口突出的突出状态(参照图3中的(A))。
[0096]<从突出状态至突出卡止状态>另外,若解除触碰操作部530的按入操作,则笔芯300被主弹簧510施力而变为容纳状态,但是通过触碰操作部530成为突出卡止状态(参照图3中的(B)) ο
[0097]<从突出卡止状态至突出状态>接着,若对突出卡止状态(参照图3中的(B))的笔芯300进行按入触碰操作部530的操作,则成为突出状态(参照图3中的(A))。另外,此时,解除触碰操作部530的卡止。
[0098]<从突出状态至第二抵接位置>若解除触碰操作部530的按入操作,则笔芯300被主弹簧510向容纳状态侧施力。在此,移动限制突起423与气密筒侧引导突起421卡合。因此,在从突出状态向第二抵接位置转变的情况下,笔芯300向后方移动的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F+M2F)增大。结果,处于突出状态(参照图3A)的笔芯300向后方移动的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F+M2F)大于内筒移动机构430的阻力(M4F+M3F)。因此,若使处于突出状态(参照图5A)的笔芯300向后方移动,则笔芯300能够相对于气密筒620向后方移动到笔芯侧引导突起434与滑动筒侧引导槽435的后端卡止部437卡止为止。结果,笔芯300从突出状态向容纳状态,更详细地说,从突出状态向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移动。
[0099]<从第二抵接位置至第一抵接位置>在笔芯300处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的情况下,若笔芯侧引导突起434与后端卡止部437卡止,则笔芯300向后方移动的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F+M2F)增大。因此,在笔芯300处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并且笔芯侧引导突起434与后端卡止部437卡止的情况下,笔芯300向后方移动的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F+M2F)大于内筒侧移动机构430上的阻力(M3F+M4F)。因此,若在该状态下使笔芯300向后方移动,则笔芯300沿着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与内筒600 —起向后方移动。结果,笔芯300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向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移动。
[0100]<从第一抵接位置至分离位置>与使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的笔芯300向后方移动时相同,内筒侧移动机构430上的阻力(M3F+M4F)大于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上的阻力(M1F+M2F)。因此,若在第一抵接位置(参照图4A)至分离位置(参照图1A)之间,使笔芯300向后方移动,则笔芯300沿着外筒侧移动机构420与内筒600 —起向后方移动。
[0101]此时,笔芯300被主弹簧510施力变为容纳卡止状态。由于触碰书写用具2具有缓冲弹簧780,所以被施力而变为容纳卡止状态的笔芯300不直接以高速向外筒100内的最里位置冲击,而被缓冲弹簧780向突出位置侧施力。因此,笔芯300向外筒100内的最里位置缓慢移动,避免高速向外筒100内的最里位置冲击。因此,抑制由该冲击引起的笔芯300内的压力变动,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笔芯300内的压力变动而引起的墨水的泄露和飞散。
[0102]这样,根据触碰式书写用具2,通过笔芯300的移动能够形成和解除涂料出口部320周围的密闭状态,在对容纳状态与突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在不使用触碰式书写用具2的情况下,通过操作触碰操作部530,能够将涂料出口部320容纳在外筒100内,并且在涂料出口部320周围形成密闭空间。结果,能够使涂料长久。另外,能够通过使设置在外筒100上的打开用构件720与开关用构件710抵接,来进行形成和解除密闭状态的操作。因此,不会因为该操作而在开关用构件710上附着墨水。因此,能够防止因在开关用构件710上附着的墨水而狭缝711的开闭动作不能顺畅进行的问题。
[0103]笔芯300在分离位置(参照图1A)与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之间移动过程中,狭缝711处于关闭状态,不引起滑动筒610和气密筒620之间的相对移动。因此,滑动筒610与气密筒620的相对位置不变化,即,形成在涂料出口部320周围的密闭空间的压力不变动。因此,抑制因密闭空间的体积变动而引起的笔芯300内的压力变动,进一步能够避免该压力变动引起的缺陷。另一方面,笔芯300在第二抵接位置(参照图4B?4C)与突出卡止状态(参照图3中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