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720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像素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布线空间,其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发光元件阳极使用相同的电信号,即第二电源信号,因此可以进一步的节省布线空间;并且,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电源信号是恒定电压信号,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充放电造成的功耗损失。
【专利说明】
一种像素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OLED)作为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超广视角、低功率消耗等优点。
[0003]现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和走线较多因此需要较大的走线空间,电路结构复杂、功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其中,第一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的阳极;第四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驱动晶体管的电流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五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六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发光元件的阳极。
[000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电路;
[000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之一:
[000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布线空间,其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发光元件阳极使用相同的电信号,即第二电源信号,因此可以进一步的节省布线空间;并且,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电源信号是恒定电压信号,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充放电造成的功耗损失。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时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该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驱动晶体管DR-T、存储电容C以及发光元件0LED。其中第一晶体管Tl由第一扫描信号S[N]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DATA至驱动晶体管DR-T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T2由驱动信号EM[N]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VDD至驱动晶体管DR-T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T3由驱动信号EM[N]控制,用于将来自驱动晶体管DR-T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第四晶体管T4由第一扫描信号S[N]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DATA至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第五晶体管T5由第二扫描信号S[N — I]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VSS至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T6由第二扫描信号S[N — I]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VSS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布线空间。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l的栅极输入第一扫描信号S[N],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NI,其第二电极输入数据信号DATA;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输入驱动信号EM[N],其第一电极输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其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NI;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输入驱动信号EM[N],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N2,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发光元件OLED的阴极输入第二电源信号VSS;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输入第一扫描信号S[N],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N3,其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N2;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输入第二扫描信号S[N — I],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N3,其第二电极输入第二电源信号VSS;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输入第二扫描信号S[N—I],其第一电极输入第二电源信号VSS,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输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连接至第三节点N3。
[00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l、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均为P型晶体管。
[00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l、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均为N型晶体管。
[00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OLED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00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高于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
[002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和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均为恒定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与发光元件OLED阳极使用相同的电信号,即都使用第二电源信号VSS,因此可以进一步的节省布线空间;并且,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电源信号VSS是恒定电压信号,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充放电造成的功耗损失。同时,由于第二电源信号VSS分别供应给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与发光元件OLED阳极,可以进一步的节省版图面积。
[0022]下面以所述第一晶体管Tl、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Τ6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均为P型晶体管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23]请参考图2,在第一阶段I,第二扫描信号S[N— I]为低电平,第五晶体管Τ5导通,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第二电源信号VSS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对栅极进行复位;同时第六晶体管T6导通,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的电位为第二电源信号VSS的输入电压,第二电源信号VSS传输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对OLED的阳极进行复位;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输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所以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的电压为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第二极板的电压为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给存储电容C充电,直至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两端的电压差Vc为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减去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即为 Vc = VDD—VSS。
[0024]第一扫描信号S[N]和驱动信号EM[N]均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Tl、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断开,由于第一晶体管Tl、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均断开,在第一阶段I,驱动晶体管DR-T的源极没有输入信号,驱动晶体管DR-T也断开。
[0025]在第二阶段Π,第一扫描信号S[N]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l、第四晶体管T4打开,数据信号DATA经过第一晶体管TI传输至第一节点NI;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电位为VSS,源极电位为第一节点NI的电位Vdata,VSS<Vdata,驱动晶体管DR-T打开,数据信号DATA经过第一晶体管Tl、驱动晶体管DR-T和第四晶体管T4向第三节点N3充电,直到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第一节点NI的电位与驱动晶体管DR-T的阈值电压Vth绝对值之差,即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Vdata — I Vth |。
[0026]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一间隔阶段I’和第二间隔阶段Π’,可以使有效信号之间有一定间隔,保证信号完整性,避免信号输入错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隔阶段I’和第二间隔阶段Π ’不是必要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027]在第三阶段m,第一扫描信号S[N]和第二扫描信号S[N— I]均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Tl、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断开,驱动信号EM[N]为低电平,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驱动晶体管DR-T打开。第二晶体管T2打开后,第一节点NI的电位为第一电源信号VDD的输入电压。由于电容的保持作用,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Vdata — IVthI。
[0028]已知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发光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与其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和阈值电压差值的平方。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1led的电流与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源电压Vsg和阈值电压Vth的关系为:1ledcx (Vsg — I Vth I )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DR-T的源极电压Vs为第一节点NI的电位VDD,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电压Vg为第三节点N3的电位Vdata — Vth,即 Vsg = VDD —(Vdata — Vth ) =VDD — Vdata+ Vth,则流过驱动晶体管DR-T用于驱动发光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1ledcx (VDD — Vdata+ | Vth | 一Vth I)2= (VDD —Vdata)2。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流过驱动晶体管DR-T用于驱动发光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1led只与第一电源信号VDD和数据信号DATA有关,与驱动晶体管DR-T自身的栅源电压Vs g和阈值电压Vth无关。
[0029]现有技术中,由于工艺制程和器件老化等原因,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存在的不均匀现象,从而导致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电流发生偏差,造成显示画面不均匀从而影响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流过驱动晶体管DR-T用于驱动发光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1led只与第一电源信号VDD和数据信号DATA有关,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无关,第一电源信号VDD和数据信号DATA为恒定电压,因此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良影响。
[0030]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数据信号传输单元101,扫描信号传输单元102,以及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10,像素单元10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任一个像素单元10电连接三条扫描线、一条数据线以及两条电源信号线。例如,第N行的像素单元10电连接第N — I条扫描线、第N条扫描线,分别接收第二扫描信号S[N— I ]、第一扫描信号S[N],电连接一条数据线,接收数据信号DATA,电连接两条电源信号线(图中未示出),接收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
[00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电视、手机、电脑等。
[003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由所述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由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由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其第二电极输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电极输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其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输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其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其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其第二电极输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其第一电极输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输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压均为恒定电压信号。7.—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9G3/3233GK205541823SQ20162022343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霍思涛, 李元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