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636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花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用、环保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印花工艺各式各样,已经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竹、木半成品上,也 很频繁运用到印花工艺,即通过运用喷绘机的喷绘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来进行印花工艺的 创新,常见的工艺是将竹、木原材料劈成丝、片、棒后进行蒸煮、调色处理,再将其编织成片 状的竹、木半成品,将该片状竹、木半成品干燥后喷上一层油漆并烘干,然后将片状竹、木半 成品放入可调色式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调整喷绘机的传送速度及喷头与制品表面的距 离,将喷绘机的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启动计算机及喷绘机,预存在计算机内的图案或花纹 即通过喷绘机被喷印至竹、木半成品的表面。但此工艺生产出的成品每PS之间会出现图案 发生前重叠和后空隙的现象,以及出现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与实际印好的产品图案误差 相差很大,同时由于喷印机品台上有油墨存在,导致印花成品的背面会粘上大量的油墨,更 进一步是,成品的背面会出现复合、无法喷印等不良结果。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竹、木半成品印花工艺会带来成品上出现图案重叠 和空隙现象、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与实际印好的产品图案误差相差很大、印花成品的背 面有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实用、经济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所述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将竹、木原材料通过磨具抽拉成园或扁形状,然后进行防霉、防蛀干燥 处理;
第二步骤编织成片状的竹、木半成品,然后在片状的竹、木半成品上喷漆;
第三步骤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传输介质,将喷绘机的数据线与计算机连 接,启动计算机及喷绘机,将喷上漆的片状竹、木半成品放在传输介质上;
第四步骤启动设置在喷绘机一侧的手动调节装置和设置在喷绘机另一侧的红外 线自动调节装置,进而调整传输介质的张力大小及平衡度;
第五步骤通过计算机编好图案后发给计算机内的打印软件,再点击打印软件, 编好的图案就通过喷绘机被喷印至竹、木半成品的表面,即得到带图案的竹、木半成品的成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骤中的传输介质为无纺布。用无纺布最有利达到成品印花 效果与原稿图案长短一致,花色鲜艳、逼真。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步骤中的手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喷绘机平台下方一侧的用于 绕住无纺布一端的轴及设在所述轴一端的可调节轴微转的滚轮,所述红外线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喷绘机平台下方另一侧的红外线管与红外线探头,所述红外线管绕住无纺布的另 一端。此结构有利于根据印花物质与形态的不同,通过双重调节,即通过手动调节装置调节 滚轮进而旋转轴,再导致调节无纺布的张力和平衡度,同时通过红外线管与红外线探头的 来自动调节无纺布的拉力和平衡度,从而达到成品印花效果与原稿图案长短一致,花色鲜艳、逼真。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步骤结束后,调整喷绘机的传送速度及喷绘机喷头与片状的 竹、木半成品表面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喷绘机的传送速度设定为1、2、3、4、6、8、10或12PS,所述喷绘机喷 头与片状的竹、木半成品表面的距离设定在4-12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用到的底漆为炳烯酸水性漆。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三步骤中,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传输介质,再将 喷上底漆的片状的竹、木半成品放在传输介质上,再通过带轴与滚轮的手动调节装置和红 外线探头的自动调节装置来调节传输介质的张力及平衡度,从而避免生产出的竹、木半成 品成品有每PS之间的图案重叠和空隙,避免在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与实际印好的产品 图案有更大误差,同时解决了印花成品的背面没有油墨污染的难题,总之,无论印的产品结 构疏密及反面的复合与否,此工艺都能达到在成品上图案的长短与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 一致,花色鲜艳、逼真,同时传输介质为无纺布更有利于达到上述理想效果。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1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2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所述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将竹、木原材料通过磨具抽拉成园状,然后进行防霉、防蛀干燥处理;
第二步骤编织成片状的竹、木半成品,然后在片状的竹、木半成品上喷炳烯酸水 性漆;
第三步骤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无纺布,将喷绘机的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 启动计算机及喷绘机,将喷上漆的片状竹、木半成品放在无纺布上;
第四步骤启动设置在喷绘机一侧的手动调节装置和设置在喷绘机另一侧的红外 线自动调节装置,进而调整传输介质的张力大小及平衡度;
第五步骤通过计算机编好图案后发给计算机内的打印软件,再点击打印软件, 编好的图案就通过喷绘机被喷印至竹、木半成品的表面,即得到带图案的竹、木半成品的成品。
上述步骤中,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传输介质,再将喷上底漆的片状的竹、木 半成品放在传输介质上,再通过带轴与滚轮的手动调节装置和红外线探头的自动调节装置 来调节传输介质的张力及平衡度,从而避免生产出的竹、木半成品成品有每PS之间的图案重叠和空隙,避免在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与实际印好的产品图案有更大误差,同时解决 了印花成品的背面没有油墨污染的难题,总之,无论印的产品结构疏密及反面的复合与否, 此工艺都能达到在成品上图案的长短与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一致,花色鲜艳、逼真,同时 传输介质为无纺布更有利于达到上述理想效果。实施例2如图2所示,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所述步骤如下第一步骤将竹、木原材料通过磨具抽拉成扁形状,然后进行防霉、防蛀干燥处理;第二步骤编织成片状的竹、木半成品,然后在片状的竹、木半成品上喷炳烯酸水 性漆;第三步骤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无纺布,将喷绘机的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 启动计算机及喷绘机,将喷上漆的片状竹、木半成品放在无纺布上;第四步骤启动设置在喷绘机一侧的手动调节装置和设置在喷绘机另一侧的红外 线自动调节装置,进而调整传输介质的张力大小及平衡度;第五步骤调整喷绘机的传送速度及喷绘机喷头与片状的竹、木半成品表面的距 离,所述喷绘机的传送速度设定为1、2、3、4、6、8、10或12PS,所述喷绘机喷头与片状的竹、 木半成品表面的距离设定在8mm之间。第五步骤通过计算机编好图案后发给计算机内的打印软件,再点击打印软件, 编好的图案就通过喷绘机被喷印至竹、木半成品的表面,即得到带图案的竹、木半成品的成
P
ΡΠ O其中手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喷绘机平台下方一侧的用于绕住无纺布一端的轴及 设在所述轴一端的可调节轴微转的滚轮,另外手动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滚轮相连接的压力摩 擦带,压力摩擦带再连接有另一个滚轮装置,通过两个滚轮与压力摩擦输送皮带的作用,进 而调节无纺布的张力,所述红外线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喷绘机平台下方另一侧的红外线 管与红外线探头,所述红外线管绕住无纺布的另一端,通过红外线探头探测无纺布的输送 过程,进而带动红外线管运转,又带动绕在无线管上的输送布即无纺布的运动,进而调节 无纺布的张力,上述手动调节装置与红外线自动调节装置的相互作用,导致可以调节输送 布-无纺布的平衡度大小。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第一步骤将竹、木原材料通过磨具抽拉成园或扁形状,然后进行防霉、防蛀干燥处理;第二步骤编织成片状的竹、木半成品,然后在片状的竹、木半成品上喷漆; 第三步骤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传输介质,将喷绘机的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启 动计算机及喷绘机,将喷上漆的片状竹、木半成品放在传输介质上;第四步骤启动设置在喷绘机一侧的手动调节装置和设置在喷绘机另一侧的红外线自 动调节装置,进而调整传输介质的张力大小及平衡度;第五步骤通过计算机编好图案后发给计算机内的打印软件,再点击打印软件,编好的 图案就通过喷绘机被喷印至竹、木半成品的表面,即得到带图案的竹、木半成品的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骤 中的传输介质为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 中的手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喷绘机平台下方一侧的用于绕住无纺布一端的轴及设在所述 轴一端的可调节轴微转的滚轮,所述红外线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喷绘机平台下方另一侧 的红外线管与红外线探头,所述红外线管绕住无纺布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 结束后,调整喷绘机的传送速度及喷绘机喷头与片状的竹、木半成品表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绘机的 传送速度设定为1、2、3、4、6、8、10或12PS,所述喷绘机喷头与片状的竹、木半成品表面的距 离设定在4-12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 用到的漆为炳烯酸水性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印花工艺领域,公开了实用、环保的用于竹、木半成品上的印花工艺,将竹、木原材料通过磨具抽拉成圆或扁形状,然后进行防霉、防蛀干燥处理;编织成片状的竹、木半成品,喷漆;在彩色喷绘机的平台上铺上传输介质,将喷绘机的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启动计算机及喷绘机,将喷上漆的片状竹、木半成品放在传输介质上;调整传输介质的张力大小和平衡度,将编织好的图案通过喷绘机被喷印至竹、木半成品的表面,即得成品,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都能达到成品上图案的长短与计算机中编织好的图案一致,成品背面没有油墨沾染、花色鲜艳、逼真,同时传输介质为无纺布更有利于达到上述理想效果。
文档编号B44C1/24GK102029634SQ20101029555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义琴 申请人:陈义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