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篆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54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篆刻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篆刻工具,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篆刻箱。



背景技术:

虽然目前已有的篆刻箱已很好的解决了石料之间及刀具易于互相碰撞,篆刻好的作品容易损坏等问题。但已有的篆刻箱功能单一,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20539349.8公开了一种篆刻套装包装盒,通过盒盖上的固定块与腔体内置物层的配合,实现了对包装盒中物件的固定,并保证物件间不会相互碰撞。因此,申请人佳木斯大学提出专利号为ZL201220000481.2的多功能篆刻箱的设计方案,方案中提到将上盖、分隔板、保护垫、锁扣、外箱体、抽屉、内盒体组合在一起,解决了现有的篆刻箱,没有分隔板和保护层,石料之间及刀具易互相碰撞,篆刻好的作品容易损坏等问题,但目前提出的篆刻箱方案都仅仅停留于如何收纳相关工具以及篆刻成果,还未有一个方案可以满足篆刻过程的各种需求,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篆刻或学习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的篆刻箱功能过于单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将篆刻和收纳集于一体的多功能篆刻箱,箱体便于外出携带且可随时满足篆刻人员开展篆刻工作的实际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篆刻箱,包括盒盖、上盒体、印床主体,其上盒体活动安装在所印床主体上方,印床主体与上盒体间进行可拆卸连接。

较佳的,上盒体腔体内侧四周设有保护垫,底面设有置物层,上盒体腔体内还设有分隔板,将腔体分为二个或二个以上独立空间。

较佳的,置物层设有若干用于放置篆刻刀、毛笔、毛刷的槽,独立空间为用于存放印泥、砚台、印石、印章本、宣纸的格子,分隔板设有缺口。

较佳的,印床主体由容纳腔和一套或多套夹板组组成,夹板组并列排列于容纳腔内,夹板组包含有至少一个印石容纳腔,印床主体外底面设有防滑块。

较佳的,夹板组包含有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以及一块或一块以上调节板,右支撑板左侧面设有贯穿夹板顶面的三角槽,左支撑板右侧面设有贯穿夹板顶面的三角槽,右支撑板和左支撑板并列在一起,两个三角槽形成印石容纳腔,印石容纳腔内侧设有防滑层,印床主体一侧设有调节杆,通过调节调节杆深入容纳腔的长度以及调节板数量,固定印石。

较佳的,调节杆位于印床主体左侧,与印床主体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左支撑板左侧对应调节杆位置镶有金属片,左支撑板左侧设有至少一块调节板,其对应调节杆位置设有穿透所述调节板的圆孔,调节杆穿过所述圆孔,抵在金属片上。

较佳的,印床主体上端外侧面设有滑槽,上盒体下端内侧面设有向内突起,突起沿滑槽滑动,使印床主体与上盒体间进行滑动可拆卸连接。

较佳的,印床主体还包含有置物抽屉,置物抽屉底面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既满足物品在盒内固定稳固存放,避免物品间不必要的碰撞而造成物品损坏,同时,印床主体的增加,使得本篆刻箱可以较好的满足篆刻人员随时随地开展篆刻工作的实际需求,盒体紧凑美观,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盒体和印床主体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盒体和印床主体分离状态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印床主体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印床主体中夹板组细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印床主体中抽屉细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篆刻箱,它由:盒盖3、上盒体1、印床主体2构成;所述上盒体1安装在印床主体2上方,印床主体2与上盒体1通过滑槽19进行连接,方便分离与组装,具体的,印床主体2上端外侧面设有滑槽19,上盒体下端内侧面设有向内突起,突起沿滑槽滑动,使印床主体2与上盒体1间进行滑动可拆卸连接。

上盒体1腔体内侧四周设有保护垫11,底面设有置物层12,置物层12根据存放的物品设有相应的槽13,可以将刻刀、毛笔、毛刷等放置在相应的槽13中,四周的保护垫11可以避免刀具与上盒体1间的碰撞,保证相关工具有序摆放;腔体内还设有分隔板14,分隔板14将腔体分为4个相互独立的格子,分别可以存放印泥、砚台、印石、印章本、宣纸等物件,避免多种物件混装,彼此碰撞造成破坏,同时分隔板14中间还设有缺口15,方便使用时独立空间物品的取放。

印床主体2由容纳腔21以及置于腔内一套或多套夹板组组成,为简要说明,本实施例仅包含一套夹板组,夹板组排列于容纳腔21内,夹板组包括左支撑板22、右支撑板23以及6块厚度不等的调节板组成,以便适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印石;右支撑板23左侧面设有贯穿夹板顶面的三角槽,左支撑板22右侧面设有贯穿夹板顶面的三角槽,右支撑板23和左支撑板22并列在一起,两个三角槽形成印石容纳腔24,印石容纳腔24内侧设有防滑层,避免圆柱印石制作过程中印石的转动;印床主体2左侧设有调节杆25,与印床主体2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左支撑板22左侧对应调节杆25位置镶有金属片26,左支撑板22左侧还设有一块带孔的第一调节板27,其对应调节杆25位置设有穿透第一调节板27的圆孔28,调节杆25穿过圆孔28,抵在金属片26上,右支撑板23右侧设有5块厚度不等的第二调节板29,通过调节调节杆25深入容纳腔21的长度以及第二调节板29的数量与厚度,调整印石容纳腔24的大小,进而更好固定住印石。

为了更好的固定印石,避免篆刻时篆刻箱的整体移动,印床主体2外底面还设有4个防滑块5,同时,为了便于橡皮垫、砂纸以及篆刻时石屑的收集存放,印床主体2还设有置物抽屉4,置物抽屉4底面还设置有凹槽41,便于将置物抽屉拉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