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6369发布日期:2019-05-24 21:2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艺品制作领域,具体为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雕漆在中国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老华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中国第一批被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就是应用中国生漆调制成色漆,一层层的涂在各类胎体上,当髹涂达到符合生产需要的厚度后,用刀在漆层上刻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图案纹样。

雕漆依据漆色或纹饰特点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绿、剔彩、剔犀等多样品种。在彩漆的髹涂堆色上,明代比宋,元时期更为复杂和多样,注重用彩漆来直接表达艺术内容,突破了平面漆饰用色的装饰方式,使彩漆进入浮雕表现之中,因而产生了“重色雕漆”、“堆色雕漆”的新技术。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色。”也就是说,为了与设计的图案相配合,除了用浮雕手段之外,还增加了色彩的手法。这种色彩手法,不是事后涂抹上色,而是事先按图稿的布局,从层次上髹涂不同的彩漆。

目前世面上能够见到的大多是单色雕漆艺术品,偶尔会发现一两件“横色髹漆”的雕漆作品,颜色多为两三色,表现手法单一,颜色呆板。重色雕漆调制中必须加入熬制好的桐油或其他油脂,这样的弊病就是生漆干燥时间太长,同一漆层无法髹涂其他色漆,该种方法精制出的生漆不适用于竖彩雕漆所使用。由于旧式雕漆的髹漆方法落后,雕漆作品费工费料,往往一件作品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完成,因此造成了雕漆作品非常昂贵,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雕漆事业急剧萎缩,从业人员后继无人的尴尬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包括光漆工序,所述光漆工序使用调制好的精制生漆,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80%-85%、密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每两次光漆间隔时间8小时以上,所述精制生漆按如下步骤制作而成:

s1、生漆原料选用,选用色泽光亮、漆味酸香、色金黄或赤黄、转色快、回缩力大、抗冲击力强和干燥性能好的原料生漆;

s2、将上述原料生漆进行过滤处理;

s3、对上述步骤的生漆进行低搅拌脱水处理,将过滤后的生漆放在搅盘中,掺入一定量的水,通过6到7天,每天8到12小时的搅拌,直至漆液的水分含量控制在8%-12%的范围内;

s4、对上述步骤的生漆进行脱水、熟化处理,将上述步骤的漆液放在搅盘中,在太阳光或红外线灯下加热恒温连续搅拌10-24小时,漆液温度控制在30-40℃,使含水量达到2%-5%之间;

s5、在上述生漆中加入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并进行2-4小时的低温搅拌;

s6、将上述漆液泵入脱色树脂交换机中进行脱色处理4-6小时,便制成生漆精液,向生漆精液中加入所需颜料和一定比例的分散剂,制成主漆。

优选的,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1)、制胎,使用各种不用的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成符合设计要求形状的胚件;

2)、作地,在生漆中添加灰料,调制成漆灰后在各种胎件上均匀刷刮;

3)、底漆,将调制好的生漆精液一层层髹涂在漆地上,髹涂30-40道漆,使底漆的厚度在2-3毫米;

4)、设计,先将设计的图形描绘在髹涂过的胎件底漆上,并将不同颜色的漆色和层数厚度标注在设计好的胎件上以备光漆参照;

5)、光漆,使用调制好的生漆精液进行光漆时,需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80%-85%、密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每两次光漆间隔时间8小时以上;

6)、雕漆,使用各种雕刻刀具,雕刻者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手法雕刻出图案作品;

7)、烤制、磨光、抛光,将作品进行干燥处理后,使用粗石、细石、砖、砂纸和木炭反复摩擦,将漆面上的墨迹、颗粒、皱纹、划道逐一磨去,亮出下面鲜亮的漆层,再用适当的磨具磨去显露的刀痕,使图案中的山石、树木、人物、楼台和衣纹等圆润光滑,将不必要的刀锋隐藏退去,再进一步细抛光,上蜡抛光,最后完成配置底座的工序。

优选的,所述精制生漆的制作过程s5中生漆原料、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组分比例为7:1:1:1。

优选的,所述精制生漆步骤s2中的过滤处理方式包括:绞榨过滤法、袋式过滤器过滤法和真空减压过滤法。

优选的,所述生漆精制步骤s6中的颜料包括银朱、西洋红、镉黄、钛白、酞菁蓝和酞菁绿。

优选的,所述胚件包括木材制成的木胚、铜皮制成的铜胚、纸做成的纸胚、瓷器做成的瓷胎和利用大漆、麻布和绸布制成的夹萱胎。

优选的,所述作地的灰料包括砖灰、土子灰和腻子。

优选的,所述雕刻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包括对画意和画面层次结构的理解。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竖式雕漆法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所使用的精制生漆漆液表面无浑浊、清晰透明,且能保持漆酶一定的活性,调制好的漆液即保存了透明漆中玛瑙色泽,给人以深厚的美感,同时还方便调制各种色漆。调制好的大漆干燥时间短,这样就可以在同一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色漆,极大丰富了雕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体优点如下:

1、省原料、省工期、效率高

竖色雕漆的髹漆方法是先在髹好底漆的胎体上画好设计的图案,并标注髹涂的颜色和层数,在同一层漆上可以髹涂不同颜色的大漆,也可以按照设计要求,在局部髹涂好的色漆上再髹涂另外颜色的大漆,灵活多变的髹涂方法就不需要再利用剔刻漆层的办法来显现不同颜色的漆,减少了大漆的浪费;

2、雕漆作品的颜色可以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由于不受漆层的限制,竖彩髹漆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局部髹涂许多颜色的大漆,比老式的“重色髹漆”技法的色彩表现要丰富多彩的多;

3、由于不需要通过剔除漆层来显现颜色,竖色雕漆的浮雕表现力更加准确传神,山石、花草、树木的颜色可以相互叠加,穿枝过梗,更加逼真。

附图说明

图1为竖色雕漆与重色雕漆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制作木胚花鸟图雕漆作品,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1、精制生漆

1)、原料的选用

选择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出产的生漆原料,该地去生产的生漆味酸香、色金黄或赤黄,漆液稀漂、透明度好、燥性强,且储存期长;

2)、过滤处理

将上述生漆原料采用绞榨过滤法进行过滤处理,过滤时取长方布一块,将原料生漆置于布中央,然后将布的两条长边多少两端按相反方向折叠数遍,使成圆筒状,再将两端折紧,使漆不外流,然后放在木质绞架上进行绞榨过滤;

3)、低温搅拌脱水处理

将上述过滤后的生漆原料放在搅盘中,掺入一定量的水,通过不断的搅拌,使漆酚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漆酚醌,进而聚合成漆酚二聚体、三聚体,乃至多聚体,搅拌时间为6天,每天8小时,漆液的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8%-12%的范围内;

4)、脱水、熟化处理

将上述步骤的漆液放在搅盘中,在太阳光下加热恒温连续搅拌10小时,漆液温度控制在30-40℃,使含水量达到2%-5%之间;

5)、向上述漆液中加入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生漆原料、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的组分比例为7:1:1:1,并进行2小时的低温搅拌;

6)、将上述漆液泵入脱色树脂交换机中进行脱色处理4小时,制成生漆精液,向生漆精液中分别加入银朱、西洋红、镉黄、钛白、酞菁蓝、酞菁绿和0.2%的斯本-80分散剂,制成各色主漆。

2、制胎工序:取木材制成扁平状的木胚。

3、做地工序:在生漆中添加灰料砖和土子灰,调制成漆灰后在上述木胚上均匀刷刮。该工序的主要目的是处理胎体的表面,以确保表面胎体与罩漆之间的黏合抓牢,同时也进一步加强胎体自身的坚固性。

4、底漆工序:将漆液一层层髹涂在上述木胚的漆地上,髹涂30道漆,使底漆的厚度在2~3毫米。底漆的髹涂非常重要,关系到以后所有的色漆的附着是否牢固的关键。

5、设计工序:将设计好的花鸟图形描绘在髹涂过的木胎件底漆上,并将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等不同颜色的漆色和层数厚度标注在设计好的胎件上以备光漆参照,而非如传统雕漆是先光漆,全部光漆完成后,才将设计描绘图样,印画在光好的大漆上。

6、光漆工序:在设计标注好的胎件底漆上,按标记一层层的涂上调制好的各色大漆,并使其积累到设计规定厚度,按照设计工艺要求,确定好涂漆的层数、厚度和调剂色漆的颜色。

在温度为20℃、湿度为80%-85%、密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光漆,每12个小时光漆一次,自然成膜时间为6-8小时。光漆工序是生产雕漆产品的关键工序之一,它关系到整个产品的内在质量,关系到能否满足下道工序即雕刻工序的需要,能否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层漆之间的附着力。如果把握不住,当雕刻时漆层将会脱落。

7、雕漆工序:运用刺刀、起子、铲刀、凹面刀、片刀、弯刀、勾刀、甲叶刀等几十种刀具,通过铲刀铲平面,刺刀雕刻出图形的轮廓,弯刀用于镂空雕,凹刀主要刻出凹凸面,勾刀主要是勾羽毛、树干和枝叶筋络等造型的勾勒。

雕刻过程本身就是再创作的过程,操作者须在懂得画意和了解画面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熟练的运用各种雕刻技法从而雕刻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构图优美、线条流畅的图案,准确地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

8、烤制、磨光、抛光工序:在软质漆层上雕刻结束后,为了使大漆硬化,采用自然风干的方式使漆质干燥。一方面能够保证所刻的图案由软变硬,不易碰掉、损伤;另一方面,漆质在变硬之后才能进行磨退,从而亮出原来漆质的天然性。

待漆达到相应硬度后,进行磨漆。先用粗石、细石、砂纸和木炭反复摩擦,将漆面上的墨迹、颗粒、皱纹、划道逐一磨去,亮出下面鲜亮的漆层,再用适当的磨具磨去显露的刀痕,使图案中的山石、树木和鸟圆润光滑起来,把不必要的刀锋隐藏退去。完成此工序后,进一步细抛光,上蜡抛光,最后完成配置底座的工序,使雕漆作品能够外形干净整洁,色泽鲜亮优美,浮雕感更加突出。

实施例2

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制作铜胚高山流水图雕漆作品,其制作工艺如下:

1、生漆精制

1)、原料的选用

选择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出产的生漆原料,该地去生产的生漆味酸香、色金黄或赤黄,漆液稀漂、透明度好、燥性强,且储存期长;

2)、将上述漆液原料采用100微米的袋式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

3)、低温搅拌脱水处理

将上述过滤后的生漆原料放在搅盘中,掺入一定量的水,通过不断的搅拌,使漆酚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漆酚醌,进而聚合成漆酚二聚体、三聚体,乃至多聚体,搅拌时间为7天,每天12小时,漆液的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8%-12%的范围内;

4)、脱水、熟化处理

将上述步骤的漆液放在搅盘中,在太阳光下加热恒温连续搅拌24小时,漆液温度控制在30-40℃,使含水量达到2%-5%之间;

5)、向上述漆液中加入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生漆原料、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的组分比例为7:1:1:1,并进行2小时的低温搅拌;

6)、将上述漆液泵入脱色树脂交换机中进行脱色处理6小时,制成生漆精液,向生漆精液中加入银朱、西洋红、钛白、酞菁蓝、酞菁绿和0.2%的斯本-80分散剂,制成各色主漆。

2、制胎工序:取铜皮制成圆柱状的铜胚。

3、做地工序:在生漆中添加腻子,调制成漆灰后在上述铜胚上均匀刷刮。该工序的主要目的是处理胎体的表面,以确保表面胎体与罩漆之间的黏合抓牢,同时也进一步加强胎体自身的坚固性。

4、底漆工序:将漆液一层层髹涂在上述木胚的漆地上,髹涂40道漆,使底漆的厚度在2.5-3毫米。

5、设计工序:将设计好的高山流水图形描绘在髹涂过的铜胎件底漆上,并将红色、绿色、白色和蓝色等不同颜色的漆色和层数厚度标注在设计好的胎件上以备光漆参照。

6、光漆工序:在设计标注好的胎件底漆上,按标记一层层的涂上调制好的各色主漆,并使其积累到设计厚度,按照设计工艺要求,确定好涂漆的层数、厚度和调剂色漆的颜色。

在温度为30℃、湿度为80%-85%、密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光漆,每12个小时光漆一次,自然成膜时间为6-8小时。

7、雕漆工序:运用刺刀、起子、铲刀、凹面刀、片刀、弯刀、勾刀、甲叶刀等几十种刀具,通过铲刀铲平面,刺刀雕刻出图形的轮廓,弯刀用于镂空雕,凹刀主要刻出凹凸面,勾刀主要用于勾岩石、水波、树干和枝叶筋络等造型的勾勒。

操作者在懂得画意和了解画面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熟练的运用各种雕刻技法从而雕刻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构图优美、线条流畅的图案,准确地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

8、烤制、磨光、抛光工序:在软质漆层上雕刻结束后,为了使大漆硬化,采用人工烘干的方式使漆质干燥。待漆达到相应硬度后,进行磨漆。先用粗石、细石、砖、砂纸和木炭反复摩擦,将漆面上的墨迹、颗粒、皱纹、划道逐一磨去,亮出下面鲜亮的漆层,再用适当的磨具磨去显露的刀痕,使图案中的山石、树木和流水圆润光滑起来,把不必要的刀锋隐藏退去。完成此工序后,进一步细抛光,上蜡抛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