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162发布日期:2018-06-15 22:06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钱币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



背景技术:

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孕育出独特的货币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前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钱币见证着中国历史发展和变迁,小小一枚古钱币中都凝结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当时社会生活,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审美情趣,每一次币制制度变化无不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所以古钱币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好载体,是一种物质化的文化。三千多年来,大量的古钱币依然存留民间,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蚀破损,钱文不清等没有收藏价值的残破品不少,因而大多数当成废品来处理,用普通,尤其是残破废旧古钱币通过镶嵌,裁剪,粘贴成各种书画工艺品,但是在展示的时候,古钱币并不是很好的出现在展板上,对此我们提出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包括基板,立体层,书画层,古钱币层,木制画框和玻璃,所述立体层粘贴在基板上,所述书画层设置在立体层上,所述古钱币层粘贴在立体层上,所述古钱币层粘贴不同形状的古钱币,古钱币之间紧密排列。

优选的,所述古钱币层和所述书画层外形一样且都是镂空的。

优选的,所述古钱币层形成的图案是名人名画或民俗图案。

优选的,所述立体层的高度不大于0.5cm。

优选的,所述基板设置在木制画框内,所述木制画框和所述基板上装有玻璃。

优选的,所述木制画框上设有角边框卡合块,且角边框卡合块靠墙一侧有一凸起端头,用于悬挂用,端头末端有个半圆盘或者圆形盘,用于固定悬挂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可以把残破废缺古钱币贴合在基板书画层上,方便人们的观赏,本实用新型构思独特,设计新颖,制作巧妙精致,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历史上遗留下大量残破古钱币,变废为宝,推陈出新,既保留保护古钱币,又传播我们灿烂的货币文化的辉煌,既弘扬祖国古老的文明,又能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角边框卡合块示意图。

图中:基板1、立体层2、书画层3、古钱币4、木制画框5、玻璃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基板1,立体层2,书画层3,古钱币层4,木制画框5和玻璃6,所述立体层2粘贴在基板1上,所述书画层3设置在立体层2上,所述书画层3一般先将名人名画或者民俗图案刻画或者复印在立体层2上,所述古钱币层4粘贴在立体层2上。所述基板1优先木板,模板或者铝塑板,所述古钱币层4粘贴不同形状的古钱币,古钱币之间紧密排列。所述古钱币层4和所述书画层3外形一样且都是镂空的,所述书画层3优先KT板或者新型材料板。所述古钱币层4形成的图案是名人名画或民俗图案等吉祥图案。所述立体层2的高度不大于0.5cm,可以形成立体浮雕图案。所述基板1设置在木制画框5内也可以是屏风内,所述木制画框5和所述基板1上装有玻璃6。所述玻璃6优先透明玻璃或者有机玻璃,所述木制画框5上设有角边框卡合块,且角边框卡合块靠墙一侧有一凸起端头,用于悬挂用,端头末端有个半圆盘或者圆形盘,用于固定悬挂线。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古钱币镶嵌的书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1、先临摹名人名家书画或民俗绘画作品;2、刻画或复印在较易于切割的KT板或者新型材料板上,以增加书画的立体效果;3、在KT板或者新型材料板上,用普通古钱币镶嵌,粘贴书画图案中面积较大部分;4、用破残废缺古钱币裁剪成各种几何图画如横,撇,捺,弯等粘贴在刻印或复印KT板或者新型材料板上,组成各种完整图案或各书体书法;5、镂空图画或书法中空白部分,以成为独立的图案或文字;6、根据图形需要,在基板上可随意加层或垫高不易腐蚀可保持长久的材料作为立体层,以增强立体感和浮雕效果;7、把镂空了的图画或文字再次粘贴在基板上;8、在工艺品上装透明玻璃或有机玻璃;9、安装在木制画框上或者屏风上。

本实用新型构思独特,设计新颖,制作巧妙精致,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历史上遗留下大量残破古钱币,变废为宝,推陈出新,既保留保护古钱币,又传播我们灿烂的货币文化的辉煌,既弘扬祖国古老的文明,又能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