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223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雕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雕刻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材质的雕刻机。



背景技术:

雕刻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木工业、广告业、工艺业、模具业、建筑业、印刷包装业、 装饰业的通用机械设备。雕刻头是雕刻机上的重要部件,其控制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雕刻精度。现有多头雕刻机不适用于铝板、木板、黄铜、泡沫等材料。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雕刻机,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厚度比以往的雕刻机大,结构与刚性更加稳定,更加适用于对深度要求更高的工件进行加工的雕刻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雕刻机,其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左右两侧面设有滑轨;支撑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X轴横梁底面支撑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X轴横梁与所述支撑架垂直使得所述X轴横梁横跨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右侧,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平台的高度,所述X轴横梁横跨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方;雕刻机头,所述雕刻机头与所述X轴横梁滑动连接,所述雕刻机头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X轴横梁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安装一滑块,所述滑块上装有注油杯;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所述导轨安装在挂板上;主轴电机与所述挂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块的两端装有密封端盖,用于防止灰尘的积累。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雕刻机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右侧,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平台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二平台的加工高度范围大于于所述第一平台的加工高度范围,所述X轴横梁横跨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平台及所述第二平台,可以对不同的加工工件进行雕铣加工,当加工工件厚度大于200mm时,加工工件放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雕刻机头与所述X轴横梁滑动连接,所述雕刻机头将会通过所述X轴横梁移动至所述第二平台上方,对加工工件来进行雕铣加工,解决了目前的雕刻机不适用于铝板、木板、黄铜、泡沫等材料的雕刻加工问题;所述雕刻机头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X轴横梁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安装一滑块,所述滑块上装有注油杯,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所述导轨按装在挂板,主轴电机与所述挂板连接,使雕刻机头的结构与刚性更加稳定,更加适用于对深度要求更高的工件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雕刻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雕刻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雕刻机的雕刻机头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雕刻机的雕刻机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雕刻机,其包括:第一平台4,所述第一平台4左右两侧面设有滑轨41。支撑架42与所述滑轨41滑动连接。X轴横梁2底面支撑于所述支撑架42上,所述X轴横梁2与所述支撑架42垂直使得所述X轴横梁2横跨所述支撑架42的左右两侧。第二平台3,所述第二平台3位于所述第一平台4的右侧,所述第二平台3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平台4的高度,所述X轴横梁2横跨于所述第二平台3上方。雕刻机头1,所述雕刻机头1与所述X轴横梁2滑动连接,所述雕刻机头1设有底板9,所述底板9与所述X轴横梁2滑动连接,所述底板9上安装一滑块8,所述滑块8上装有注油杯。导轨7,所述导轨7与所述滑块8传动连接,所述导轨7安装在挂板10上。主轴电机11与所述挂板10连接。由所述导轨7按装在所述挂板10上,来回上下移动,进行加工。所述雕刻机头1是通过X轴左右移动,Y轴前后移动,Z轴上下移动来进行工作的。在所述滑块8上装有所述注油杯,可直接以所述注油杯注入油脂,亦可连接供油管以自动供油机润滑,使所述导轨7的磨耗降至更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8的两端装有密封端盖,用于防止灰尘的积累,从而保证产品的寿命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雕刻机工作原理过程,由所述雕刻机头1在所述X轴横梁2上,来回移动在所述第一平台4和所述第二平台3上方,用于对加工工件5和加工工件6进行雕铣加工。当加工工件6的厚度大于200mm时,将加工工件6放于所述第二平台3上,所述雕刻机头1将会通过所述X轴横梁2移动至所述第二平台3上方,对加工工件6来进行雕铣加工。当加工工件5的厚度小于200mm时,可直接将加工工件5放于所述第一平台4上,所述雕刻机头1将会通过所述X轴横梁2移动至所述第一平台4上方,对加工工件5来进行雕铣加工。新型雕刻机适用于铝板、木板、黄铜、泡沫等材料的雕刻加工,跟以往的机器相比,它的加工厚度是以往的雕刻机的4-5倍。而且对所述雕刻机头1做了改进,使它的结构与刚性更加稳定,更加适用于对深度要求更高的工件进行加工。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