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模型骨架设计的油泥模型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001发布日期:2018-07-31 19:3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泥模型台架属于汽车设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模型骨架设计的油泥模型台架。



背景技术:

油泥是一种便于手工加工的材料,利用刮刀、刮片等工具可对它进行形体塑造。在制作过程中油泥模型师不断地和设计师交流,共同讨论,直至把一个设计方案以近乎真实的效果展现出来,以供对方案进行评价,同时它也是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油泥模型因为它的高效和表现的真实性而仍被广泛的应用,对于汽车内饰件由于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需要各个角度进行精刮,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台由于通常只是平面或只是唯一角度,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严重影响精刮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模型骨架设计的油泥模型台架,结构简单、更为人性化,制作的模型精度也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模型骨架设计的油泥模型台架,包括架体,架体上端设有操作台,操作台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架体上端铰接连接,操作台的下端设有平行滑轨、推块和升降支杆,升降支杆通过推块与平行滑轨建立滑动连接,所述平行滑轨安装在操作台的下端面上,平行滑轨的延伸方向与铰接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操作台由若干平行布置的板条拼装而成。

进一步的,升降杆包括第一杆体和套设在第一杆体外部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外壁和第二杆体的内壁上设有相互啮合螺纹,第一杆体下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练级,第二杆体的上端与推块铰接连接,操作台的移动高度精确可控,降低由于人眼误差带来的精刮误差,提高模型制作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轴通过铰接架与架体建立连接,铰接架具有相对于架体的高度,操作台一端通过具有一定高度的铰接架与架体建立铰接连接,在升降支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可以实现操作台向着两个相对方向倾斜,通过铰接架和升降支杆的配合,实现操作台的双侧升降操作,利于精刮过程操作,保证了操作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插槽,插槽内设有插块,若干插块拼接形成模型凸台,对于不同的汽车内饰件,需要固定在不同的凸台上端,利用插块拼接形成的凸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建,减少支架材料的使用和损耗。

进一步的,相邻板条之间留有间隙,在油泥的刮削过程中会产生油泥碎屑,而油泥价格高昂,通过间隙进行油泥碎屑的收集,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设有红外加热灯。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灯包括灯罩和弹性灯杆,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手动拉动灯杆使灯头朝向欲加热位置,防止由于油泥冷却出现裂痕,利于塑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汽车内饰件的泥模在精刮过程要比汽车外饰的精细度要高的多,在精刮过程中,由于很多细节都在内饰油泥模型的边缘部位,若采用传统的平台结构,由于人的视觉误差,会严重影响精刮精度,本申请通过升降支杆带动推块坐在平行滑轨上滑动,带动操作台绕着铰接轴转动,方便各个边角部位的精刮,若干平行的板条拼接而成的操作台结构简单,可以根据不同比例延长或加宽操作台,操作灵活,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油泥模型台架结构简单,轻便,设计更为人性化,制作的模型精度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模型骨架设计的油泥模型台架,包括架体1,架体1上端设有操作台2,操作台2的一端通过铰接轴3与架体1上端铰接连接,所述铰接轴3通过铰接架4与架体1建立连接,铰接架4具有相对于架体1的高度,操作台2的下端设有平行滑轨、推块6和升降支杆14,升降支杆通过推块6与平行滑轨建立滑动连接,所述平行滑轨安装在操作台2的下端面上,平行滑轨的延伸方向与铰接轴3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操作台2由若干平行布置的板条10拼装而成,相邻板条10之间留有间隙。升降杆包括第一杆体7和套设在第一杆体7外部的第二杆体8,第一杆体7的外壁和第二杆体8的内壁上设有相互啮合螺纹,第一杆体7下端与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练级,第二杆体8的上端与推块6铰接连接,利用驱动电机9的旋转带动第一杆体7的转动,第一杆体7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杆体8上下移动,带动操作台2的升高和降低。

所述操作台2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插槽11,插槽11内设有插块,若干插块拼接形成模型凸台;

所述架体1上设有红外加热灯,所述加热灯包括灯罩12和弹性灯杆13。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将插块插入插槽11内搭建模型凸台,在凸台上分层涂覆油泥,并大致勾勒出内饰件的大概形状轮廓,依次进行粗刮和精刮操作,利用驱动电机9转动,带动第一杆体7转动,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杆体8伸出,第二杆体8通过推块6沿着滑轨移动,使操作台2一端绕着铰接轴3转动,通过调整驱动电机9的角度控制台面的倾斜角度。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