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全自动覆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015发布日期:2018-10-02 19:3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面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全自动覆面机。



背景技术:

覆面机也称裱纸机,属于纸品制作机械领域,它是由送纸机构,裱纸机构和压纸机构组成。常见的裱纸机有半自动“平张对平张”裱纸机,用于单面纸板覆面、局部和整体裱贴、灰纸板局部和整体覆面、双面标签的装裱和开窗以及专为生产窄幅纸张的短瓦线设计的全联动式裱纸机,裱纸机的裱贴速度取决于以下因素:纸张大小;纸张平整度;瓦楞厚度;送纸的速度。

现有的覆面机,如公开号为CN2064066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全自动裱纸机,通过设置飞达和飞达座等面纸上料装置,推动面纸由面纸上料装置准确进入面纸传送装置,同时配合安装在飞达座底端的循环堆纸架的使用,使得循环堆纸架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堆好下一批面纸,面纸从面纸传送装置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底纸堆叠在底纸传送带上,底纸传送带连续性自动跟踪面纸传送装置的运转速度,将最下方底纸一张一张的送入供胶装置,供胶装置为底纸上胶,然后被传送到面纸传送装置末端与面纸贴合,接着进入加压装置。加压装置对底纸和面纸的上下表面施加压力使底纸和面纸紧密粘和,最后送入定形装置定形。

但这种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在输出底纸时,由于底纸堆叠较高,最下方的一张底纸受到的压力较大,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上表面与其他底纸的摩擦力较大,使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与其他底纸分离的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全自动覆面机,其改进点在于减小了最下方底纸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达到了使最下方底纸上表面与其他底纸分离难度减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速全自动覆面机,包括面纸上料装置、面纸传送装置、底纸输送装置、供胶装置、加压装置和定形装置,面纸上料装置向面纸传送装置输送面纸,底纸输送装置和供胶装置固定设置在面纸传送装置下方,面纸传送装置和底纸输送装置分别将面纸和底纸送入加压装置,所述底纸输送装置包括底纸放置架,所述底纸放置架包括第一传送带和前挡板,前挡板底端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能且仅能使一张底纸穿过,所述底纸放置架远离供胶装置的一侧设有上位架,上位架顶端高度高于第一传送带上表面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纸堆叠在第一传送带上,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下表面大部分与第一传送带抵接,其一端搭在上位架顶端被抬高,上位架分摊了小部分最下方的一张底纸受到其上方其他底纸的压力,使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与其上方其他底纸的摩擦力减小,配合前挡板挡住其上方的底纸,最下方的一张底纸的下表面受到的第一传送带的摩擦力大于其上方底纸对其上表面的摩擦力,更易与其上方的底纸分离,传送更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上位架包括两根定位杆以及设置在两根定位杆顶端之间的第一承压杆,所述第一承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定位杆转动连接,其两端转动轴线重合且分别与第一传送带传送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压杆在分摊最下方底纸受到的压力的同时,其本身对于底纸的摩擦力也是较小的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小了最下方底纸与其他底纸分离的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两根定位杆远离第一承压杆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根连接杆的转动轴线重合且分别与第一承压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两根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承压杆,第二承压杆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承压杆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承压杆与第二承压杆之间留有缝隙,且连接杆转动轨迹的最高点高于第一承压杆的最高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纸长度较长时,底纸远离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到上位架的距离较大,最下方的一张底纸受到其上方的压力被上位架分摊的比例增大,第一传送带分摊的最下方的一张底纸受到其上方底纸的压力比例减小,使第一传送带对最下方的一张底纸的摩擦力减小,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与其上方底纸分离的难度增大。此时转动连接杆,使第二承压杆最高点的高度高于第一承压杆,并且使第二承压杆到前挡板的距离大于第一承压杆到前挡板的距离,如此第二承压杆对底纸的支撑点靠近最下方的一张底纸的边缘,最下方的一张底纸受到其上方底纸的压力还是大部分被第一传送带分摊,保证了第一传送带对最下方的一张底纸有较大的摩擦力。同时当第一承压杆受到底纸压力时,转动连接杆,使第二承压杆转动到第一承压杆下方互不干涉,且不影响其他工作的进行,合理利用了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上还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使连接杆在不同角度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底纸规格来设置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角度,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夹角较小时,第二承压杆距离前挡板的距离较近,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夹角较大时,第二承压杆距离前挡板的距离较远,从而适应更多了加工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若干定位孔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孔高度不一的开设在定位杆远离供胶装置的一侧,所述定位块的一端与定位孔插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用到第二承压杆时,转动连接杆,使第二承压杆到达合适的位置,将定位块的一端插入定位孔,另一端与连接杆抵接使第二承压杆的位置固定。使用完毕后将定位块拔出,放到不碍事的位置,这样的固定方式简单易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靠近底纸的一侧底部一体固设有引导面,引导面的高度高于至少两张底纸的厚度,所述引导面引导底纸向第一传送带传送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面使与最下方底纸相邻的其他底纸相互之间发生错位,当其他底纸成为最下方底纸时与其他底纸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一部分,分离的难度降低。

进一步的,前挡板靠近上位架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侧挡板,底纸堆放在两块侧挡板之间且与侧挡板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挡板可以挡住底纸两侧的环境可能对底纸造成的损坏,同时又不会卡住底纸干扰正常生产过程,并且挡住底纸起到了美观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侧挡板靠近底纸的一侧光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与其上方底纸分离时,其上表面可能不平整,导致各部分的摩擦力不一致,其上方的底纸可能会向侧挡板方向倾斜,严重时堆叠的底纸可能会倒塌,当发生这种问题时,侧挡板不仅会阻止其倒塌,同时表面光滑设置会减少其与底纸间的摩擦力,减少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与其上方底纸分离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底纸传送顺畅;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合理利用空间;生产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速全自动覆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面纸上料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底纸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位架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供胶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面纸上料装置;11、循环堆纸架;111、升降板;12、送纸车;121、滚轮;122、滚动槽;13、导轨;131、滚动凸起;2、底纸输送装置;21、底纸放置架;211、前挡板;212、侧挡板;213、引导面;22、第一传送带;23、支撑架;3、上位架;31、定位杆;311、第一转动轴;312、第二转动轴;313、定位孔;314、定位块;32、第一承压杆;321、转动孔;33、连接杆;331、第三转动轴;34、第二承压杆;4、供胶装置;41、胶水回收槽;42、胶泵;43、导胶管;44、胶辊;5、面纸传送装置;51、面纸传送带;52、吸附式机械手;6、加压装置;7、定形装置;8、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高速全自动覆面机,如图1所示,包括面纸上料装置1、底纸输送装置2、供胶装置4、面纸传送装置5、加压装置6和定形装置7。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面纸上料装置1包括导轨13、送纸车12和循环堆纸架11。送纸车12的下方固设有滚轮121,滚轮121上周面上开有滚动槽122,导轨13上固设有与所述滚动槽122适配的滚动凸起131,送纸车12在导轨13上移动。

回看图1,面纸传送装置5包括面纸传送带51和吸附式机械手52。面纸传送带51倾斜设置,其较高的一端与吸附式机械手52固接,吸附式机械手52为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6671068A所示的中国专利,在此不做赘述。循环堆纸架11的一端也与面纸传送带51较高的一端固接,其另一端与导轨13固接,吸附式机械手52位于循环堆纸架11内部。循环堆纸架11包括升降板111,送纸车12从导轨13移动到升降板111上,升降板111上升将面纸输送到吸附式机械手52下方,吸附式机械手52吸起面纸将面纸送到面纸传送带51上,面纸被传送至面纸传送带51较低的一端。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面纸传送带51的下方固设有底纸输送装置2,底纸输送装置2包括底纸放置架21。底纸放置架21包括第一传送带22和支撑架23,支撑架23固设于第一传送带22两侧用于支撑第一传送带22。

底纸放置架21还包括前挡板211和侧挡板212。前挡板211固设于第一传送带22的上方,其底部一体固设有引导面213。引导面213与第一传送带22之间有空隙,所述空隙能且仅能使一张底纸通过。所述引导面213是一个斜面,所述引导面213面向底纸,其顶端到导轨13的水平距离小于其底端到导轨13的水平距离。侧挡板212固接于前挡板211的两端且靠近导轨13,侧挡板212的长度方向与前挡板2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侧挡板212靠近第一传送带22的一侧表面光滑。

底纸输送装置2还包括上位架3,上位架3包括分别固设于第一传送带22传送方向两侧的定位杆31,以及转动连接于两根定位杆31顶端之间的第一承压杆32,第一承压杆32最高点的高度高于第一传送带22上表面的高度,其转动轴线与第一传送带22的传送方向垂直。结合图4所示,第一承压杆32的两端开有转动孔321,两根定位杆31顶端分别固设有与上述转动孔321适配的第一转动轴311,第一承压杆32两端的转动轴线重合。两根定位杆31顶端远离第一承压杆32的一侧分别固设有第二转动轴312,第二转动轴312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3,两个第二转动轴312的转动轴线重合。连接杆33上远离第二转动轴312的一端固设有第三转动轴331,两个第三转动轴33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承压杆34,第二承压杆34两端的轴线重合。

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杆31与第一转动轴311相邻的周面上还开有若干定位孔313,各定位孔313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且沿定位杆31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所述上位架3还包括定位块314,所述定位块314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定位孔313适配,定位块314远离定位孔313的一端与连接杆33抵接。

结合图1和图5所示,第一传送带22远离上位架3的一端固设有供胶装置4,供胶装置4包括上胶辊44、导胶管43、胶水回收槽41和胶泵42。胶泵42将胶水回收槽41里的胶水吸入导胶管43,胶水从导胶管43出口进入上胶辊44,然后被上胶辊44涂抹到底纸上表面。

回看图1,上胶辊44左侧固设有第二传送带8,第一传送带22与第二传送带8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的长度小于一张底纸的长度,所述上胶辊44设置于所述缝隙上方。第二传送带8上表面高度与第一传送带22上表面高度持平,且第二传送带8的传送速度和方向与第一传送带22的传送速度和方向相同。靠近面纸传送带51较低的一端固设有加压装置6,加压装置6远离供胶装置4的一侧与定形装置7固接。所述第二传送带8最高点的高度低于面纸传送带51最低点的高度,且第二传送带8穿过加压装置6和定形装置7。

操作人员将面纸放置在送纸车12上,把送纸车12推到升降板111上,升降板111将面纸送到吸附式机械手52下方,吸附式机械手52将面纸吸起送到面纸传送带51上。

将底纸放置到底纸放置架上21,当第一承压杆32的高度和相对于第一传送带22的距离足够时,底纸的一端搭在第一承压杆32上,最下方的一张底纸受到的压力被第一传送带22和第一承压杆32分摊,且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下表面大部分与第一传送带22抵接,第一传送带22依靠摩擦力将最下方的一张底纸与其上方底纸分离,同时,前挡板211将除最下方底纸以外的其他底纸挡住,使其不随最下方的一张底纸移动。并且引导面213将与最下方底纸相邻的几张底纸错位,减少各底纸之间的相对摩擦力。前挡板211与侧挡板212使底纸堆叠的更整齐,第一传送带22在传送底纸时,最下方底纸与第一传送带22的位置会相对固定。第一传送带22将最下方的一张底纸送入第二传送带8,此过程中上胶辊44为底纸上胶。

当底纸长度较大时,使用第二承压杆34来支撑底纸,将定位块314从定位孔313中移出,转动连接杆33,根据底纸长度使第二承压杆34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定位块314与定位孔313插接,定位块314远离定位孔313的一端与连接杆33周面抵接,从而使连接杆33不再转动,如此固定好第二承压杆34的位置。

底纸被传送到面纸传送带51下方时,面纸正好由面纸传送带51上落下与底纸对齐盖在一起,第二传送带8将盖在一起的底纸和面纸送入加压装置6进行加压,底纸和面纸粘好后送入定形装置7进行最后的定形,如此一张纸的加工过程完毕,重复此动作进行批量加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