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可调整角度漫画绘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619发布日期:2018-11-07 22:4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可调整角度漫画绘画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漫画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折叠可调整角度漫画绘画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漫画绘画的绘画板主要分为电子类和传统的板面类,电子类绘画板即是采用触摸屏和显示屏的平板装置,类似于现在的平板电脑,虽然电子类的绘画板得到较大的发展,但还是离不开电能的驱动,一旦电源耗尽就会无法使用,而且这类绘画板的板面尺寸往往不大,超过24寸以上的绘画板更是价格昂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且可调整角度的板面漫画绘画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可调整角度漫画绘画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折叠可调整角度漫画绘画板,包括主板和通过合页固定在主板上下边缘的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且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折叠后分别位于主板的两面,使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打开后,主板、上折叠板、下折叠板形成一个平面,主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与主板垂直的轴销,两端的轴销外沿凸起部分分别插在长方体形的旋转块内,使每个轴销可以在旋转块内转动,每块旋转块上还分别拧有一个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内端螺纹柱部位能够紧顶在轴销外沿凸起部位上,每块旋转块分别固定有一条V字形的空心支腿,每条空心支腿的前后部分内分别插有可伸缩的伸缩杆,伸缩杆上以及每条空心支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伸缩杆长度的旋钮,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内分别贯穿有左右对称的固定长螺栓,主板上下两边缘内分别嵌有并固定左右对称的内螺纹套筒,使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打开后,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的固定长螺栓的螺纹杆可以插到对应的内螺纹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板面以及支腿的折叠,便于携带使用,而且通过轴销的支撑以及紧固螺栓对轴销的固定,使主板角度可以转动调节,并能进行固定,这样可以使打开状态的板面更大,便于绘画者画出更大更细腻的漫画作品;打开后的主板、上折叠板、下折叠板通过固定长螺栓形成一个平面,这样形成的平面不仅便于折叠,而且固定后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板部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心支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块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可折叠可调整角度漫画绘画板,包括主板1和通过合页固定在主板1上下边缘的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且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折叠后分别位于主板1的两面,使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打开后,主板1、上折叠板2、下折叠板3形成一个平面,主板1的两端分别固定与主板1垂直的轴销4,两端的轴销4外沿凸起部分分别插在长方体形的旋转块5内,使每个轴销4可以在旋转块5内转动,每块旋转块5上还分别拧有一个紧固螺栓6,紧固螺栓6的内端螺纹柱部位能够紧顶在轴销4外沿凸起部位上,每块旋转块5分别固定有一条V字形的空心支腿7,每条空心支腿7的前后部分内分别插有可伸缩的伸缩杆8,伸缩杆8上以及每条空心支腿7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伸缩杆8长度的旋钮,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内分别贯穿有左右对称的固定长螺栓9,主板1上下两边缘内分别嵌有并固定左右对称的内螺纹套筒10,使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打开后,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的固定长螺栓9的螺纹杆可以插到对应的内螺纹套筒10内。

为了便于携带,防止携带时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任意的开合,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的左右边缘上分别通过合页或转轴转动连接有环形扣11,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折叠在主板1的两面上时,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的环形扣11可以扣在主板1左右对应的锁鼻12上。

为了提高紧固螺栓6拧紧时对轴销4固定的牢固程度,轴销4外沿凸起部分的环形面上套有并焊接表面粗糙的摩擦环13,摩擦环13表面粗糙,带有极小的微孔结构,这样可以增大紧固螺栓6与摩擦环13接触时的摩擦力,紧固螺栓6拧紧时摩擦环13更不易转动,从而轴销4、主板1更不易转动,便于漫画绘画时板面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需要的高度拉出伸缩杆8,并用伸缩杆8上的旋钮将其长度固定,然后打开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分别将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的固定长螺栓9的螺纹杆插到对应的内螺纹套筒10内,转动主板1到合适的角度,最后拧紧每个紧固螺栓6即可,如图2。

环形扣和锁鼻实际上组成锁扣,锁扣可以采用东莞市万江智诚五金制品厂生产的酒盒锁(金色锁扣)。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如果涉及未详细描述的电路,该电路连接也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