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框绷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3299发布日期:2019-01-15 22:31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画框绷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画框绷布装置。



背景技术:

无框画由于减少了外框成本,更加经济、具原创味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以逐渐成为现代装饰的一种潮流。在无框画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人工将画布包覆在画框外,然后折边打钉。

现有技术中,给画框绷布时,工人需要用绷布钳子把画布绷紧后再打钉,每打一个钉就需要工人把画布绷紧一次,人工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画板绷布完成后的紧度不均匀,很难达到绘画者的要求。导致传统的画框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投入高且质量较差。

并且,由于在绷布与画框边角接触的地方,绷布具有多余的部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先将绷布与画框边角接触的部分折叠至贴近画框外侧壁,再进行压边打钉,才能保持打钉后画框整体的平整、美观。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操作均很难做到将绷布与画框边角的接触部分进行自动折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画框成品的质量。

因此,对于目前的画框绷布装置,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预先将绷布边缘及其与画框边角接触的部分进行折叠从而提高画框生产质量的画框绷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画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画框绷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画框绷布装置,包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折叠机构,用于将绷布边缘及其与画框边角的接触部分折叠至贴近画框外侧壁布置;

绷布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折叠机构的一侧,用于将绷布输送至折叠机构处;

画框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折叠机构的另一侧,用于将画框输送至折叠机构处并置于绷布上;

定位模座,能移动地设于所述折叠机构下方,该定位模座中部开有供折叠后的绷布与画框放置其中的定位口;

打钉机构,包括夹爪及能将绷布钉在画框上的打钉器,所述夹爪能将竖向布置在画框边缘的绷布夹紧并向画框背部折叠,所述打钉器位于夹爪外侧并随夹爪同步移动;以及

输送轨道,穿过所述折叠机构、打钉机构布置,所述定位模座能来回移动地设于该输送轨道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

折叠座,该折叠座的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能供包覆绷布后的画框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布置的两内侧壁分别向外斜向延伸形成有能在画框压持下使绷布边缘向上翘起的凹槽;上述折叠座是通过在其底部的两侧设置支撑臂支撑在操作平台上,且折叠座与操作平台之间设置有间距,该间距能供输送轨道及定位模座穿过,当定位模位于折叠座下方时,定位模座中部的定位口恰好与折叠座中部的第一开口相对齐,第一压板向下压时可将第一开口中的绷布及框架压入定位模座的定位口中,从而使绷布保持包覆画框的状态;

第一压板,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折叠座上方并能将绷布及画框的至少下部压入第一开口中;在绷布及画框的至少下部压入第一开口中状态下,所述画框与第一开口相互贴近处的绷布竖向包覆在画框外侧壁上,而对应于凹槽处的绷布则没有与画框外侧壁直接贴近,该处的绷布贴近凹槽侧壁斜向上翘起,设置这样的结构,是为了避免画框边角的绷布发生褶皱;

第一推块,能上下及相对于相应画框边缘来回移动地设于折叠座侧部,该第一推块向画框靠近状态下使翘起的绷布贴近画框外侧壁布置;

第二推块,能沿凹槽来回移动地设于凹槽端部,该第二推块向凹槽内移动状态下将堆叠在画框边角处的绷布折叠至凹槽所对应的画框外侧壁上;

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支架,上述第一压板通过第一气缸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支架中部;第一推块通过第二气缸能左右移动地设于支架上,第二气缸前侧又设置有能带动第一推块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第二推块通过设置在折叠座各边角处的第四气缸实现沿凹槽来回移动。

采用上述折叠机构,先将绷布放置在折叠座上并将第一开口覆盖,然后将画框置于绷布中央对应第一开口布置,接着通过第一压板将画框向下压,当画框的至少下部进入第一开口中后,没有开设凹槽的第一开口侧壁与画框的相应侧壁紧靠,从而使此处的绷布向上折叠并包覆在画框的相应外侧壁外,而开设有凹槽的第一开口侧壁处,绷布只是相对于画框向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折叠,绷布的边缘翘起在凹槽中;使第一推块向画框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将翘起的绷布向靠近画框外侧壁的趋势扶,当第一推块将此处的绷布扶至完全与画框外侧壁紧贴时,第一推块下降至卡入凹槽中,使绷布保持与画框外侧壁紧靠的趋势,此时,与画框边角接触处的绷布已经形成了折角并位于凹槽中;再驱使第二推块向凹槽内推动,第二推块的内端逐渐将绷布的折角向对应凹槽处的画框外侧壁推近,直至绷布折角完全紧贴在画框外侧壁上,即完成了折叠过程。继续通过第一压板的下压使画框及绷布整体下沉进入定位模座的定位口中,即可去往打钉工序。

优选地,所述凹槽内壁面呈自画框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第一推块的下部成形为能插置在凹槽中的配合结构。该结构有利于使绷布的边缘形成向上翘起的状态,以便于后续的折叠工作进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块的内侧壁成形为能与画框外侧壁相紧靠的竖向平面,所述第一推块的底壁成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画框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的斜度与第一斜面的斜度相匹配。该结构有利于使折叠的绷布紧贴画框外侧壁,避免绷布相对于画框松动。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推块的内端成形为向凹槽内延伸的尖端,且该尖端由呈锐角布置的两斜面交叉构成,对应的,所述第一推块的侧壁上开有供第二推块的尖端插置其中的让位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对绷布折角的推动缓缓进行,避免折叠过急而形成褶皱。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打钉机构还包括导轨及能来回移动地设于该导轨上的装配板,所述的装配板为两块并对称布置在画框两侧,所述的夹爪通过第六气缸能上下移动地设于装配板上,所述打钉器也设于装配板上并位于夹爪外侧。优选地,所述的打钉机构为两组,一组打钉机构的夹爪及打钉器对应画框的第一组对边布置,另一组打钉机构的夹爪及打钉器对应画框的第二组对边布置。

上述导轨通过设于其底部两端的支撑臂支撑在操作平台上,以在打钉机构下方预留出供输送轨道及定位模座通过的间距。装配板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并通过滑块来回移动地设于导轨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能推动装配板沿导轨来回移动的第五气缸。夹爪为两个相互靠近的夹板,两夹板通过第六气缸设于装配板的侧壁上,当第五气缸驱动装配板向画框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夹爪对应竖向布置的绷布时,第六气缸驱动夹爪向下移动将绷布夹住,第五气缸继续驱动装配板向画框中部移动,夹爪将绷布折叠在画框背部,此时,打钉器恰好对应已经折叠好的绷布与画框边缘,打钉器在相应气缸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对绷布及画框边缘进行打钉即可。该打钉过程是画框相对应的两侧边同步进行,进行完毕后去往下一个工序进行另外两对应侧边的打钉操作。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的画框绷布装置还包括能将绷布完成的画框输出的输出机构,该输出机构设于打钉机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操作平台上开有位于打钉机构下方的输出口,该输出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能在非输出状态下将输出口的至少部分遮盖的挡板,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能在输出状态下将挡板相对于输出口移开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为第八气缸,所述操作平台上方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从而将画框自定位模座向下顶出的第二压板,该第二压板通过第九气缸设置在一个打钉机构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绷布输送机构/画框输送机构包括内部具有气体通道的吸附盘及能将气体通道中的气体吸出的吸气机构,所述吸附盘能上下、水平移动地设于折叠机构侧部,所述吸附盘的下表面具有对应绷布/画框布置的吸附口。

吸附盘通过气缸能相对于折叠座来回移动地设于折叠座一侧,吸附盘设于支架上并能通过另一气缸上下升降,以便于吸附及移取绷布/画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画框绷布装置中设置了折叠机构及定位模座,打钉工序前,先通过折叠机构使绷布包覆在画框的外侧壁上,特别是对绷布与画框边角接触的部分进行折叠,从而避免打钉过程中出现绷布与画框边角接触的部分出现褶皱的问题,提高了画框的生产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介入,有效提高了画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座与第一推块、第二推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隐藏绷布、画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经折叠机构折叠后绷布与画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出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的画框绷布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折叠机构2、绷布输送机构3、画框输送机构4、定位模座5、打钉机构6、输送轨道7及输出机构8。

本实施例的折叠机构2用于将绷布100边缘及其与画框200边角的接触部分折叠至贴近画框200外侧壁布置;绷布输送机构3设于折叠机构2的一侧,用于将绷布100输送至折叠机构2处,画框输送机构4设于折叠机构2的另一侧,用于将画框200输送至折叠机构2处并置于绷布100上。定位模座5能移动地设于折叠机构2下方,该定位模座5中部开有供折叠后的绷布100与画框200放置其中的定位口51。打钉机构6包括夹爪61及能将绷布100钉在画框200上的打钉器62,夹爪61能将竖向布置在画框200边缘的绷布100夹紧并向画框200背部折叠,打钉器62位于夹爪61外侧并随夹爪61同步移动。输送轨道7穿过折叠机构2、打钉机构6布置,定位模座5能来回移动地设于该输送轨道7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折叠机构2包括折叠座21、第一压板22、第一推块23及第二推块24。折叠座21是通过在其底部的两侧设置支撑臂214支撑在操作平台1上,且折叠座21与操作平台1之间设置有间距,该间距能供输送轨道7及定位模座5穿过。折叠座21的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能供包覆绷布100后的画框200穿过的第一开口211,第一开口211相对布置的两内侧壁分别向外斜向延伸形成有能在画框200压持下使绷布100边缘向上翘起的凹槽212。第一压板22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折叠座21上方并能将绷布100及画框200的至少下部压入第一开口211中。第一推块23能上下及相对于相应画框200边缘来回移动地设于折叠座21侧部,该第一推块23向画框200靠近状态下使翘起的绷布100贴近画框23外侧壁布置,第二推块24能沿凹槽212来回移动地设于凹槽212端部,该第二推块24向凹槽212内移动状态下将堆叠在画框200边角处的绷布100折叠至凹槽212所对应的画框200外侧壁上。凹槽212内壁面呈自画框200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213,对应的,第一推块23的下部成形为能插置在凹槽212中的配合结构。第一推块23的内侧壁成形为能与画框200外侧壁相紧靠的竖向平面231,第一推块23的底壁成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画框200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232,该第二斜面232的斜度与第一斜面213的斜度相匹配,该结构有利于使折叠的绷布100紧贴画框200外侧壁,避免绷布100相对于画框200松动。第二推块24的内端成形为向凹槽212内延伸的尖端241,且该尖端241由呈锐角布置的两斜面交叉构成,对应的,第一推块23的侧壁上开有供第二推块24的尖端241插置其中的让位槽233。采用这样的结构,对绷布100折角的推动缓缓进行,避免折叠过急而形成褶皱。

本实施例的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支架11,上述第一压板22通过第一气缸10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支架11中部;第一推块23通过第二气缸20能左右移动地设于支架11上,第二气缸20前侧又设置有能带动第一推块23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30。第二推块24通过设置在折叠座21各边角处的第四气缸40实现沿凹槽212来回移动。

在绷布100及画框200的至少下部压入第一开口211中状态下,画框200与第一开口211相互贴近处的绷布100竖向包覆在画框200外侧壁上,而对应于凹槽212处的绷布100则没有与画框200外侧壁直接贴近,该处的绷布100贴近凹槽212侧壁斜向上翘起,设置这样的结构,是为了避免画框200边角的绷布100发生褶皱。

本实施例的绷布输送机构3包括内部具有气体通道的吸附盘31及能将气体通道中的气体吸出的吸气机构,吸附盘31能上下、水平移动地设于折叠机构2一侧,吸附盘31的下表面具有对应绷布100布置的吸附口,操作平台1上具有能成叠放置绷布100的存放区32。吸附盘31通过气缸311能相对于折叠座21来回移动地设于折叠座21一侧,吸附盘31设于支架11上并能通过另一气缸312上下升降,以便于吸附及移取绷布100。画框输送机构4包括内部具有气体通道的吸附盘41及能将气体通道中的气体吸出的吸气机构,吸附盘41能上下、水平移动地设于折叠机构2的另一侧,吸附盘41的下表面具有对应画框200布置的吸附口,操作平台1上具有放置及输送画框200的输送区42。吸附盘41通过气缸411能相对于折叠座21来回移动地设于折叠座21另一侧,吸附盘41设于支架11上并能通过另一气缸412上下升降,以便于吸附及移取画框200。上述吸附盘用于吸取物品的具体为常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的打钉机构6还包括导轨63及能来回移动地设于该导轨63上的装配板64,装配板64为两块并对称布置在画框200两侧,夹爪61通过第六气缸60能上下移动地设于装配板64上,打钉器62也设于装配板64上并位于夹爪61外侧。本实施例的打钉器6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打钉机构6为两组,一组打钉机构6的夹爪61及打钉器62对应画框200的第一组对边布置,另一组打钉机构6的夹爪61及打钉器62对应画框200的第二组对边布置,即两组打钉机构6的布置方向不同。本实施例的打钉过程是对画框200相对应的两侧边同步进行,进行完毕后去往下一个工序进行另外两对应侧边的打钉操作。

上述导轨63通过设于其底部两端的支撑臂631支撑在操作平台1上,以在打钉机构6下方预留出供输送轨道7及定位模座5通过的间距。装配板64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并通过滑块641来回移动地设于导轨63上,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能推动装配板64沿导轨63来回移动的第五气缸50。夹爪61为两个相互靠近的夹板,两夹板通过第六气缸60设于装配板64的侧壁上,当第五气缸50驱动装配板64向画框200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夹爪61对应竖向布置的绷布100时,第六气缸60驱动夹爪61向下移动将绷布100夹住,第五气缸50继续驱动装配板64向画框200中部移动,夹爪61将绷布100折叠在画框200背部,此时,打钉器62恰好对应已经折叠好的绷布100与画框200边缘,打钉器62在相应气缸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对绷布100及画框200边缘进行打钉即可。

本实施例的输出机构8设于打钉机构6的下方。具体为:操作平台1上开有位于打钉机构6下方的输出口81,该输出口81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一能在非输出状态下将输出口81的部分遮盖的挡板82,以防止画框200掉落,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能在输出状态下将挡板82相对于输出口81移开的第八气缸80,操作平台1上方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从而将画框200自定位模座5向下顶出的第二压板83,该第二压板83通过第九气缸90设置在一个打钉机构6上方的安装架84上。

本实施例的定位模座5是通过其底部设置的滑块52设于输送轨道7上,而滑块52可通过皮带轮71及电机72带动在输送轨道7上来回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现有结构来实现滑块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操作平台上可在折叠机构两侧分别设置打钉工位,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本实施例的画框绷布装置时,先利用绷布输送机构3将绷布100放置在折叠座21上并将第一开口211覆盖,然后利用画框输送机构4将画框200置于绷布100中央对应第一开口211布置,接着通过第一压板22将画框200向下压,当画框200的至少下部进入第一开口211中后,没有开设凹槽212的第一开口211侧壁与画框200的相应侧壁紧靠,从而使此处的绷布100向上折叠并包覆在画框200的相应外侧壁外,而开设有凹槽212的第一开口211侧壁处,绷布100只是相对于画框200向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折叠,绷布100的边缘翘起在凹槽212中;使第一推块23向画框200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将翘起的绷布100向靠近画框200外侧壁的趋势扶,当第一推块23将此处的绷布100扶至完全与画框200外侧壁紧贴时,第一推块23下降至卡入凹槽212中,使绷布100保持与画框200外侧壁紧靠的趋势,此时,与画框200边角接触处的绷布100已经形成了折角并位于凹槽212中;再驱使第二推块24向凹槽212内推动,第二推块24的内端逐渐将绷布100的折角向对应凹槽212处的画框200外侧壁推近,直至绷布100折角完全紧贴在画框200外侧壁上,即完成了折叠过程。当定位模5位于折叠座21下方时,定位模座5中部的定位口51恰好与折叠座21中部的第一开口211相对齐,第一压板22向下压使画框200及绷布100整体下沉进入定位模座5的定位口51中,从而使绷布100保持包覆画框200的状态,此时可去进行下一步的打钉工序。当定位模座5带着绷布100及画框200位于打钉机构6处时,第五气缸50驱动装配板64向画框200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夹爪61对应竖向布置的绷布100时,第六气缸60驱动夹爪61向下移动将绷布100夹住,第五气缸50继续驱动装配板64向画框200中部移动,夹爪61将绷布100折叠在画框200背部,此时,打钉器62恰好对应已经折叠好的绷布100与画框200边缘,打钉器62在相应气缸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对绷布100及画框200边缘进行打钉即可。在该打钉机构6处完成了画框相对侧边的打钉后,去往下一个工位进行剩余两相对侧边的打钉工作,完成后再返回上一个打钉机构6处,通过输送机构8输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