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插屏装饰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446发布日期:2019-11-09 00:44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宋锦插屏装饰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宋锦装饰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



背景技术:

宋锦,因发展于宋代而得名,又因主要产地在苏州,被称为“苏州宋锦”,其是继蜀锦之后中国出现的又一大锦类丝织品。宋锦虽形成于宋,但盛于明清两代,在技术工艺上源自蜀锦,以致不少花色品名也基本相同。明清时期的宋锦实为“仿宋式锦”,久而久之,被后来的人们统称为“宋锦”。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等服用外,还大量用作书画卷轴类工艺装裱材料,宋朝统治者还把锦作为向异族纳贡求和的礼品。目前,宋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锦根据织物的结构和原料组合及织造工艺的不同,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三大类。

其中,大锦占据主要地位。大锦又有重锦与细锦之分。重锦是宋锦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体现了宋锦高超的技艺。细锦是宋锦中功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基本结构与重锦相同,但纬线较重锦细,均为真丝彩线,一般为3至5重纬,故细锦厚薄适中,细腻平挺,可供珍品书画装裱、经卷裱封、幔帐、被面、垫面以及衣料等用。在织物结构上,细锦以三枚斜纹为基本组织,由两组经线和两组以上的纬线交织而成,少数宋锦也有六枚不规则缎纹为基本组织。整体上,不同的基本组织呈现的质地外观有所不同。

宋锦结构的形成和织造技艺与汉唐织锦有着极为显著的渊源,即双经轴的应用和各组纬线显花的工艺,主要源自唐代纬锦。而双轴中的一组经线既起经斜纹组织又在花纹图案中起局部显花的工艺,则主要源自汉锦和唐锦中的经锦。此外,宋锦也有汉唐织锦所没有的特点,即创造了在纬向上同一纬线抛梭换色的工艺,使宋锦在不增加纬线重叠层次的情况下展现出更多的纬向显花色彩。

当宋锦作为装饰品进行展示时,需要提供一种方式能够将宋锦不同角度呈现的不同花色展现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能够将宋锦从不同角度呈现的不同花色展现出来,形成具有可旋转立体式双面观赏功能的宋锦艺术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其包括:

具有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的宋锦,所述第一图案面与所述第二图案面不同,所述宋锦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纬线至少包括三组,每组纬线的花色不同,其中,通过两组纬线局部共梭形成具有过渡色的复合纬线组;

用于安装所述宋锦的插屏机构,所述插屏机构包括:外框体和能相对所述外框体转动的内框体,所述内框体具有相对的内边缘侧和外边缘侧,所述内边缘侧设置开槽;所述宋锦设置有透明的夹裱件,所述宋锦和所述夹裱件插在所述开槽中。

所述内框体和所述外框体具有公共的中轴,所述内框体能围绕所述中轴转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相对所述中轴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360度任意角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宋锦插屏装饰品具有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共面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呈一定夹角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内框体的外边缘侧与所述外框体的内边缘侧相重合或间隙配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和所述外框体为矩形框,所述内框体的外边缘侧尺寸与所述外框体的内边缘侧尺寸相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外框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孔相匹配的第一插栓,所述第一插栓与第一开孔相配合形成转动机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的外边缘侧设置有第二插栓,所述外框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栓相匹配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插栓与第二开孔相配合形成转动机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纬线为提花纬线,所述经线为提花经线,所述宋锦的第一图案面或第二图案面上设置有织物结构,所述织物结构由二组经线与三组以上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纬线中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粗细规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和所述外框体相插接的插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板两端的插脚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座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板的两端能插入所述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该宋锦本身具有图案不同的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该具有不同图案面的宋锦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纬线至少包括三组,每组纬线的花色不同,其中,通过两组纬线局部共梭形成具有过渡色的复合纬线组;从而得到了图案的晕色立体效果。并且通过设置了用于安装该双面宋锦的插屏机构,该插屏机构包括:外框体和能相对所述外框体转动的内框体。其中,所述内框体具有相对的内边缘侧和外边缘侧,所述内边缘侧设置开槽,所述宋锦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设置有透明的夹裱件,所述宋锦和夹裱件插在所述开槽中,与所述内框体形成一个整体。当所述内框体相对所述外框体旋转时,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所形成的夹角不同,所述宋锦两个不同的图案面能够展示出不同视角的图案,从而充分体现出了双面宋锦的艺术观赏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宋锦;2-内框体;3-外框体;4-支架;41-插板;42-插脚座;420-插槽;5-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能够将宋锦从不同角度呈现的不同花色展现出来,形成可旋转具有立体式双面观赏功能的宋锦艺术品。

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宋锦插屏装饰品,该宋锦插屏装饰品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的宋锦1,所述第一图案面与所述第二图案面不同,所述宋锦1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纬线至少包括三组,每组纬线的花色不同,其中,通过两组纬线局部共梭形成具有过渡色的复合纬线组;用于安装所述宋锦1的插屏机构,所述插屏机构包括:外框体3和能相对所述外框体3转动的内框体2,所述内框体2具有相对的内边缘侧和外边缘侧,所述内边缘侧设置开槽;所述宋锦1设置有透明的夹裱件,所述宋锦1和夹裱件插在所述开槽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不同的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的宋锦1,其具有不同于常规的宋锦产品的独有特点。其中,该宋锦1不同与常规的宋锦产品主要体现在宋锦1以结合了以下几个方面:宋锦图案、意匠图绘制、原料组合和投梭方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宋锦图案,其第一图案面或第二图案面均采用具有明确方向性的艺术类独立纹样。具体而言,上述纹样不仅仅需要表达出二维平面上的色彩关系,更为关键的是其能结合图案结构、明暗关系等表达出图案的立体性,艺术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宋锦1具有特定的题材。该特定的题材具体指:图案具有单一方向性,而非一般四方连续性。具体而言,宋锦1的第一图案面或第二图案面在选择题材时,一般对应选择需要表现出立体感的题材。例如,园林建筑、人物、动植物、书法等。对于园林建筑、人物、动植物等一般可以与光和影结合,具有较为清晰的明暗分界。对于书法类的题材,其虽然在色彩上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需要将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艺术性展现出来。

所述宋锦1具有不同图案的两个面,分别为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所述第一图案面、第二图案面基于立体式意匠图编织而成。具体而言,绘制意匠图时,突破了常规线面结合的平涂表现方式,重点将不同纬线按图案虚实、点面结合的情况进行灵活绘制。

所述宋锦1的第一图案面或第二图案面上设置有织物结构,所述织物结构由二组经线与三组以上纬线交织而成。双面宋锦1在不同角度所呈现的花色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

例如,以书画类图案的宋锦1面料为例,其经纬线为100%桑蚕丝,织物结构由二组经线与三组以上纬线交织,地部组织为三枚经斜纹,花部组织为多重三枚纬斜纹。所述甲经线原料为桑蚕熟丝,乙经线原料为1/20/22D桑蚕生丝,纬向原料有甲乙丙三组及以上,原料规格以4/20/22D桑蚕熟丝为主,无需加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宋锦1采用意匠图绘制。具体的,绘制图案的步骤包括:首先将预设图案根据织物的经纬线密度划分为n行×m列个方格,其中n和m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n代表纬线所成的行数,m代表经线的组数所成的列数;确定每一列方格的RGB值个数以及任一个方格中的RGB值;然后根据图案结构及明暗关系,在设定的纹织意匠规格上手工绘制,每个方格代表2根经线和3根以上纬线,为实现书画类风格特征,采用平绘、点绘、晕绘等多种技法,表现书画类图案的笔触、明暗关系。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宋锦1在原料组合上也具有特殊性:主要包括多重纬线的原料规格根据图案色彩要求,将纬线原料有粗细不等的配置。三组以上的纬线中,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粗细规格。具体的,该纬线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图案色彩要求作适应性选择,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为了体现宋锦图案本身的晕色立体效果,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宋锦1采用先进的投梭技术。所述宋锦1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纬线至少包括三组,每组纬线的花色不同,其中,通过两组纬线局部共梭形成具有过渡色的复合纬线组。例如,以最简单的3组纬线为例,分别为甲纬、乙纬、丙纬。投梭时,可以根据图案中色彩要求,采用甲乙、或乙丙、或甲丙纬共梭的综合技巧。相对于现有的单色纬线梭织而言,其能够将带有不同颜色的纬线结合在一起,形成过渡色,从而较佳地体现出了图案本身的晕色立体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该双面宋锦1以不同角度将不同视角的图案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还设置了用于安装该双面宋锦1的插屏机构,该插屏机构包括:外框体3和能相对所述外框体3转动的内框体2。其中,所述内框体2具有相对的内边缘侧和外边缘侧,所述内边缘侧设置开槽,所述宋锦1第一图案面和第二图案面设置有透明的夹裱件,所述宋锦1和夹裱件插在所述开槽中,与所述内框体2形成一个整体。当所述内框体2相对所述外框体3旋转时,所述内框体2与所述外框体3所形成的夹角不同,所述宋锦1两个不同的图案面能够展示出不同视角的图案,从而充分体现出了双面宋锦1的艺术观赏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2和外框体3可以具有公共的中轴,所述内框体2能围绕所述中轴转动。即所述内框体2具有第一中心轴,所述外框体3具有第二中心轴,所述中轴所在的位置为所述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相重合的位置。所述内框体2可以围绕所述中轴进行360度自由旋转。

当然,所述内框体2的旋转中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当所述外框体3为具有一侧开口的框体结构时,所述内框体2可以围绕所述外框体3中平行于开口侧的方向进行旋转。

当所述内框体2能够相对所述外框体3转动时,所述宋锦插屏装饰品具有所述内框体2与所述外框体3共面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内框体2与所述外框体3呈一定夹角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内框体2的外边缘侧与所述外框体3的内边缘侧相重合或间隙配合。

其中,当所述内框体2与外框体3呈一定夹角时,该夹角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的角度。具体的,该角度可以在0至360之间的任意一个范围内。当所述内框体2与所述外框体3共面时,所述内框体2的外边缘侧与所述外框体3的内边缘侧相重合或间隙配合。具体的,该间隙可以根据实际的宋锦1的尺寸大小作适应性变化。一般的,该间隙的大小可以与宋锦1的尺寸大小呈正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2和外框体3可以为矩形框,所述内框体2的外边缘侧尺寸与所述外框体3的内边缘侧尺寸可以接近或相等。当所述内框体2的外边缘侧尺寸与所述外框体3的内边缘侧尺寸接近或相等时,可以使得整个宋锦插屏装饰品整体结构紧凑、美观。

为了实现所述内框体2能相对所述外框体3转动,整体上可以采用孔轴配合形成转动机构5。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2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外框体3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孔相匹配的第一插栓,所述第一插栓与第一开孔相配合形成转动机构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框体2的外边缘侧设置有第二插栓,所述外框体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栓相匹配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插栓与第二开孔相配合形成转动机构5。当所述内框体2围绕所述中轴旋转时,所述第一插栓或第二插栓可以设置在所述中轴上。当然,此外,实现内框体2相对所述外框体3转动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举例,上述插栓与开孔相配合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且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

整体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所述插屏机构,以实现双面观赏为主要目的,其采用较为坚硬的木质材料制作。具体安装时,其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两块不同图案的宋锦1面料向背而放,用透明玻璃进行双面夹住,卡入内框体2中。

然后,用同质木料加工成比上述内框体2大于2-3毫米外尺寸的内空外框体3,并在上下中心点内侧装有插栓,以便于内外两个框体能套合为一体,并满足内框体2可以360度旋转的要求。外框体3上可用镂空的形式进行美化。

进一步的,所述宋锦插屏装饰品还可以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用于和所述外框体3相插接的插板41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板41两端的插脚座42。其中,所述插脚座42上可以设置有插槽420,所述插板41的两端能插入所述插槽420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外框体3的支撑。具体的,该支架4可以呈“H”型,其中插槽420的深度可以为4毫米左右,以便插板41牢固地嵌入,构成稳定的支架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