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59598发布日期:2019-04-30 18:5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涉及科教工艺品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的叶片形态变化万千,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片叶子都是大自然创作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既是美的结晶也是人们认识植物、辨别鉴定植物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植物科学的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风潮,各类自然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让人们逐渐了解和认识自然无疑是植物知识和自然知识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然而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面向大众的植物知识教材仍旧停留在专业晦涩的植物学专业课本阶段。一方面是这些课本多数印刷时间较长,一些前沿的如2012年出版的《叶结构手册》等叶片研究成果没有很好地进入当下的通识教材,另一方面在少有的相关教材中,叶形叶脉仅仅是绘制的线条图显示,很少有植物的实物展示及对应周边常见植物进行参考,这样既不利于非专业人士阅读也不利于人们的联想学习,使得本来可以生动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随着近些年植物快速脱水保色技术、植物标本制作装订技术、植物二维码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发展,植物的叶形叶脉科学知识的传播有了更好的传播手段。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植物相关的各类艺术品需要不断增加,将植物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科教产品越发显示出研发的必要性。

不过到目前为止,所有植物叶形态相关工艺品都是美术类运用,没有将植物背后的科学知识融入最后的产品中,使得与身俱来就要植物知识传播特性的叶形叶脉仅仅充当着廉价的天然艺术品,教学和科学价值价值受到了忽视。如果将植物叶形态科学和具有美学价值的天然植物叶片相结合,无疑可以在植物知识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和各类研究所,这种科教标本通过不同针对性的设计都能发挥其教育与欣赏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将植物叶形态科学和具有美学价值的天然植物叶片相结合,提高科教的生动性,更好的普及植物学专业的知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叶片的归类:

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缘、叶尖、叶基、叶形、叶着生方式、叶毛、叶与叶关系或叶脉关系,进行叶缘归类、叶尖归类、叶基归类、叶形归类、叶着生方式、叶毛归类、叶与叶关系的归类或叶脉归类;

(b)、叶片的采集:

在野外进行不同类群植物叶片的采集,包括以下步骤:

(b1)、对整个植物所在的生境和形态等进行记录,记录具体内容包含:物种所在gps信息、生长海拔、生长的生境、物种名称、别名和当地俗名,并用相机记录采集植物的居群照片、植株整体照片、植物花果的特征照片、植物叶的特写照片;

(b2)、用枝剪剪下1~3份包含花或者果等鉴定特征的植株用做凭证标本的鉴定;

(b3)、用枝剪剪下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所需的目标叶片,数量以不影响采集的植物健康为宜,将采到的新鲜标本用自封袋暂时保存;

(b4)、将野外采集到的新鲜叶片带回室内,取出后用干布擦干叶表面的水气,然后平铺于吸水纸上,再将另一张吸水纸盖于叶片上;

(b5)、将制作的各层吸水纸包裹的叶片用5mm厚瓦楞纸逐层分隔摞放,然后用标本夹将采集的叶片压紧,保证叶片在干燥过程中不会皱缩;

(b6)、准备一个65cm长x45cm宽x40cm高的密封箱,3000g黄色干燥变色硅胶放置于箱底部,再将压制好的标本放入干燥箱中;

(b7)、将一个3瓦的循环风扇放置于干燥箱底部,调整吹风角度为向上45度,并打开电源送风,使得干燥箱能有自上而下的风力循环;

(b8)、将密封干燥箱关闭,约12小时后打开干燥箱,将采集的叶片标本进行一次整形,并将标本夹进一步压紧;

(b9)、约24~48小时,各类型叶片标本均干燥完毕。取出后对叶片所属物种根据凭证标本进行物种鉴定;

(b10)、对鉴定好的叶片贴物种名字的鉴定标签,并根据形态归类存放;

(c)、叶片科学内容的制作:

(c1)、将采集叶片时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按照叶片类型进行归类,包含内容为所含照片、物种信息、分布地理信息、采集信息;

(c2)、根据叶片的归类,将所属的不同类型叶片知识进行归类和总结,并插入前面归类的不同叶片类群的植物物种照片和知识内容;

(c3)、将写作完成的各类群植物科学内容上传至科学数据库网站,并利用二维码工具形成数据信息的二维码;

(d)、工艺品的制作与装订:

(d1)、按照叶片的类型归类,将不同种类的叶片取出,根据每一种类型下实际收集的叶片计算所需展示板的面积大小;

(d2)、将不同类型叶片以较为美观的排列方式粘连至展示板上,并将每种叶片的中英文名称用工艺美术字体对其标注;

(d3)、将对应的二维码粘贴于制作好的各类型叶形叶脉工艺品上;

(d4)、将完成放置的不同类型叶形叶脉进行装框和装帧,完成最后的工艺品制作。

所述步骤a的叶片的归类中,

叶缘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缘特征分为全缘、刺齿、睫毛状、圆锯齿、细圆锯齿、牙齿、小牙齿、锯齿、细锯齿、重锯齿、不规则锯齿、反卷、波状、浅裂、皱波状、掌状;

叶尖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尖特征分为渐尖、急尖、突尖、芒尖、尾尖、卷须状、二裂、锐尖、凹缺、短尖、凹尖、圆钝、微凹、圆形、截形、刺尖、撕裂状、刺齿;

叶基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基特征分为楔形、抱茎、渐狭、有耳、贯穿、心形、下延、戟形、舌状、偏斜、圆钝、盾状、圆形、箭形、平截;

叶形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形特征分为针形、椭圆形、倒心形、羽状裂、渐尖、镰状、倒卵形、肾形、尾尖、扇形、卵圆形、菱形、心形、戟形、圆形、匙形、楔形、披针形、卵形、矛形、三角形、线形、掌状、钻形、指状、浅裂、鸟趾状、截形;

叶着生方式,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着生方式分为互生、二列互生、簇生、对生、轮生、莲座状簇生、束状簇生;

叶毛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毛特征分为腺毛、盾状毛、疏毛、短柔毛、粗糙毛、星状毛、绒毛、长柔毛、硬毛、棉毛、伏毛、柔毛、刺毛;

叶与叶关系的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相互关系分为单叶、掌状复叶、奇数羽状复叶、偶数羽状复叶、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卷须叶、刺叶、捕虫叶、鳞叶、无性繁殖叶;

叶脉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脉分为弧形脉、预装网脉、叉状脉、纵脉、掌状脉、平行脉、侧出平行脉、网状脉、辐状网脉。

所述步骤c中的科学数据库为植物云数据库。

所述步骤c3中,由网站后台生成一个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定义为一定规则排列的字符串组合;用户通过与网站相关联的手机app扫描叶形叶脉工艺品上的二维码;app对二维码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叶片的信息,并访问数据库内的相关的植物物种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性能可靠的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将植物叶形态科学和具有美学价值的天然植物叶片相结合,提高科教的生动性,更好的普及植物学专业的知识。通过以彩色的保色实物植物标本结合数字二维码标签的形式进行标本展现,既是植物分类特征运用手册,也是具有收藏意义的植物艺术品。产品以标本实物与植物物种数据库相结合,使得传播的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入,且具有唯一性和互动性。可以广泛用于各类学校、博物馆、自然公园等场所,也具有极高的个人收藏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成的植物科教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植物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实施例,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叶片的归类:

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缘、叶尖、叶基、叶形、叶着生方式、叶毛、叶与叶关系或叶脉关系,进行归类;

叶缘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缘特征分为全缘、刺齿、睫毛状、圆锯齿、细圆锯齿、牙齿、小牙齿、锯齿、细锯齿、重锯齿、不规则锯齿、反卷、波状、浅裂、皱波状、掌状;

叶尖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尖特征分为渐尖、急尖、突尖、芒尖、尾尖、卷须状、二裂、锐尖、凹缺、短尖、凹尖、圆钝、微凹、圆形、截形、刺尖、撕裂状、刺齿;

叶基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基特征分为楔形、抱茎、渐狭、有耳、贯穿、心形、下延、戟形、舌状、偏斜、圆钝、盾状、圆形、箭形、平截;

叶形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形特征分为针形、椭圆形、倒心形、羽状裂、渐尖、镰状、倒卵形、肾形、尾尖、扇形、卵圆形、菱形、心形、戟形、圆形、匙形、楔形、披针形、卵形、矛形、三角形、线形、掌状、钻形、指状、浅裂、鸟趾状、截形;

叶着生方式,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着生方式分为互生、二列互生、簇生、对生、轮生、莲座状簇生、束状簇生;

叶毛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毛特征分为腺毛、盾状毛、疏毛、短柔毛、粗糙毛、星状毛、绒毛、长柔毛、硬毛、棉毛、伏毛、柔毛、刺毛;

叶与叶关系的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相互关系分为单叶、掌状复叶、奇数羽状复叶、偶数羽状复叶、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卷须叶、刺叶、捕虫叶、鳞叶、无性繁殖叶;

叶脉归类,将植物的叶片根据叶脉分为弧形脉、预装网脉、叉状脉、纵脉、掌状脉、平行脉、侧出平行脉、网状脉、辐状网脉。

(b)、叶片的采集:

在野外进行不同类群植物叶片的采集,包括以下步骤:

(b1)、对整个植物所在的生境和形态等进行记录,记录具体内容包含:物种所在gps信息、生长海拔、生长的生境、物种名称、别名和当地俗名,并用相机记录采集植物的居群照片、植株整体照片、植物花果的特征照片、植物叶的特写照片;

(b2)、用枝剪剪下1~3份包含花或者果等鉴定特征的植株用做凭证标本的鉴定;

(b3)、用枝剪剪下叶形叶脉科教工艺品所需的目标叶片,数量以不影响采集的植物健康为宜,将采到的新鲜标本用自封袋暂时保存;

(b4)、将野外采集到的新鲜叶片带回室内,取出后用干布擦干叶表面的水气,然后平铺于吸水纸上,再将另一张吸水纸盖于叶片上;

(b5)、将制作的各层吸水纸包裹的叶片用5mm厚瓦楞纸逐层分隔摞放,然后用标本夹将采集的叶片压紧,保证叶片在干燥过程中不会皱缩;

(b6)、准备一个65cm长x45cm宽x40cm高的密封箱,3000g黄色干燥变色硅胶放置于箱底部,再将压制好的标本放入干燥箱中;

(b7)、将一个3瓦的循环风扇放置于干燥箱底部,调整吹风角度为向上45度,并打开电源送风,使得干燥箱能有自上而下的风力循环;

(b8)、将密封干燥箱关闭,约12小时后打开干燥箱,将采集的叶片标本进行一次整形,并将标本夹进一步压紧;

(b9)、约24~48小时,各类型叶片标本均干燥完毕。取出后对叶片所属物种根据凭证标本进行物种鉴定,鉴定参考《中国植物志英文版》;

(b10)、对鉴定好的叶片贴物种名字的鉴定标签,并根据形态归类存放;

(c)、叶片科学内容的制作:

(c1)、将采集叶片时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按照叶片类型进行归类,包含内容为所含照片、物种信息、分布地理信息、采集信息;

(c2)、根据叶片的归类,将所属的不同类型叶片知识进行归类和总结,并插入前面归类的不同叶片类群的植物物种照片和知识内容;

(c3)、将写作完成的各类群植物科学内容上传至科学数据库网站,并利用二维码工具形成数据信息的二维码;

(d)、工艺品的制作与装订:

(d1)、按照叶片的类型归类,将不同种类的叶片取出,根据每一种类型下实际收集的叶片计算所需展示板的面积大小;

(d2)、将不同类型叶片以较为美观的排列方式粘连至展示板上,并将每种叶片的中英文名称用工艺美术字体对其标注;

(d3)、将对应的二维码粘贴于制作好的各类型叶形叶脉工艺品上;

(d4)、将完成放置的不同类型叶形叶脉进行装框和装帧,完成最后的工艺品制作。

本发明实施原理是:用户通过与网站相关联的手机app扫描叶形叶脉工艺品上的二维码;app对二维码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叶片的信息,并访问数据库内的相关的植物物种的照片和知识内容。本发明以彩色的保色实物植物标本结合数字二维码标签的形式进行标本展现,既是植物分类特征运用手册,也是具有收藏意义的植物艺术品。产品以标本实物与植物物种数据库相结合,使得传播的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入,且具有唯一性和互动性。可以广泛用于各类学校、博物馆、自然公园等场所,也具有极高的个人收藏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