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盖板、终端盖板制作方法以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28566发布日期:2019-08-24 10:3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终端盖板、终端盖板制作方法以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盖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包括所述终端盖板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终端消费品行业,产品外观可能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决定要素。现有技术中,一些终端设备的盖板能够呈现光影流动的效果,即在某一角度下所述终端盖板上能够观察到多种不同的颜色效果,并且,在变换观察角度后,同样能够观察到多种不同颜色的效果,且在此角度观察到的盖板的颜色与其它的观察角度观察到的盖板的颜色不同。由于呈现光影流动效果的盖板具有多彩的外观效果,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如何得到具有良好的光影流动效果的盖板成现今热门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盖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终端设备,旨在得到具有良好的光影流动的外观效果的终端盖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盖板。所述终端盖板包括透明的盖板本体以及层叠于所述盖板本体上的烫金层,所述烫金层包括异角变色层以及与所述异角变色层层叠设置的金属光泽层,所述金属光泽层位于所述异角变色层朝向所述盖板本体一侧或者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异角变色层具有异角变色效果,所述异角变色层由光学变色油墨形成或者包括呈周期设置的镭射级微结构。

其中,异角变色效果是指一定角度下能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并且,变换观察角度后,能够呈现出另外的一些多彩的颜色。本申请中,所述异角变色层由光学变色油墨形成或者包括呈周期设置的镭射级微结构是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由光学变色油墨形成,所述光学变色油墨的组成成分具有一些特定的结构,从而能够呈现出异角变色的效果。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包括镭射级的微结构,通过镭射级的微结构对光线的反射、折射、衍射或散射等光学作用,从而产生异角变色效果。其中,镭射级的微结构是指尺寸在纳米级的立体结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为尺寸在纳米级的微点阵,其中,所述微结构可以为三棱锥、四棱锥等各种棱锥结构,也可以为半球形、外表面为抛物面型的抛物面结构。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也可以为纳米级的光栅结构,所述微结构为在异角变色层上延伸的棱柱、半圆柱等结构。

本申请中,通过将能够具有异角变色效果的烫金层形成于透明的盖板本体内,从而实现光影流动的效果。并且,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通过光学变色油墨印刷或者涂布等工艺即可得到,形成工艺简单,制成设备简单,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终端盖板的光影流动的效果。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异角变色层上形成镭射级的微结构,从而形成光影流动的效果。并且,通过形成所述微结构时,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微结构的大小、形状、排列周期等,从而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光影流动效果的终端盖板。进一步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异角变色层上层叠设置金属光泽层,使得所述终端盖板还具有金属光泽效果,以增强所述终端盖板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金属光泽层能够对光进行反射、折射等,增强所述异角变色层的光影流动效果。其中,所述异角变色层包括主观察面以及所述主观察面相对的次观察面,所述主观察面较所述次观察面更光滑;所述主观察面朝向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次观察面背离所述盖板本体。通过将所述主观察面朝向所述盖板本体,使得透过所述盖板本体时能够看到所述烫金层的主观察面,即从所述盖板本体侧能够观察到显示效果更好的烫金层,使得所述终端盖板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设有透明光油层。

通过在所述烫金层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层叠透明光油层,从而使得烫金层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能够结合的更加的牢固,且不影响所述烫金层的外观效果在所述终端盖板上的呈现。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面还层叠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为非透明膜层。

当所述盖板本体覆盖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油墨层能够遮挡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结构,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油墨层一般为绝缘材料涂层,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油墨层实现绝缘,避免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流传导至所述终端壳体上。进一步的,通过将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烫金层,能够将所述烫金层与外界隔开,避免外界的水、氧等对所述烫金层的腐蚀。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为非射频屏蔽层。即所述金属光泽层不会对射频信号产生影响,使得当所述终端壳体用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金属光泽层不会对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为导电金属膜层,所述导电金属膜层由导电金属材料形成,所述金属光泽层上设有镂空图案。将具有镂空图案的金属光泽层的烫金层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上时,使得所述终端盖板上具有一定的图案,从而使得所述终端盖板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所述终端盖板为终端设备的后盖板时,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能够通过所述镂空结构与外界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薄膜层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的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为非导电金属膜层,所述光学膜层由非导电金属材料形成。即所述金属光泽层为金属材料形成的非导电膜层,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光泽层在具有金属光泽的同时,不会对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有两层,所述金属光泽层位于两层所述异角变色层之间,使得从所述烫金层的相对的两侧均能够观察到光影流动的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盖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所述离型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油墨层;

将烫金膜与离型膜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烫金膜在所述离型膜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离型膜上,且所述烫金膜朝向所述离型膜上形成有所述油墨层的一面,所述烫金膜包括依次层叠的基膜、离型层、烫金层及粘合层,所述粘合层朝向所述离型膜;

将所述烫金膜压合至所述离型膜并加热,以使得所述烫金膜的烫金层及粘合层烫印至所述离型膜上,并使所述基膜及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烫金层脱离;

将烫印有所述烫金层及粘合层的离型膜与透明的盖板本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离型膜背离所述盖板本体;

在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烫金层的一面或者所述烫金层朝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面形成透明的胶层;

将所述盖板本体与烫印有所述烫金层及粘合层的离型膜通过所述胶层贴合;

撕除所述离型膜。

通过先将所述烫金层烫印至所述离型膜上,使所述异角变色层的主观察面背离所述离型膜。再通过透明胶层将层叠有所述烫金层的离型膜粘合至所述盖板本体上,此时,所述异角变色层的主观察面朝向所述盖板本体,从而使得从所述盖板本体侧能够观察到较好的外观效果。并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壳体的制作方法,使得所述装饰层位于所述盖板本体与所述油墨层之间,避免所述烫金层受到损伤,延长所述终端壳体的寿命。并且,当所述终端壳体应用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油墨层能够遮挡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以保证所述终端设备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同时,能够通过绝缘的油墨层避免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流传输至所述终端壳体上。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终端盖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烫金膜与透明的盖板本体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烫金膜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盖板本体;所述烫金膜包括依次层叠的基膜、离型层、烫金层及粘合层,所述粘合层朝向所述盖板本体;

将所述烫金膜压合至所述盖板本体并加热,以使得所述烫金膜的烫金层及粘合层烫印至所述盖板本体上,并使所述基膜及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烫金层脱离。

通过这些实施例的所述终端盖板的制作方法,能够以简单的工艺方式将所述烫金层烫印至所述离型膜上,从而得到具有光影流动效果的终端盖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烫金膜压合至所述盖板本体并加热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烫金层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面形成油墨层。

通过在所述烫金层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面形成油墨层,使得所述装饰层位于所述盖板本体与所述油墨层之间,避免所述烫金层受到损伤,延长所述终端壳体的寿命。并且,当所述终端壳体应用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油墨层能够遮挡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以保证所述终端设备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同时,能够通过绝缘的油墨层避免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流传输至所述终端壳体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烫金膜压合至所述盖板本体并加热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透明光油层,所述透明光油层朝向所述烫金膜。

通过在将所述盖板本体与所述烫金层压合之前,在所述盖板本体上形成透明光油层,从而使得烫金层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能够结合的更加的牢固,且不影响所述烫金层的外观效果在所述终端盖板上的呈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盖板,所述终端盖板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前盖板和/或后盖板,所述烫金层位于所述终端盖板的盖板本体朝向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一侧。以避免所述烫金层位于终端设备的外部而与外界物体摩擦产生磨损,或者被外界的水、氧等腐蚀,延长所述烫金层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终端盖板的沿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的沿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终端盖板的异角变色层的表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的金属光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沿图2所示的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沿图2所示的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沿图2所示的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3所示终端盖板的一种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1-图15为图10的制作方法流程各步骤的所述终端盖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图3所示终端盖板的另一种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盖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包括所述终端盖板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一些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前盖板以及与所述前盖板相对的后盖板。所述终端盖板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前盖板和/或后盖板,即可以终端盖板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前盖板,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前盖板具有光影流动的效果;或者所述终端盖板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后盖板,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后盖板具有光影流动的效果;或者,所述终端盖板也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前盖板以及后盖板,使得所述终端盖板的前盖板以及后盖板均能够实现光影流动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盖板具有光影流动效果可以为所述终端盖板的各个位置均具有光影流动效果,也可以是指所述终端盖板的部分区域具有光影流动效果。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1000包括前盖板110、与所述前盖板110相对的后盖板120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盖板110与后盖板120之间的中框13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1000还包括显示屏140,所述前盖板110覆盖于所述显示屏140上。当所述终端壳体为所述前盖板110时,所述终端壳体仅在所述显示屏140的非显示区的位置具有光影流动的效果,避免对显示屏140的显示画面的影响。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终端盖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终端盖板100在i-i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盖板100包括透明的盖板本体10以及层叠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上的烫金层20,所述烫金层20包括异角变色层21以及金属光泽层22,所述异角变色层21具有异角变色效果。其中,所述异角变色效果是指在一定角度下能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并且,随着变换观察角度,能够呈现出其它的一些多彩的颜色效果,即能够通过所述异角变色层21实现光影流动的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21由光学变色油墨形成。其中,所述光学变色油墨可以为镭射油墨或者变色龙油墨等能够具有异角变色效果的油墨形成。具体的,所述光学变色油墨能够对光进行干涉,从而将白光分离成其他组分,随着观察角的变化而呈现出多种颜色,实现光影流动的效果。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变色油墨的主要成分为经特殊处理的片状金属铝/氧化物等以及分散剂,通过片状金属铝/氧化物等对光的干涉,从而将白光被分离成其他组分,随着观察角的变化而呈现出多种颜色,实现光影流动的效果。并且,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所述光学变色油墨中可以混合不同的颜料成分,从而使得不同的光学变色油墨形成的所述异角变色层21能够呈现出不同的主色调。

请参阅图4及图5,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为包括呈周期设置的微结构211,通过所述微结构211对光线的反射、折射、衍射或散射等,从而实现异角变色的效果。具体的,所述异角变色层21包括基础层212,所述微结构211形成于所述基础层212的一个表面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层212与所述微结构211为一体结构。所述微结构211是指尺寸在微米级以下的立体结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211为尺寸为镭射级的立体结构。其中,镭射级的微结构211是指尺寸在纳米级的立体结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21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为任意的形状。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211为尺寸在纳米级的微点阵,其中,所述微结构211可以为三棱锥、四棱锥等各种棱锥结构,也可以为半球形、外表面为抛物面型的抛物面结构。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211也可以为纳米级的光栅结构,所述微结构211为在异角变色层上延伸的棱柱、半圆柱等结构,即所述微结构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可以为锯齿形或者波浪形结构。例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211位于所述异角变色层21背离所述所述微结构211为四棱柱结构,其深度(如图所示的z方向,其中,z方向与图中的x、y方向垂直)约为200nm,所述微结构211的周期(即相邻的微结构211中心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的x方向)约为300nm。

其中,所述微结构211可以通过uv转印的方式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点阵光刻技术、3d真彩色全息技术、多重与动态成像技术等,经模压等工艺得到,从而使得所述异角变色层21呈现出具有彩虹动态、三维立体效果等特殊效果的全息图像,使得所述烫金层20层具有更佳的外观效果。

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与所述异角变色层21层叠设置,所述金属光泽层22位于所述异角变色层21朝向所述盖板本体10一侧或者背离所述盖板本体1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位于所述异角变色层21朝向所述盖板本体10的一侧。所述金属光泽层22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从而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实现更加美观的外观效果。并且,本申请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的厚度较薄,从而具有一定的透明效果。当所述金属光泽层22层叠于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上时,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外观效果可以透过所述金属光泽层22进行显现,从而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既具有光影流动效果,又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从而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金属光泽层22能够对光进行反射、折射等,增强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光影流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异角变色层21包括主观察面213以及所述主观察面213相对的次观察面214,所述主观察面213较所述次观察面214更平滑,使得从所述主观察面213一侧看到的所述烫金层20较从所述次观察面214看到的所述烫金层20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观察面213为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基础层212背离所述微结构211的一面,所述次观察面214为层叠于所述基础层212上的微结构211背离所述基础层212一侧的外表面。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20的主观察面213相对所述次观察面214靠近所述终端盖板100主体,使得透过所述盖板本体10时能够看到所述烫金层20的主观察面213,即从所述盖板本体10侧能够观察到显示效果更好的烫金层20,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终端盖板100的部分区域具有光影流动效果时,即透明的所述盖板本体10上的部分区域层叠有所述烫金层20。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烫金层20进行图案化以制作形成徽标或者商标,将图案化所述烫金层20层叠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上,从而在所述终端盖板100上形成具有光影流动效果的徽标,使得具有所述终端盖板100的终端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并且,当所述终端盖板100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上时,所述烫金层20位于所述终端盖板100的盖板本体10朝向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一侧,从而避免所述烫金层20受到外界的水、氧等的腐蚀或者受到外界的物体的摩擦而损伤。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具有胶粘层30,通过所述胶粘层30将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贴合在一起。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胶粘层30为无色透明层,以避免胶粘层30对所述烫金层20显色效果的影响。

本申请中,通过将能够具有异角变色效果的烫金层20形成于透明的盖板本体10内,从而实现光影流动的效果。并且,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21通过光学变色油墨通过印刷或者涂布等工艺即可得到,形成方法简单,制成设备简单,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终端盖板100的光影流动的效果。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上形成镭射级的微结构211,从而形成光影流动的效果。并且,通过形成所述微结构211时,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微结构211的大小、形状、排列周期等,从而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光影流动效果的终端盖板100。进一步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上层叠设置金属光泽层22,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还具有金属光泽效果,以增强所述终端盖板100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金属光泽层22能够对光进行反射、折射等,增强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光影流动效果。

所述盖板本体10可以为玻璃、塑料等各种透明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本体10为玻璃制成,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且具有良好的触感。所述盖板本体10包括设于终端设备上时朝向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第一表面11以及背离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第二表面12。所述烫金层20层可以层叠于所述第一表面11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2。本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20层叠于所述盖板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使得所述盖板本体10能够保护所述烫金层20,以避免所述烫金层20受到磨损或者腐蚀等。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为非射频屏蔽层,即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不会对射频信号产生影响,使得当所述终端壳体100用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不会对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为导电金属膜层。具体的,所述导电金属膜层通过导电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导电金属膜层具有导电效果。例如,所述导电金属膜层可以为金属铝、金属银、金属金等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及装饰效果的材料通过蒸镀或者磁控溅射等各种镀膜方式形成的膜层,从而使得所述导电金属膜层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导电金属膜层的材料为金属铝,能够通过蒸镀的方式将所述金属铝蒸发并沉积于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上。

请参阅图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上设有镂空图案221。其中,所述镂空图案221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具有一定的外观造型的图案或者线条,当将具有镂空图案221的金属光泽层22的烫金层20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上时,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上具有一定的图案,从而使得所述终端盖板100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所述终端盖板100为终端设备的后盖板时,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能够通过所述镂空结构与外界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薄膜层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不需要考虑所述金属光泽层22对射频信号的影响时,所述导电金属膜层上可以没有所述镂空图案。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膜20仅覆盖所述盖板本体10的部分区域时,不会对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此时,则不需要考虑所述金属光泽层22对射频信号的影响。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可以为非导电金属膜层,即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为金属材料形成的非导电膜层,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光泽层22在具有金属光泽的同时,不会对终端设备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具体的,所述金属材料可以为金属锡、金属铟、铟锡合金等。并且,所述非导电金属膜层的厚度小于30nm。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其它的金属材料,并适应性的控制所述金属光泽层22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光泽层22不导电,以得到所需的非导电金属膜层。请参阅图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21有两层,所述金属光泽层22位于两层所述异角变色层21之间,使得从所述烫金层20的相对的两侧均能够观察到光影流动的效果。

请重新参阅图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还设有透明光油层40,通过在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层叠透明光油层40,从而使得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能够结合的更加的牢固,且不影响所述烫金层20的外观效果在所述终端盖板100上的呈现。

请重新参阅图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烫金层20背离所述盖板本体10的一面还层叠有油墨层50。所述油墨层50为不透明的油墨形成。当所述盖板本体10覆盖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油墨层50能够遮挡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结构,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油墨层50一般为绝缘材料涂层,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油墨层实现绝缘,避免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流传导至所述终端壳体上。进一步的,通过将所述油墨层50覆盖所述烫金层20,能够将所述烫金层20与外界隔开,避免外界的水、氧等对所述烫金层20的腐蚀。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50为黑色油墨,以具有更好的遮光效果。

请参阅图10,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盖板100的制作方法,以形成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所述终端盖板100。具体包括:

步骤1:请参阅图11,在离型膜7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油墨层50。其中,所述油墨层50可以通过刮涂、丝网印刷或者喷墨打印等方式形成。

步骤2:请参阅图12,将烫金膜60与离型膜70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烫金膜60在所述离型膜7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离型膜70上。所述烫金膜60包括依次层叠的基膜61、离型层62、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所述粘合层63朝向所述离型膜70。其中,所述烫金层2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烫金层20。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之前还需要制得所述烫金膜60。根据所述烫金层20的类型不同,所述烫金膜60的类型不同,即制得所述烫金膜60的类型不同。例如,当所述烫金层20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烫金层20时,制作所述烫金膜60包括步骤:

在所述基膜61上形成离型层62;

在所述离型层62上形成所述异角变色层2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21通过光学变色油墨通过刮涂、丝网印刷或者喷墨打印等方式形成。由于通过刮涂、丝网印刷等方式形成所述异角变色层21,使得所述异角变色层21背离所述离型层62的一面较为粗糙。而一般基膜61上的离型层62的表面较为的光滑,即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与所述离型层62贴合的一面较为的光滑,使得所述异角变色层21朝向所述离型层62的一面较背离所述离型层62的一面更加的光滑,进而使得最终得到的所述烫金层20具有所述主观察面213以及所述主观察面213相对的次观察面214,从所述主观察面213看到的所述烫金层20较从所述次观察面214看到的所述烫金层20更加的光滑,外观效果更好;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角变色层21包括有周期设置的微结构。具有微结构的所述异角变色层21通过uv转印的方式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点阵光刻技术、3d真彩色全息技术、多重与动态成像技术等,经模压等工艺得到,从而使得所述异角变色层21呈现出具有彩虹动态、三维立体效果等特殊效果的全息图像,使得所述烫金层20层具有更佳的外观效果。

在所述异角变色层21上形成所述金属光泽层22。根据所述金属光泽层22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形成所述金属光泽层22。例如,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为导电金属膜层或者非导电金属膜层时,可以通过蒸发镀膜、磁控溅射等方式形成所述金属光泽层22;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为光学膜层时,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所述金属光泽层2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为镀铝层,通过蒸发镀膜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金属光泽层22上形成粘合层63。所述粘合层63可以通过涂布或者喷墨打印等方式形成。步骤3:请参阅图13,将所述烫金膜60压合至所述离型膜70并加热,以使得所述烫金膜60的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烫印至所述离型膜70上,并使所述基膜61及所述离型层62与所述烫金层20脱离。

本申请中,所述离型膜70的大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烫金膜60的大小,从而使得所述装饰瓶60的所述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均能够烫印至所述离型膜70上。

所述烫印工艺具体包括:

通过具有一定温度的烫压头从所述烫金膜60的基膜61背离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一面将所述烫金膜60与离型膜70压合,所述粘合层63受热后熔融并具有粘性,所述烫压头将所述烫金膜60按压至所述盖板本体10上时,所述粘合层63将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离型膜70粘合在一起。并且,所述离型层62熔融并与所述烫金层20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烫印至所述离型膜70上,所述离型层62及所述基膜61与所述烫金层20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烫金层20的金属光泽层具有一定的镂空图案221时,可以在形成所述烫金膜60的金属光泽层20时,通过图案化工艺在所述金属光泽层上形成所述镂空图案221。或者,在步骤2中,将所述烫压头朝向所述烫金层20的一面设置与所需的图案相对应的凹槽图案,即所述烫压头上的凹槽与所述烫金层20所需的凹槽图案相对应。当所述烫压头按压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进行贴合时,所述烫金层20对应于所述烫压头的凹槽的部分不会受到压力,也没有足够高的温度,使得该部分的烫金层20不能够烫压至所述离型膜70上,从而使得贴合至所述离型膜70上的烫金层20具有镂空图案221。

步骤4:请参阅图14,将烫印有所述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的离型膜70与透明的盖板本体10相对设置,且所述离型膜70背离所述盖板本体10。

步骤5:在所述盖板本体10的一面或者所述烫金层20的一面形成透明胶层,所述透明胶层即为所述胶粘层30。其中,可以通过刮涂、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等各种方式在所述盖板本体10朝向所述离型膜70的一面或者所述烫金层20朝向所述盖板本体10的一面形成所述透明胶层。其中,所述透明胶层是指透明的胶层。其中,胶层可以为光学胶或者其它类型的胶材。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4与步骤5的先后顺序可以交换。

步骤6:请参阅图15,将所述盖板本体10与烫印有所述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的离型膜70通过所述透明胶层贴合。

步骤7:撕除所述离型膜70即得到所需的所述终端盖板10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之后步骤5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盖板本体10朝向所述烫金层20的一面形成透明光油层40。通过在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贴合之前,在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形成透明光油层40,使得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能够结合的更加的牢固,且不影响所述烫金层20的外观效果在所述终端盖板100上的呈现。

本申请这些实施例的所述终端盖板的制作方法中,通过先将所述烫金层20烫印至所述离型膜70上,使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主观察面213背离所述离型膜70。再通过透明胶层将层叠有所述烫金层20的离型膜70粘合至所述盖板本体10上,此时,所述异角变色层21的主观察面213朝向所述盖板本体10,从而使得从所述盖板本体10侧能够观察到较好的外观效果。并且,本申请中,所述烫金层20位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与所述油墨层50之间,从而使得避免所述烫金层20受到外界的水、氧等的腐蚀,并避免受到磨损等破坏,延长所述终端壳体100的寿命。并且,当所述终端盖板100用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油墨层50能够遮挡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同时,能够通过绝缘的油墨层50避免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流传输至所述终端壳体上。

请参阅图16,本申请还提供终端盖板100的另一种制作方法,以形成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所述终端盖板100。具体包括:

步骤8:将烫金膜60与透明的盖板本体10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烫金膜60在所述盖板本体1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盖板本体10。所述烫金膜60包括依次层叠的基膜61、离型层62、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所述粘合层63朝向所述盖板本体10。其中,所述烫金层2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烫金层20。

步骤9:将所述烫金膜60压合至所述盖板本体10并加热,以使得所述烫金膜60的烫金层20及粘合层63烫印至所述盖板本体10上,并使所述基膜61及所述离型层62与所述烫金层20脱离,即得到所述终端壳体100。其中,所述粘合层63即为所述终端壳体100的胶粘层30。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完成步骤9后,还包括步骤10:

在所述烫金层20背离所述盖板本体10的一面形成油墨层50,以使得所述烫金层20位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与所述油墨层50之间,从而使得避免所述烫金层20受到外界的水、氧等的腐蚀,并避免受到磨损等破坏,延长所述终端壳体100的寿命。并且,当所述终端盖板100用于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油墨层50能够遮挡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同时,能够通过绝缘的油墨层50避免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流传输至所述终端壳体上。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9或者步骤8之前,还包括步骤11:

在所述盖板本体10上设置透明光油层40,所述透明光油层40朝向所述烫金膜60。通过在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贴合之前,在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形成透明光油层40,使得所述烫金层20与所述盖板本体10之间能够结合的更加的牢固,且不影响所述烫金层20的外观效果在所述终端盖板100上的呈现。

这些实施例的所述终端盖板的制作方法中,通过简单的方式将所述烫金层20烫印至所述离型膜70上,从而得到具有光影流动效果的终端盖板。并且,将所述烫金层20位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与所述油墨层50之间,避免所述烫金层20受到损伤,延长所述终端壳体100的寿命。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