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珐琅宝石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3449发布日期:2024-05-13 12:4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宝石画,尤其涉及一种珐琅宝石画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宝石画形成于明清时期,尤其到清乾隆时达到极盛,是王公贵胄们喜爱的奢侈品,也是对外邦交的重要礼品。传统宝石画的基本工序为:首先需要根据画面图案画出底稿,并准备画面所需各类宝石用料,初步准备好后依照打印出的画面在底稿上作铺设预览,依画面底色及整图艺术效果,准备所需颜色宝石,依据由深及浅的原则层层洒铺宝石研磨的宝石粉,每色层背景经自然风干后,待底色效果达到画面所需体现的渐进等效果后进行自然风干及脱湿工艺处理,6~8h自然风干及脱湿工艺处理。整幅画面完成后整体画面经8~12h自然风干及脱湿工艺处理,对整体画面进行清洁及各色宝石再次抛光工艺流程后装框。然而,这种传统宝石画的制作工艺存在几个突出的缺点:一是粘结剂表面的塑胶状光泽是无法与宝石本身的光泽相匹配的,必然有损宝石画的档次;二是粘结剂的耐候性较差,防水性差,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泛黄和开裂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宝石画的艺术效果,也导致宝石容易掉落;三是大部分彩色宝石具有多色性,从不同方向观察会呈现出颜色及颜色深浅的不同,故而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宝石组合来构成理想的画面,所以会影响画面中色彩的一致性,有损宝石画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宝石画工艺传承至今,业界尝试对其进行了创新与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这些创新依然是在粘结剂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的,宝石画的整体制作工艺尚未出现重大革新,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例如,cn105904911a公开了一种宝石画的制作方法,它沿着基材上画好的图案轮廓喷洒乳胶漆,在乳胶漆上洒上宝石粉,形成宝石层轮廓;在第一层宝石层中,将宝石浆涂布在宝石画的主体部分,再洒上所需颜色的宝石粉;在非主体部分涂抹乳胶漆,在乳胶漆上洒上宝石粉;在无画面区域洒上宝石粉,后洒上香蕉水;在第二层宝石层中,在宝石画主体部位涂刷乳胶漆,将宝石颗粒粘贴在主体部位上;最后用有色颜料修整宝石画线条,将亮光漆喷洒到宝石画上,自然晾干。

3、公开号为cn11361932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宝石画及制作方法,其组成包括画纸、画层、胶层和宝石,画层设置于画纸上,胶层设置于画层上,宝石上设置有粘接面,宝石通过粘接面粘接在胶层上,粘接面为人工切磨的平面,粘接面垂直于宝石的光轴。其制作方法是:在画纸上手工绘制出画层;利用二色镜检测宝石进行定向,标定出宝石的光轴方向;在垂直于宝石光轴方向切磨出一个平整的面作为粘接面;在画层上涂抹透明高强度粘接剂形成胶层;将宝石通过粘接面粘接在胶层上,粘接面与胶层平行;将宝石画进行自然风干或者脱湿处理30~60分钟,密封保存24~48小时;解除密封后在自然环境下存放24小时,对整体画面进行清洁,制成宝石画。

4、公开号为cn10414953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宝石画及其制作方法,该宝石画由基材,底色层,画层和抛光层组成,底色层涂覆于基材表面,画层设置于底色层上,画层的外表面为抛光层,画层由附着在底色层,并与底色层颜色一致或相近的多层宝石粉组成。本发明采用玉石加工剩余的边角料做成玉石粉,根据玉石粉的天然颜色调色。在底色层上涂上一层无色溶液,将各宝石粉按照与底色层颜色一致或相近的原则洒铺在无色溶液上,自然风干,风干时间为1-2h;所述无色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组成:聚乙烯醇10-30份,α-氰基丙烯酸乙脂1-10份,二氧化硅1-10份,皂角提取物1-10份,蒸馏水30-60份。

5、公开号为cn11361931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变色宝石画及画框,包括画框本体,光源a,光源b,控制开关,后挡板,画纸,画层,胶层,宝石等,画框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后挡板,后挡板上设置有画纸,画纸上设置有画层,画层上设置有胶层,胶层上设置有宝石。

6、综上所述,上述现有的宝石画制作工艺都没有摆脱传统粘结剂体系束缚,因此,也就不能破解传统工艺中的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需粘结剂固定宝石的珐琅宝石画的制作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珐琅宝石画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通过cnc加工工艺在胎底的一面加工出预设图案凹槽;

5、s2、将珐琅釉浆料涂布于所述胎底的预设图案凹槽中,吸去所述珐琅釉浆料的自由水,然后在所述预设图案凹槽中布设宝石;

6、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胎底进行烧制处理;

7、s4、将经过步骤s3处理的胎底进行清理及拉沙处理。

8、发明人研究发现,本发明采用珐琅釉浆料取代高分子粘结剂,宝石颗粒的密度较大,布设宝石后宝石下沉,通过烧制形成结构致密且内部带压应力的釉层,形成的釉层包裹住宝石的底部,能够稳固地将宝石固定在原位。珐琅釉浆料经烧制后形成釉层还能表现出强烈的玻璃光泽,釉层表面的玻璃光泽与宝石颗粒的颜色相交辉映,艺术和装饰效果突出,珐琅釉层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经久不变色。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2中珐琅釉浆料由珐琅釉料、羟基纤维素钠和水调配而成。

10、进一步的,所述珐琅釉浆料中珐琅釉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5-70%,所述珐琅釉浆料的动力粘度为0.25~0.75mpa·s。

11、进一步的,所述珐琅釉浆料中羟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比为0.1-0.3%。

12、进一步的,所述珐琅釉料的软化点不超过350℃,所述珐琅釉料的膨胀系数为8×10-6~9×10-6/℃,所述珐琅釉料的粒度为1500~2000目。

13、本发明采用软化点不超过350℃的珐琅釉料,从而使珐琅宝石画的烧制处理所需的温度不超过500℃。本发明采用膨胀系数为8×10-6~9×10-6/℃的珐琅釉料,烧制后形成的釉层内能够形成一定的预压应力,有利于保持釉层稳定,避免釉层在烧制过程中开裂,进而能够稳固地固定宝石。

14、在本发明中珐琅釉料的密度小于所述宝石的密度,在烧制过程中宝石颗粒不会发生漂移移位,有利于宝石颗粒稳定地固定。

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2中,若所述宝石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布设的方法具体为:用镊子将宝石逐粒布设于所述预设图案凹槽中;所述宝石颗粒的粒径小于0.5mm,所述布设的方法具体为:通过筛具将所述宝石撒铺于所述预设图案凹槽中。

1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2中,所述宝石的粒径为0.1~1.5mm。

17、在本发明中,所述宝石的材质可以是氧化锆、尖晶石、铁铝榴石、刚玉、钙铁榴石等。这些材质的宝石热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开裂或变色。

18、在本发明中,所述宝石的形状可以是刻面、蛋面、柱体(如圆柱、棱柱)、锥体(如圆锥、棱锥)、台体(如圆台、棱台)、球体等。

1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3中,所述烧制处理的温度为430~500℃,时间为7~20min。

20、发明人研究发现,烧制的温度若超过500℃,容易导致胎底氧化变色或变形,还可能导致宝石颗粒变色、暗淡或碎裂。

2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1中,所述胎底的材质为钛。

22、钛材质的胎底,具有足够高的熔点,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变形性能,避免烧制过程中出现胎底氧化变色和结构变形的问题。而钛材质的胎底在大气环境中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不容易出现腐蚀变色,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有着良好的着色性能。

23、本发明对所述胎底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胎底的形状和尺寸。例如,所述胎底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扇形、圆形、椭圆形。

2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1中,所述预设图案凹槽的深度为0.2~0.5mm。

25、本发明对所述预设图案凹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胎底的形状。

2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4之后还包括:

27、s5、将经过步骤s3处理后的胎底进行电解除油处理,清洗干净后进行阳极氧化着色处理,得到珐琅宝石画。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9、本发明采用珐琅釉浆料取代高分子粘结剂,宝石颗粒的密度较大,布设宝石后宝石下沉,通过烧制形成结构致密且内部带压应力的釉层,形成的釉层包裹住宝石的底部,能够稳固地将宝石固定在原位。珐琅釉浆料经烧制后形成釉层还能表现出强烈的玻璃光泽,釉层表面的玻璃光泽与宝石颗粒的颜色轿相交映,艺术和装饰效果突出,珐琅釉层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经久不变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