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833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复制透镜)。
制造该复合透镜时,先将液状紫外线硬化树脂滴下到基底透镜的面上。然后,用该基底透镜的面和金属模具挟入滴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再在该状态下,透过基底透镜将紫外线照射到紫外线硬化树脂上,使紫外线硬化树脂硬化。最后将金属模具从紫外线硬化树脂上脱模。
于是,表面为非球面等任意形状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形成在基底透镜的面上,完成了复合透镜。
制造上述那样的复合透镜时,基底透镜的面和金属模具必需高精度地对中心。
但是,已往的制造装置中,基底透镜的定位是以该基底透镜的外周部为基准,用定位部件进行的。这时,为了安装及卸下基底透镜,在基底透镜的外周部与定位部件之间必须要有空隙,所以,不能准确地对中心。
另外,也考虑过采用夹紧箍卡来定位基底透镜。但是,在用夹紧箍卡将基底透镜定位了的状态下,不能对紫外线硬化树脂进行紫外线照射。于是,要在进行紫外线照射之前,把基底透镜从夹紧箍卡上释放,这时容易产生位置错动。
另外,也考虑过预先将基底透镜定位在定位组件上,再将该定位组件和金属模具定位的方案。但是,为了金属模具相对于定位组件的安装及卸下,必须要有空隙,所以不能准确地进行对中心。
已往的制造装置中,在基底透镜和定位组件的安装时,如果产生了倾斜,就不能安装在规定的位置。另外,基底透镜、定位组件、金属模具等的定位,由于是采用X-Y方向的可摇动台,所以,定位作业极为麻烦。
另外,在制造上述那样的复合透镜时,在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缘部分、即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靠近基底透镜外周侧的部分,紫外线硬化树脂与空气接触。因此,用紫外线照射时,不容易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缘部位充分硬化。
如果在紫外线硬化树脂层未充分硬化的状态下脱模,则未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树脂附着在金属模具上。这种情况下,不能制造下一个复合透镜,或者在制成的复合透镜上,其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外周侧部分缺损。
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复合透镜的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造作为一体透镜的复合透镜时,可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基底透镜、与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金属模具之间的对中心,并且,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硬化迅速且可靠。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一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备有定位组件、壳体、第1调节机构、金属模具、第2调节机构、紫外线照射器;上述定位组件具有将基底透镜定位并保持住的夹紧箍卡部;上述壳体通过直线导引件保持上述定位组件;上述第1调节机构,通过调节上述直线导引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上述定位组件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上述金属模具通过行程轴承由上述壳体保持着,在由上述定位组件的夹紧箍卡部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
上述第2调节机构,通过调节上述行程轴承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上述金属模具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上述紫外线照射器使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上述第1及第2调节机构是进行定位组件与金属模具的对中心的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而制成作为一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使定位组件的夹紧箍卡部定位并保持住基底透镜;使壳体通过直线导引件保持住上述定位组件;调节上述直线导引件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上述定位组件的相对于该壳体的位置;把在被上述夹紧箍卡部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金属模具通过行程轴承保持在上述壳体上;调节上述行程轴承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进行上述定位组件与金属模具的对中心;用紫外线照射器使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另外,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而制成作为一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备有保持机构、金属模具、紫外线照射器和氮气导入机构;上述保持机构用于保持基底透镜;上述金属模具在被上述保持机构保持着的基底透镜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上述紫外线照射器使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上述氮气导入机构,在上述紫外线照射器使紫外线硬化树脂硬化时,把氮气导入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围。
另外,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而制成作为一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用保持机构保持住基底透镜;用金属模具在被上述保持机构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把氮气导入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围;用紫外线照射器使上述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复合透镜制造装置的要部(定位组件部分)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的、空心卡盘部的与基底透镜形状对应的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的要部构造(金属模具保持机构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4是表示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的偏心调节的第1步骤的纵断面图。
图5是表示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的偏心调节的第2步骤的纵断面图。
图6是表示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的偏心调节的第3步骤的纵断面图。
图7是表示在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8是表示在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9是表示上述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的、氮气导入路构造的纵断面图。
实施例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方法,用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实施。即,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是在玻璃制的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复制透镜)的制造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方法,是在玻璃制的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复制透镜)的制造方法。
该复合透镜的制造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将基底透镜101定位保持住的夹紧箍卡部1。另外,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备有定位组件2,该定位组件2作为保持基底透镜101的保持机构。该定位组件2形成为大致圆筒形,其一端部作为保持基底透镜101的夹紧箍卡部1。定位组件2的另一端部,被石英玻璃3覆盖着。
夹紧箍卡部1吸附保持着基底透镜101的透镜面外周侧部分。即,从该夹紧箍卡部1到设在定位组件2另一端侧的吸附口4设有吸引用的隧道部。与夹紧箍卡部1相接的基底透镜101通过吸附口4被泵吸引,这样,被吸附保持在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上。这时,基底透镜101以透镜面为基准对准中心地被保持着。
该夹紧箍卡部1对基底透镜101的保持,根据基底透镜101的形状,可采取各种构造。即,如图2所示,当基底透镜101是无凸缘的双凸面透镜时,用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和夹持部件5挟持住两凸面的外周部分。当基底透镜101是无凸缘的双凹面透镜时,用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和夹持部件5挟持住两凹面的外周部分。这些情况下,借助各凸面或各凹面,进行基底透镜101的倾斜调节或对中心调节。
当基底透镜101是无凸缘的、一面为凸面另一面为凹面(或平面)的透镜时,用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和夹持部件5挟持住凸面和凹面(或平面)的外周部分。或者,挟持住凸面的外周部分及凹面(或平面)的外周缘部分。挟持住凸面及凹面(或平面)的外周部分时,借助这些凸面及凹面(或平面),进行基底透镜101的倾斜调节及对中心调节。挟持住凸面的外周部分及凹面(或平面)的外周缘部分时,借助凸面进行基底透镜101的对中心,借助凹面(或平面)侧的外周缘部分进行基底透镜101的倾斜调节。
当基底透镜101是有凸缘的、具有凸面或凹面的透镜时,用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和夹持部件5,挟持凸缘部及凸面或凹面的外周部分。这时,借助凸面或凹面进行基底透镜101的对中心,借助凸缘部进行基底透镜101的倾斜调节。
制作该定位组件2时,其外周面部和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在一次夹紧中被磨削加工。该外周面部与吸附面的同心度在1μm以内。因此,基底透镜101相对于定位组件2的外周面部以1μm以内的偏心量被该定位组件2保持着。
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备有通过直线导引件6保持定位组件2的壳体7。该壳体7形成为圆筒状。该壳体7的一端部固定配设在复合透镜制造装置的基台部8上。在基台部8的安装壳体7的部位具有相当于壳体7内径的通孔。后述的金属模具9从基台部8侧通过该通孔插入壳体7内。
在该壳体7内配设着用于保持定位组件2的直线导引件6、和用于保持金属模具9的行程轴承10。行程轴承10设在壳体7的一端侧、即基台部8侧。直线导引件6设在壳体7的另一端侧。该壳体7的内径部用一次磨削加工形成,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具有相同的内径。因此,该壳体7可将直线导引件6和行程轴承10同心地固定保持着。
在直线导引件6与壳体7的内周面部之间夹设着相对于壳体7可装卸的中间部件11。该中间部件11形成为圆筒状。该中间部件11,其被壳体7保持着的外周面部和保持直线导引件6的内周面部,是在一次夹持中磨削加工成的。在该中间部件11中外周面部和内周面部的同心度在1μm以内。
直线导引件6的内外周的偏心在2μm以内。因此,定位组件2,通过直线导引件6和中间部件11安装在壳体7上时,相对于该壳体7的偏心量在3μm以内。定位组件2的外周面部与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为1μm以内的同心度,因此,定位组件2通过直线导引件6和中间部件11安装在壳体7上时,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相对于壳体7的偏心量在4μm以内。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中间部件11。采用中间部件11时,复合透镜随着机种的变更,其定位组件2的更换容易。即,在适合于不同机种复合透镜的若干种类定位组件2中,如果有相对于壳体7可装卸的中间部件11和直线导引件6,则在机种变更时,只要更换中间部件11和直线导引件6即可。
在壳体7上设有第1调节机构12,该第1调节机构12,通过调节直线导引件6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可调节定位组件2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该第1调节机构12,通过进行壳体7与中间部件11间的位置调节,进行定位组件2的相对于壳体7位置的调节。该第1调节机构12,是由与直线导引件6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对应地、设在壳体7上的调节螺丝构成的。这些调节螺丝,从壳体7的侧面部螺入,一直贯通到壳体7的内周面部。另外,这些调节螺丝的前端部与中间部件11的外周面部相接。即,通过转动这些调节螺丝,中间部件11在壳体7内被朝着垂直于中心轴的侧方方向推压,由此,偏心及倾斜被调节。
另外,在中间部件11与直线导引件6之间也设有与第1调节机构同样的调节机构。借助该调节机构,可调节直线导引件6相对于中间部件11的偏心和倾斜。
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具有金属模具9。该金属模具9,通过行程轴承10保持在壳体7上。该金属模具9,在被定位组件2的夹紧箍卡部1保持着的基底透镜101的上面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该金属模具9的前端部9a,例如被高精度地加工成非球面。该前端部9a用于在与基底透镜101之间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该前端部9a与金属模具9的外周面部的偏心量在1μm以内。金属模具9的外周面部由行程轴承10保持着。行程轴承10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因此,金属模具9通过行程轴承10安装在壳体7上时,相对于壳体7的偏心量在3μm以内。
因此,定位组件2通过直线导引件6和中间部件11安装在壳体7上、金属模具9通过行程轴承10安装在壳体7上时,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相对于金属模具9前端部9a的偏心量,即使在不调节的状态也在7μm以内。这时,被夹紧箍卡部1的吸附面保持着的基底透镜101与金属模具9前端部9a的偏心量在8μm以内。
在壳体7上设有第2调节机构13。该第2调节机构13,通过调节行程轴承10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调节金属模具9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该第2调节机构13与第1调节机构12同样地,由与行程轴承10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对应地、设在壳体7上的调节螺丝构成。这些调节螺丝,从壳体7的侧面部螺入,一直贯通到壳体7的内周面部。这些调节螺丝的前端部与行程轴承10的外周面部相接。即,通过转动这些调节螺丝,行程轴承10在壳体7内被朝着垂直于中心轴的侧方方向推压,这样,偏心及倾斜被调节。
第1及第2调节机构12、13是调节定位组件2相对于壳体7的偏心、以及金属模具9相对于壳体7的偏心的机构。因此,第1及第2调节机构12、13是进行定位组件2和金属模具9的对中心的机构。
该复合透镜装置备有紫外线照射器14。该紫外线照射器14,使由金属模具9在基底透镜101上成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该紫外线照射器14设在可相对于基台部8离合的轴15内。该轴15被直线导引件6导引,相对于基台部8离合。该轴15的面临基台部8的一端部上安装着定位组件2。
在轴15内设有紫外线透镜。该紫外线透镜把紫外线照射器14发出的紫外线经过轴15的一端部从定位组件2的另一端侧导入定位组件2内,再导向保持在该定位组件2一端部的基底透镜101。即,紫外线照射器14透过基底透镜101对成型在金属模具9与基底透镜101间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照射紫外线,使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通过移动操作轴15,定位组件2可插入或拔出壳体7。这时,定位组件2被直线导引件6导引,相对于壳体7保持着规定的偏心量。
在壳体7的另一端部设有光电传感器7a,借助该光电传感器7a,可检测出定位组件2已插入壳体7内。
如图3所示,该复合透镜装置具有金属模具保持机构40。该金属模具保持机构40当移动操作金属模具9进行将金属模具9插入或拔出壳体7的操作和使金属模具9绕轴旋转的操作。该金属模具保持机构40具有支承筒17。该支承筒17的一端部安装在基台部8上。另外,该支承筒17与壳体7同轴地安装在基台部8上,并位于壳体7的相反侧。在该支承筒17的另一端侧安装着螺母部件18。该螺母部件18与支承筒17同轴,可相对于支承筒17绕轴旋转。该螺母部件18通过环形驱动带20被升降马达19驱动旋转。升降马达19固定配设在基台部8上。
滚珠丝杠杆21与支承筒17同轴地支承着。该滚珠丝杠杆21与螺母部件18螺合。该滚珠丝杠杆21可在支承筒17的轴方向移动。但是,该滚珠丝杠杆21借助卡接部件22(该卡接部件22设在伸出于支承筒17外方侧的端侧)不能相对于支承筒17绕轴旋转。因此,当螺母部件18被操作旋转时,该滚珠丝杠杆21在支承筒17的轴方向移动。
在滚珠丝杠杆21的、位于支承筒17内的端部,安装着球轴承23的内环部。在该球轴承23的外环部上与支承筒17同轴地安装着金属模具支承轴24。球轴承23的外环部可相对于内环部旋转。在金属模具支承轴24的前端部同轴地安装着金属模具9。
在金属模具支承轴24的外周面部形成花键25。在该花键25上安装着从动皮带轮26。该从动皮带轮26借助与花键25的啮合,可相对于金属模具支承轴24在轴方向移动,但不能绕轴旋转。该从动皮带轮26借助固定配设在基台部8上的转动马达27,通过环形驱动皮带28被驱动旋转。因此,金属模具支承轴24可借助转动马达27绕轴旋转。
即,金属模具9借助升降马达19的驱动力,可在支承筒17的轴方向移动,即,可插入或拔出壳体7。另外,金属模具9借助转动马达27的驱动力,可绕支承筒17的轴转动,即,可相对于壳体7进行绕轴转动。金属模具9,在与基底透镜101之间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时,一边绕轴旋转,一边接近被定位组件2保持着的基底透镜101。另外,当金属模具9脱模时,一边绕轴旋转一边离开基底透镜101。
下面,说明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的、定位组件2与金属模具9的偏心调节步骤。如图4所示,先把基底透镜101保持在定位组件2的夹紧箍卡部1上。使中间部件11通过直线导引件6保持着定位组件2。在该状态,把定位组件2和中间部件11放在透过偏心显微镜上。然后,使中间部件11绕轴旋转,用千分表测定定位组件2另一端侧的偏心量。调节设在中间部件11上的定位组件2另一端侧的调节螺丝29a,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然后,用透过偏心显微镜调节设在中间部件11上的定位组件2一端侧的调节螺丝29b,使得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反复该操作,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使透过偏心显微镜测定的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
接着,如图5所示,通过行程轴承10将夹具9b保持在壳体7上。该夹具9b的外周面部形成为与金属模具9相同的形状。使壳体7绕夹具9b的轴线旋转,用千分表测定该壳体7的一端侧偏心量。调节设在壳体7上的第2调节机构13的调节螺丝,把千分表测定的壳体7的偏心量控制在规定量以内。
如图6所示,使壳体7保持定位组件2。在该状态,把壳体7、中间部件11和定位组件2放在透过偏心显微镜上。然后,使壳体7绕夹具9b的轴线旋转,用千分表测定定位组件2另一端侧的偏心量。调节第1调节机构12的调节螺丝,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再用透过偏心显微镜,调节第1调节机构12的调节螺丝,使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反复该操作,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使透过偏心显微镜测定的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
不采用中间部件11时,按以下顺序调节。即,将基底透镜101保持在定位组件2的夹紧箍卡部1上。把该定位组件2通过直线导引件6保持在壳体7上。在该状态,把定位组件2和壳体7放在透过偏心显微镜上。然后,使壳体7绕轴线旋转,用千分表测定定位组件2另一端侧的偏心量。调节第1调节机构12的调节螺丝,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再用透过偏心显微镜,调节第1调节机构12的调节螺丝,使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反复该操作,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使透过偏心显微镜测定的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
然后,把代替金属模9的夹具9b通过行程轴承10保持在壳体7上。在该状态,把壳体7和定位组件2放在透过偏心显微镜上。然后,使壳体7绕夹具9b的轴线旋转,用千分表测定定位组件2另一端侧的偏心量。调节第2调节机构13的调节螺丝,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再用透过偏心显微镜,调节第2调节机构13的调节螺丝,使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反复该操作,使千分表测定的定位组件2的偏心量在±2μm以内,使透过偏心显微镜测定的基底透镜101的透过偏心在规定量以下。
通过进行这样的偏心调节,即使将定位组件2和金属模具9相对于壳体反复装卸,也能将定位组件2与金属模具9之间的偏心量抑制在一定量以下。
在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用下述顺序制造复合透镜。先如图7所示,将基底透镜101定位保持在定位组件2的夹紧箍卡部1上。这时,将环状部件30载置在基底透镜101的外周部。该环状部件30,其内径稍小于基底透镜101的外径,其外径稍大于凸缘部(该凸缘部朝向内方地设在中间部件11前端侧)的内径。该环状部件30的作用是,即使后述紫外线硬化树脂层朝基底透镜101外方侧溢出时,也能防止紫外线硬化树脂层附着在金属模具9或中间部件11上。另外,即使因紫外线硬化树脂层溢出而使得基底透镜101与环状部件30接合时,由于环状部件30与基底透镜101在装置的外方容易剥离,所以没有问题。
接着,如图8所示,将定位组件2移动到壳体7侧。将该定位组件2通过直线导引件6被壳体7保持着。这时,由于直线导引件6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已被调节,所以,定位组件2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也被调节。
然后,在基底透镜101的、与金属模具9相对侧的面上滴下液状紫外线硬化树脂。当基底透镜101的、与金属模具9相对侧的面是凹面时,该液状紫外线硬化树脂滴下到该凹面上。当基底透镜101的、与金属模具9相对侧的面是凸面时,该液状紫外线硬化树脂滴下到与其相对的金属模具的凹面上。即,这时使装置倒立使用。
接着,使金属模具9进入壳体7内,通过行程轴承10由该壳体7保持着。这时,由于行程轴承10的、相对于壳体7的位置已被调节,所以,定位组件2与金属模具9的对中心被进行了。这时,使转动马达27和升降马达19驱动,使金属模具9一边绕轴旋转,一边接近基底透镜101。
金属模具9一边绕轴旋转,一边接近基底透镜101,在与该基底透镜101之间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这时,当液状紫外线硬化树脂滴下的透镜面是凹面时,凸面的金属模具9进入该紫外线硬化树脂的液滴中。因此,这时,金属模具9与紫外线硬化树脂的接触,是从中心部朝着外周侧地进行,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中的气泡被赶出到外周侧。液状紫外线硬化树脂滴下到凹面的金属模具侧时,也同样地,凸面的基底透镜101的面进入紫外线硬化树脂的液滴中。因此,这时,基底透镜101与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接触,是从中心部朝着外周侧进行,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中的气泡被赶出到外周侧。
然后,透过基底透镜101对由金属模具9在基底透镜101上成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用紫外线照射器14照射紫外线。通过该紫外线照射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这时,在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用氮气导入机构,将氮气导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围。即,在该复合透镜制造装置中,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硬化,是在把氮气导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周围的状态下进行的。通过氮气的导入,使基底透镜101周缘侧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也能迅速、切实地硬化。
氮气导入机构,把氮气从图未示的氮气钢瓶、经过定位组件2的周边部导入基底透镜101的周围部。在环状部件30上,如图9所示,设有使空气逸出用的通孔32,这样,可有效地导入氮气。另外,氮气的导入,是通过操作氮气钢瓶的阀与对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同时进行的。
在氮气导入机构中,也可以设置遮蔽部,该遮蔽部用于防止导入的氮气使未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变形。该遮蔽部可以这样形成在氮气的导入路上设置覆盖基底透镜101的壁状部件。借助该遮蔽部,在导入氮气时,可防止导入的氮气直接接触未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而使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变形。另外,氮气导入路33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地设在金属模具9侧。
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硬化结束后,使金属模具9离开基底透镜101,进行脱模。在该脱模时,使转动马达27和升降马达19驱动,使金属模具9一边绕轴旋转,一边脱离基底透镜101。这样,在基底透镜101的透镜面上,形成硬化了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完成了复合透镜。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用定位组件的夹紧箍卡部定位并保持住基底透镜,在进行了该定位组件与金属模具的对中心的状态下,用紫外线照射器使由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由于定位组件和金属模具分别通过直线导引件和行程轴承被壳体保持着,所以,即使进行定位组件及金属模具相对于该壳体的装卸,定位组件及金属模具间的位置也不会错动。
即,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造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时,基底透镜与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金属模具之间的对中心,可用容易的操作准确地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中,在被保持机构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用金属模具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用紫外线照射器使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时,把氮气导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围。
因此,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不与空气接触,可用紫外线的照射,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迅速、切实地硬化。
即,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造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时,能迅速且切实地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权利要求
1.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一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备有定位组件、壳体、第1调节机构、金属模具、第2调节机构、紫外线照射器;上述定位组件具有将基底透镜定位并保持住的夹紧箍卡部;上述壳体通过直线导引件保持上述定位组件;上述第1调节机构,通过调节上述直线导引件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上述定位组件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上述金属模具通过行程轴承由上述壳体保持着,在由上述定位组件的夹紧箍卡部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上述第2调节机构,通过调节上述行程轴承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上述金属模具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上述紫外线照射器使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上述第1及第2调节机构是进行定位组件与金属模具的对中心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直线导引件与壳体之间设有中间部件;第1调节机构通过进行该壳体与该中间部件之间的位置调节,进行定位组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
3.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使定位组件的夹紧箍卡部定位并保持住基底透镜;使壳体通过直线导引件保持住上述定位组件;通过调节上述直线导引件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来调节上述定位组件的相对于该壳体的位置;把在被上述夹紧箍卡部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金属模具通过行程轴承保持在上述壳体上;调节上述行程轴承的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进行上述定位组件与金属模具的对中心;用紫外线照射器使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直线导引件与壳体之间设有中间部件;通过进行该壳体与该中间部件之间的位置调节来进行定位组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调节。
5.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备有保持机构、金属模具、紫外线照射器和氮气导入机构;上述保持机构用于保持基底透镜;上述金属模具在被上述保持机构保持着的基底透镜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上述紫外线照射器使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上述氮气导入机构,在上述紫外线照射器使紫外线硬化树脂硬化时,把氮气导入到该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氮气导入机构具有遮蔽部,该遮蔽部防止导入的氮气使未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变形。
7.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用保持机构保持住基底透镜;用金属模具在被上述保持机构保持着的基底透镜的面上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把氮气导入到由上述金属模具成型在基底透镜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周围;用紫外线照射器使上述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导入氮气时,防止导入的氮气与未硬化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直接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透镜制造装置及复合透镜制造方法,在玻璃制基底透镜的面上,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制成作为整体透镜的复合透镜时,基底透镜与成型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的金属模具之间的对中心,可容易且准确地进行。使定位组件2的夹紧箍卡部1定位并保持住基底透镜101,在进行了该定位组件2与金属模具9的对中心的状态,用紫外线照射器14,使由金属模具9成型在基底透镜101上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层硬化。
文档编号G02B1/12GK1354081SQ0113051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0日
发明者加藤贤二, 白井义行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腾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