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97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能使液晶显示器的偏光板、触控式面板的偏光板、以及各项极薄偏光板的贴合达到最佳的贴合效果。
背景技术
已知液晶显示器(LCD)的面板制造中,偏光板是显示功能不可或缺的主要元件,而偏光板主要是聚乙烯醇(PVA)与三乙醯基纤维素(TAC)等数层高分子材料利用光学透明胶贴合而成的多层高分子塑料薄片;然而在利用光学透明胶执行贴合的动作程序时,一般均以人工来做偏光板的贴合动作,因而如果是贴合较小尺寸的偏光板则人工操作尚可进行,而如果是大尺寸偏光板的贴合则人工操作就很难执行;再者,如果偏光板的种类或尺寸不同,通常都会利用机器设备来辅助贴合,但该已有的机械设备大多仅能提供原本单一种类的偏光板贴合,因此如果用原先不同种类的偏光板贴合时,该已有设备会经常发生偏差,造成贴合不顺或斜角等现象;因此,为防止机器故障与废料或不合格品的产生,作业人员通常都会在机器旁边以人工加以辅助贴合偏光板的下胶程序步骤与调整动作。
因此经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工,而且人工对位的结果,通常误差都在0.5mm以上,甚至到达1mm的误差;另外,以人工执行下胶的步骤程序时,作业人员通常会用一斗状下胶槽以手工在导轨上来回推动涂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涂胶时的胶料容易分布不均,造成贴合的效果不佳或胶料过多而由贴合侧挤出;也即,该种贴合方式与人工所造成的误差,容易导致产品的品质不佳,造成产品的价值降低,况且在工资昂贵的今天,人工成本使得产品容易不具有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以有效解决人工操作误差大与成本高等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偏光板贴合时的精度与准确性。
也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能按照不同种类、尺寸、等级、与精密度的偏光板,执行贴合的动作,以达到最佳的贴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具有贴合工作快速便利、节省人力、并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及合格率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用以贴合一基板及一偏光板,其至少包括一网版,包括一框体,该框体具有一呈封闭状的内框部,以及一密网,其以四周强力贴合于该内框部表面上,并可供该偏光板放置;一滚轮机构,设于该网版下方,连接有一真空泵;一转板组,其具有二承座分别设于该滚轮机构的二侧边上,以及一翻转板设有一枢转部与一转板真空室,该翻转板通过该枢转部与该二承座相互枢接,促使该翻转板能枢转动作翻转于该组网框的上方,该翻转板连设有一真空泵;该滚轮机构包括一呈长型体的底板,该底板具有一可承接构件的承置面,底端设有一旋转驱动器;二固定座,分别设于该底板的长轴向两端;一螺杆,枢设连接于该二固定座之间;二滑轨,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设于该承置面上且固设于该二固定座之间;一滑座,枢设于该螺杆上,并以其长轴方向与该底板垂直的两侧边也分别接设于该二滑轨;二摇臂,设于该滑座上,且分别置于该滑座相对枢设于该二滑轨的两侧方向;二线性驱动器,分别与该二摇臂相连设以提供该二摇臂一动作力;一软质滚轮,呈一长柱体,其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二摇臂。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滚轮机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滚轮机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动作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加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功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1,用于贴合一基板10及一偏光板11,该装置1由一网版20、一滚轮机构30、以及一转板组50所构成;其中
该网版20包括一框体21以及一密网22,该框体21具有一呈封闭状的四边形内框部211,而该密网22则以自身四周强力贴合于该内框部211的表面上,进而促使该框体21与该密网22形成一网版真空室23。
该滚轮机构30设于该网版20下方,其连设有一管路31以连接一真空泵(该真空泵为已有构件,在此不加赘述,图未示);该滚轮机构30由一呈长型体的底板32,一旋转驱动器33,二固定座34、35,一螺杆36,二滑轨37,一滑座38,二摇臂39、41,二线性驱动器42、以及一软质滚轮43所组成;其中,该底板32具有一可承接构件的承置面321,且该底板32的底端接设有该旋转驱动器33以及一齿轮组331;该二固定座34、35则分别相对地设于该底板32的长轴向两端,用以与该旋转驱动器33与该螺杆36相配合动作;该螺杆36枢设连接于该二固定座34、35之间,其设有一齿轮组361以促使该螺杆36做枢转动作;该二滑轨37则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各自设于该承置面321短轴向的两侧边,且固设于该二固定座34、35之间,该二滑轨37各自设有一导槽371;该滑座38约略于中央方位枢设于该螺杆36上,并与该滑座38长轴向以垂直于该底板32纵向的两侧边底部装设有二滑接部381,该滑座38的二滑接部381各自设有相对应的二凸垣382,分别与该二滑轨37的二导槽371相接设,进而促使该滑座38能与该二滑轨37相互配合动作;该二摇臂39、41均分别由一第一支臂391、411与一第二支臂392、412所组成,且分别设于该滑座38相对枢设于该二滑轨37的两侧方向;该两第一支臂391、411的一端分别设于该滑座38上,而其另一端则与该第二支臂392、412相枢接;又,该二第二支臂392、412相对枢接该二第一支臂391、411的另一端,与该软质滚轮43相互枢设;该二线性驱动器42分别与该二摇臂39、41相连设,主要是用以提供该二摇臂39、41执行一项运动的动作力;该软质滚轮43呈一长柱体,其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二摇臂39、41的第二支臂392、412的端侧。
该转板组50包括二承座51分别设于该滚轮机构30的二侧边上,以及一翻转板52设有一枢转部53与一转板真空室54,该翻转板52通过该枢转部53与该二承座51相互枢接;又,该翻转板52设有若干定位销56供该基板10准确定位放置,同时该翻转板52的转版真空室54上还连设有一管路55以供连接一真空泵。
再请参阅图3与图5所示,通过上述各构件所组合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1,在操作时,将该偏光板11放置于该网版20上方,以及把该基板10放置于该翻转板52上方后,以真空泵分别将该网版真空室23与该转板真空室54抽气使其分别呈一真空状态,进而吸附该偏光板11与该基板10,然后将该偏光板10背胶的保护膜撕掉,再将该翻转板52翻转促使该基板10摆放于该偏光板11上方,此时该二线性驱动器42会驱动该二摇臂39、41动作(操作者可按照其所需的不同并视情况的需要,将该软质滚轮的上顶压力与压合速度作调整),进而带动该软质滚轮43作一近似圆弧曲率的上顶运动以抵顶该偏光板10上升,同时该旋转驱动器33会驱动该滑座38沿该螺杆36做轴向的直线移动,进而促使该偏光板11能顺序紧密贴合于该基板10上(如图5所示),接着停止该二真空泵的运作,因此该网版真空室23与该转板真空室54将回复一正常的大气状态,这样即可取下贴合后的产品,完成该贴合装置的执行动作。
再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2包括一网版60、一滚轮机构70、以及一转板组80;其中该转板组80包括二承座81,其分别设于该滚轮机构70的二侧边上,以及一翻转板82设有一枢转部83与一转板真空室84,该翻转板82的转版真空室84上还连设有一管路85以供连接一真空泵;而该滚轮机构70则包括一呈长型体的底板71、一旋转驱动器72、二固定座73、一螺杆74、二滑轨75、一滑座76、二摇臂77、二线性驱动器78、以及一软质滚轮79;(上述结构与前述较佳实施例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1大致相同,在此不加赘述),其不同点在于该滚轮机构30还加设有一影像系统90(Charge-Coupled Device;CCD)与一网版调整装置91,以供该基板10与该偏光板11精确对位后再贴合,这样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贴合效率及判断的准确性,而且可方便计算机档案管理,同时还可节省不同偏光板种类所作的调整动作,减少了无谓的机器闲置时间,提高了作业流程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滚轮机构与各动作机制的巧妙搭配设计,可促使基板与偏光板达到最佳的贴合效果,且彻底除去已有人工贴合的不方便性,与制造成本花费高的缺陷,并提高偏光板贴合的精度与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可用于贴合一基板(10)及一偏光板(11),其至少包括一网版(20),包括一框体(21),所述框体(21)具有一呈封闭状的内框部(211),以及一密网(22),其以四周强力贴合于所述内框部(211)的表面上,并可供所述偏光板(11)放置;一滚轮机构(30),设于所述网版(20)的下方并与所述网版(20)组成一真空箱体,其上连接有一真空泵;一转板组(50),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滚轮机构(30)的二侧边上的二承座(51),以及一设有一枢转部(53)与一转板真空室(54)的翻转板(52),所述翻转板通过所述枢转部(53)与所述二承座(51)相互枢接,促使所述翻转板(52)能枢转动作翻转于所述网框的上方,所述翻转板(52)连设有一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30)包括一呈长型体的底板(32),其具有一可承接构件的承置面(321),其底端设有一旋转驱动器(33);二固定座(34)、(35),分别设于所述底板(32)的长轴向两端;一螺杆(36),枢设连接于所述二固定座(34)、(35)之间;二滑轨(37),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设于所述承置面(321)上且固设于所述二固定座(34)、(35)之间;一滑座(38),枢设于所述螺杆(36)上,并以其长轴方向与所述底板(32)垂直的两侧边也分别接设于所述二滑轨(37);二摇臂(39)、(41),设于所述滑座(38)上,且分别置于所述滑座(38)相对枢设于所述二滑轨(37)的两侧方向;二线性驱动器(42),其分别与所述二摇臂(39)、(41)相连设以提供所述二摇臂(39)、(41)一动作力;一软质滚轮(43)呈一长柱体,其两端分别枢设于所述二摇臂(39)、(41);当所述偏光板(11)放置于所述网板(20)上方,以及将所述基板(10)放置于所述翻转板(52)后,以真空泵分别将所述滚轮机构(30)与所述软质滚轮(43)机构抽气呈一真空状态吸附所述偏光板(11)与所述基板(10),再将所述翻转板(52)翻转促使所述基板(10)放置于所述偏光板(11)上方,此时所述二线性驱动器(42)驱动所述软质滚轮(43)上顶,再以所述旋转驱动器(33)驱动所述滑座(38)沿所述螺杆(36)移动,促使所述偏光板(11)顺序贴合于所述基板(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30)可按照其所需将所述软质滚轮(43)的上顶压力与压合速度作调整,并按照不同的偏光板(11)种类作设计变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30)设有一影像系统(90)与一网版调整装置(91),以供所述基板(10)与所述偏光板(11)精确对位后再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52)设有若干定位销(56),以供所述基板(10)准确定位于放置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8)设有二滑接部(381),以分别与所述二滑轨(37)相接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8)的二滑接部(381)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二凸垣(382),以及所述二滑轨(37)各自设有二导槽(371),供所述滑座(38)与所述二滑轨(37)相互配合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摇臂(39)、(41)均分别由一第一支臂(391)、(411)与一第二支臂(392)、(412)所组成;所述第一支臂(391)、(411)呈一矩形体,所述第二支臂(392)、(412)呈一L型体,两者的一端均分别设于所述滑座(38),而所述第一支臂(391)、(411)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臂(392)、(412)的预定部位,所述第二支臂(392)、(412)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软质滚轮(43)的端侧相互枢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1)的内框部(211)呈一四边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包括一网版、一滚轮机构、以及一转板组,该滚轮机构包括一底板,在底端设有一旋转驱动器;二固定座,分别设于该底板的长轴向两端;一螺杆,枢设连接于该二固定座之间;二滑轨,设于该二固定座之间;一滑座,枢设于该螺杆上;二摇臂,设于该滑座上;二线性驱动器,分别与该二摇臂相连设;一软质滚轮,其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二摇臂。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利用真空吸附的原理、与精心设计的滚轮机构,可使偏光板贴合的效率最佳。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657044SQ20032010273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侯宏志 申请人:韶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