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适配器及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0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适配器及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照相机系统的安装于照相机与透镜镜筒之间的中间适配器,该照相机系统包含具有相同安装构造的多个照相机和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的凸出量不同的交换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照相机的数字化取得了进展,在可更换透镜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系统中,也提出了这样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该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可安装使用过去的交换透镜群地继承了安装形状的同一性,用CCD和CMOS传感器等代替35mm银盐胶片。然而,与35mm银盐胶片相同尺寸的CCD和CMOS传感器等电子摄像元件非常昂贵,所以,使用比35mm银盐胶片小的摄像元件(例如APS-C尺寸的摄像元件)的场合为主流。
在使用这样的比过去的35mm银盐胶片小的摄像元件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像圈比35mm胶片小,所以,可缩小照相机本体内的快速返回反射镜,进而可使照相机本体自身小型化。另外,当快速返回反射镜相比过去缩小时,交换透镜也可比过去的交换透镜缩小后焦距,像圈也小,所以,具有交换透镜的小型化成为可能这样的优点。
然而,如将上述后焦距短的交换透镜安装到35mm胶片照相机本体或与比该交换透镜大的像圈对应的数字照相机,则存在交换透镜的后端部与快速返回反射镜干涉的危险。另外,如使得可在过去的系统的照相机本体安装后焦距短(像圈小)的数字照相机专用交换透镜,则发生光束不到达摄像面的周边等问题。
因此,需要不会按这样的组合安装照相机本体和交换透镜地进行限制的手段。
在日本专利第3217273号公报中公开了安装构件通用但对后焦距在一定以下的交换透镜的安装进行限制的照相机系统、照相机本体、及交换透镜。在该照相机系统等中,在过去的照相机本体的安装构件内部设置凸缘部,在该凸缘部接触设于后焦距短的交换透镜的固定凸起,从而限制该交换透镜的安装。
另一方面,连接交换透镜和照相机本体的交换透镜型照相机系统利用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进行安装较一般,具有可由较小的回转角迅速而且确实地完成安装的优点。在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的场合,为了表示照相机本体与交换透镜的安装时的插入角度位置(相位),在照相机本体和交换透镜分别设置安装标识。使用者在各安装标识对齐的位置将交换透镜插入到照相机本体,朝确定的回转方向回转确定的回转量直到止挡或锁销接合。
另外,作为交换透镜式的照相机系统的附件,已知有被称为中间适配器的附件,该中间适配器通过设于照相机本体与交换透镜之间,具有可延长交换透镜的后焦距进行极近距离摄像或放大安装的交换透镜的像倍率的功能。
在日本专利第3210586号公报中公开了在上述包含后焦距不同的照相机系统中也可使用的中间适配器。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3217273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210586号公报中,未提及对于安装构件形状(构造)相同、分别与不同的后焦距对应的照相机本体或交换透镜如何由使用者识别它为与什么样的系统对应的交换透镜或照相机本体,以进行安装作业。
另外,在日本专利第3210586号公报提出的照相机系统中,分别准备可安装后焦距在一定值以上的交换透镜的中间适配器和限制后焦距在一定以下的交换透镜的安装的中间适配器,所以,在仅有一方的中间适配器的场合,可使用的交换透镜与照相机的组合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适配器,该中间适配器在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侧的凸出量不同的多个交换透镜及限制该凸出量大的交换透镜的安装的照相机和容许其安装的照相机都可安装。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容易安装到上述交换透镜或照相机的中间适配器。
作为1个观点的本发明的中间适配器用于安装第1交换透镜的第1照相机和安装第2交换透镜的第2照相机。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另外,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另外,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上述中间适配器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在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3壁部。该中间适配器安装于上述第1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
另外,作为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中间适配器安装于照相机与交换透镜之间。该中间适配器设于该中间适配器的交换透镜侧安装构件的近旁,具有当安装该交换透镜时成为标记的多个标识。上述多个标识设于该中间适配器的不同的相位的位置。
本发明的中间适配器和照相机系统的特征由参照附图的以下的具体的实施例的说明而明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的正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的上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将根据第1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安装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时的角度相位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第1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的安装结束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将根据第2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安装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时的角度相位的透视图。
图7为示出根据第2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与实施例1的中间适配器的安装结束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为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第2照相机与第1交换透镜的组合的断面图。
图9为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第2照相机与第2交换透镜的组合的断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断面图。
图11为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第1照相机与第1交换透镜的组合的断面图。
图12为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第1照相机与第2交换透镜的组合的断面图。
图13为可安装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第1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14为可安装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第2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正面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上面图(A)和侧面图(B)。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的透视图((A)为从透镜安装侧观看的图,(B)为从照相机安装侧观看的图)。
图18为示出将第1交换透镜安装于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时的相位的透视图。
图19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与第1交换透镜的安装结束状态的的透视图。
图20为示出将第2交换透镜安装于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时的相位的透视图。
图2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间适配器与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结束状态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的可进行极近距离摄影的中间适配器的正面图。图2为上面图,图3为透视图。
在图1、2、及3中,符号1为中间适配器,符号2为适配器本体,符号3为透镜侧安装构件,符号4为照相机侧安装构件。在透镜侧安装构件3和照相机侧安装构件4分别设置有可与设于交换透镜的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和设于照相机的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合的带槽反锥连接爪。
符号5为用于进行电信号的通信、实施控制的交换透镜侧与照相机侧的电连接销。符号6为用于解除进行交换透镜的安装保持的锁销11的锁定的锁定解除柄。符号7为示出用于根据第1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群的安装角度位置(相位)的透镜侧第1安装标识,符号8为示出用于根据第2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群的安装角度位置(相位)的透镜侧第2安装标识。符号9为用于使中间适配器1与照相机侧的安装标识对应的照相机侧安装标识。
中间适配器1对于第1和第2后焦距长规格的任何交换透镜构件都可不干涉地安装。
下面,根据图4、5说明中间适配器1的安装。在将中间适配器1安装到根据第1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10的场合,将中间适配器1的透镜侧第1安装标识7与该交换透镜10的安装标识10a对齐后将透镜侧安装构件3插入交换透镜10的安装构件,使交换透镜10回转直到设于中间适配器1的锁销11接合。这样,可由带槽反锥连接爪的接合将中间适配器1安装于交换透镜10。
另外,在将安装于交换透镜10的中间适配器1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照相机本体的场合,将照相机侧安装标识9与该照相机本体的安装标识对齐后,将照相机侧安装构件4插入到照相机本体的安装构件,使其回转直到照相机侧的锁销接合于照相机侧安装构件14,从而完成安装。
下面,根据图6、图7说明在根据第2后焦距长规格制作的交换透镜20安装中间适配器1时的动作。将中间适配器1的透镜侧第2安装标识8的角度位置对齐交换透镜20的安装标识20a,将透镜侧安装构件3插入到交换透镜20的安装构件,使交换透镜20回转直到照相机侧的锁销接合,在交换透镜20安装中间适配器1。
在将安装了交换透镜20的中间适配器1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照相机本体的场合,使中间适配器1的照相机侧安装标识9与照相机本体的安装标识对齐,将照相机侧安装构件4插入到照相机本体的安装构件,使其回转直到照相机侧的锁销接合,从而完成安装。
本实施例的安装标识虽然说明了2个,但它即使为3个或3个以上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第1安装标识10a的形状为圆形,第2安装标识20a的形状为四方形,但它如作为各后焦距长规格区别确定,则可为任何形状,另外,对于颜色也同样。另外,本实施例的中间适配器为用于进行极近距离摄像的中间适配器,但也可为放大摄影倍率的中间适配器。
(实施例2)下面根据图8~图21采用新的符号作为实施例2详细说明已在上述实施例1说明的交换透镜、照相机、及中间适配器。在这里,说明第1和第2照相机为具有摄像元件的数字照相机的场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指景物侧,“后”指像面或摄像元件侧。
图11、图12、及图13示出构成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第1照相机(照相机本体)201。在第1照相机201的前面装有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的环状的安装构件202。该安装构件202的前端面成为安装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
在安装构件202的内侧(内径侧),在从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往后方的位置,将用于与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
另外,在从设置这些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位置往后方的位置,作为反射镜盒的一部分,形成相对光轴L(参照图11、12)直交的即相对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平行的壁部(第1壁部)205。在该壁部205的内侧形成矩形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后方深处配置快速返回反射镜206,在其后方固定由CCD和CMOS传感器构成的摄像元件210(参照图11、12),快速返回反射镜206在壁部205的后方回转。
另外,在壁部205的下部设置多个电触点销204。这些电触点销204用于进行与直接安装的第1交换透镜或通过中间适配器安装的第1、第2交换透镜的通信和相对这些交换透镜的电源供给。
如图13所示那样,在安装构件202的前端面的上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照相机侧标识(以下称透镜安装标识)208,该透镜安装标识208用于在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该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与第1照相机2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之间)一致。
图8、9、及14示出第2照相机(照相机本体)301。在第2照相机301的前面安装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和第2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的环状的安装构件302。该安装构件302的前端面成为安装第1和第2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
在安装构件302的内侧(内径侧)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往后方的位置,将与第1、第2交换透镜或中间环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
另外,在从设置这些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位置往后方的位置,作为反射镜盒的一部分,形成相对光轴L(参照图8和9)直交的即相对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平行的壁部305。从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到壁部305的尺寸和从第1照相机2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到壁部205的尺寸相同。
另外,在壁部305的内侧形成可收容设于后述的第2交换透镜的后端侧的凸出部的收容部307。该收容部307具有从壁部305朝后方下降的凹形,在其后端面(第2壁部)307a形成矩形的开口。
在该开口的后方深处配置快速返回反射镜306,在其后方固定由CCD和CMOS传感器构成的的摄像元件310(参照图8和图9)。
在本实施例的第2照相机301中,与相比第1照相机201较小的像圈对应地使用比第1照相机201的摄像元件210小尺寸的摄像元件310。为此,快速返回反射镜306与第1照相机201的快速返回反射镜206相比可使用小型的反射镜,该快速返回反射镜306在收容部307的后端面307a后方回转。由快速返回反射镜306和摄像元件310的小型化,可相对第1照相机201使第2照相机301整体小型化。
在壁部305的下部设置多个电触点销304。这些电触点销304用于进行与直接或通过中间适配器安装的第1和第2交换透镜的通信和相对这些透镜的电源供给。
另外,如图14所示那样,在安装构件302的前端面的上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照相机侧标识(以下称第1透镜安装标识)308,该第1透镜安装标识308用于在使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该第1交换透镜或中间适配器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与第2照相机3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之间)对齐。
另外,在照相机本体前面的安装构件302的外侧的部分设置成为标记的白色方形的照相机侧标识(以下称第2透镜安装标识)309,该第2透镜安装标识309用于在使第2交换透镜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该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与第2照相机3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之间)对齐。
图8、11、18及19示出第1交换透镜401。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内侧配置多个光学透镜(在图8和18中仅示出最后端的光学透镜412的后端面)。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部安装环状的安装构件402。安装构件402中的最外周部分的后端面成为安装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或中间适配器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
另外,安装构件402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的内径侧具有朝后方凸出的形状,在该凸出部的后端部的外周的3个部位形成可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或中间适配器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合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该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后端面构成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端面。
另外,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端面的下部设置用于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直接或通过中间适配器的照相机的通信和从这些照相机接受电源供给的多个电触点404。这些电触点404设在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端面朝后方凸出一些的位置,但在以下的说明中,忽略该电触点404的凸出量。
另外,在安装构件402的最内径部通过透镜保持构件413保持光学透镜412。该光学透镜412可固定保持,也可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18和图19所示那样,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外周面后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透镜侧标识(以下称第1透镜侧标识)408,该第1透镜侧标识408用于在使该第1交换透镜401带槽反锥连接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或中间适配器或中间适配器时使该第1交换透镜4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相位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或中间适配器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一致。
图9、12、20、及21示出第2交换透镜501。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内侧配置多个光学透镜(在图9和图20中仅示出最后端的光学透镜512的后端面)。
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后部安装环状的安装构件502。安装构件502中的最外周部分的后端面成为安装于第2照相机301或中间适配器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
另外,安装构件502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的内径侧具有按比从上述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朝后方的凸出量大的凸出量凸出的形状。
在该凸出的部分中的光轴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3个部位形成可与第2照相机301或中间适配器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合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在这里,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到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后端面的尺寸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到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后端面的尺寸相同。
另外,安装构件502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内径侧还进一步朝后方凸出。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到凸出到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后方的部分的后端面为权利要求中所指的凸出部,但在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将凸出到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后方的部分称为凸出部505。
如图9所示那样,凸出部505的后端面(正确地说为后述的橡胶环506的后端面)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的凸出量B比从图8所示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朝后方的凸出量B′大。
在该凸出部505的最内径部通过透镜保持构件513保持光学透镜512。光学透镜512可固定保持,也可在包含凸出部505的内侧空间的区域内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这里,凸出部505的凸出量比第1交换透镜401的凸出量大,所以,在想要将第2交换透镜501直接安装于第1照相机201的场合,凸出部505的后端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妨碍两者的带槽反锥连接。在凸出部505这样接触于壁部205的状态下使第2交换透镜501相对第1照相机201回转时,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可能受伤。为此,在凸出部505的后端部沿全周安装橡胶环506,以环状覆盖该凸出部505的后端面的外周附近。
橡胶环506的后端面比该橡胶环506的内径侧的部分(透镜保持构件513的后端面)朝后方凸出一些。这样,即使成为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可能接触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的状态,橡胶环506也先接触于壁部205,由其弹性可有效地避免使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受伤。
在这里,如图8和图9所示那样,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到摄像面(摄像元件210、310的受光面)100的距离即凸缘衬圈A与从第2交换透镜5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到摄像面(摄像元件310的受光面)100的距离即凸缘衬圈A相等。
另外,图9所示的、从第2交换透镜501的最后端的光学透镜512到摄像面100的距离即后焦距C比图8所示的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最后端的光学透镜412到摄像面100的距离即后焦距C′短。通过这样使后焦距较短,使得第2交换透镜501对于实现广角化的光学设计有利。而且,即使在安装该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照相机301中,通过使后焦距较短,从而可如上述那样减小像圈,可减小快速返回反射镜306。
但是,为了可进行通常的望远摄影,在第2照相机301也可单独(不需要中间适配器)地安装第1交换透镜201。因此,在第2照相机301也可有效地利用可安装于该第1照相机的第1交换透镜401。
另外,如图20所示那样,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外周面的后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白色方形的透镜侧标识(以下称第2透镜侧标识)509,该第2透镜侧标识509用于在第2交换透镜501带槽反锥连接于第2照相机301或中间适配器时使该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相位与第2照相机301或中间适配器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对齐。
第2交换透镜501的设置第2透镜侧标识509的位置的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相位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设置第1透镜侧标识408的位置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相位存在20度左右的差别。
另外,在安装构件502保持多个电触点504,这些电触点504在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稍后一些(凸出部505的后端面的前侧)露出。
在图8~图12和图15~21中,示出安装于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之间的中间适配器601。在这里,中间适配器601作为在其内部没有光学透镜、用于极近距离摄影的中间适配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中间适配器也可为在其内部具有光学透镜、用于放大摄影倍率的中间适配器。下面以图10、15、16和17为中心说明中间适配器601的构成。
中间适配器601在圆筒形的本体610的光轴L方向中的一端侧(图10的右侧)具有环状的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中的最外周部分的后端面成为安装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602a。
另外,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的安装构件基准面602a的内径侧具有朝后方凸出的形状,在其后端部的外周的3个部位形成可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303接合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2。带槽反锥连接爪612的后端面构成中间适配器601的后端面。
另外,在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的后端面的下部,设置中继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之间的通信和电源供给的多个电触点604b。这些电触点604b设于从中间适配器601(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的后端面凸出一些的位置,但在以下的说明中,忽略该电触点604b的凸出量。
另一方面,在本体610的光轴L方向中的另一端侧(图10的左侧)具有环状的透镜侧安装构件603。透镜侧安装构件603中最外周部分的前端面成为安装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
在透镜侧安装构件603的内侧(内径侧)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往后方的位置,将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3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
另外,在从设置这些带槽反锥连接爪613的位置朝后方的位置(本体610的内部)形成与光轴L直交的即相对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平行的壁部605。在这里,从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到壁部605的尺寸与从第1照相机2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到壁部205的尺寸相同。
另外,在该壁部605的内侧形成可收容设于第2交换透镜501后端侧的凸出部505的收容部607。该收容部607具有从壁部605朝后方降低的凹形,在其后端面(第3壁部)607a形成圆形的开口。
在壁部605的下部设置多个电触点销604a。这些电触点销604a在本体610的内部与电触点604b进行电连接,与电触点604b一起中继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之间的通信和电源供给。
另外,如图15~图17所示那样,在透镜侧安装构件603的周向一处设置锁销611。该锁销611朝前方由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施加弹性力,由设于本体610的外周的锁定解除柄615的操作反抗该弹性力朝后方拉回。锁销611与形成在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于透镜侧安装构件603的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的孔部接合,防止该交换透镜的无意的回转和从中间适配器601脱落。通过操作锁定解除柄615,可拆卸安装的交换透镜。
另外,如图16(A)、(B)及图17(A)、(B)所示那样,在本体610外周面的靠透镜侧安装构件603的位置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第1透镜安装标识618,该第1透镜安装标识618在与第1交换透镜401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第1交换透镜4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相位与中间适配器601的透镜侧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613的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3之间)对齐。另外,在本体610外周面的靠透镜侧安装构件603的位置的与第1透镜安装标识618不同的相位位置(在周向约离开20度的位置)设置成为标记的白色方形的第2透镜安装标识619,该第2透镜安装标识619在与第2交换透镜501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相位与中间适配器601的透镜侧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61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3之间)对齐。
另外,在本体610外周面的靠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的位置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中间适配器安装标识608,该中间适配器安装标识608在使该中间适配器601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设于照相机侧安装构件602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2的相位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的没有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间)对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第1照相机201和第2照相机301的安装构件构造(形状和尺寸)包含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在内相同。另外,第1交换透镜401与第2交换透镜501的安装构件构造(形状和尺寸)包含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在内相同。在这些照相机与交换透镜之间,具有可相互接合的通用的安装构件构造。另外,中间适配器601的照相机侧安装构件构造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2的安装构件构造相同。透镜侧安装构件构造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的安装构件构造相同。
在各设有3个的带槽反锥连接爪之间使其周向长度存在差别。这样,在可相互安装的2者间,只要一方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插入到另一方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间的1个相位关系时就可适当地进行其安装。标识208、308、309、408、509、608、618、619成为得知该相位关系的标记。
在将第1交换透镜401安装于这样构成的中间适配器601的场合,如图18所示那样,使设于第1交换透镜401的第1透镜侧标识408与设于中间适配器601的第1透镜安装标识618对齐地决定两者的相位关系,将第1交换透镜4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插入到中间适配器6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3间。这样,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与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接触。此时,如图8和图11所示那样,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朝后方的凸出量比从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到壁部605的尺寸小,所以,两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603a的接触不会受到妨碍。
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第1交换透镜401朝图18的箭头方向相对中间适配器601回转预定角度(直到由锁销611进行锁定),从而使带槽反锥连接爪403、613相互接合(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前端面紧密接触于带槽反锥连接爪613的后端面),如图19所示那样,第1交换透镜401在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结束。在该状态下,中间适配器601的电触点销604a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电触点404接触。
在将第2交换透镜501安装于中间适配器601的场合,如图20所示那样,设于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透镜侧标识509与设于中间适配器601的第2透镜安装标识619对齐地决定两者的相位关系,将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插入到中间适配器6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3间。这样,第2交换透镜5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与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603a接触。
此时,如图9和图12所示,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进入(收容)到中间适配器601的收容部607内,所以,不受两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603a的妨碍。凸出部505(橡胶环506)的后端面相对收容部607的后端面607a隔开一些间隙地对置。
通过在该状态下相对中间适配器601使第2交换透镜501回转预定角度(直到锁销611锁定),从而使带槽反锥连接爪503、613相互接合(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前端面紧密接触于带槽反锥连接爪613的后端面)。如图21所示那样结束第2交换透镜501在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在该状态下,中间适配器601的电触点销604a与第2交换透镜501的电触点504接触。
通过这样在中间适配器601设置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分别对应的第1和第2透镜安装标识618、619,从而可使得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相对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容易进行,极力避免误安装。
另外,在将中间适配器601安装到第1照相机201或第2照相机301(以下将其简单地统称为照相机)的场合,设于适配器601的适配器安装标识608包含于设在照相机的透镜安装标识(第1照相机201的透镜安装标识208、第2照相机301的第1透镜安装标识308)地决定两者的相位关系,将中间适配器6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612插入到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间。这样,中间适配器6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602a与照相机的安装构件基准面接触。此时,如图8、9、11、12所示那样,中间适配器601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602a朝后方的凸出量比从照相机的安装构件基准面到壁部205、305的尺寸要小,所以,不妨碍两安装构件基准面的接触。
通过在该状态下使中间适配器601朝预定方向方向相对照相机回转预定角度(直到设于照相机的图中未示出的锁销锁定),从而使上述带槽反锥连接爪相互接触(带槽反锥连接爪612的前端面紧密接触于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后端面),结束中间适配器601在照相机的安装。另外,在该状态下,中间适配器601的电触点604b与照相机的电触点销接触,可进行通过中间适配器601的照相机与交换透镜间的通信和从照相机向该交换透镜的电源供给。
通过以上的安装操作,可按照如图11所示那样相对第1照相机201通过中间适配器601安装第1交换透镜401的组合,如图12所示那样相对第1照相机201通过中间适配器601安装第2交换透镜501的组合,如图8所示那样相对第2照相机301通过中间适配器601安装第1交换透镜401的组合,及如图9所示那样相对第2照相机301通过中间适配器601安装第2交换透镜501的组合,进行摄影。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中说明的中间适配器601对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和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都可安装。为此,除了原本可直接安装的第1照相机201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组合、第2照相机301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401、501的组合外,还可使用不能直接安装的第1照相机201与第2交换透镜501的组合。而且,这些所有的组合都可由1个中间适配器601实现。
因此,即使不准备多个中间适配器,也可增大照相机与交换透镜的组合的选择自由度(照相机系统的使用形式的范围)。
而且,在中间适配器601形成收容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的收容部,所以,当安装第2交换透镜501时,可避免在中间适配器601的壁部605和凸出部505受伤。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凸出部505的后端面安装橡胶环506,所以,壁部605和凸出部505受伤的危险较少。橡胶环506不一定需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上述实施例,可将1个中间适配器安装到第1、第2交换透镜和第1、第2照相机,所以,不需要使用多个中间适配器,不能直接组合(安装)的第2交换透镜与第1照相机的组合也可使用,可增大照相机与交换透镜的组合的选择自由度(照相机系统的使用形式的范围)。而且,由于在中间适配器将壁部设置到从第2交换透镜的凸出部退避的位置,所以,可在安装第2交换透镜时避免中间适配器和上述凸出部受伤。
通过在中间适配器设置第1和第2标识,可容易相对中间适配器安装第1和第2交换透镜,而且可避免误安装。
另外,通过在中间适配器的透镜侧安装构件近旁设置多个透镜安装标识,可让使用者认识到中间适配器可用于后焦距不同的多个交换透镜(照相机系统)这一情况,可形成容易由使用者理解安装操作的中间适配器。
在这里,多个与各照相机系统对应的该安装标识错开安装角度位置地设置,在实际安装时对齐与各照相机系统对应的透镜标识,判断安装构件插入位置即可,从而可形成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安装操作的中间适配器。
另外,通过使多个分别与照相机系统对应的透镜安装标识的形状或颜色不同,从而在实际安装时对齐具有与各照相机系统对应的形状或颜色的透镜标识而判断安装构件插入位置即可,所以,可形成更容易由使用者理解安装操作的中间适配器。
如使得可通用地将中间适配器用于根据不同的后焦距长度制作的交换透镜群,则可通过中间适配器将后焦距长度不同的交换透镜安装于照相机进行摄像。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间适配器,用于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系统包含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第1照相机、及选择地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和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第2照相机;该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该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上述中间适配器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3壁部;该中间适配器安装于上述第1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而且安装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
2.一种中间适配器,用于安装第1交换透镜的第1照相机及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和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第2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上述中间适配器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3壁部;该中间适配器安装于上述第1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而且安装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及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还包括第1标识和设于与上述第1标识不同的相位的位置的第2标识;该第1标识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标记;该第2标识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时的与上述第2交换透镜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标记。
4.一种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第2照相机、及中间适配器;该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该第1照相机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而且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和上述第2交换透镜;上述中间适配器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在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3壁部,安装于上述第1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而且安装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适配器由带槽反锥连接相对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和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安装;该中间适配器包括第1标识和设于与上述第1标识不同的相位的位置的第2标识;该第1标识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标记;该第2标识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时的与上述第2交换透镜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标记。
6.一种中间适配器,安装于照相机与交换透镜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该中间适配器的交换透镜侧安装构件近旁的、成为在安装该交换透镜时的标记的多个标识;上述多个标识设于该中间适配器的不同的相位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标识的形状和颜色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中间适配器可相对后焦距长度不同的至少2个交换透镜安装。
9.一种中间适配器,可选择地安装第1交换透镜和第2交换透镜;该第1交换透镜具有形成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安装构件;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上述带槽反锥连接爪和上述安装构件分别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的带槽反锥连接爪和安装构件,具有从该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的凸出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安装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安装构件的透镜侧安装构件,在该透镜侧安装构件的内侧设于避开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位置的壁部,及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上述带槽反锥连接爪和上述安装构件相同的照相机侧安装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安装第1交换透镜的第1照相机及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和第2交换透镜的第2照相机都可安装的中间适配器。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上述中间适配器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3壁部。
文档编号G03B17/14GK1580850SQ20041005878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日
发明者杉田润, 田村昌久, 小山敦史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