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透镜、交换透镜系统、及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04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换透镜、交换透镜系统、及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包含具有相同安装构造的多个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中使用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的凸出量不同的交换透镜和照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照相机的数字化取得了进展,在可更换透镜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系统中,也提出了这样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该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可安装使用过去的交换透镜群,继承了安装形状的同一性,用CCD和CMOS传感器等代替35mm银盐胶片。然而,与35mm银盐胶片相同尺寸的CCD和CMOS传感器等电子摄像元件非常昂贵,所以,使用比35mm银盐胶片小的摄像元件(例如APS-C尺寸的摄像元件)成为主流。
在使用这样的比过去的35mm银盐胶片小的摄像元件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像圈比35mm胶片小,所以,可缩小照相机本体内的快速返回反射镜,进而可使照相机本体自身小型化。另外,当快速返回反射镜相比过去缩小时,交换透镜也可比过去的交换透镜缩小后焦距,像圈也小,所以,具有交换透镜的小型化成为可能这样的优点。
然而,如将上述后焦距短的交换透镜安装到35mm胶片照相机本体或与比该交换透镜大的像圈对应的数字照相机,则存在交换透镜的后端部与快速返回反射镜干涉的危险。另外,如使得可在过去的系统的照相机本体安装后焦距短(像圈小)的数字照相机专用交换透镜,则发生光束不到达摄像面的周边等问题。
因此,需要不会按这样的组合安装照相机本体和交换透镜地进行限制的手段。
在日本专利第3217273号公报中公开了安装构件通用但限制后焦距在一定以下的交换透镜的安装的照相机系统、照相机本体、及交换透镜。在该照相机系统等中,在过去的照相机本体的安装构件内部设置凸缘部,在该凸缘部接触设于后焦距短的交换透镜的固定凸起,从而限制该交换透镜的安装。
然而,在上述日本专利3217273号公报公开的照相机系统中,在透镜侧的固定凸起接触于照相机侧的凸缘部的状态下,如使用者未注意到该状态,继续相对照相机使交换透镜回转或推压的动作,则不能排除照相机侧的凸缘部和透镜侧的固定凸起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透镜、交换透镜系统、及照相机系统,该交换透镜、交换透镜系统、及照相机系统即使在要将交换透镜误装到不能安装该交换透镜的照相机的场合,也可抑制照相机本体和交换透镜损伤,并可将该误安装的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作为1个观点的本发明的交换透镜为在包含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中使用的上述第2交换透镜。
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第2交换透镜的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
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
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
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另外,作为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交换透镜为凸缘衬圈与第1交换透镜相同的第2交换透镜。该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比第1交换透镜大。
另外,该第2交换透镜相对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的第1照相机通过使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安装;上述第1照相机为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的照相机。
另外,该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2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该第2照相机为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的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而且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
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另外,作为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交换透镜为在包含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中使用的上述第2交换透镜。
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上述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该第2交换透镜的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
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1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
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
上述第2交换透镜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的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另外,作为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交换透镜为凸缘衬圈与第1交换透镜相同的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在这里,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比第1交换透镜大。
另外,该第2交换透镜相对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的第1照相机通过使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安装;上述第1照相机为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的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
另外,该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2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该第2照相机为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的照相机,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而且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
另外,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
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另外,作为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该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
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另外,作为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该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
该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1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该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上述第2交换透镜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的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
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本发明的交换透镜、交换透镜系统、及照相机系统的特征由参照附图的以下的具体的实施例的说明而明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1交换透镜镜筒的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2交换透镜镜筒的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1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1照相机本体时的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1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2照相机本体时的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2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2照相机本体时的断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想要将第2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1照相机本体时的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1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1照相机本体时的正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2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2照相机本体时的正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1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1照相机本体时的侧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已将第2交换透镜镜筒安装于第2照相机本体时的侧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已安装第1交换透镜和第1照相机本体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不能安装第1交换透镜和第2照相机本体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已安装第2交换透镜和第1照相机本体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已安装第2交换透镜和第2照相机本体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1交换透镜的断面图和正面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2交换透镜的断面图和正面图。
图17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1照相机本体的断面图和正面图。
图1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2照相机本体的断面图和正面图。
图19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1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2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1交换透镜的侧面图。
图2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侧面图。
图2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透视图。
图2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1交换透镜的断面图。
图2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断面图。
图2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已将第1交换透镜安装于第1照相机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27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已将第2交换透镜安装于第2照相机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2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不能将第2交换透镜安装于第1照相机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29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不能将第2交换透镜安装于第1照相机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30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已将第1交换透镜安装于第2照相机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3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与第2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关系的正面图。
图3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关系的正面图。
图3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关系的正面图。
图3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关系的正面图。
图3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关系的正面图。
图3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不能将第2交换透镜安装于第1照相机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37为设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构件的断面图。
图38为设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构件的变型例的断面图。
图39为设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构件的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40为设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构件的变型例的透视图。
图41为设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构件的变型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图6示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1的交换透镜和照相机本体的照相机系统。
图1为示出35mm胶片照相机用的第1交换透镜1的断面图,在镜筒内保持第1光学透镜2和第2光学透镜3。在后端侧具有用于与照相机本体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带槽反锥连接爪4比从摄像面100隔开凸缘衬圈A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更靠往摄像面100地配置。在这里,从包含带槽反锥连接爪4的安装基准面5朝摄像面方向的凸出部分与第1交换透镜1的凸出部相当。
另外,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到带槽反锥连接爪4的摄像面100侧的端面的距离由B′示出。另外,从摄像面100到第2光学透镜3的距离由C′示出。其中,当按单体将第1交换透镜1放置到桌上等时,不使第2光学透镜3受伤地成为A-B′<C′地构成。
图2为示出具有APS-C尺寸的摄像元件(如比35mm胶片尺寸小,则也可为与APS-C尺寸不同的尺寸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用的第2交换透镜11的示意断面图,在镜筒内保持第1光学透镜12和第2光学透镜13。在第2光学透镜13的后端侧,与第1交换透镜1同样地具有用于与照相机本体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带槽反锥连接爪4比从摄像面100隔开凸缘衬圈A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更靠往摄像面100地配置。
另外,比带槽反锥连接爪4更靠往摄像面100地在带槽反锥连接爪4的内径侧形成凸出部14。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到凸出部14的摄像面100侧端面的部分为权利要求所指的凸出部,但在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将从带槽反锥连接爪4凸出的部分称为凸出部。在该凸出部14的前端(后端),作为弹性构件的橡胶环15利用其弹性以光轴为中心全周配合。另外,橡胶环15成为与凸出部14不同的色调和材质,使用者容易在视觉上识别。
在这里,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到橡胶环15的摄像面100侧端面的距离为B。
第2光学透镜13由于形成凸出部14,所以比第1交换透镜1更配置到摄像面100侧,后焦距C变短地构成。另外,与第1交换透镜1同样,当按单体将第2交换透镜11放置到桌上等时不使第2光学透镜13受伤地构成为A-B<C。
另外,即使在凸出部14朝下置于桌上的场合也不易倒下地将凸出部1 4的直径与凸出量的比设定到3∶1或其以上,而且橡胶环15还具有防滑效果。
比较第1交换透镜1与第2交换透镜11可知,从摄像面 00到安装构件基准面5的距离A和带槽反锥连接爪4的位置和形状均相同地形成。从基准面5朝摄像面100方向的凸出量为B′<B,从摄像面100到各第2光学透镜的后焦距成为C′>C。
图3为在仅可安装第1交换透镜1的第1照相机本体21(例如35mm胶片用的照相机本体)安装了第1交换透镜1的状态下的示意断面图。在第1照相机本体21具有与第1交换透镜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接触的照相机本体侧的安装构件基准面22,同时,具有与带槽反锥连接爪4接合的照相机本体侧的带槽反锥连接构造23。
符号24为快速返回反射镜,由快速返回反射镜24将透过第1光学透镜2和第2光学透镜3的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到图中未示出的取景系,将余下部分通过半透射部送到图中未示出的测距系和测光系。当由使用者进行释放动作时,快速返回反射镜24朝图中箭头方向跳起。
图4为在可安装第1交换透镜1和第2交换透镜11的第2照相机本体31(例如具有APS-C尺寸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本体)安装了第1交换透镜1的状态下的示意断面图。
在第2照相机本体31,与第1照相机本体21同样,具有与第1交换透镜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接触的照相机本体侧的安装构件基准面22,而且,具有与带槽反锥连接爪4接合的照相机本体侧的带槽反锥连接构造23。
符号32为快速返回反射镜,由快速返回反射镜32将透过第1光学透镜2和第2光学透镜3的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到图中未示出的取景系,将余下部分通过半透射部送到图中未示出的测距系和测光系。当由使用者进行释放动作时,快速返回反射镜32朝图中箭头方向跳起。
在这里,快速返回反射镜32的功能和作用与第1照相机本体2 1的快速返回反射镜24相同,但由于摄像元件比35mm胶片小,所以,快速返回反射镜32可比快速返回反射镜24小,结果在跳起时其轨迹也小。
图5为在第2照相机本体31安装了第2交换透镜11时的示意断面图。在第2照相机本体31上,避开第2交换透镜11的凸出部1 4地形成凹部33。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快速反射镜较小,所以,即使为如第2交换透镜11那样后焦距较短的交换透镜,也不与快速返回反射镜32干涉,其轨迹也通过比从照相机本体侧的安装构件基准面22到凹部33的后端面(第2壁部)的距离F更往摄像面100侧地构成。
图6为要在第1照相机本体21安装第2交换透镜11时的示意断面图。在该组合下,第2交换透镜11用于具有APS-C尺寸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所以,在第1照相机本体21从安装构件基准面22的距离比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到橡胶环15(凸出部14)的摄像面100侧的端面的距离B短的位置F′设置壁部(第1壁部)25,从而使得不能安装于作为35mm胶片照相机的第1照相机本体21。此时,使用者即使没有注意到不能安装而强行安装,橡胶环15也接触于壁部27,使得第1照相机本体21和第2交换透镜11双方不会破损。
下面,根据图7~图10说明事先防止这样的误安装的实施例。
图7为已在第1照相机本体21安装第1交换透镜1的状态的正面图。在第1照相机本体21设置当安装第1交换透镜1时用于对齐带槽反锥连接的相位的安装标识26,在第1交换透镜1设置安装标识6。安装时,对齐安装标识6与安装标识26的相位,使各安装构件基准面接触,回转预定角度D,从而结束安装。
图8为已在第2照相机本体31安装第2交换透镜11的状态的正面图。在第2交换透镜11,用于对齐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的安装标识16相对第2照相机本体31设于与第1交换透镜1的安装标识6不同的角度相位E。另外,在第2照相机本体31将安装标识35设置到与第2交换透镜11的安装标识16对应的角度相位。另外,由于第2照相机本体31也可安装第1交换透镜1,所以,还设置有与第1交换透镜1的安装标识6对应的安装标识34。
另外,如图8所示那样,将与第1交换透镜1对应的安装标识34和与第2交换透镜11对应的安装标识35的形状设为不同的形状,引起使用者的视觉注意,可进一步事先防止误安装,当形状和色调都不同时,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安装时,对齐分别对应的安装标识的相位,使其回转预定角度D,从而结束安装。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如使第1交换透镜1的安装标识6和第2交换透镜11的安装标识16的形状和色调分别与第1照相机本体21和第2照相机本体31相符,则可获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将安装标识16形成为从第2交换透镜11的外周凸起的形状,从而可引起使用者的触觉注意,可进一步事先防止误安装。
(实施例2)下面根据图11~图18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照相机系统。图11~图14为示出上述照相机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图15和图1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1和第2交换透镜的断面图和正面图。图17和图1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1和第2照相机本体的断面图和正面图。
在这些图中,符号120和130为交换透镜,符号120为胶片面(或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图像尺寸小的第2交换透镜,符号130为图像尺寸大的第1交换透镜。符号140和150为照相机本体,符号140为可安装第1和第2交换透镜的第2照相机本体,符号150为不能安装第2交换透镜的第1照相机本体。图11示出已安装第2交换透镜120和第2照相机本体140的状态,图12示出不能安装第2交换透镜120和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状态。图13示出已安装第1交换透镜130和第2照相机本体140的状态,图14示出已安装第1交换透镜130与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状态。
图15示出第2交换透镜120,符号101为交换透镜本体,符号102为透镜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在透镜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102中,符号102a为安装构件基准面,符号102b为用于与照相机侧安装构件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爪部(带槽反锥连接爪部),在周向设置多个带槽反锥连接爪部。符号103为后盖(凸出部)。该后盖103的照相机侧后端面与后述的第1交换透镜130相比,从安装构件基准面102a的凸出量(在图中由A表示)较大。符号104为防受伤橡胶,符号105为透镜侧电触点。交换透镜本体101在本方案中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仅表示外形线,省略详细说明。
图16示出第1交换透镜130,符号106为交换透镜镜筒本体,符号107为后盖。透镜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102和透镜侧电触点105与第2交换透镜相同。在透镜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102中,符号102a为安装构件基准面,符号102b为用于与照相机侧安装构件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爪部(带槽反锥连接爪部),在周向设置多个带槽反锥连接爪部。
图17为第2照相机本体140的断面图和正面图。符号108为照相机本体,符号109为照相机本体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符号110为多个照相机侧电触点销,符号111为触点销用弹簧。在照相机本体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109设置作为与交换透镜的定位面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9a和照相机侧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9b。电触点销110在交换透镜侧的与透镜侧电触点105对应的位置,由该触点销用弹簧111朝交换透镜侧施加弹性力。
图18示出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断面图和正面图。符号112为照相机本体。照相机本体侧带槽反锥连接安装构件109、电触点销110、触点销用弹簧111与图17的第2照相机本体相同。在照相机本体112的安装构件的内径部具有对接面(第1壁部)112a。如图17所示在第2照相机本体140的照相机本体108的安装构件内径部的与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该对接面112a相当的位置具有可收容第2交换透镜120的后盖103的切口部108a。
在图15中,将从第2交换透镜12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2a到该交换透镜的照相机侧后端面的光轴方向的距离设为A。
在图16中,将从第1交换透镜13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2a到该交换透镜的照相机侧后端面的光轴方向的距离设为B(<A)。
在图17中,将从第2照相机本体14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9a到切口部108a后端面(第2壁部)的光轴方向的距离设为C。
在图18中,将从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9a到对接面112a的光轴方向的距离设为D。
在图15和图16中,设从第2和第1交换透镜120、13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2a到透镜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部的照相机侧端面(图中右端面)的光轴方向的距离为E。
在图17和图18中,设从第2和第1照相机本体140、15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9a到照相机侧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部的透镜侧端面(图中的左端面)的光轴方向的距离为F。
在图15和图16中,设从第2和第1交换透镜120、13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2a到电触点105的接触面105a的光轴方向的距离为G。
在图17和图18中,设从第2和第1照相机本体140、150的安装构件基准面109a到电触点销110前端的、安装交换透镜的状态下的光轴方向的距离为H。
在图11中,为了第2交换透镜120和第2照相机本体140可安装,需要C比A大。
在图12中,为了第2交换透镜120和第1照相机本体150不可安装,所以,需要D比A小。
在图13和图14中,为了第1交换透镜130与第1和第2照相机本体150、140可安装,所以,需要C和D比B大。
在由图中的符号表示以上内容时,交换透镜的可选择的在照相机本体的可安装和不可安装需要满足C>A>D>B。
在图12中,当第2交换透镜120和第1照相机本体150不能安装时,为了不相对该照相机本体进行该交换透镜的不必要的回转,需要第2交换透镜120的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2b进入到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安装构件的没有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9b的角度相位,而且,需要在光轴方向上带槽反锥连接爪部处于相同位置。当由图中的符号表示这一点时,需要满足E-F>A-D而且D>E。
换言之,在满足上述式子的场合,第2交换透镜120的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2b不进入到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安装构件的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9b的角度相位,在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2b的照相机侧端面接触于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9b的透镜侧端面的状态下,第2交换透镜120的后盖103的照相机侧后端面大体按带槽反锥连接爪部102b的厚度相当的量从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对接面112a离开。
另外,在图12中,当不能安装第2交换透镜120和第1照相机本体150时,在虽然第1照相机本体150的电触点销110不能安装但仍想要安装的场合,作为防止与该第2交换透镜120的后端的干涉或由该干涉使该电触点销110和第2交换透镜120侧的电触点105产生伤痕的条件,由图中的符号表示时,需要满足(A-D)>(G-H)>0。
因此,通过进行满足上述所示条件式的尺寸设定,在包括从安装构件基准面到胶片面(或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凸缘衬圈为相同尺寸、本体侧安装构件为相同形状的第1和第2照相机本体及具有接合于本体侧安装构件的通用的透镜侧安装构件的多个交换透镜群的照相系统中,可选择能够在照相机本体侧安装的交换透镜群,在进行不可安装的组合时,也不会在该照相机本体和该交换透镜形成不必要的伤痕,而且可确实地保护该照相机本体和该交换透镜间的电信号通信和电力供给的电触点。
(实施例3)下面根据图19~图41采用新的符号作为实施例3详细说明已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说明的交换透镜和照相机的构成。在这里,说明第1和第2照相机为具有摄像元件的数字照相机的场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指景物侧,“后”指像面或摄像元件侧。
图19、图26、图28、及图29示出第1照相机(照相机本体)201。在第1照相机201的前面装有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交换透镜的环状的安装构件202。该安装构件202的前端面成为安装第1交换透镜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
在安装构件202的内侧(内径侧),在从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往后方的位置,将用于与第1交换透镜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
另外,在从设置这些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位置往后方的位置,作为反射镜盒的一部分,形成相对光轴L(参照图26、28、及29)直交的即相对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平行的壁部(第1壁部)205。在该第1壁部205的内侧形成矩形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后方深处配置快速返回反射镜206,在其后方固定由CCD和CMOS传感器构成的摄像元件210(参照图26、图28、及图29),快速返回反射镜206在壁部205的后方回转。
另外,在壁部205的下部设置多个电触点销204。这些电触点销204用于进行与安装的第1交换透镜的通信和相对第1交换透镜的电源供给。
如图19所示那样,在安装构件202的前端面的上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照相机侧标识(以下称透镜安装标识)208,该透镜安装标识208用于在第1交换透镜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该第1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与第1照相机2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之间)一致。
图20、图27、及图30示出第2照相机(照相机本体)301。在第2照相机301的前面装有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和第2交换透镜的环状的安装构件302。该安装构件302的前端面成为安装第1和第2交换透镜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
在安装构件302的内侧(内径侧)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往后方的位置,将与第1和第2交换透镜进行带槽反锥连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
另外,在从设置这些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位置往后方的位置,作为反射镜盒的一部分,形成相对光轴L(参照图27和30)直交的即相对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平行的壁部305。从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到壁部305的尺寸和从第1照相机2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到壁部205的尺寸(图28中由F′表示)相同。
另外,在壁部305的内侧形成收容设于后述的第2交换透镜的后端侧的凸出部的收容部307。该收容部307具有从壁部305朝后方下降的凹形,在其后端面(第2壁部)307a形成矩形的开口。
在该开口的后方深处配置快速返回反射镜306,在其后方固定由CCD和CMOS传感器构成的的摄像元件310(参照图27和图30)。
在本实施例的第2照相机301中,与相比第1照相机201较小的像圈对应地使用比第1照相机201的摄像元件210小尺寸的摄像元件310。为此,快速返回反射镜306与第1照相机201的快速返回反射镜306相比可使用小型的反射镜,该快速返回反射镜306在收容部307的后端面307a后方回转。由快速返回反射镜306和摄像元件310的小型化,可相对第1照相机201使第2照相机301整体小型化。
在壁部305的下部设置多个电触点销304。这些电触点销304用于进行与已安装的第1和第2交换透镜的通信和相对这些透镜的电源供给。
另外,如图20所示那样,在安装构件302的前端面的上部设置作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照相机侧标识(以下称第1透镜安装标识)308,该第1透镜安装标识308用于在使第1交换透镜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该第1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与第2照相机3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之间)对齐。
另外,在照相机本体前面的安装构件302的外侧的部分设置作为标记的白色方形的照相机侧标识(以下称第2透镜安装标识)309,该第2透镜安装标识309用于在使第2交换透镜进行带槽反锥连接时使该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相位与第2照相机3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相位(在周向相邻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之间)对齐。
图21和图24示出第1交换透镜401。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内侧从前侧依次配置第1光学透镜411和第2光学透镜412。在图中仅示出该2个光学透镜,但实际在上这些光学透镜之间收容其它的光学透镜。
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部安装环状的安装构件402。安装构件402中的最外周部分的后端面成为安装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
另外,安装构件402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的内径侧具有朝后方凸出的形状,在该凸出部的后端部的外周的3个部位形成可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303接合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该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后端面构成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端面。
另外,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端面的下部设置用于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的通信和从这些照相机接受电源供给的多个电触点404。这些电触点404设在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后端面稍朝后方凸出的位置,但在以下的说明中,忽略该电触点404的凸出量。
另外,在安装构件402的最内径部通过透镜保持构件413固定保持第2光学透镜412。但是,第2光学透镜412可如图所示那样进行固定保持,也可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21所示那样,在第1交换透镜401的外周面后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红色圆形的透镜侧标识(以下称第1透镜侧标识)408,该第1透镜侧标识408用于在使该第1交换透镜401带槽反锥连接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时使该第1交换透镜4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相位与第1和第2照相机201、3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203、303的相位一致。
图22、23和25示出第2交换透镜501。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内侧从前侧依次配置第1光学透镜511和第2光学透镜512。在图中仅示出该2个光学透镜,但实际在上这些光学透镜之间收容其它的光学透镜。
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后部安装图37也示出的环状的安装构件502。安装构件502中的最外周部分的后端面成为安装于第2照相机301时的基准面(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
另外,安装构件502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的内径侧具有按比从上述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朝后方的凸出量大的凸出量凸出的形状。
在该凸出的部分中的光轴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3个部位形成可与第2照相机3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接合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在这里,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到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后端面的尺寸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到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后端面的尺寸相同。
另外,安装构件502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内径侧还进一步朝后方凸出。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到凸出到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后方的部分的后端面为权利要求中所指的凸出部,但在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将凸出到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后方的部分称为凸出部505。如图25所示那样,凸出部505的后端面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的凸出量B比从图24所示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朝后方的凸出量B′大。凸出部505的凸出量B的设定在后面说明。
在该凸出部505的最内径部通过透镜保持构件513固定保持第2光学透镜512。但是,第2光学透镜512可如图所示那样进行固定保持,也可在包含凸出部505的内侧空间的区域内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这里,如图24和图25所示那样,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402a到摄像面(摄像元件210、310的受光面)100的距离即凸缘衬圈A与从第2交换透镜5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到摄像面(摄像元件310的受光面)100的距离即凸缘衬圈A相等。
另外,图25所示的、从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光学透镜512到摄像面100的距离即后焦距C比从第1交换透镜401的第2光学透镜412到摄像面100的距离即后焦距C′短。通过使后焦距较短,第2交换透镜501对于实现广角化的光学设计有利。而且,即使在安装该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照相机301中,通过如上述那样减小像圈,从而可减小快速返回反射镜306。
但是,为了可进行通常的望远摄影,也可在第2照相机301安装第1交换透镜201。因此,在第2照相机301也可有效地利用可安装于该第1照相机的第1交换透镜201。
另外,如图22、23所示那样,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外周面的后部设置成为标记的白色方形的透镜侧标识(以下称第2透镜侧标识)509,该第2透镜侧标识509用于在使第2交换透镜501带槽反锥连接于第2照相机301时使该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相位与第2照相机301的不存在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相位对齐。
第2交换透镜501的设置第2透镜侧标识509的位置的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相位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设置第1透镜侧标识408的位置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相位存在20度左右的差别。
另外,如图37所示那样,在502保持多个电触点504,这些电触点504在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稍后一些(凸出部505的后端面的前侧)露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说明的第1照相机201和第2照相机301的安装构件构造(形状和尺寸)包含带槽反锥连接爪形状和尺寸在内相同。另外,第1交换透镜401与第2交换透镜501的安装构件构造(形状和尺寸)包含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在这些照相机与交换透镜之间,具有可相互接合的通用的安装构件构造。
在分别各设置3个的带槽反锥连接爪之间对其周向长度设置差别。这样,在相互可安装的交换透镜与照相机的组合中,只要交换透镜相对照相机处于该交换透镜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插入到该照相机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间的1个相位关系,即可适当地安装。成为得知该相位关系的标记为标识208、308、309、408、509。
在图26中,示出第1交换透镜401安装于第1照相机201的状态。在该场合,将设于第1交换透镜401的第1透镜侧标识408与设于第1照相机201的透镜安装标识208对齐,将第1交换透镜4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插入到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之间。这样,安装构件基准面202a、402a相互接触。通过相对第1照相机201使第1交换透镜401回转预定角度,从而接合第1交换透镜4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403与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前端面与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后端面紧密接触),将第1交换透镜401安装于第1照相机201。
在该状态下,第1照相机201的电触点销204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电触点404接触,可进行两者间的通信和从第1照相机201到第1交换透镜401的电源供给。
在图27中,示出第2交换透镜501安装于第2照相机301的状态。在该场合,如图31所示那样,将设于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透镜侧标识509与设于第2照相机301的第2透镜安装标识309对齐,将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插入到第2照相机3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间。这样,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502a相互接触。
此时,如图27所示那样,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进入(收容)到第2照相机301的收容部307内。图中由F示出的、从第2照相机301的安装构件基准面302a到收容部307的后端面307a的距离比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的凸出量B大一些,该凸出部505的后端面不接触于收容部307的后端面307a。即,收容部307的后端面307a设于从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退避的位置。
通过相对第2照相机301使第2交换透镜501回转预定角度,从而使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与第2照相机3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303接合(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前端面与带槽反锥连接爪303的后端面紧密接触),在第2照相机301安装第2交换透镜501。
在该状态下,第2照相机301的电触点销304与第2交换透镜501的电触点504接触,可进行两者间的通信和从第2照相机301到第2交换透镜501的电源供给。
在图28中示出想要将第2交换透镜501安装于第1照相机201的状态。在这里,如图32所示那样,示出将设于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透镜侧标识509与设于第1照相机201的透镜安装标识208对齐的场合(处于特定的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的场合)。
在该场合,如上述那样,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透镜侧标识509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相位与第1交换透镜401的第1透镜侧标识408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403的相位不同,所以,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不进入到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之间,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后端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前端面。图32的斜线部P为两带槽反锥连接爪503、203接触的部分。
此时,如图28所示那样,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的后端面从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离开图中的距离S的位置(即相对壁部205不接触)。距离S为大体与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厚度相当的尺寸。因此,即使在该状态下第2交换透镜501相对第1照相机201 回转,也不由与凸出部505的摩擦等在壁部205或凸出部505自身形成伤痕。
这样的状态按第2交换透镜5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后端面与第1照相机2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203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较宽(与具有后述的特定相位关系的场合相比较宽)的相位关系下产生。为此,在这样的误装者要进行的场合,可避免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受伤。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本身强度大(特别是包含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安装构件整体由金属制作的场合),即使第2交换透镜501被相对第1照相机201推压着回转,强度上也没有问题。
在图29中示出第2交换透镜501和第1照相机201成为图33所示那样设于第2交换透镜5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全部进入到设于第1照相机2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203间的相位关系(特定的相位关系)的情况。例如,从图28和图32所示状态由使用者使安装构件502回转而成为图29和图33所示状态的场合。
在该场合,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的后端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与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周向端面相互接触地对置或接触(在光轴方向大体处于相同位置,至少一部分在从周向观察时重合)。为此,通过接触于凸出部505的壁部205,从而阻止第2交换透镜501在第1照相机201的安装,同时,带槽反锥连接爪503、203的周向端面相互接触,从而阻止第2交换透镜501相对第1照相机201的无用的回转。因此,即使凸出部505的后端面接触于壁部205,也可极力避免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受伤。
如图34、图35、及图36所示那样,存在第2交换透镜5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中的1个不进入到第1照相机2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203间任一个的场合(特定的相位关系的其它例子)。该状态为图29和图33所示状态与图28和图32所示状态的中间的状态,第2交换透镜501的3个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中的进入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间的带槽反锥连接爪以外的2个带槽反锥连接爪的至少1个后端面(例如图36的上侧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与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前端面倾斜地接触(在图34和35由斜线部P示出该接触可能产生的范围)。
此时,凸出部505中的上述进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侧的部分(图36的下侧的部分)接触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阻止了第2交换透镜501相对第1照相机201的朝安装方向的进一步的移动。另外,通过该进入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和在周向夹持其的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周向端面相互接触,从而阻止第2照相机301的无用的回转。因此,可极力避免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受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502a的凸出量B按以下2个条件设定。
(1)当第2交换透镜501相对第1照相机201处于特定的相位关系(图29、33、及图34~36所示相位关系)时,凸出部505的后端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2)第2交换透镜501相对第1照相机201处于上述特定的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例如图28、32所示相位关系),当处于该第2交换透镜5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503的像面侧的面(后端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201的带槽反锥连接爪203(的前端面)的状态时,凸出部505的后端面从壁部205离开。
即,当凸出部505与第1照相机201处于特定的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时,带槽反锥连接爪在光轴方向相互接触,所以,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不接触于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可阻止凸出部505相对第1照相机201的安装。
例如,当将设于第2交换透镜501的第2透镜侧标识509与第1照相机201的透镜安装标识208对齐地安装它们时,两者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相互在光轴方向接触,阻止该安装。
为此,在想要将第2交换透镜501安装于第1照相机201的大多场合,阻止其安装,避免凸出部505接触于壁部205而导致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受伤。而且,在该场合,由于带槽反锥连接爪相互接触,所以,强度方面不成为问题。
只要在第2交换透镜501和第1照相机201处于特定的相位关系时,凸出部505就接触于壁部205而阻止该安装。但是,即使在该场合,也由带槽反锥连接爪沿周向的相互接触阻止第2交换透镜501的相对第1照相机201的无用的回转,壁部205受伤的危险性小。
在图38和图39中,示出了在第2交换透镜501(安装构件502)的凸出部的后端部、沿其全周嵌入作为弹性构件的橡胶环506的实施例。橡胶环506以覆盖凸出部502的后端面的方式进行安装。
橡胶环506的后端面朝该橡胶环506的内径侧的部分(图25所示透镜保持构件513的后端面)稍朝后凸出。这样,即使处于上述特定的相位关系,成为第2交换透镜501的凸出部505接触第1照相机201的壁部205的状态,橡胶环506也先接触壁部205,由其弹性可有效地避免壁部205和凸出部505受伤。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第2交换透镜501(安装构件502)的凸出部505形成为环状的场合,但也可如图40和图41所示那样,沿周向2个部位或3个部位分割凸出部505′、505″。在该场合,也可覆盖凸出部505′、505″的后端面地安装弹性构件。
按照上述各实施例,不使第1和第2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只要在第2交换透镜与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的相位关系时,第2交换透镜的凸出部就接触第1壁部,从而可阻止该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1照相机的安装。当第2交换透镜和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时,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从而阻止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1照相机的安装,而且通过使得第2交换透镜的凸出部不接触第1壁部,从而可避免第1壁部和凸出部受伤。而且,在该场合,由于带槽反锥连接爪相互接触,所以,即使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1照相机受到推压而回转,强度方面也没有问题。
另外,按照上述各实施例,当将设于第2交换透镜的透镜侧标识与设于第1照相机的照相机侧标识对齐而安装它们时,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所以,不使第1和第2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即可阻止该安装。在该场合,由于带槽反锥连接爪相互接触,所以,即使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1照相机推压,强度方面也没有问题。
通过在第2交换透镜的凸出部的前端设置弹性构件,从而在要误将第2交换透镜安装第1照相机而使第2交换透镜的凸出部接触于第1照相机的第1壁部的场合,也可保护第1照相机和第2交换透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也可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说明的范围内进行改良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交换透镜,为在包含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中使用的上述第2交换透镜;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该第2交换透镜的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上述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2.一种交换透镜,为凸缘衬圈与第1交换透镜相同的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比第1交换透镜大;相对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的第1照相机,通过使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安装;上述第1照相机为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的照相机;相对第2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该第2照相机为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的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而且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上述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内部配置光学透镜;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后焦距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后焦距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换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的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第1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像面侧的端部设置弹性构件。
6.一种交换透镜,为在包含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中使用的上述第2交换透镜;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上述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该第2交换透镜的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上述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1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上述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的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7.一种交换透镜,为凸缘衬圈与第1交换透镜相同的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比第1交换透镜大;相对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的第1照相机,通过使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安装;上述第1照相机为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的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相对第2照相机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该第2照相机为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的照相机,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安装,而且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交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内部配置光学透镜;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后焦距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后焦距短。
9.一种交换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包含有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和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的、作为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交换透镜,及上述第1交换透镜;上述交换透镜用于包含具有对景物图像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的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群。
10.一种交换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通用地安装第1交换透镜的第1照相机和第2照相机中的上述第2照相机安装的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交换透镜,及上述第1交换透镜;上述交换透镜系统用于包含具有对景物图像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的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的照相机群。
11.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该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起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该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上述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在上述凸出部的内部配置光学透镜;后焦距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后焦距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上述第2交换透镜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的像面侧的端部设置弹性构件。
15.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第1交换透镜、第2交换透镜、第1照相机、及第2照相机;该第2交换透镜的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的凸出量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大,而且凸缘衬圈与上述第1交换透镜相同;该第1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第1壁部,上述第1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而且通过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而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安装,该第1照相机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上述第1交换透镜时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照相机侧标识;该第2照相机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设于从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上述凸出部退避的位置的第2壁部,而且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上述第1和第2交换透镜由带槽反锥连接进行安装;上述第2交换透镜具有成为决定安装于上述第2照相机时的相对上述第2照相机的相位关系的标记的透镜侧标识;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具有上述透镜侧标识与上述照相机侧标识对齐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接触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阻止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的安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交换透镜在上述凸出部的内部配置光学透镜;后焦距比上述第1交换透镜的后焦距短。
17.一种交换透镜,不可相对在安装构件内侧具有第1壁部的第1照相机安装,可相对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1照相机相同而且在安装构件的内侧具有(与上述第1壁部不同)的第2壁部的第2照相机安装;其特征在于具有透镜侧安装构件和凸出部;该透镜侧安装构件具有与上述第1和第2照相机的上述安装构件的带槽反锥连接爪对应的透镜侧带槽反锥连接爪;该凸出部从上述透镜侧安装构件的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设定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的相位关系时,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设定上述凸出量,使得当上述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上述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全文摘要
一种交换透镜,即使在要被误安装到不能安装该交换透镜的照相机的场合,也可抑制照相机本体和交换透镜受伤。该交换透镜为凸缘衬圈与第1交换透镜相同的第2交换透镜,具有从安装构件基准面朝像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设定上述凸出部的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上述第1照相机处于特定相位关系时,上述凸出部接触于上述第1壁部;另外,设定该凸出量,使得当上述第2交换透镜相对第1照相机处于上述特定相位关系以外的相位关系、上述第2交换透镜的带槽反锥连接爪的像面侧的面处于与上述第1照相机的带槽反锥连接爪接触的状态时,上述凸出部从上述第1壁部离开。
文档编号G03B17/00GK1580849SQ20041005878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日
发明者小山敦史, 田村昌久, 杉田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