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77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低成本相机如袖珍相机和照相底片盒并且还能够具有较大视角的具有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镜头匹配型照相底片单元是预装有未曝光照相底片的产品,在购买后可立即用于拍照。镜头匹配型照相底片单元的实例包括装有ISO 1600照相底片的高灵敏型和设置有光圈为f/6.2的摄影镜头的无色透明透镜光圈型。另外,用于拍摄图像的轻便型电子设备近来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数码相机、装有相机的蜂窝式电话等。鉴于要拍摄的图景变化很大,为了适应在拍摄区域中各种变化的图像,对大视角和大直径的摄影镜头的需求日益增长。
大视角和大直径的摄影镜头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三合型镜头,这是一种单焦距镜头,从物侧到像侧(图像表面侧)依次包括正、负、正三个透镜组件。JP-A 7-035972公开了三合型镜头的一个例子,其中,两个正透镜组件用低色散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中心的一个负透镜组件用高色散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补偿作为光学系统的摄影镜头性能中的场曲率。但是其缺点是主要使用高折射率材料很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US5606461(对应于JP-A 8-201686)和US5754347(对应于JP-A9-133860)公开了由于使用折射率较低的材料而使成本降低的摄影镜头。在US5606461(对应于JP-A 8-201686)的实施方案1-6中,摄影镜头具有光圈为f/4的高度无色透明的光圈透镜,但是其缺点是视角小,为70°或更小。在该专利的实施方案7-11中,摄影镜头的视角大至72°,但是缺点是光量小,即,镜头光圈小,为f/4.5。US5754347(对应于JP-A 9-133860)公开了其中的透镜组件是用折射率比US5606461中低的材料形成的摄影镜头。但是,该摄影镜头的缺点是视角小,光量小,即,镜头光圈小,为f/4.5(参见该文献的第五实施方案)。
还有其它的不同于三合型镜头的三组件透镜。例如,US6775072(对应于JP-A 2002-350720)、JP-A 8-220430公开了从物侧依次具有负、正、正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但是其问题在于失真度大至15.9%。JP-A2003-149545公开了从物侧依次具有负、正、负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其作为充分无色透明的光圈透镜,光圈为f/2.8。但是其问题在于视角上限很小,为65°。
现在还没有在成本低的同时能够得到大视角且具有充分无色透明的透镜光圈的摄影镜头的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成本相机如袖珍相机和照相底片盒并且还能够具有较大视角的具有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优点,摄影镜头包括从物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向物侧凸起的凸面,第一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第二个透镜组件具有正放大倍数(power)。第三个透镜组件具有朝向物侧的凹面,并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满足下述条件0.49<|F2/F3|<1.0,且0.5<F23/F<4其中,F是透镜系统的复合焦距;F2是第二个透镜组件的焦距;F3是第三个透镜组件的焦距;和F23是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复合焦距。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凸向像侧的平凸透镜组件或凸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组件,还满足下述条件N1<N3
其中,N1是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N3是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
摄影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0.35<F2/F<0.9。
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放大倍数P1,并且P1≥0。
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用玻璃形成。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具有第一凸面和凸向像侧且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凸面的第二凸面的双凸透镜组件或凸向像侧的平凸透镜组件,还满足下述条件|N1-N3|<0.13其中,N1是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N3是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玻璃形成。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具有第一凸面和凸向像侧且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凸面的第二凸面的双凸透镜组件,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都是用一种材料形成的。
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玻璃形成。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树脂形成。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树脂。
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凸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凸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凹面是非球面。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表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凹面是非球面。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凸面是非球面,朝向像侧的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朝向物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在第一个条件的不等式中,如果中间项F2/F3大于右侧值,则难以将少量透镜组件组合的Petzval和(Petzval sum)设置很小,得不到摄影镜头的f/4的清晰状态。在第一个条件的不等式中,如果中间项小于左侧值,则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之间的偏心率很大。这将导致其不适于实际生产,因为即使很小的尺寸误差也会使产品有很大的劣化。
在第二个条件的不等式中,如果中间项F23/F小于左侧值,则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极大的负放大倍数,其凹度过大,使摄影镜头整体上从后到前的尺寸增加过大。在第二个条件的不等式中,如果中间项大于右侧值,则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极大的正放大倍数,其凸度过大。由于第一个透镜组件与第二和第三个组合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心率而使得发向图像表面的射线角很大。在图像框架的周边区域中光量太低。
附图简述当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部分时,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第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剖面图;图2A是示出该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表;图2B是示出该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场曲率的图表;图2C是示出该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失真度的图表;图3是示出第二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剖面图;
图4A、4B和4C是示出该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像差的图表;图5、6A、6B和6C是示出第三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剖面图及其像差的图表;其余的附图8A、8B、8C、9、10A、10B、10C、11、12A、12B、12C、13、14A、14B、14C、15、16A、16B、16C、17、18A、18B、18C、19、20A、20B、20C、21、22A、22B、22C、23、24A、24B、24C、25、26A、26B、26C、27、28A、28B、28C、29、30A、30B、30C、31、32A、32B、32C、33、34A、34B、34C、35、36A、36B、36C、37、38A、38B、38C、39、40A、40B、40C、41、42A、42B、42C、43、44A、44B、44C、45、46A、46B、46C、47、48A、48B、48C、49、50A、50B、50C、51、52A、52B、52C、53、54A、54B、54C、55、56A、56B、56C、57、58A、58B和58C是示出第四个至第二十九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摄影镜头的剖面图及其像差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所有实施方案中都要满足下述条件0.49<|F2/F3|<1.0...条件10.5<F23/F<4 ...条件2在图1-14C中,所有的摄影镜头都满足下面所示的第二个组件条件、阿贝(Abbe)值条件、放大倍数差条件和折射差条件的组合0.4<F2/F<0.9ν2>ν3P1<|P3|<P2N1<N3;其中,F是摄影镜头整体的复合焦距;F2是三组件组中第二个透镜组件的焦距;F3是三组件组中第三个透镜组件的焦距;F23是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复合焦距;ν2和ν3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阿贝值;
P1、P2和P3分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N1和N3分别是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
如果折射率N1和N3不能满足不等式所示的条件,则对场曲率的补偿非常困难。
图1示出第一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1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1、12和13。第一个透镜组件1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图像表面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1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1和1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1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1和12之间放置光圈挡板或光阑8。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3的凹面是非球面。
表1示出摄影镜头1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透镜组件的表面是从物侧向后到像侧依次编号的。表中示出了各种值,包括曲率半径、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波长为587.56nm)和阿贝值。另外,这些表面是满足下述条件的非球形曲面Z=ch2/[1+{1-(1+k)c2h2}1/2]+Ah4+Bh6+Ch8+Dh10注方程式中的c是1/Ri,即,曲率半径的倒数,h是关于光轴的高度。
表1-1

表1-2

对于摄影镜头10的参数,使用了各种符号。
F是作为透镜系统的整体摄影镜头10的复合焦距;F1是第一个透镜组件11的焦距;F2是第二个透镜组件12的焦距;F3是第三个透镜组件13的焦距;F23是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2和13的复合焦距。
fno是f数(f-number)或焦距F与透镜光圈的有效直径之间的比值;2ω是视角;L是摄影镜头10在光轴方向上从后至前的总尺寸;Pz是Petzval和;和fb(30°)是由于相对于基准温度变化30℃的温度变化导致的后焦点的变化量。
摄影镜头1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35.99mmF2=15.36mmF3=-18.10mmF23=73.25mmfno=4.02ω=81.6°L=32.60mmPz=-0.510
fb(30°)=0.049mm。
注“Petzval和”Pz是根据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ORA),USA生产的光学设计软件CodeV(商品名)计算得出的结果。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5.36/26.00)=0.591表1-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15.36/-18.10|=0.849F23/F=(73.25/26)=2.82表1-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上述数值满足第一个透镜组件21的放大倍数为正的条件。
在图2A、2B和2C中,摄影镜头1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对于球面像差,符号g、d和C表示的曲线是分别与g线(435.84nm)、d线(587.56nm)和C线(656.28nm)相关的像差曲线。注意作为像差的场曲率是用曲率半径(-149.33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符号S表示的曲线表示与径向面(也称弧矢面)相关的值。符号T表示的曲线表示与切面相关的值。
图3示出第二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2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1、22和23。第一个透镜组件2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2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1和2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2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示出摄影镜头2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1

表2-2

摄影镜头2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33.72mmF2=17.62mmF3=-21.49mmF23=84.51mmfno=4.032ω=81.4°L=31.90mmPz=-0.520fb(30°)=0.054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
F2/F=(17.62/26.00)=0.678表2-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17.62/-21.49|=0.820F23/F=(84.51/26)=3.25表2-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在图4A、4B和4C中,摄影镜头2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作为像差的场曲率是用曲率半径(-149.33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5示出第三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3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31、32和33。第一个透镜组件3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3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3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3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3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3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31和3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3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3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3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3示出摄影镜头3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3-1

表3-2

摄影镜头3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37.32mmF2=17.14mmF3=-20.80mmF23=71.24mmfno=4.032ω=81.0°L=31.06mmPz=-0.486fb(30°)=0.045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7.14/26.00)=0.659表3-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17.14/-20.80|=0.824F23/F=(71.24/26)=2.74表3-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在图6A、6B和6C中,摄影镜头3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作为像差的场曲率是用曲率半径(-220.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5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7示出第四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4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41、42和43。第一个透镜组件4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4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4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4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4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4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41和4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4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41的凸面是非球面。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4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4示出摄影镜头4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4-1

表4-2

摄影镜头4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36.19mmF2=16.60mm
F3=-19.34mmF23=77.17mmfno=3.52ω=81.0°L=32.07mmPz=-0.520fb(30°)=0.047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6.60/26.00)=0.638表4-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16.60/-19.34|=0.858F23/F=(77.17/26)=2.97表4-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在图8A、8B和8C中,摄影镜头4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作为像差的场曲率是参照曲率半径(-220.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5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9示出第五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5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51、52和53。第一个透镜组件5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5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5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51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二个透镜组件5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5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51和5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5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5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5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5示出摄影镜头5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5-1

表5-2

摄影镜头5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51.63mmF2=13.63mmF3=-15.27mmF23=48.74mmfno=4.02ω=80.80°L=33.30mmPz=-0.330fb(30°)=0.005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3.63/26.00)=0.524
表5-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13.63/-15.27|=0.893F23/F=(48.74/26)=1.87表5-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在图10A、10B和10C中,摄影镜头5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11示出第六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6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61、62和63及平板64。第一个透镜组件6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6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6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6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6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63是平凹透镜,其凹面朝向物侧,平面朝向像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61和6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62和平板64分别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像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61的凸面(或第二表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6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6示出摄影镜头6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6-1

表6-2

摄影镜头60具有下述参数F=7.50mmF1=58.02mmF2=3.46mmF3=-5.74mmF23=7.76mmfno=3.52ω=70.0°L=10.76mmPz=-0.110fb(30°)=-0.024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3.46/7.50)=0.461表6-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3.46/-5.74|=0.603F23/F=(7.76/7.5)=1.03表6-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在图12A、12B和12C中,摄影镜头6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13示出第七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7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71、72和73。第一个透镜组件7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7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7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7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72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像侧的凸面。第三个透镜组件7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71和7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7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7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7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7示出摄影镜头7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7-1

表7-2

摄影镜头7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35.19mmF2=22.10mmF3=-26.72mmF23=97.67mm
fno=4.032ω=81.4°L=30.46mmPz=-0.530fb(30°)=0.079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22.10/26.00)=0.85表7-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F2/F3|=|22.10/-26.72|=0.827F23/F=(97.67/26)=3.76表7-1中的数值满足折射差条件N1=1.492,N3=1.585在图14A、14B和14C中,摄影镜头7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作为像差的场曲率是参照曲率半径(-220.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5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注在上述所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都是用树脂形成的。第二个透镜组件是用玻璃形成的。但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和/或第三个透镜组件可以用玻璃形成。具体来说,近来由于利用玻璃模制透镜技术使得非球面玻璃透镜生产成本下降,所以可以在成本增长不大的条件下生产高通光孔径大视角的摄影镜头。
图15-30C示出本发明其它优选的实施方案,其中,摄影镜头都满足下面所示的放大倍数差条件、第二个组件条件和折射差条件的组合P1<|P3|<P20.42<F2/F<0.9|N1-N3|<0.13如果折射率不能满足不等式所示的折射差条件,则对场曲率的补偿非常困难。
图15示出第八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8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81、82和83。第一个透镜组件8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8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8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8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8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图像表面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8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三个透镜组件81、82和83分别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81和8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或光阑8和遮光板。光圈挡板定义了孔径光阑,遮光板防止杂光。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8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8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8示出摄影镜头8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8-1

表8-2

摄影镜头8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
F1=132.75mmF2=14.06mmF3=-17.10mmF23=29.31mmfno=3.52ω=81.4°L=29.11mmPz=-0.351fb(30°)=0.000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4.06/26.00)=0.541另外,表8-1中的数值还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609-1.669|=0.06<0.13|F2/F3|=|14.06/-17.10|=0.820F23/F=(29.31/26)=1.13在图16A、16B和16C中,摄影镜头8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17示出第九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9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91、92和93。第一个透镜组件9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9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9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9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9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93是平凹透镜,其凹面朝向物侧,平面朝向像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91和9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9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91和9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9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9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9示出摄影镜头9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9-1

表9-2

摄影镜头9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136.99mmF2=15.10mmF3=-22.00mmF23=28.22mmfno=4.022ω=82.0°L=30.05mmPz=-0.414fb(30°)=-0.017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
F2/F=(15.10/26.00)=0.581表9-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492-1.492|=0<0.13|F2/F3|=|15.10/-22.00|=0.686F23/F=(28.22/26)=1.085在图18A、18B和18C中,摄影镜头9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参照曲率半径(-220.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5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19示出第十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10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01、102和103。第一个透镜组件10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0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0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0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0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10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01和10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10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0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0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0示出摄影镜头10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0-1

表10-2

摄影镜头10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84.57mmF2=13.37mmF3=-14.95mmF23=34.62mmfno=4.032ω=80.0°L=29.02mmPz=-0.230fb(30°)=-0.024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3.37/26.00)=0.514表10-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492-1.492|=0<0.13|F2/F3|=|13.37/-14.95|=0.894F23/F=(34.62/26)=1.33在图20A、20B和20C中,摄影镜头10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
图21示出第十一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11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11、112和113及平板114。第一个透镜组件11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1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1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1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1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11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11和11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112和平板114用光学用玻璃形成。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1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1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1示出摄影镜头11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1-1

表11-2

摄影镜头110具有下述参数F=15.00mmF1=46.78mm
F2=7.09mmF3=-8.17mmF23=19.71mmfno=3.52ω=70.0°L=17.48mmPz=-0.146fb(30°)=-0.022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7.09/15.00)=0.473表11-1中的数值还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492-1.492|=0<0.13|F2/F3|=|7.09/-8.17|=0.868F23/F=(19.71/15)=1.31在图22A、22B和22C中,摄影镜头11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23示出第十二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12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21、122和123。第一个透镜组件12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2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2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2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2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12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21和12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12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21和12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2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2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2示出摄影镜头12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2-1

表12-2

摄影镜头12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126.68mmF2=14.50mmF3=-17.83mmF23=29.66mmfno=4.032ω=81.0°L=28.97mmPz=-0.244fb(30°)=-0.016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
F2/F=(14.50/26.00)=0.558表12-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492-1.492|=0<0.13|F2/F3|=|14.50/-17.83|=0.813F23/F=(29.66/26)=1.14在图24A、24B和24C中,摄影镜头12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25示出第十三种优选的三组件组的摄影镜头13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31、132和133。第一个透镜组件13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3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3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3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3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13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31和13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13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31和13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3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3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3示出摄影镜头13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3-1

表13-2

摄影镜头13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59.42mmF2=20.797mmF3=-32.214mmF23=41.02mmfno=4.032ω=81.0°L=29.9mmPz=-0.494fb(30°)=0.038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20.797/26.00)=0.80表13-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492-1.492|=0<0.13|F2/F3|=|20.797/-32.214|=0.646F23/F=(41.02/26)=1.58在图26A、26B和26C中,摄影镜头13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参照曲率半径(-28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27示出第十四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14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41、142和143。第一个透镜组件14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4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4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4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3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14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41和143分别用光学用透明树脂形成。第二个透镜组件142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41和14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4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4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4示出摄影镜头14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4-1

表14-2

摄影镜头14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66.81mm
F2=18.20mmF3=-25.15mmF23=38.69mmfno=4.032ω=81.0°L=29.01mmPz=-0.369fb(30°)=0.025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8.20/26.00)=0.70表14-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N1-N3|=|1.492-1.492|=0<0.13|F2/F3|=|18.20/-25.15|=0.724F23/F=(38.69/26)=1.49在图28A、28B和28C中,摄影镜头14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29示出第十五种优选的摄影镜头15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51、152和153。第一个透镜组件15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5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5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5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5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凸面的凸度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凸面的凸度。第三个透镜组件15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在摄影镜头150中,三个透镜组件151、152和153分别用光学用玻璃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51和15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51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5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5示出摄影镜头15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5-1

表15-2

摄影镜头15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81.81mmF2=18.20mmF3=-28.14mmF23=33.57mmfno=4.032ω=81.0°L=29.11mmPz=-0.38fb(30°)=0.00mm。
根据这些值,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8.20/26.00)=0.70表15-1中的数值满足条件1和2及折射差条件
|N1-N3|=|1.620-1.720|=0.1<0.13|F2/F3|=|18.20/-28.14|=0.647F23/F=(33.57/26)=1.29在图30A、30B和30C中,摄影镜头15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
图31-50C示出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摄影镜头满足下述组合条件0.35<F2/F<0.7。
在该条件的不等式限定的范围内,可以减小响应于由于树脂一般特征导致的环境温度变化的聚焦变化。
图31示出第十六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16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61、162和163。第一个透镜组件16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6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6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6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6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图像表面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16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161、162和16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61和16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或光阑8。朝向像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61的凹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16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6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6示出摄影镜头16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6-1

表16-2

摄影镜头160具有下述参数F=25.00mmF1=87.42mmF2=11.99mmF3=-14.17mmF23=31.1mmfno=4.002ω=84.00°L=28.93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1.99/-14.17|=0.846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31.1/25)=1.24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1.99/25)=0.480在图32A、32B和32C中,摄影镜头16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参照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33示出第十七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17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71、172和173。第一个透镜组件17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7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7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7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7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17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171、172和17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71和17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像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71的凹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17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7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7示出摄影镜头17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7-1

表17-2

摄影镜头170具有下述参数F=25.00mmF1=95.28mmF2=12.16mmF3=-13.75mmF23=30.32mmfno=4.002ω=84.00°L=28.94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2.16/-13.75|=0.884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30.32/25)=1.21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2.16/25)=0.486在图34A、34B和34C中,摄影镜头17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35示出第十八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18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81、182和183。第一个透镜组件18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8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8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8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8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18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181、182和18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81和18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8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18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8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18示出摄影镜头18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8-1

表18-2

摄影镜头18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72.03mmF2=12.58mmF3=-13.76mmF23=38.2mmfno=4.002ω=83°L=29.14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2.58/-13.76|=0.914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
F23/F=(38.2/26)=1.47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2.58/26)=0.484在图36A、36B和36C中,摄影镜头18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37示出第十九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19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191、192和193。第一个透镜组件19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19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19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19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19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19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三个透镜组件191、192和19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191和19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19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192的凸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193的凸面是非球面。表19示出摄影镜头19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19-1

表19-2

摄影镜头19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85.63mmF2=15.80mmF3=-19.32mmF23=36.64mmfno=4.002ω=85°L=28.84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5.80/-19.32|=0.818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36.64/26)=1.41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5.8/26)=0.608在图38A、38B和38C中,摄影镜头19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14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39示出第二十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0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01、202和203。第一个透镜组件20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0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0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0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0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0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01、202和20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01和20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0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0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0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0示出摄影镜头20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0-1

表20-2

摄影镜头200具有下述参数
F=26.00mmF1=75.94mmF2=11.66mmF3=-12.19mmF23=36.83mmfno=4.002ω=81.4°L=28.55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1.66/-12.19|=0.957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36.83/26)=1.42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1.66/26)=0.448在图40A、40B和40C中,摄影镜头20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在该实施方案中,图像表面是平面。
图41示出第二十一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1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11、212和213。第一个透镜组件21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1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1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1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1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1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11、212和21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11和21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1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1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1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1示出摄影镜头21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1-1

表21-2

摄影镜头21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268.65mmF2=10.00mmF3=-11.98mmF23=24.12mmfno=4.002ω=83°L=30.47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0.00/-11.98|=0.835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24.12/26)=0.93
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0.00/26)=0.385在图42A、42B和42C中,摄影镜头21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43示出第二十二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2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21、222和223。第一个透镜组件22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2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2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2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2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2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21、222和22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21和22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2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2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2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2示出摄影镜头22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2-1

表22-2

摄影镜头22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77.12mmF2=13.99mmF3=-15.17mmfno=4.032ω=82°L=28.92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3.99/-15.17|=0.922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37.88/26)=1.46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3.99/26)=0.608在图44A、44B和44C中,摄影镜头22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45示出第二十三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3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31、232和233。第一个透镜组件23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3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3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3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32是平凸透镜,具有朝向像侧的凸面和朝向物侧平面。第三个透镜组件23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31、232和23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31和23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3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3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3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3示出摄影镜头23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3-1

表23-2

摄影镜头23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90.98mm
F2=17.00mmF3=-24.64mmF23=32.66mmfno=4.032ω=82°L=29.46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7.00/-24.64|=0.690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32.66/26)=1.26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7.00/26)=0.654在图46A、46B和46C中,摄影镜头23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47示出第二十四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4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41、242和243。第一个透镜组件24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4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4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4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4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4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三个透镜组件241、242和24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41和24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41的凸面、朝向物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4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4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4示出摄影镜头24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4-1

表24-2

摄影镜头24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74.19mmF2=14.61mmF3=-15.49mmF23=41.01mmfno=4.002ω=83°L=28.38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4.61/-15.49|=0.943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41.01/26)=1.58
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4.61/26)=0.562在图48A、48B和48C中,摄影镜头24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49示出第二十五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5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51、252和253。第一个透镜组件25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5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5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5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5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53是负弯月形,其凹面朝向物侧。三个透镜组件251、252和25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51和25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51的凸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52的凸面是非球面。表25示出摄影镜头25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5-1

表25-2

摄影镜头25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183.89mmF2=15.28mmF3=-19.22mmF23=28.05mmfno=4.032ω=81°L=28.66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5.28/-19.22|=0.795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28.05/26)=1.08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5.28/26)=0.588在图50A、50B和50C中,摄影镜头25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51示出第二十六种优选的三组件组摄影镜头26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61、262和263。第一个透镜组件261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6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6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61是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6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6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61、262和26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61和26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6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6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6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6示出摄影镜头26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6-1

表26-2

摄影镜头260具有下述参数
F=26.00mmF1=438.09mmF2=12.73mmF3=-18.11mmF23=24.9mmfno=4.002ω=82°L=30.68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2.73/-18.11|=0.703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24.9/26)=0.96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2.73/26)=0.49在图52A、52B和52C中,摄影镜头26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20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15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在图53-58C,每个摄影镜头都具有一个负透镜组件,该组件最靠近三个透镜组件的物侧。
图53示出第二十七种优选的摄影镜头27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71、272和273。第一个透镜组件271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7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7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71是负弯月形,具有朝向像侧的凹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7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7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71、272和27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71和27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7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7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7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7示出摄影镜头27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7-1

表27-2

摄影镜头27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150.00mmF2=12.14mmF3=-19.05mmF23=20.17mmfno=4.00
2ω=81°L=31.46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2.14/-19.05|=0.637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20.17/26)=0.78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2.14/26)=0.47在图54A、54B和54C中,摄影镜头27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55示出第二十八种优选的摄影镜头28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81、282和283。第一个透镜组件281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8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8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81是负弯月形,具有朝向像侧的凹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8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8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81、282和28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81和28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8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8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8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8示出摄影镜头28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8-1

表28-2

摄影镜头28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100.00mmF2=11.99mmF3=-20.33mmF23=18.87mmfno=4.002ω=81°L=32.05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1.99/-20.33|=0.590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18.87/26)=0.73
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1.99/26)=0.46在图56A、56B和56C中,摄影镜头28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参照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图57示出第二十九种优选的摄影镜头290,其包括在从物侧方向开始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291、292和293。第一个透镜组件291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二个透镜组件292具有正放大倍数。第三个透镜组件293具有负放大倍数。第一个透镜组件291是负弯月形,具有朝向像侧的凹面。第二个透镜组件292是双凸透镜,其中,朝向像侧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物侧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第三个透镜组件293是双凹透镜,其中,朝向物侧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朝向像侧的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三个透镜组件291、292和29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291和292之间设置光圈挡板。朝向物侧的第一个透镜组件291的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二个透镜组件292的凸面和朝向物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293的凹面是非球面。表29示出摄影镜头290的透镜数据和非球面系数。
表29-1

表29-2

摄影镜头290具有下述参数F=26.00mmF1=-50.00mmF2=11.80mmF3=-24.69mmF23=16.38mmfno=4.002ω=81°L=33.55mm。
根据F2和F3的值,能够得到下述关系式|F2/F3|=|11.80/-24.69|=0.478因此,满足了条件1。满足条件2,因为F23/F=(16.38/26)=0.63满足折射差条件,因为|N1-N3|=0<0.13注意F2与F的比值F2/F是F2/F=(11.80/26)=0.45在图58A、58B和58C中,摄影镜头290的像差绘制在图表中。注意像差是用曲率半径(-299mm)表示的,曲率半径是将在水平方向上以半径-200mm弯曲的弯曲图像表面(照相底片表面)相对于对角线方向通过换算得到的。
下面是每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三个透镜组件的组合列表。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利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充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动。因此,除非这些变化和改动背离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它们应当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从物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摄影镜头,包括所述的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向所述物侧凸起的凸面,所述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具有正放大倍数;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凹面,并具有负放大倍数;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满足下述条件0.49<|F2/F3|<1.0,且0.5<F23/F<4其中,F是透镜系统的复合焦距;F2是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的焦距;F3是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焦距;和F23是所述的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复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凸向像侧的平凸透镜组件或凸向所述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组件,还满足下述条件N1<N3其中,N1是所述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N3是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摄影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0.35<F2/F<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树脂形成,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用玻璃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放大倍数P1,并且P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具有第一凸面和凸向所述像侧且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凸面的第二凸面的双凸透镜组件或是凸向所述像侧的平凸透镜组件,还满足下述条件|N1-N3|<0.13其中,N1是所述的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和N3是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摄影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0.35<F2/F<0.9所述的第一个透镜组件具有放大倍数P1,并且P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玻璃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具有第一凸面和凸向所述像侧且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凸面的第二凸面的双凸透镜组件,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都是用一种材料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和所述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玻璃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分别用树脂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所述的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所述物侧的所述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所述凸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所述物侧的所述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所述凸面和朝向像侧的所述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像侧的所述第一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像侧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朝向所述物侧的所述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所述凹面是非球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所述物侧的所述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所述凸面、朝向像侧的所述第二个透镜组件的表面和朝向所述物侧的所述第三个透镜组件的所述凹面是非球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所述物侧的所述第一个透镜组件的所述凸面是非球面,朝向像侧的所述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中,朝向所述物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表面是非球面。
全文摘要
一种摄影镜头,包括从物侧依次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第一个透镜组件是具有正放大倍数的正弯月形,具有凸向物侧的凸面。第一个透镜组件的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第二个透镜组件是具有正放大倍数的正弯月形。第三个透镜组件是具有负放大倍数的负弯月形,具有朝向物侧的凹面。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满足下述条件0.49<|F2/F3|<1.0,且0.5<F23/F<4,其中,F是透镜系统的复合焦距;F2是第二个透镜组件的焦距;F3是第三个透镜组件的焦距;和F23是第二和第三个透镜组件的复合焦距。
文档编号G02B9/12GK1673793SQ20051005901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小池和己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