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7408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包括:挡片支架和遮挡片;所述挡片支架的中间设置有与镜头相匹配的圆形通孔,其中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在圆形通孔周围,并且可与镜头接圈相互可拆卸配接的卡钩,另一面设置有可与所述遮挡片相互可拆卸配接的两道连接槽;所述遮挡片上设置有拍摄孔。该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拍摄效率,提高照片质量。
【专利说明】
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相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多重曝光是一种特殊的拍摄技术手法,原理就是一幅底片上分两次或者更多次的曝光使每次的成像叠加到一起,来表现一张普通照片难以表现的效果。多重曝光技术一般用来拍摄双影或多影照片,可以说,多次曝光功能是胶片相机时代的产物,在传统的胶片单反相机中,我们按一下快门,拍摄一张,再按一次快门,就开始拍摄下一张了,而多次曝光功能,可以使我们在已经拍摄完的那张仍然停留在原位置,从而把再次拍摄到的景物曝光到同一个区域的底片上,让一个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出现多次,可以拍摄出魔术般无中生有的效果。
[0003]遮挡法多次曝光是一种常用的多重曝光技法,拍摄时,先遮挡镜头的一半拍摄一次被摄物体,然后再遮挡镜头的另一半拍摄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最后将被摄物体同时合成到一张照片上。遮挡法多重曝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镜头的位置不动。目前,遮挡法多次曝光一般是采用滤镜支架和遮挡片配合,拍摄完一半后,旋转滤镜支架,再拍摄另一半,经过长时间实践,本
【申请人】发现此拍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旋转方式无法保证前后两半对称;第二,旋转过程中造成镜头遮挡位置改变,因此需要多次拍摄才能完成一张符合要求的照片,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并且能提高多重曝光成功率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包括:挡片支架和遮挡片;所述挡片支架的中间设置有与镜头相匹配的圆形通孔,其中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在圆形通孔周围,并且可与镜头接圈相互可拆卸配接的卡钩,另一面设置有可与所述遮挡片相互可拆卸配接的两道连接槽;所述遮挡片上设置有拍摄孔。
[0006]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7]所述挡片支架呈正四边形,所述遮挡片呈正四边形。
[0008]所述两道连接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挡片支架其中两个对侧边上,该两道连接槽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卡板。
[0009]所述挡片支架的下部设置至少一个缺口,该至少一个缺口用于便于往上推动所述遮挡片。
[0010]所述挡片支架呈正八边形,所述遮挡片呈正八边形。
[0011]所述两道连接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挡片支架其中两个对侧边上;所述挡片支架下部设置有限位卡槽。
[0012]所述遮挡片正对镜头的一面设置为不反光的黑色。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进行多重曝光拍摄时,只需要更换遮挡片即可,最大可能地保证了镜头的稳定性,而且遮挡片形状固定,调换遮挡片后,不会造成图片接缝处欠曝或过曝的现象,提高了拍摄效率和照片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1的挡片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实施例1的挡片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实施例1的挡片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实施例1的挡片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实施例1的第一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实施例1的第二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实施例1的第三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是实施例1的第四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实施例2的挡片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实施例2的挡片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实施例2的第一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是实施例2的第二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实施例2的第三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实施例2的第四种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0029]本实用新型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包括挡片支架I和遮挡片2,挡片支架I与镜头接圈(图未示)连接,遮挡片2可拆卸地安装在挡片支架I上,用于遮挡部分镜头,实现多次曝光。
[0030]实施例1:
[0031]参照图1至图4,挡片支架I呈正四边形,其中间设置一圆形通孔10,其中一面设置两道连接槽11,另一面设置三个卡钩12,下部边上设置两个缺口 13。具体地,上述圆形通孔10的大小与相机镜头相匹配,镜头可穿过圆形通孔10取景。上述两道连接槽11分别位于挡片支架I的左、右两个对侧边上,顶部开口,底部设置有限位卡板15,该两道连接槽11用于供遮挡片2插入,限位卡板15用于限制遮挡片2继续下行。上述三个卡钩12凸起于挡片支架I的表面,并且环绕在圆形通孔10的周围,可与镜头接圈相互可拆卸连接。上述两个缺口 13呈弧形,用于方便取出遮挡片2。
[0032]参照图5至图8,遮挡片2呈正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拍摄孔20,该拍摄孔20供相机镜头取景。本实施例提供四种遮挡片,第一种如图5所示,第二种如图6所示,第三种如图7所示,第四种如图8所示。其中第一、二、三种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最佳材料为不锈钢质或塑料,为了提高遮挡效果,至少一面涂成不反光的黑色,使用时涂黑面正对相机镜头;上述第四种为例外,其由透明材质制成,最佳材料为透明塑料或玻璃,其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黑色不透明不反光遮挡部21,该遮挡部21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心型,五角星形等。图7所示的遮挡片2的拍摄孔20的形状与遮挡部21的形状相匹配。
[0033]实施例2:
[0034]参照图9至图10,挡片支架I呈正八边形,其中间设置一圆形通孔10,其中一面设置两道连接槽11和一道限位卡槽14,另一面设置三个卡钩12。具体地,上述圆形通孔10的大小与相机镜头相匹配,镜头可穿过圆形通孔10取景。上述两道连接槽11分别位于挡片支架I的左、右两个对侧边上,其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用于供遮挡片2插入。上述限位卡槽14位于挡片支架I的下部边上,用于限制遮挡片2继续下行。上述三个卡钩12凸起于挡片支架I的表面,并且环绕在圆形通孔10的周围,可与镜头接圈相互可拆卸连接。
[0035]参照图11至图14,遮挡片2呈正八边形,其上设置有拍摄孔20,该拍摄孔20供相机镜头取景。本实施例提供四种遮挡片,第一种如图11所示,第二种如图12所示,第三种如图13所示,第四种如图14所示。其中第一、二、三种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最佳材料为不锈钢或塑料,为了提高遮挡效果,至少一面涂成不反光的黑色,使用时涂黑面正对相机镜头;上述第四种为例外,其由透明材质制成,最佳材料为透明塑料或玻璃,其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黑色不透明不反光遮挡部21,该遮挡部21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心型,五角星形等。图7所示的遮挡片2的拍摄孔20的形状与遮挡部21的形状相匹配。
[0036]本实施例的连接槽相比于实施例1的连接槽,长度变小,使得遮挡片更容易插入和取出。
[0037]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示揭示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的使用方法大体相同,大致为:镜头接圈与相机镜头连接,然后挡片支架I与镜头接圈连接,保证圆形通孔10、镜头接圈和镜头三者重合;往挡片支架I的连接槽11中插入遮挡片2,拍摄第一张照片,然后取出遮挡片2,调换位置或更换其他遮挡片再拍摄第二张照片,以此类推,直至所有遮挡片2的拍摄孔20组合成一个圆即为曝光完成。
[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进行多重曝光拍摄时,只需要更换遮挡片2即可,最大可能地保证了镜头的稳定性,而且遮挡片2形状固定,不会造成前后曝光出现欠曝或过曝现象,从而提高了拍摄效率,提高了照片质量。
[0039]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挡片支架和遮挡片;所述挡片支架的中间设置有与镜头相匹配的圆形通孔,其中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在圆形通孔周围,并且可与镜头接圈相互可拆卸配接的卡钩,另一面设置有可与所述遮挡片相互可拆卸配接的两道连接槽;所述遮挡片上设置有拍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支架呈正四边形,所述遮挡片呈正四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道连接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挡片支架其中两个对侧边上,该两道连接槽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卡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支架的下部设置至少一个缺口,该至少一个缺口用于便于往上推动所述遮挡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支架呈正八边形,所述遮挡片呈正八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道连接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挡片支架其中两个对侧边上;所述挡片支架下部设置有限位卡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曝光镜头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片正对镜头的一面设置为不反光的黑色。
【文档编号】G03B11/00GK205679901SQ20162063868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4日 公开号201620638681.9, CN 201620638681, CN 205679901 U, CN 205679901U, CN-U-205679901, CN201620638681, CN201620638681.9, CN205679901 U, CN205679901U
【发明人】文亦武
【申请人】文亦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