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与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00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筒与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筒与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当在构成如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之类的成像设备的外罩的外壳上发生静电荷和静电放电时,电流就会流入穿过外壳内部所提供的电路中,并且对电路和构成电路的电子部件的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已知有因此在设备中提供导电构件的技术,其中导电构件将成像设备的外壳连接至电路中具有地电位的部分(例如参看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3-315888专利局公报)。

发明内容
已经存在具有可收缩式镜筒的成像设备,其中可收缩式镜筒能够缩入外壳中与从外壳伸出。用于保持透镜的镜架被设置于镜筒中。根据供向该镜架的控制信号操作的操作单元设置于其中。另外,用于从设置于镜筒外部的电路向操作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柔性基片置于镜筒中。
存在的危险是,当这种成像设备中的镜筒从外壳向前伸出的情况下,镜筒中发生静电荷或静电放电时,由于电荷或放电引起的电流可通过空气放电而从镜筒流入柔性基片中,并通过柔性基片被传送至电路,因而可能会对电路和构成电路的电子部件的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而且,近年来,已经实现了镜筒的小型化,因此镜筒与柔性基片之间的距离就变得更窄,因而便于静电流传输至柔性基片。
鉴于这种情况,就考虑到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筒与一种成像设备,其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静电流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开且有利于其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优选地提供了一种镜筒,其包括基座和能够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可伸缩式筒,筒包括透镜,透镜构成了用于引入物体的图像的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用于保持透镜的镜架、以及设置于镜架中用于根据所供的控制信号而执行与图像捕捉相关的操作的操作单元,镜筒具有设置于镜筒内的用于从设置于筒外部的电路向操作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柔性基片;其中柔性基片包括第一互连段,控制信号供向该第一互连段;以及第二互连段,该第二互连段与第一互连段分开提供并且一端连接于镜架上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地电位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基座和能够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可伸缩式筒,筒包括透镜,透镜构成了用于引入物体光学图像的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用于对物体进行成像的成像装置、用于保持透镜的镜架、以及设置于镜架中用于根据所供的控制信号而执行与图像捕捉相关的操作的操作单元,成像设备具有设置于镜筒内的用于从设置于筒外部的电路向操作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柔性基片;其中柔性基片包括第一互连段,控制信号供向该第一互连段;以及第二互连段,该第二互连段与第一互连段分开提供并且一端连接于镜架上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地电位上。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在镜筒处于伸出状态期间由于外部的静电或电流而在镜筒的端部处或者在其附近发生放电或电荷时,这种电流被通过第二互连段引至具有地电位的部分。
因此,电流并不流入成像设备的电路和成像装置中。这样,就可以安全地防止电流对电路和成像装置的操作造成负面影响或者对电路和成像装置的电子部件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即使在镜筒与柔性基片之间的距离狭窄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稳妥地将静电流引至具有地电位的部分而安全地防止那些负面影响。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有利于镜筒与成像设备的小型化。
通过在置于镜筒中的柔性基片上提供连接于具有地电位的部分上的第二互连段,可以实现有效防止因静电流所引起的负面影响。


通过参阅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当前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所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个实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个实例的成像设备构型的方块图;图3(A)和3(B)是示出了镜筒10的状况的透视图;图4(A)至4(C)是示出了镜筒10的状况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可伸缩式透镜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图6是固定环20的显影图;图7是凸轮环24的显影图;图8是示出了第一组镜架1402和第二组镜架1602的各自示意性构型的透视图;图9是镜筒10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自动曝光设备1610和柔性基片1612的说明性视图;图11是示出了成像设备100中的电连接的说明性视图;以及图12是示出了成像设备100中的电连接的说明性视图,其中成像设备100没有设置于柔性基片1612上的第二互连段1612B。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实例进行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个实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个实例的成像设备构型的方块图。
如图1中所示,构成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的成像设备100为具有外壳102的数码照相机,外壳102构成了其外罩或主体。
用于容纳并保持图像捕捉光学系统104的可伸缩式镜筒10设置于外壳102正面的右侧位置处。闪光段106和光学取景器40的物镜108设置于外壳102正面上部位置处(参看图5)。
镜筒10配置成通过包括于外壳102中的驱动段124可以使得镜筒在从外壳102的正面向前伸出的使用位置(与广角度状态、伸缩状态以及广角度状态与伸缩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相应)与镜筒10容纳于外壳102正面中的容纳位置(与收缩状态相应)之间运动(参看图2)。
快门按钮110设置于外壳102顶面。光学取景器的目镜窗(未示出)、用于执行如电源的开/关和图像捕捉模式与复制模式之间的转换之类的各种操作的多个操作开关112,以及用于显示摄影图像的显示器114(参看图2)设置于外壳102的背面。
如图2中所示,用于物体电子成像的由CCD和CMOS传感器构成的成像装置116安置于镜筒10的背面部分,其中物体的光学图像通过图像捕捉光学系统104形成。成像设备100具有用于根据从成像装置116输出的成像信号产生图像数据并将成像数据记录于存储介质118中的图像处理器120,另外还具有用于在显示器114中显示图像数据的显示处理器122、驱动器124以及包括CPU的控制器126,以便响应于对操作开关112和快门按钮110所执行的操作而控制图像处理器120、显示处理器122和驱动器124。
接下来,下文中将对于镜筒10构型的轮廓进行描述。
图3(A)和3(B)是各自示出了镜筒状况的透视图。图3(A)示出了透镜容纳状态,即其中未使用透镜的收缩状态。3(B)示出了其中使用透镜的透镜伸出状态(换句话说为广角度状态和伸缩状态)。图4(A)至4(C)是镜筒10的剖视图。图4(A)示出了其收缩状态。图4(B)示出了其广角度状态,图4(C)示出了其伸缩状态。图5是示出了镜筒10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如图3(A)和3(B)中所示,镜筒10连接于固定在外壳102上的基座12上。
如图4(A)至4(C)中所示,镜筒10在光学上具有三组构型。换句话说,假定在镜筒10的光轴方向上的物体侧为前侧,而在其光轴方向上的成像装置116侧为后侧,那么构成镜筒10的三组包括按照从前侧向后侧的顺序安置的第一组透镜14、第二组透镜16以及第三组透镜18。
镜筒10的第一组透镜14和第二组透镜16沿着预定凸轮曲线在其光轴的方向上受到驱动从而进行缩放。镜筒10的第三组透镜18在其光轴的方向上进行极微小的移动从而进行调焦。换句话说,透镜筒配置成使得第一组透镜14和第二组透镜16中每一个的移动能够引起焦距变化,而且因焦距的这种变化所致的聚焦位置的偏差可以通过第三组透镜18的移动来得到校正从而实现适当地调焦。
如图5所示,在镜筒10中,固定环20、转动环22、凸轮环24(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筒相应)以及直线导向环26用作在其光轴方向上移动第一组透镜14和第二组透镜16所用的组分。外螺纹构件与内螺纹构件用作在其光轴方向上移动第三组透镜18所用的组分。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带有位于第一组透镜14前部的用于打开与关闭图像捕捉光学系统光路的筒机构30。
更具体而言,固定环20固定于基座12上。如图6中所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槽2002和2004以及平行于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导向槽2006设置于固定环20的内周表面中。
转动环22转动地设置于固定环20的外周表面中以便使得其不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运动。
转动环22中提供有多个穿透转动环22的内周表面与外周表面并沿其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槽2202。沿光轴方向直线延伸的直线槽2205设置于转动环22的内周表面中。齿轮段2204形成于转动环22的外周表面后部中以便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多个用于检测转动位置的翅片2206设置于转动环22的后端上以便由此伸出。
齿轮段2204与连接在基座12上的转动环驱动机构23的齿轮2302啮合。来自转动环驱动机构232的转动驱动力通过齿轮2302与齿轮段2204供应给转动环22,因而转动环22受到驱动以便围绕其光轴转动。
转动环驱动机构23具有用于转动驱动齿轮2302的直流马达,用于计算这个直流马达或齿轮2302转数的旋转编码器,以及用于检测翅片2206运动情况的光传感器。根据旋转编码器和光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可以对转动环22的转速与转动位置进行控制。
第三组透镜18通过第三组镜架1802来保持,镜架1802置于基座12上并通过导向机构28来保持以便在其光轴方向上运动并且不能够围绕其光轴转动。第三组镜架1802配置成通过驱动机构29在光轴方向上进行极微小地移动。
凸轮环24设置于固定环20的径向内部中以便围绕其光轴旋转和移动。凸轮槽2402和2404设置于凸轮环24的内周表面中,如图7所示。三个沿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段2406设置于凸轮环24的后端上以便在其圆周方向上隔开,如图5所示。此外,在这三个突出段2406与固定环20的凸轮槽2002和2004接合期间,凸轮环24相对于固定环20转动,因而这三个突出段2406沿着凸轮槽2002和2004运动。因此,凸轮环24在其光轴方向上运动。
而且,至少一个固定环20的凸轮槽2002穿透固定环20。与穿透其的凸轮槽2002相应的设置于凸轮环24突出部分2406上的臂(未示出)的一端通过凸轮槽2002与转动环22的直线槽2205接合。因此,凸轮环24与转动环22互相连接并且相对于固定环20转动。换句话说,当转动环22转动时,凸轮环24就在光轴方向上运动并同时转动。
直线导向环26设置于凸轮环24的径向内部,以便使得其不能够转动但是可以通过连接于凸轮环24上而沿光轴方向运动。尤其是,三个沿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段2602设置于直线导向环26的后端上以便在其圆周方向上隔开。此外,在这三个突出段2602通过凸轮环24的后部延伸并与固定环20的直线导向槽2008接合的情况下,凸轮环24就相对于固定环20转动。这样,这三个突出段2602就沿着固定环20的直线导向槽2006运动。因此,导向环26与凸轮环24连接并且仅在光轴方向上运动而不转动。
此外,导向件2604设置于直线导向环26上以便分别从两个跨过导向环26前缘的径向方向的位置处平行于光轴方向向前伸出。
第二组透镜16通过第二组镜架1602来保持。第二组透镜16置于凸轮环24的内周上。导向段26、导轨1605和三个凸轮销1606设置于第二组镜架1602的外周表面上,其中导向段16位于两个位置处,这两个位置跨过径向方向以便平行于光轴方向延伸并由直线导向环26的两个导向件2604引导,导轨1605位于两个位置处,这两个位置跨过径向方向以便平行于光轴方向延伸并且向前伸出,而凸轮销1606与凸轮环24的凸轮槽2404接合。
此外,在导向段1604由导向件2604引导且三个凸轮销1606与凸轮环24的凸轮槽2404接合的情况下,凸轮环24就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组透镜16沿着设置于凸轮槽2404中的凸轮曲线仅在光轴方向上运动而不转动。
第二组镜架1602设置有第二组光屏蔽板1608,其用于屏蔽镜筒10中的杂散光并阻止杂散光进入成像装置116。
第二组光屏蔽板1608连接于第二组镜架1602上以便绕着在平行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摆动。
在镜筒10伸出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以便紧靠设置于第二组镜架1602上的制动器(未示出),第二组光屏蔽板1608就被放置于用来屏蔽光的屏蔽位置上。在镜筒10从伸出状态变成容纳状态的过程中,就使得第二组光屏蔽板1608紧靠第三组透镜运动机构28的前部。这样,第二组光屏蔽板1608就从屏蔽位置摆动并从第三组透镜运动机构28的前部缩回。因此,第二组光屏蔽板1608与第二组镜架1602可以放置于比较靠近基座12的附近。这就有利于减少在光轴方向上的空间,在镜筒10处于容纳状态的情况下该空间由第二组镜架1602占据。
此外,自动曝光装置1610和柔性基片1612(稍后将进行描述)还设置于第二组镜架1602上。
第一组透镜14通过第一组镜架1402(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二镜筒相应)来保持。第一组镜架1402置于凸轮环24的内周和第二镜架1602前部上。第一组镜架1602的内周表面带有形成于两个位置处的导向槽(未示出),这两个位置跨过径向方向以便平行于光轴方向延伸并由第二组镜架1602的两条导轨1605引导,该内周表面上还带有三个与凸轮环24的凸轮槽2404接合的凸轮销1406。
此外,在导向槽由导轨1605引导且三个凸轮销1406与凸轮环24的凸轮槽2402接合的情况下,凸轮环24就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组透镜架14沿着设置于凸轮槽2402中的凸轮曲线仅在光轴方向上运动而不转动。
而且,用于设置镜筒10外观的金属辅助板32连接于第一组镜架14的前部。用于设置镜筒外观的金属辅助环34连接于凸轮环24的前部。
光屏蔽环36用于防止灰尘与杂散光进入在第一组镜架14的外周与凸轮环24内周之间的间隙,其放置于第一组镜架14的外周与凸轮环24内周之间的间隙中。这个光屏蔽环36连接于第一组镜架14上,并且在装饰环34与凸轮环24之间带有间隙的情况下放置。
光屏蔽环38用于防止灰尘与杂散光进入在凸轮环24的外周与固定环20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其放置于凸轮环24的外周与固定环20的内周之间的间隙中。这个光屏蔽环38连接于凸轮环24的外周上并且与固定环20的内周弹性接触。
此外,光学取景器40包括可动式透镜并且连接于基座12上。可动式透镜通过凸轮销(未示出)连接于转动环22的凸轮槽2202上。可动式透镜与转动环22一起在光轴方向上运动,从而进行视野的缩放。
接下来,下文中将对于自动曝光装置1610和柔性基片1612进行详细描述。
图8是示出了第一组镜架1402和第二组镜架1602的各自示意性构型的透视图。图9是镜筒10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自动曝光设备1610和柔性基片1612的各自说明性视图。顺便说一下,为了便于绘图,图8通过简化了其每个部分的形状来进行绘制。
如图8和9中所示,自动曝光装置1610具有连接于第二组镜架1602前部的外壳1620。用于打开与关闭图像捕捉光学系统104的光路的快门机构和用于调节图像捕捉光学系统104光路中的光强度的光强度调节机构安置于外壳1620中。自动曝光装置1610包括快门机构与光强度调节机构。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快门机构构成了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操作单元,而光强度调节机构也构成了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操作单元。
快门机构与光强度调节机构配置成便于根据从电路130(参看图11)供应的控制信号进行操作,电路130通过柔性基片1612包括于成像设备100的外壳102中。迄今为止已公知的各种机构,例如电致动器如马达与机械打开/关闭机构的组合以及用作光强度调节机构的液晶装置的装置都可以用作快门机构与光强度调节机构。
柔性基片1612由柔性材料构成。如图9所示,柔性基片1612的端侧1612A1和1612B1通过粘合方法连接于自动曝光装置1610的外壳1620上。柔性基片1612的中间段配置成使得其弯曲部分通过凸轮环24的后部延伸并且通过固定环20的连接段2010来保持,而且其另一端1612A2和1612B2沿着固定环20延伸并从基座12的开口1202通向后部。
此外,柔性基片1612的形成方式使得跟随转动环22的转动并在第二组镜架1602和直线导向环26的各自光轴方向上运动,以便在弯曲部分连续变化的同时运动,但是并不使得第一互连段1612A和第二互连段1612B变形。
更具体而言,如图10中所示,柔性基片1612具有第一互连段1612A和第二互连段1612B。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第一互连段1612A和第二互连段1612B形成于单独的基片上。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第一互连段1612A具有多条导线,每条导线的一端1612A1电连接于自动曝光装置1612的多个连接端的相应一个上,而每条导线的另一端1612B2电连接于设置于镜筒10外部与外壳102中的位置上以便具有地电位。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第二互连段1612B的一端1612B作为图形段形成以便具有预定区域并待曝光,因而第二互连段1612B的表面为可电连接式表面。
如图8和9中所示,两个金属螺旋弹簧15设置于第一组镜架1402与第二组镜架1602之间的伸张状态中。
两个螺旋弹簧15在第一组镜架1402与凸轮环24中在第一组镜架1402与第二组镜架1602之间沿前后方向平行于光轴延伸,并且沿着使得第一组镜架1402与第二组镜架1602彼此靠近的方向推动第一组镜架1402与第二组镜架1602。因此,两个螺旋弹簧15向前推动第二组镜架1602。更具体而言,每一个螺旋弹簧15均分别被抓卡于弹簧抓卡段1410和弹簧抓卡段1616中,弹簧抓卡段1410设置于第一组镜架1402的前端以便由此伸出,而弹簧抓卡段1616设置于第二组镜架1602的前端与外周上。
凸轮销1406与凸轮槽2402之间的间隙和凸轮销1606与凸轮槽2404之间的间隙可以通过螺旋弹簧15的推力而被吸收。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两个螺旋弹簧15之一的前端1502进入与辅助板32后表面的弹性接触中。这样,辅助板32就可以向螺旋弹簧15之一导电。
此外,螺旋弹簧15之一的后端电连接于柔性基片1612的第二互连段1612B的一端1612B1上。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由如金属之类的导电材料构成的导电板31设置于第二组镜架1602的外周表面的后端,如图5和8所示。上述弹簧抓卡段1616与这个导电板31一体形成。这样,螺旋弹簧15之一就电连接于导电板31上。
而且,导电板31电连接于柔性线路板1612的第二互连段1612B的一端1612B1上。
因此,辅助板32就通过包括螺旋弹簧15、导电板31以及第二互连段1612B的路径电连接于外壳102中的接地位置上。
接下来,将对以下情况进行描述,其中在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的成像设备100的镜筒10上发生静电放电或静电荷。
图11是示出了成像设备100中的电连接的说明性视图。在图中,虚线代表导电路径。实线箭头表示静电放电与静电荷所产生的电流的流。
如图11所示,在自动曝光设备1612中,快门机构和光强度调节机构借助于通过第一互连段1612从电路130向其供应控制信号来进行操作。
此外,如图9和11中所示,在镜筒10处于伸出状态期间,当在镜筒10的一端即在辅助板32或其附近发生放电或电荷时,电流就在其中流动,这种电流被通过包括辅助板32、螺旋弹簧15、导电板31以及第二互连段1612B的路径引至外壳102的接地位置上。
因此,电流并不在电路130和成像装置1616中流动。这样,就可以确保防止对电路130和成像装置1616的操作或者构成电路130和成像装置1616的电子部件的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即使在镜筒10与柔性基片1612之间存在狭窄缝隙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静电流被引至外壳102的接地位置上,从而确保减除负面影响。这样,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就有利于镜筒10与成像设备100的小型化。
相应地,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置于镜筒10中的螺旋弹簧15向外壳102中的接地位置导电。这样,由于镜筒10上产生静电所引起的电流就中途通过从镜筒10的前部延伸至其后部的路径被引至处于地电平的螺旋弹簧15。因此,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有利于确保防止电流被传送至连接于镜筒10后部的成像装置116上。
图12示出了一个比较实例并构成了示出成像设备100中的电连接的说明性视图,其中成像设备100没有设置于柔性基片1612上的第二互连段1612B。
在这种情况下,镜筒10中所产生的静电流就通过其传送并流入成像装置116中,还通过第一互连段1612A进入电路130。这就可能对对电路130和成像装置1616的操作或者构成电路130和成像装置1616的电子部件的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中,金属辅助板32连接于第一组镜架的前部1505。另外,螺旋弹簧15的前端电连接于辅助板32上。然而,无需多言,即使在螺旋弹簧的前端置于靠近辅助板32处的情况中,静电流也可能被从其前端引至螺旋弹簧15上。顺便说一句,在建立了螺旋弹簧前端至辅助板32的电连接的情况中,类似于这个实施例,其更有利于确保将静电流引至螺旋弹簧15。
此外,尽管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的以上描述已经描述了金属辅助板32连接于第一组镜架1404前部的情况,但是无需多言,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没有金属辅助板32的镜筒中。
而且,尽管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的描述已经对作为用于执行相关图像捕捉操作的操作单元实例的快门机构与光强度调节机构进行了描述,但是操作单元并不限于快门机构与光强度调节机构,因为操作单元的构成要根据用于实现成像设备的功能所需的各种操作来确定。
顺便说一下,尽管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实例的描述已经对用作成像设备的数码照相机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各种成像设备,如摄像机。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显然,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看出,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及其它因素对本发明作出多种变动、修改、组合、分组合、变更等等,只要仍在后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所确定的范围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镜筒,其包括基座和能够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可伸缩式筒,该筒包括构成了用于引入物体图像的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透镜,用于保持透镜的镜架、以及设置于镜架中用于根据所供的控制信号而执行与图像捕捉相关的操作的操作单元,镜筒包括设置于镜筒内的用于从设置于筒外部的电路向操作单元供应控制信号的柔性基片;其中柔性基片包括第一互连段,控制信号供向该第一互连段;以及第二互连段,该第二互连段与第一互连段分开提供并且一端连接于镜架上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地电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镜架可运动地置于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镜架带有用于调节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路中的光强度的光强度调节机构;以及操作单元包括光强度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镜架带有用于打开与关闭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路的快门机构;以及操作单元包括快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该筒包括适于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第一筒和适于缩入第一筒及从第一筒伸出的第二筒;其中镜架在光轴方向上可运动地安置于第一筒内;所提供的金属螺旋弹簧在第一筒与第二筒内在第二筒的端部与镜架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前推动镜架;以及螺旋弹簧的后端电连接于第二互连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该筒包括适于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第一分筒和适于缩入第一分筒及从第一分筒伸出的第二分筒;所提供的金属辅助板连接于第二分筒的一端,并且在构成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路的中心具有开口;镜架在光轴方向上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分筒内;所提供的金属螺旋弹簧在第一筒与第二筒内在第二筒的端部与镜架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前推动镜架;以及螺旋弹簧的后端电连接于第二互连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筒,其中螺旋弹簧的前端与辅助板弹性接触。
8.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基座和能够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可伸缩式筒,该筒包括透镜,透镜构成了用于引入物体光学图像的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用于对物体进行成像的成像装置;用于保持透镜的镜架;以及设置于镜架中用于根据所供的控制信号而执行与图像捕捉相关的操作的操作单元,成像设备包括设置于镜筒内的用于从设置于筒外部的电路向操作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柔性基片;其中柔性基片包括第一互连段,控制信号供向该第一互连段;以及第二互连段,该第二互连段与第一互连段分开提供并且一端连接于镜架上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地电位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镜架可运动地置于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镜架带有用于调节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路中的光强度的光强度调节机构;以及操作单元包括光强度调节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镜架带有用于打开与关闭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路的快门机构;以及操作单元包括快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筒包括适于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第一筒和适于缩入第一筒及从第一筒伸出的第二筒;其中镜架在光轴方向上可运动地安置于第一筒内;所提供的金属螺旋弹簧在第一筒与第二筒内在第二筒的端部与镜架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前推动镜架;以及螺旋弹簧的后端电连接于第二互连段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筒包括适于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第一分筒和适于缩入第一分筒及从第一分筒伸出的第二分筒;所提供的金属辅助板连接于第二分筒的一端,并且在构成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光路的中心具有开口;镜架在光轴方向上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分筒内;所提供的金属螺旋弹簧在第一筒与第二筒内在第二筒的端部与镜架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前推动镜架;以及螺旋弹簧的后端电连接于第二互连段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螺旋弹簧的前端与辅助板弹性接触。
全文摘要
一种镜筒,其包括基座和能够缩入基座及从基座伸出的可伸缩式筒,该筒包括构成了用于引入物体图像的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透镜、用于保持透镜的镜架、以及设置于镜架中用于根据所供的控制信号而执行与图像捕捉相关操作的操作单元,镜筒包括设置于镜筒内的用于从设置于筒外部的电路向操作单元供应控制信号的柔性基片;其中柔性基片具有第一互连段,控制信号供向该第一互连段;以及第二互连段,该第二互连段与第一互连段分开提供并且一端连接于镜架上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地电位上。
文档编号G02B7/10GK1683984SQ20051006527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5日
发明者白方圣, 东条宏昭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