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8075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尤其涉及制造有多个棒状透镜以并列状态配置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等。
背景技术
有多个棒状透镜呈1列或多列排列在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业已被用作复印机、电子黑板及传真机等的光学元件。
作为迅速而高成品率地制造这种棒状透镜阵列的方法,已知(详见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63-226619号)把按给定长度切断的多个棒状透镜1以并列状态排列,在该棒状透镜列长度方向上的相隔的多处,在棒状透镜列两侧安装固定基板2、4,据此制造出有多个棒状透镜1配置在两片基板2、4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6以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图1);再通过切断棒状透镜阵列6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1’,得到单个棒状透镜阵列6(图2)。
而关于在棒状透镜列两侧安装基板的装置,则已知有这样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方法(详见专利文献2,即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5-303007号)预备两片单面带棒状透镜排列沟的基板,在该2片基板的带棒状透镜排列沟的面上涂粘接剂,把按给定长度切断的多个棒状透镜配置在其中1片基板的棒状透镜排列沟内,再从上覆盖另1片基板,并使其带棒状透镜排列沟的面朝下,于是得到呈基板被安装于棒状透镜列两侧这一状态的棒状透镜阵列。
另外,关于该棒状透镜阵列制造方法中在基板上涂粘接剂的装置,已知有这样的粘接剂涂覆装置(详见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实开平3-123564号或申请号为实愿平2-30615号的说明书)使容器内熔融的粘接剂从配置在容器底部的刮刀片与涂辊之间流到涂辊表面上,以转载涂覆到在涂辊下方被传送的基板的表面上。
按上述那种制成棒状透镜阵列以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在棒状透镜阵列6之间切断棒状透镜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方法,在棒状透镜阵列之间露着的棒状透镜部分1’最终是要除去扔掉的。因此,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必须要缩短该部分1’。
然而,缩短露着的棒状透镜部分1’的话,因为相邻的棒状透镜阵列6接近,这样,在切断时必须要使用宽度窄的刀具。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是以旋转刀切断棒状透镜部分的。但是,宽度窄的旋转刀,其寿命短,还造成更换频繁,导致运行成本增大。
还有,宽度窄的旋转刀,特别当其锋利程度降低时,难以维持其直进性,会导致误切同露着的棒状透镜部分相邻的棒状透镜阵列,使成品率下降。
还有,棒状透镜阵列的光学特性取决于基板间棒状透镜排列状态。故,在棒状透镜阵列制造中,需要确保将棒状透镜列准确地配置在基板间的给定位置上。为此,对于用于把暂时排列起来的棒状透镜列转载到基板上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提出了在棒状透镜列转载之际要准确进行基板与暂时排列起来的棒状透镜列对位的要求。
上述现有技术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系通过设置利用平衡配重的翻转机构等来实现基板与棒状透镜列准确对位的。但是其存在着装置笨重、对整个装置的刚性要求高等问题。
进一步,在向棒状透镜阵列用基板涂粘接剂方面,要求做到在必要部分涂必要足够量的粘接剂。若涂不到足够量的粘接剂,则会引起棒状透镜固定不牢、或者因棒状透镜与基板间漏光而使光学特性(MTF)降低等问题。而若粘接剂涂量过多,则不仅浪费粘接剂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大,还要进行必要作业,以除去从棒状透镜阵列端面等挤出的粘接剂,甚至还会因淌出的粘接剂而使制造装置出现故障。
但是,上述粘接剂涂布装置,做不到在必要部分涂必要足够量的粘接剂,存在上述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表面带排列沟的基板,不能充分地使粘接贯穿到沟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即便针对棒状透镜阵列相互间以窄间隔呈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也可确实使棒状透镜阵列分离而且运行成本低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或者包括这种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可准确对位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或者包括这种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棒状透镜阵列制造中使用的、可对棒状透镜阵列用基板表面必要部分涂必要足够量的粘接剂的粘接剂涂布装置以及包括该粘接剂涂布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包括往构成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的基板的表面涂布固定棒状透镜用粘接剂的涂布装置、将棒状透镜排列粘接于基板上并使被配置于两片基板之间的多个棒状透镜阵列靠棒状透镜成竹帘状联结的排列粘接装置、通过对多个棒状透镜阵列被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在相邻的上述棒状透镜阵列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进行切断而分离出单个棒状透镜阵列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1)上述涂布装置包括涂布单元和传送机构;涂布单元包括表面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沟而且被供给粘接剂的转载辊、和正对该转载辊配置而且把从该转载辊转载的粘接剂涂布到上述基板上的涂布辊;上述传送机构沿同上述涂布辊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传送上述基板;(2)上述排列粘接装置包括基本被配置成水平而且在其上面按给定状态暂时排列多个棒状透镜的固定板、在其某一面上安装上述基板中某一片而且能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相对上述固定板旋动到上方位置的活动板、引导上述活动板沿上下方向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间移动的导向机构、和使上述活动板趋向上方位置的施力单元;上述上方位置系指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处于上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其上面时的位置;上述下方位置系指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与上述固定板的上面接触时的位置;(3)上述切断装置包括被正对着配置并且可在离开位置和接近位置间相对移动的一对切刀、和把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送到该一对切刀之间的送给机构;上述离开位置系指上述一对切刀相离开而且其离开程度超过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厚时的位置;上述接近位置系指上述一对切刀相接近而可切断上述棒状透镜阵列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时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迅速而高成品率地制造棒状透镜阵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涂布装置中,上述基板的涂布粘接剂的表面上并列连续地形成有棒状透镜配置沟;上述传送机构传送上述基板时,使上述棒状透镜配置沟同上述转载辊的沟正交。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对应于涂布辊的沟的部分,可将粘接剂涂布到基板的沟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涂布装置的上述转载辊的沟成对构成,每对沟间隔窄于上述基板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涂布装置的上述涂布辊与转载辊两者当中至少其一具备进行表面加热的加热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涂布装置中,上述涂布粘接剂的基板沿上述涂布辊轴线方向按给定间隔联结成竹帘状;上述转载辊的沟正对各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涂布装置的上述转载辊的沟两个两个地正对各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涂布装置中,上述基板系靠背面一侧的具备低热膨胀系数层和丙烯酸类粘接剂层的粘接胶带联结的。
通过这样的结构,联结基板的胶带,不会因热而收缩,从而不会使基板变形或改变基板相对位置,而且在后续工序容易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排列粘接装置,具备在上述下方位置将上述活动板相对于上述固定板定位的定位单元。
通过这样的结构,活动板可相对于固定板准确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排列粘接装置的上述定位单元,包括设在上述活动板与上述固定板两者中某一方上的定位销和设在另一方上的销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把定位销插入销孔这种极简单的操作即可让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准确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排列粘接装置的上述导向机构包括设在上述固定板一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和沿上述旋转轴线延伸的与上述活动板联接且插入上述长孔的支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排列粘接装置的上述施力单元被配置在上述长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排列粘接装置的上述施力单元包括被配置在上述长孔内的上述支轴下方的弹簧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切断装置的上述送出机构包括从后面将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朝切断位置推出的推压部件、和定位部件;上述推压部件包括沿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后端配置的顶梁、和连接于该顶梁中央的杆;上述定位部件,隔着上述切断位置同上述推压部件相对,当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被上述推压部件推压、上述棒状透镜阵列的最前面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被配置在上述切断位置时,抵接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前端。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便多片棒状透镜阵列原板配置成纵列状态,也可切实地将其送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切断装置的上述顶梁可摆动地连接于上述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切断装置的上述顶梁的前侧面设有缓冲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切断装置的上述缓冲单元包括被弹簧施以朝向前方的弹力的抵接部件。
在用切刀切断棒状透镜部分时,因对其切断的反作用,棒状透镜阵列原板会被向后压。但是,根据这样的结构,该后压会被缓冲单元所吸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切断装置还包括可检测出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被配置到了给定位置上的传感器;响应传感器输出而使上述送出机构停止工作,锁定上述推出部件。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切实地将最前列的棒状透镜阵列与第2个棒状透镜阵列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配置在一对切刀间的切断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切断装置还包括从上方按压前端部分已抵接于上述定位部件的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的至少从前方数第2个棒状透镜阵列的压板。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防止前数第2个棒状透镜阵列上浮,可切实切断棒状透镜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系一种棒状透镜阵列制造方法,包括往构成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的基板的表面涂布固定棒状透镜用粘接剂的涂布工序、将棒状透镜排列粘接于上述基板上并使被配置于两片基板之间的多个棒状透镜阵列靠棒状透镜竹帘状联结的排列粘接工序、通过对多个棒状透镜阵列被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在相邻的上述棒状透镜阵列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进行切断而分离出单个棒状透镜阵列的切断工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工序包括向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沟的转载辊供给粘接剂、从该转载辊条状地转载粘接剂至被正对该转载辊配置的涂布辊的外周面的工序;和把上述被联结的基板沿同上述涂布辊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传送并使该基板正对上述涂布辊外周面、把被转载到上述涂布辊外周面的粘接剂涂布到上述基板表面的工序;上述排列粘接工序包括在基本被配置成水平的固定板上面按给定状态暂时排列多个棒状透镜的工序;把上述基板中某一片安装在能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的活动板的某一面上的工序;使上述活动板以上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到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处于上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其上面时的上方位置;和使上述活动板向下方移动、使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与上述固定板的上面接触、把暂时排列在该上面的多个棒状透镜转载到上述基板上的工序;上述切断工序包括把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送到被正对着配置的一对切刀之间、并使上述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处于该对切刀之间的工序;使该对切刀在其离开程度超过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厚时的离开位置与其相接近而可切断上述棒状透镜阵列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时的接近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切断上述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系一种粘接剂涂布装置,用于往构成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的基板的表面涂布固定棒状透镜用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涂布单元和传送机构;涂布单元包括表面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沟而且被供给粘接剂的转载辊、和被正对该转载辊配置而且把从该转载辊转载的粘接剂涂布到上述基板上的涂布辊;上述传送机构系沿同上述涂布辊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传送上述基板的传送机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正对转载辊的沟的基板的部分上,可以多涂布粘接剂。因此,在基板表面需要粘接剂的部分或者需要多的粘接剂的部分,通过使其正对涂布辊的沟,可以在必要的部分重点涂布粘接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接剂涂布方法,用于往构成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的基板的表面涂布固定棒状透镜用的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在外周面上形成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沟的转载辊供给粘接剂、从该转载辊条状地转载粘接剂至被正对该转载辊配置的涂布辊的外周面的工序;和把上述被联结的基板沿同上述涂布辊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传送并使该基板正对上述涂布辊外周面、把被转载到上述涂布辊外周面的粘接剂涂布到上述基板表面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系一种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用于制造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被配置成水平而且在其上面按给定状态暂时排列多个棒状透镜的固定板、在其某一面上安装上述基板中某一片而且能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相对上述固定板旋动到上方位置的活动板、引导上述活动板沿上下方向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间移动的导向机构、和使上述活动板趋向上方位置的施力单元;上述上方位置系指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处于上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其上面时的位置;上述下方位置系指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与上述固定板的上面接触时的位置。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棒状透镜阵列排列粘接装置,通过使活动板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来使活动板翻转,进一步再让活动板移动到下方位置,使固定板和活动板接触。因此能以简单、轻量的结构实现两板对准位置。另外,在两板接触时,两板是一边平行移动一边接近的,故暂时排列起来的棒状透镜列很难被打乱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系一种棒状透镜排列粘接方法,用于制造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本被配置成水平的固定板上面按给定状态暂时排列多个棒状透镜的工序;把上述基板中某一片安装在能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位置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的活动板的某一面上的工序;使上述活动板以上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到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处于上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其上面时的位置;和使上述活动板向下方移动、使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与上述固定板的上面接触、把暂时排列在该上面的多个棒状透镜转载到上述基板上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系一种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用于通过对多个棒状透镜阵列靠邻接棒状透镜形成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在相邻的上述棒状透镜阵列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进行切断而分离出单个棒状透镜阵列,上述棒状透镜阵列系将棒状透镜配置在两片板状部件之间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包括被正对着配置并且可在离开位置和接近位置间相对移动的一对切刀、和把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原板送到该一对切刀之间的送给机构;上述离开位置系指上述一对切刀相离开而且其离开程度超过上述棒状透镜阵列厚时的位置;上述接近位置系指上述一对切刀相接近而可切断上述棒状透镜阵列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时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便棒状透镜阵列原板上的棒状透镜阵列间隔窄,也可切实地切断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即便针对棒状透镜阵列相互间以窄间隔呈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也可确实地使棒状透镜阵列分离而且运行成本低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或者包括该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可准确对位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或者包括该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棒状透镜阵列制造中使用的可对棒状透镜阵列用基板表面必要部分涂必要足够量的粘接剂的粘接剂涂布装置、以及包括该粘接剂涂布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图1是利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制造出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制造出的棒状透镜阵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竹帘状联结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5是利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的支轴与长孔之关系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被转载了棒状透镜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粘接剂涂布装置的涂布辊表面的部分截面图。
图9是带粘接剂层的涂布辊表面的部分截面图。
图10是带粘接剂的转载辊表面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涂了粘接剂后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2是用其他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涂了粘接剂后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切断部的切刀处于离开位置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切刀处于接近位置的状态的和图14同样的侧视图。
图16是示意切断部设置的压板之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之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包括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粘接剂涂布装置、和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
首先描述本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的结构。图3是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系制造多个棒状透镜阵列6竹帘状联结而成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图1)的装置。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是在制造棒状透镜阵列6(图2)的过程中作为中间品而制造的。
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是这样构成的被配置成并列状态的多个棒状透镜1,贯通于以给定相隔呈竹帘状配置的多对第1基板2与第2基板4之间。通过在虚线所示位置切断棒状透镜1,可得到棒状透镜阵列6。
如图3所示,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包括基本上水平地固定在台架12上的固定板14。固定板14是这样构成的在其上侧面16上,在给定位置配置暂时排列有棒状透镜1的暂时排列基板18、或者按给定间隔平行地呈竹帘状联结的多个基板4(图4)。另外,在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的周缘部,设有多个定位销20,并使之自上侧面16向上方突出。
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还包括活动板22。活动板22是这样构成的能以处于固定板14上方的旋转轴线A为中心旋动,相对固定板14展开或闭合。活动板22还是这样构成的能在其某一面24上,在给定位置固定按给定间隔平行地呈竹帘状联结的多个基板4(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某一面24的配置基板4的部分,形成有同真空泵等抽吸装置连接的抽吸孔(图中省略),以将配置的基板4抽吸固定于该面24上。
进一步,在该面24周缘部,形成有销孔26,当活动板22的某一面24同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以给定相对位置关系重合时,设在固定板14上的定位销20恰好被收容在销孔26中。最好是,定位销20与销孔26的尺寸满足定位销20可被正合适地收容于销孔26这一条件。于是,靠定位销20与销孔26,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与活动板22的某一面24总是能按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准确地重合起来。活动板22还包括配置在一对延长部件28之间的支轴30。
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还包括在固定板14一边外侧位置上自台架12向上方突出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撑部件32。支撑部件32的上部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34。活动板22的支轴30的两端,在延长部件28的内侧位置插入长孔34,并可在长孔34内移动。支轴30的外径尺寸基本等于长孔34宽。在各长孔34的下侧位置配置有弹簧36。该弹簧36对插入长孔34的支轴30的端部施力,使其趋向上方(图5)。旋转轴线A通过长孔34的上端部,当活动板22处于上方位置时,支轴30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旋转轴线A一致。
因此,活动板22,能以在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的外侧上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A为中心,在面24朝向上方展开的位置(开位置)和面24以给定间隔正对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的上方位置(闭位置)之间,按箭头B所示方向旋动,即可相对固定板14展开或闭合。
还有,弹簧36下端收容在形成于长孔34底面的孔内。长孔34是这样构成的当支轴30处于长孔34下端时,活动板22的面24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抵接。因此,通过克服弹簧36弹力而向下方按压支轴30,可以使支轴30移动到长孔34下端,使活动板22的面24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抵接。即,靠支轴30和长孔34,活动板22在上下方向被导向。
长孔34的长度设为定位销20的突出部分之长的1.5-3倍左右为宜,最好是设置为定位销20的突出部分之长的2倍+支轴30直径。
在固定板14的侧端方向上设置有压杆38;该压杆38在活动板22的面24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抵接时从上方将活动板22朝固定板14按压。压杆38是这样构成的安装在台架12上安装的旋转夹固气缸40的柱杆42的前端,能以柱杆42为中心沿箭头C方向旋转和沿上下方向移动。还有,活动板22上安装有手柄44。
下面说明使用本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制造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制造工序。
首先,把多片(譬如13片)基板2、4(基板表面并列且连续地形成有能收容棒状透镜的截面为U形或V形的棒状透镜排列用沟2a(4a)),沟2a朝上且按给定间隔(如0.5mm)并列排列起来,在背面一侧用粘接胶带46联结成竹帘状(图4)。
粘接胶带46以热膨胀小、即使受热后也容易剥离的胶带为宜,譬如最好是这样的胶带软质氯乙烯基础材的背面上设含硅等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的层,再在表面上作为粘接剂层形成丙烯酸类粘接剂层(如日东电工公司制SPV224等)。在竹帘状联结的基板2、4的形成有沟2a(4a)的面上,利用后述的粘接剂涂布装置涂布粘接剂48。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宽w为6mm、厚d为0.8mm、长l为220-230mm的树脂制细长的长方形板作基板2、4。基板2(4)表面的沟2a(4a),深0.1mm,沟间隔约为0.6mm。
另一方面,预备暂时排列基板18;暂时排列基板18表面上形成有间距同基板2、4的沟2a、4a的一样的多个沟。在其所有沟中均放入按给定长(如86mm)切断的棒状透镜1,以将棒状透镜1挨着铺放在暂时排列基板18表面上。于是,把暂时排列基板18配置在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上的给定位置。也可在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设连接于真空泵的抽吸孔,以抽吸固定暂时排列基板18;或者是用粘接剂固定暂时排列基板18。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把竹帘状联结的基板4配置于活动板22的面24上给定位置。活动板22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用基准部件,靠该基准部件来将竹帘状联结的基板4配置于给定位置。该给定位置的设置要满足当活动板22重合于固定板14时,暂时排列基板18上排列的棒状透镜1恰好嵌入基板4的沟4a。
配置了竹帘状联结的基板4后,即让真空泵工作,靠从面24上设置的抽吸孔进行抽吸来将基板4抽吸固定在活动板22上。另外,也可不靠从抽吸孔进行抽吸,而是用粘接剂来将竹帘状联结的基板4固定在活动板22上。
接着,操作员持手柄44,使活动板22以配置在旋转轴线A上的支轴30为中心翻转(旋动)大约180°。由于支轴30在长孔34内被弹簧施以弹力而处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的上方位置,故通过翻转,活动板22被配置到上方位置,即其面24处于上方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
接着,一边克服长孔34内的弹簧36弹力而向下方按压活动板22的支轴30一边使活动板22向下方移动。活动板22一下降,设在固定板14上的定位销20的前端就会被设在活动板22上的销孔26所收容。靠支轴30在长孔34内移动和定位销20嵌入销孔26内,活动板22被导向,在保持相对于固定板14平行的状态下接近固定板14;活动板22的面24从正交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的方向上接触于上侧面16上配置的暂时排列基板18。
在这一状态下,启动旋转夹固气缸40,使压杆38在活动板22的另一面之上旋转,再缩回柱杆42,据此以压杆38将活动板22向固定板14按压。按压时间以5-20秒左右为宜,在本实施例中设为10秒。最好具有这样的结构靠计时器计时,当经过给定时间后,自动结束按压。靠此按压并借助粘接剂48,暂时排列在暂时排列基板18上的棒状透镜1被转载到活动板22的面24上安装的竹帘状联结的基板4上(图6)。
接着,伸长旋转夹固气缸40的柱杆42、旋转压杆38,使活动板22返回图3的展开位置。此时,靠弹簧36弹力作用,支轴30返回长孔34上端。
将暂时排列基板18从固定板14拿掉,把另一竹帘状联结的基板2配置到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上的给定位置。基板2被配置成形成有沟2a、涂有粘接剂48的面朝上。
接着,操作员持手柄44,使活动板22以配置在旋转轴线A上的支轴30为中心翻转(旋动)大约180°,使活动板22被配置到上方位置,即其面24处于上方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固定板14的上侧面16。
接着,一边克服长孔34内的弹簧36弹力而向下方按压活动板22的支轴30一边使活动板22向下方移动。活动板22一下降,设在固定板14上的定位销20的前端就会被设在活动板22上的销孔26所收容。靠支轴30在长孔34内移动和定位销20嵌入销孔26内,活动板22被导向,在保持相对于固定板14平行的状态下接近固定板14;活动板22的面24接触于固定板14的上面12上配置的另一基板2。
在这一状态下,启动旋转夹固气缸40,使压杆38在活动板22的另一面之上旋转,再缩回柱杆42,据此以压杆38将活动板22向固定板14按压。按压时间以5-20秒左右为宜,在本实施例中设为10秒。最好具有这样的结构靠计时器计时,当经过给定时间后,自动结束按压。靠此接触和按压,基板2同活动板22的面24上安装的基板4一侧相接。
接着,伸长旋转夹固气缸40的柱杆42、旋转压杆38,使活动板22返回图3的展开位置。固定板14上的基板2和被转载到活动板22上安装的基板4上的棒状透镜1接合,于是得到图2所示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
进一步,把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从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取下,以30-90秒(30秒为宜)的时间和100kPa的压力用热压装置进行加压粘接。此时,若温度为70-80℃则以30-60秒为宜;若温度为80℃则以30秒左右为宜。还有,当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出现弯曲时,也可在加压粘接后进行20-30℃、100kPa、30秒左右的冷压。
这样制造出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用后述的切断装置切断其相邻的棒状透镜阵列6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1’,将一个个棒状透镜阵列6切分开。其后进行端面处理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中,是把棒状透镜1接合到多个基板2、4竹帘状联结而成之物上。但是,本发明也可采用将棒状透镜1排列于2片大尺寸基板之间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使用表面没有沟的平板状基板、暂时排列基板。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中,系采用在固定板14设定位销20而在活动板22设销孔26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固定板14上设销孔而在活动板22上设定位销的结构。另外也可用能够使固定板与活动板相对定位的一对插接配合的部件来取代定位销和销孔。
进一步,上述实施例的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10系采用仅在固定板14某一侧设置连接于旋转夹固气缸40的压杆38的结构。但是,也可采用在固定板14两侧设置连接于旋转夹固气缸40的压杆38的结构。
下面说明往基板涂布粘接剂的涂布装置之结构。本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52系往基板2(4)呈竹帘状联结的基板联结体50的表面给定位置涂布粘接剂的装置。
图7是本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5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为便于清楚描述,在图7中,只示出了3片构成涂布粘接剂的基板联结体50的基板2(4)。
如图7所示,粘接剂涂布装置52系一边按箭头D所示方向传送基板联结体50一边往基板联结体50的表面涂布粘接剂的装置。粘接剂涂布装置52包括相互平行配置的转载辊56、涂布辊58和传送辊60。
转载辊56为圆柱形金属制辊,其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沟部54。各沟部54均由按给定间隔(如2mm)配置的一对沟54a、54b构成。均由一对沟构成的沟部54相互之间按给定间隔(如4.5mm)配置(图8)。沟54a、54b平行配置,沿同转载辊56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沟54a、54b为同一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设其底部R为0.8mm、斜面开口角α为60°、深0.2mm。
涂布辊58为往基板联结体50涂布粘接剂的外周面光滑的圆柱形金属制辊,配置在转载辊56的传送方向下游一侧。转载辊56和涂布辊58相接近地配置,使两者之间仅形成0.1-0.2mm左右的微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间距可调的结构。
传送辊60为配置在涂布辊58下方的圆柱形橡胶制辊。传送辊60和涂布辊58,两者之间设有比涂布粘接剂的基板联结体50之厚略小的间隙,将基板联结体50夹持着沿传送方向送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传送辊60与涂布辊58的间隔可变的结构。转载辊56、涂布辊58和传送辊60的长度基本一样。
转载辊56、涂布辊58、和传送辊60分别靠驱动机构(图中省略)被驱动沿箭头E、F和G所示方向旋转。转载辊56和涂布辊58内部带加热器,可把表面加热到100-120℃。
在转载辊56的上游一侧,配置有将涂布粘接剂的基板联结体50送入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之间的上游侧传送带62。上游侧传送带62包括被驱动旋转的一对支轴64与66、和套在支轴64与66上的环形皮带68。一对支轴64与66的转轴配置成同涂布辊58和传送辊60的转轴平行。
上游侧传送带62是这样构成的靠驱动支轴64与66沿箭头H方向旋转,来将置放在环形皮带68上的基板联结体50向涂布辊58方向传送。
上游侧传送带62的下游一侧端部,配置在转载辊56下方,并同转载辊56之间保持比基板联结体50厚度要大的间隔。故,置放在环形皮带68上的基板联结体50可通过转载辊56下方而被送入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之间。
在上游侧传送带62上设置有沿环形皮带68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单元70。导向单元70安装在用螺钉固定在上游侧传送带62侧向的コ形支板上,配置在环形皮带68上方并脱离环形皮带68。
导向单元70具有这样的作用通过与被在环形皮带68上传送的基板联结体50的侧缘抵接,来引导基板联结体50,使不在环形皮带68的宽度方向上偏离。靠该导向单元70,被在环形皮带68上传送的基板联结体50在被夹持在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间之际总是可以相对涂布辊58保持给定位置关系。
在涂布辊58的下游一侧,设置结构同上游侧传送带62一样的下游侧传送带72,其将被从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送出于下游一侧的基板联结体50进一步向下游方向传送。下游侧传送带72一侧不设导向单元。
如上所述,支轴64与66的转轴配置成同涂布辊58和传送辊60的转轴平行,故靠上游侧传送带62传送的基板联结体50朝向正交于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之轴的方向被传送。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基板联结体50系在基板2(4)的棒状透镜排列用沟2a(4a)同一对支轴64与66之转轴平行地延伸这一状态下被置放于环形皮带68上的,故基板联结体50或基板2(4)系在棒状透镜排列用沟2a(4a)同转载辊56的沟54a与54b正交这一状态下被传送的。
设置转载辊56的沟54a与54b之间隔(2mm)、沟部54相互间隔(4.5mm)、导向单元70的位置、基板2(4)之宽、基板联结体50内基板2(4)相互间隔等时,要满足这样的条件当靠上游侧传送带62传送来的基板联结体50通过转载辊56下方时,转载辊56的两沟54a与54b均正对着各基板2(4)。在本实施例中,沟54a与54b之间隔、导向单元70的位置等被设置成使沟54a与54b均正对着各基板2(4)的距外缘2mm的内侧部分。
下面说明利用粘接剂涂布装置52的粘接剂涂布工序。首先,如图7所示,在业已用内部加热器加热到110℃左右的涂布辊58与转载辊56之间,配置粘接剂74。粘接剂74譬如可使用湿固化型聚氨酯类热熔性粘接剂。粘接剂74靠来自转载辊56与涂布辊58的热而被加热到110℃左右,粘度变成4300Mpa/sHF左右。
当驱动转载辊56与涂布辊58分别按箭头E、F方向旋转时,粘度降低的粘接剂74在转载辊56与涂布辊58之间被压扁,沿转载辊56表面延展,进一步又侵入到转载辊56表面上形成的沟54a与54b里。其结果,粘接剂74变成了由厚度基本均匀的平坦部76和形成于沟54a与54b里的肥厚部78a与78b构成的粘接剂层80(图9)。
接着,粘接剂层80被转载到涂布辊58表面(图10)。当被转载到涂布辊58表面时,对应于转载辊56的沟54a与54b而形成的肥厚部78a与78b变成了凸条78a与78b。凸条78a与78b在对应于沟54a与54b的宽度方向位置处形成于涂布辊58表面上。
故,凸条78a与78b正对着在导向单元70引导下在上游侧传送带62的环形皮带68上传送来的基板联结体50的各基板2(4),凸条78a、78b相对。
在这一状态下,如图7所示,当使棒状透镜排列用沟2a朝上地把基板联结体50置放到上游侧传送带62的环形皮带68上沿箭头D方向传送时,在基板联结体50被夹持在涂布辊58与传送辊60间之际,已转载到涂布辊58表面的粘接剂层80就会被转载到基板联结体50表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凸条78a与78b正对传送中的各基板2(4)的位置关系,所以对于各基板2(4),如图11所示,凸条78a与78b被作为粘接剂涂布量较多的条状部分82a与82b转载到基板2(4)上。需指出的是,为便于描述,在图11中没示出从平坦部76转载的粘接剂。
这样,通过把粘接剂涂布量较多的部分形成于基板2表面,当把棒状透镜排列到基板2(4)的棒状透镜排列用沟2a(4a)时,粘接剂可流至沟2a(4a)底,但并非遍及整个沟,可彻底地固定住棒状透镜。
另外,通过以不同转数驱动涂布辊58与转载辊56,可以稳定地形成图10所示的带凸条78a与78b的粘接剂层80。最好是以低速驱转转载辊56,而以高速驱转涂布辊58。譬如,最好是以约100rpm的转速驱转转载辊56,而以约1400rpm的转速驱转涂布辊58。
用本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52涂粘接剂时,粘接剂涂布量较多的条状部分82a与82b的位置成为基板2(4)的距两侧缘2mm的内侧的位置。该位置系距离经切削(根据被当作棒状透镜阵列1之后所进行的端面处理的切削)而成为透镜端面的部分约1mm的内侧的位置。通过在这样的位置增多涂布量,可防止在先于端面处理而进行的加压处理中粘接剂在棒状透镜阵列内沿棒状透镜轴向流、从基板侧缘大量挤出,而且可确保在端面处理即切削后露出的区域使粘接剂存在于棒状透镜周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基板系以具备低热膨胀系数层和丙烯酸类粘接剂层的粘接胶带46联结的,所以不会出现粘接胶带46因热而收缩,使基板2(4)变形或改变基板2(4)相对位置之情形,而且在后续工序容易剥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52中,采用了转载辊56的两条沟54a、54b与1片基板2(4)正对的结构。但是也可采用1条沟54与1片基板正对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最好是,沟位置、基板与基板联结体50的相对位置等被设置成使1条沟正对着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那么,根据这种结构的粘接剂涂布装置,在各基板2(4)上各形成1条粘接剂涂布量较多的条状部分84(图12)。
还有,虽然本实施例的粘接剂涂布装置52系往用粘接胶带把基板竹帘状联结起来而成的基板联结体50上涂布粘接剂的粘接剂涂布装置,但是也可是往1片基板上涂布粘接剂的粘接剂涂布装置。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本实施例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系通过将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在相邻的棒状透镜阵列6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1’处切断,来将单个棒状透镜阵列6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切分开的装置。图13是大概示意本实施例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86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86包括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切分开棒状透镜阵列6的切断部88、和依次将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送至该切断部88的送给部90。
送给部90包括在其上呈纵列状态排列多片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平坦工作台92、和配置在该工作台92左右侧缘部的一对导板94、94。一对导板94、94的配置间隔基本等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基板2(4)之长即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宽。送至该切断部88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沿棒状透镜1延伸方向以纵列状态配置在工作台92上的一对导板94、94之间。
送给部90还包括推压排列在工作台92上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后端的推压部件96。推压部件96呈T字形,包括沿排列在工作台92上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后缘配置的顶梁98、和前端连接于该顶梁98中央而且朝切断部88延伸的杆100。
顶梁98长度设定的比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宽度小。杆100连接于气缸(air cylinder)102,可向切断部88方向自由伸缩。靠汽缸102工作,可使杆100向切断部88方向伸展,从而可依次将配置在顶梁98前方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送至切断部88。杆100前端以杆端轴承连接于顶梁98,可沿图13的箭头A所示方向摆动即摆头。
还有,在顶梁98左右两端附近,均设有抵接于置放在工作台92上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后端的抵接部件104。通过弹簧106,该抵接部件104可从前面突出地安装于顶梁98上,弹簧106对该抵接部件104施以朝向前方即朝向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方向的弹力。
根据这样的结构,靠汽缸102工作,可使推压部件96向切断部88方向移动,从而可依次将以纵列状态配置在工作台92的导板94、94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送至切断部88。
下面描述切断部88的结构。图14及15是示意切断部88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14及15所示,切断部88上配置有一对切刀108、110。切刀108、110,其长度大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内的棒状透镜列宽;分别配置在工作台92前端的前方位置,并且位于从送给部90送出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前端部上的邻接棒状透镜阵列6a、6b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1’的上下。
切刀108、110是这样构成的可在离开位置(系指切刀108、110相离开,其离开程度超过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棒状透镜阵列6的厚度,参见图14)和接近位置(系指切刀108、110相接近,以切断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1’,参见图15)之间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设配置在下方的下切刀108是固定的固定刀,而配置在上方的上切刀110为可相对下切刀108移动的活动刀。
切刀108、110系刀尖角度为30°的双刀型长平刀,配置成在接近位置具有0.1mm的间隙。另外,两切刀108、110在前后方向(棒状透镜阵列原板送出方向)上的间隔设为0.1mm。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置放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工作台92全体同移动的上切刀110联动而在箭头J方向上摆动的结构。
切刀108、110被配置在接近位置时,被配置到切刀108、110之间的棒状透镜部分1’被切刀108、110切断,于是,如箭头K所示,前端一侧的棒状透镜阵列6a被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切掉。
在切断部88,配置有抵接被送给部90送来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前端、在切断部88内将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定位于给定位置的定位部件112。定位部件112为一对,分别设在左右,分别抵接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两侧部的上侧部分。需指出的是,在图14及图15中,只示出了其一。
定位部件112配置成当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被配置在切断位置(系最前列的棒状透镜阵列6a与下个棒状透镜阵列6b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1’被配置在一对切刀108、110之间的位置)时,定位部件112抵接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的上方部分,阻止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向前方移动;并且定位部件112隔着以切刀108、110进行切断的位置同推压部件96相对。
在切断部88,还左右设置一对反射式传感器114,其可检测出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抵接定位部件11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根据传感器114的输出而检测出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两侧部抵接定位部件112时,控制装置(图中省略)作出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最前列棒状透镜阵列6a与下个棒状透镜阵列6b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1’被配置到了切断部88内切断位置的判断,使气缸102停止工作,锁定推出部件96的位置。
进一步,在送给部90,还设置一对从上方将处于切断位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两侧部朝向工作台92按压的压板116。图16是示意压板116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6所示,压板116是以板簧构成、沿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传送方向延伸配置的板件。压板116包括处在工作台92上方位置的固定在棒状透镜制造装置主体上的基部116a、从基部116a朝工作台92即向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在下方倾斜的中间部分116b、和分成两叉的前端部分116c。
前端部分116c包括沿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传送方向延伸的第1叉部分118、和配置在该第1叉部分118内侧的第2叉部分120。第1叉部分118的前端,相隔稍小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厚的距离而基本上同工作台平行地延伸,把将要被切断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a的从前端一侧数第2至第5棒状透镜阵列6b、6c……朝工作台92按压。
而第2叉部分120前端,系把配置在切断位置上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从前端数第3至第5棒状透镜阵列6c……朝工作台92按压。靠这样的结构,进行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切断/分离棒状透镜阵列6,即便在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上只剩最后两个棒状透镜阵列6的状态下,也照样将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水平地保持在给定位置上,可准确地进行切断。
下面说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的动作。放上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使气缸102工作,向切断部88送进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直到其前端抵接于定位部件112。当靠传感器114检测出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抵接了定位部件112时,气缸102被停止工作,推出部件96的位置被锁定。
接着,上切刀110移动到接近下切刀108的接近位置,从而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a前端的棒状透镜阵列6a与第2个棒状透镜阵列6b之间露出的棒状透镜部分1’被切断。被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a切分下来的最前列的棒状透镜阵列6a掉下,被收容在配置在下方的回收部(图中省略)。
接着,当上切刀110离开下切刀108而到达离开位置时,再使气缸102工作,送进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直到其前端抵接于定位部件112。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动作,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切断棒状透镜阵列6的作业持续进行。在本实施例中,系利用机械手向工作台92供给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但是,也可以靠其他供给机构或操作员来进行供给。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按压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顶梁98系可相对杆100摆动地连接,所以即使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被斜放在了工作台92上时,也不会出现单压一侧的状态,可将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按给定方向推出。
还有,在切断棒状透镜部分1’时,因对切刀108与110的切断的反作用,棒状透镜1会在箭头L方向动。但是,由于在按压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后端的顶梁98上安装有被弹簧106施以弹力的抵接件104,所以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的运动被弹簧106所吸收。而且,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同定位部件112抵接时的冲击也被该弹簧所吸收(缓冲)。因此,可以抑制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因对切断的反作用而产生的位置偏离。
还有,由于定位部件112配置成抵接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的上方部分即前面的棒状透镜阵列6a的上侧的基板2(4)的前面,所以即使在上次被切断的棒状透镜部分1’前端从棒状透镜阵列原板8前端突出来,也可准确地进行定位,不会受其影响。
关于压板的形状,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形状,只要是具备至少可按压棒状透镜阵列原板中前数第2个棒状透镜阵列这一作用的即可。
还有,用于切断的切刀的形状也并非仅限于实施例所描述过的。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变更、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用于制造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配置成水平而且在其上面按给定状态暂时排列多个棒状透镜的固定板、在其某一面上安装上述基板中某一片而且能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相对上述固定板旋动到上方位置的活动板、引导上述活动板沿上下方向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间移动的导向机构、和使上述活动板趋向上方位置的施力单元;上述上方位置系指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处于上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其上面时的位置;上述下方位置系指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与上述固定板的上面接触时的位置。
2.一种棒状透镜排列粘接方法,用于制造多个棒状透镜排列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棒状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被配置成水平的固定板上面按给定状态暂时排列多个棒状透镜的工序;把上述基板中某一片安装在能以在上述固定板上方位置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的活动板的某一面上的工序;使上述活动板以上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动到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处于上述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有间隔地正对于其上面时的位置;和使上述活动板向下方移动、使上述活动板的该某一面与上述固定板的上面接触、把暂时排列在该上面的多个棒状透镜转载到上述基板上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接剂涂布装置、棒状透镜排列粘接装置、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切断装置、采用上述各装置的棒状透镜阵列制造装置、以及相关方法。涂布装置包括涂布单元和传送机构,其可对棒状透镜阵列用基板表面必要部分涂必要足够量的粘接剂。排列粘接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导向机构和施力单元,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可准确对位。切断装置包括一对切刀和送给机构,即便针对棒状透镜阵列相互间以窄间隔呈竹帘状联结着的棒状透镜阵列原板,其也可准确地使棒状透镜阵列分离,而且其运行成本低。
文档编号G02B3/00GK1715959SQ20051007748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9日
发明者小池和权, 山本裕, 田中孝幸, 上村幸贯, 前田胜彦, 奥川佳则 申请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