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7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显示器件的发展趋势是从阴极射线管(CRT)变为液晶显示器件(LCD)和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具体来说,与CRT相比,LCD能耗低、外形薄、重量轻。另外,LCD还不会产生有害电磁波。基于这些原因,LCD已被认为是下一代的显示器件。
LCD包括下基板,上面设有薄膜晶体管(TFT);上基板,上面设有滤色片;以及在上下基板之间设置的液晶层。
下基板上形成的TFT传输并控制电信号,注入液晶层的液晶通过根据施加的电压改变其分子结构来控制透射率。通过这些过程控制的光穿过上基板,以显示理想的颜色和图像。
其间,由于LCD是光接收型显示器,其通过控制从外部入射的光量来显示图像,因此需要额外的光源,即,用以向液晶板照射光的背光组件。
根据光源相对屏幕设置的位置,将背光组件分成侧光式和直下式。两者中,直下式背光组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度,其处理也比较简单。另外,它对屏幕的尺寸没有限制。因此,直下式背光组件广泛用于大型LCD中。
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外部光源可根据LCD的尺寸和用途适当地加以选择。外部光源包括点光源,如灯泡和白卤素灯;线光源,如荧光灯;以及面光源,如电致发光(EL)或矩阵型的发光二极管(LED)。
现在普遍用作光源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逐渐被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所取代。EEFL具有可通过一个转换器控制多盏灯,从而实现多路驱动的优点。因此,部件数目的减少使得LCD的制造成本和重量大幅降低。
但是,随着LCD的尺寸变大,30英寸或30英寸以上的LCD采用长EEFL。于是,驱动电压增大,EEFL很难用于LCD。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和一种LCD,它们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和一种LCD,它们能够降低EEFL的驱动电压,并确保高电压下的稳定性。
本发明另外的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加以阐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中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描述中显而易见地看到,或者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知。通过在本发明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明的结构,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会得到了解和实现。
按照此处的具体和广泛描述,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依照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EEFL(外部电极荧光灯),所述EEFL包括用于施加驱动电压的外部电极,用于发光的灯;用于支撑EEFL的侧面支撑件;以及设置在部分外部电极上方的保护罩,所述部分外部电极从侧面支撑件中露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CD,包括背光组件,以及设置在背光组件上方的液晶板,所述背光组件包括EEFL(外部电极荧光灯),所述EEFL具有用于施加驱动电压的外部电极和用于发光的灯;用于支持所述EEFL的侧面支持件;设置在部分外部电极上的保护罩,所述部分外部电极从侧面支撑件中露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前述概括说明和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范性和列举性的,是为了提供对所要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下述附图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该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EEFL和侧面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的放大透视图;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根据EEFL中形成的外部电极的长度变化引起的LCD图像质量变化的视图;
图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组件装配结构的视图;图5是用于解释采用按照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组件来改进LCD图像质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具体描述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有附图尽量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部件。
图1是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EEFL和侧面支持件之间的连接的放大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直下式背光组件1包括多个灯13和用于支撑这多个灯13的侧面支撑件17。在灯13的两端设置外部电极15,这些外部电极15插入并固定到侧面支撑件17上。向外部电极15施加驱动电压,灯13就发光。该灯被称为EEFL。
另外,背光组件1包括散射板19和底板11,这些板分别设置在灯13的上方和下方。
外部电极15插入侧面支持件17中。外部电极15的长度必须要小一些,这样才不会从侧面支撑件17中露出,于是灯13的驱动电压增大。
在大尺寸LCD中,需要较长的EEFL,使得驱动电压变大。因此,很难将EEFL用于LCD。
降低EEFL驱动电压的一种方法是使外部电极变长,以便增大外部电极的表面积。该方法运用了驱动电压随外部电极的表面积增大而减小的特性。
但是,该情况下,当设置外部电极的整个部分插入侧面支撑件中时,挡板(bezel)宽度增加。
为了避免挡板宽度变宽并增大外部电极的长度,已经对使外部电极从侧面支撑件中露出(即,朝向背光组件的内部空间)进行了多种研究。但是,该背光组件还有一个问题,即,因为露出的外部电极不能很好地发光而产生了暗区,从而降低了图像质量。
下面参照图3A和3B描述图像质量的变化。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由于EEFL中设置的外部电极的长度变化而引起的LCD图像质量变化的视图。
如图3A所示,当整个外部电极插入侧面支撑件17中时,只有灯13露在侧面支撑件17外部。于是,就在液晶板31上显示质量均匀的图像。但是,如图3B所示,当外部电极15和灯13从侧面支撑件17中露出时,就会在液晶板13中产生对比度类型缺陷(mura)33。由于外部电极不是发光区域,就产生了暗区。由于对比度类型缺陷33的存在,图像质量变差。
另外,如图3B所示,当外部电极15从侧面支撑件17中露出时,操作员在组装背光组件时可能会因为高压而受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图4所示结构的背光组件。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4,背光组件41包括用于支撑EEFL的侧面支撑件47。尽管未清楚示出,但用于向EEFL施加驱动电压的外部电极部分地从侧面支撑件47(朝向背光组件的内部空间)中露出。
在暴露的外部电极上设置保护罩49。灯43从保护罩49中露出。保护罩49做成山(mountain)形。通过将保护罩49做成山形,可以避免露出外部电极。另外,还可避免由于外部电极的不发光区产生的暗区而产生的对比度类型缺陷。
下面参照图5描述避免图像质量变差的原理。图5是用于解释采用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组件来改进LCD图像质量的截面图。
先描述灯43发出的光到达保护罩49的情况。首先,灯43发出的光被散射板51反射,然后到达山形保护罩49的表面(称为光线①)。第二,灯43发出的光直接以预定角度入射到山形保护罩49上(称为光线②)。
于是,入射到保护罩49上的光沿着散射板51的正向方向反射(称为光线③),由此就避免了由于外部电极产生的暗区而产生的对比度类型缺陷。
因此,具有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LCD通过避免对比度类型缺陷的产生,在位于背光组件上方的液晶板上显示质量优良的图像。
另外,由于EEFL的外部电极能做得很长,所以能降低驱动电压,进而能提供高亮度的光源。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背光组件能降低EEFL的驱动电压,避免LCD的图像质量因露出的外部电极而变差,并能确保高电压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变更。因此,本发明的意图是,只要本发明的变化和改进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围之内,本发明就涵盖了这些改进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外部电极荧光灯,其包括用于施加驱动电压的外部电极和用于发光的灯;用于支撑外部电极荧光灯的侧面支撑件;以及设置在部分外部电极上方的保护罩,所述部分外部电极从侧面支撑件中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被形成为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部电极荧光灯上方的散射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入射到保护罩上的光是从散射板向下反射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入射到保护罩上的光是灯发出的光。
6.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背光组件,以及设置在背光组件上方的液晶板;其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外部电极荧光灯,其具有用于施加驱动电压的外部电极和用于发光的灯;用于支撑外部电极荧光灯的侧面支撑件;以及设置在部分外部电极上方的保护罩,所述部分外部电极从侧面支持件中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被形成为山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部电极荧光灯上方的散射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入射到保护罩上的光是从散射板向下反射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入射到保护罩上的光是灯发出的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EEFL(外部电极荧光灯),其包括用于施加驱动电压的外部电极和用于发光的灯;用于支持EEFL的侧面支撑件;以及设置在部分外部电极上的保护罩,所述部分外部电极从侧面支撑件中露出。
文档编号G02F1/133GK1716050SQ200510077390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30日
发明者郑仁锡 申请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