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具有凹凸图形的反射膜的lcd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42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具有凹凸图形的反射膜的lcd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器件,本发明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反射膜的反射式LCD器件或者透反射式(transflective)LCD器件,该反射膜使从LCD器件的外部入射的光反射到观察者。
背景技术
LCD器件包括LCD板,该LCD板用作用于逐像素控制光的传输,从而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光开关。LCD板包括液晶(LC)层、LC层插在其间的一对衬底以及一对分别设置在相应一个衬底的附近的偏振膜。LC层控制光的偏振,而偏振膜根据光的偏振方向控制所通过的光的传输。
通常将LCD器件划分为3种透射式、反射式以及透反射式。透射式LCD器件采用设置在用于显示图像的LCD板的背面的光源。反射式LCD器件包括反射膜,它设置在LC层的背面、用于反射从LC层的正面入射的光,以使该光再通过LC层,从而显示图像。透反射式LCD器件分别在每个像素阵列上包括透射部分,其功能与透射LCD器件的功能相同;以及反射部分,其功能与反射式LCD器件的功能相同。
与透射式LCD器件相比,反射式LCD器件和透反射式LCD器件的优点是功耗低,因此,它们通常用于诸如蜂窝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的便携式终端。为了方便,下面使用的术语“反射式LCD器件”通常包括透反射式LCD器件,除非另有说明。
作为反射式LCD器件的基本结构,当前的反射式LCD器件包括扭曲向列(TN)LC层;开关元件阵列,用于逐像素驱动LC层;以及反射膜,设置在LCD板的外部或者内部。通常,利用有源阵列驱动方法驱动反射式LCD器件,其中薄膜晶体管(TFT)或者金属绝缘体金属(MIM)二极管用作用于实现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图像质量的开关元件。底部电极,即,与每个像素内的开关元件相连的像素电极通常用作反射膜的一部分。
专利公开JP-B-2825713描述了一种其反射膜用作像素电极的反射式LCD器件。该反射膜的表面具有凹凸图形,该凹凸图形对应于每个像素,而且包括多个点或者凸形部分,周期性地设置该多个点或者凸形部分,而且它们从凹形部分凸出。该公开描述了每个点分别使从各个方向入射的光反射到朝向与LCD板垂直的方向,从而提高亮度,并因此提高LCD板的图像质量。
利用如下所述的处理过程制造反射膜。在下层膜上形成光敏有机膜,通过掩模图形使该光敏有机膜曝光,然后,利用光刻法和蚀刻步骤蚀刻该光敏有机膜,从而实现图形化。获得的光敏有机膜具有离散的点,即,互相分离的点。在该离散点和下层膜上形成层间介质和反射膜,因此,反射膜的表面在对应于各点的位置具有平滑、凸形部分。
已知因为反射膜的规则图形使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反射的光呈现彩虹色(rainbow color),这样导致光发生干涉。彩虹色产生的问题是,降低LCD器件的图像质量。
专利公开JP-B-3012596说明了一种用于解决LCD器件的彩虹色反射光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在每个像素上随机布置反射膜表面上的各点,从而抑制光的干涉。在该公开中,为了减少用于形成掩模图形的工作量,对于所有像素,点的图形相同。
尽管利用专利公开JP-B-3012596描述的结构抑制了彩虹色的问题,但是从当前LCD器件要求的图像质量的观点出发,该解决方案还不够好。为了进一步抑制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在正面衬底与偏振膜之间采用球珠粘合剂层,该球珠粘合剂层是这样的,即,大量球珠分散在其折射率与球珠的折射率不同的粘合剂中。然而,球珠粘合剂层反射的光成为光噪声,因此因为提高显示黑色图像的亮度,降低了LCD器件的对比度。
专利公开JP-B-3066192建议,通过形成用于抑制彩虹色的不同高度的点,抑制反射光中的彩虹色。然而,对于抑制彩虹色,特别是,在其每个像素上的反射膜具有较小面积的透反射式LCD器件上,这种配置也不够好,因为较小面积增大了点的密度(periodicity),因此增强了这种彩虹色。
可以考虑通过随机化包括多个像素区的区域上的各点的位置,抑制这种彩虹色。然而,在这样大的区域上随机化各点的位置通常需要做大量工作,因此,不切实际。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还不知道,各点的随机化程度与抑制这种彩虹色的实际实现程度之间的关系。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该反射式LCD器件的反射膜上的凸形表面和凹形表面产生的彩虹色的反射式LCD器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器件,包括液晶(LC)层;以及反射膜,用于反射透过该LC层的光,以使该入射光再通过该LC层,该反射膜上具有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该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包括多个具有公共图形而且周期性地排列的图形组,该图形组分别包括多个(N)图案单元,每个图案单元分别具有在等于或者小于0.4的最大位移量范围内,从包括多个标准图案单元的标准图形内的标准图案单元的相应顶点随机位移的顶点,其中
每个图案单元的各顶点的随机位移允许利用下面的公式确定各亮点的离散角αα=(λA/Ls×N)·(180/π)以呈现0.01度或者更小,因为反射膜反射的入射光的衍射,产生亮点,λA是入射光的平均波长,Ls是标准图形的间距。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设计液晶显示器(LCD)器件的方法,该LCD器件包括液晶(LC)层;以及反射膜,用于反射透过该LC层的光,以使该入射光再通过该LC层,该反射膜上具有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包括多个具有公共图形而且周期性地排列的图形组,所述图形组分别包括多个(N)图案单元,该方法包括在等于或者小于0.4的最大位移量范围内,使包括多个标准图案单元的标准图形内的标准图案单元的各顶点随机位移,以便该图案单元的各顶点的随机位移允许利用下面的公式确定各亮点的离散角αα=(λA/Ls×N)·(180/π)以呈现0.01度,因为反射膜反射的入射光的衍射,产生亮点,λA是入射光的平均波长,Ls是标准图形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和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LCD器件,因为该亮点具有0.01度或者更小的离散角,所以可以抑制反射光的色散,从而抑制反射光的彩虹色。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所做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器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反射膜上的图形的平面俯视原理图。
图3是用于设计图2所示反射膜的图形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在反射膜上形成的被用作标准图形的同等图形采样的平面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等同图形反射的反射入射光投影的屏幕的摄影图像。
图6是图4所示反射膜上的图形的简化模型的剖视图。
图7A是根据图6所示模型上的图形的间距“L”的衍射图形,图7B是根据图6所示模型上的有效反射面的宽度“l”的衍射图形,图7C是利用图7A的衍射图形与图7B所示衍射图形的乘积获得的衍射图形。
图8是绿色激光和红色激光的衍射图形的原理图,它示出根据图7C所示衍射图形的分析结果。
图9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顶点从标准图案单元(figureelement)的顶点位移,随机化各图案单元。
图10是在该实施例的LCD器件上的反射面上形成的凹凸图形采样的平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说明本发明原理。在采用外部光的反射式LCD器件上,彩虹色的光被看作是反射膜反射的光发生衍射的结果,其中凸形部分以短空间周期(shortspatial period)重复,以形成等同图形或者类似图形。为了搞清楚凸形部分的周期性与反射光的彩虹色之间的关系,本发明人进行了实验,下面做详细说明。
利用具有等同图形的反射膜的模型进行第一个实验。图4示出该模型的等同图形30,它包括其间无间隙排列的图案单元31的阵列,而且该图案单元31的阵列分别具有用于配置三角形周边的凸形部分32和用于配置该三角形的内部的凹形部分38。该三角形的高度对应于等同图形的间距(L),它是20微米。
为了观察等同图形反射红色激光,使波长为670.5nm的红色激光以垂直于图形表面的方向入射到等同图形30上。图5是反射光投影到以倾斜方向设置在等同图形30的对面的屏幕上的图形。显然,反射光的图形包括中心明亮部分和多个从该中心明亮部分伸出互相离开60度角的径向明亮部分,而且这些明亮部分分别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离散亮点。可以认为形成这种图形的离散亮点支持反射光发生衍射。
假定发生衍射的原因是将参考图6详细说明的事实。图6是为了示出具有图4所示等同图形的反射膜的简化模型,沿图4所示线VI-VI取的剖视图。在图6所示的简化模型上,图4所示的凸形部分32具有宽度为“l”而且以θ度夹角倾斜离开反射膜的平面39的有效反射面33。以间距“L”排列该有效反射面33。假定该屏幕上的反射光的图形是根据有效反射面33的间距“L”获得的衍射图形与根据该有效反射面33的宽度“l”获得的衍射图形的乘积。
在图4所示的模型上,下面将反射光Lr与入射光Li的夹角φB称为“反射角”,根据每两个相邻反射膜33之间的激光路径长度之间的差值是入射光Li的波长λ的整数倍的条件,求得根据有效反射面33的间距L在衍射图形实现亮点的夹角φB。利用下面的公式(1)表示这样求得的反射角φBφB=2θ+arcsin(mλ/L)≈2θ+mλ/L (1)其中m是整数。
图7A示出根据公式(1)的反射光的衍射图形。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模型上,根据有效反射面33的两个边之间的激光路径长度之间的差值是入射光Li的一半波长λ的奇数倍的条件,求得根据有效反射面33的宽度“l”在衍射图形实现暗点的反射角φD。
利用下面的公式(2)表示这样求得的反射角φDφD=2θ+arcsin(nλ/L)≈2θ+nλ/L(2)其中n是整数。
图7B示出对应于公式(2)的衍射图形,而图7C示出图7A所示衍射图形与图7B所示衍射图形之间的乘积。图7C上的虚线表示根据有效反射面33的宽度“l”发生的图7B所示的衍射图形。
在此利用图5解释产生反射角的原因。应该注意,沿60度方向互相离开延伸的径向明亮部分的分布反映了图4所示等同图形30上的各等边三角形图案单元31的周期排列。根据这种情况,注意到,中心明亮部分相当于2θ反射角,而且包括径向明亮部分和分别位于每个径向明亮部分上的有关暗部分的图形与图7C所示的衍射图形的光谱图基本一致。图7C所示的光谱图包括0次衍射光、正和负一次衍射光、正和负二次衍射光等。因此,阐明了图5所示反射光的图形。
假定波长为543.5nm的绿色激光与该红色激光一起入射到反射膜的等同图形30上。图8示出位于红色激光和绿色激光的衍射图形上的亮点的反射角,通过分析图7C所示光谱图,可以求得该反射角。在此,假定有效反射面33的平均倾角θ是16.2度。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反射角φB和φD取决于激光的波长λ,而且红色激光亮点的反射角与绿色激光亮点的反射角稍许不同。由此可以认为,如果各种波长的光入射到反射膜的等同图形30上,则反射光发生色散。因此,可以认定,从凸形部分和凹形部分反射的光产生的彩虹色原因是,该反射光包括互相分离开离散角度的亮点,而且在红光、绿光和蓝光之间,该反射角稍许不同,从而产生了色散。
如上所述,反射光的色散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亮点,一种是基于间距“L”的亮点,另一种是基于有效反射面33的宽度“l”的亮点。在它们之间,有效反射面33的间距“L”对亮点引起的色散的影响更大。
在此,假定α是等同图形的间距L引起的两个相邻亮点之间的夹角,在此,将它称为亮点的离散角。利用下面的公式表示等同图形反射的反射光的亮点的离散角αα=(λ/L)·(180/π) (3)通过将m=1代入公式(1)求得它。如果绿色激光入射到等同图形上,则通过将545nm和20微米代入公式(3)中的λ和L,计算的离散角α为1.6度。
在此,认为反射膜具有包括多个组的图形,该多个组具有公共图形,周期性地排列该多个组,而且它们分别包括固定数量(N)的诸如图4所示31的图案单元,其中根据每个组上的标准图案单元随机化图案单元的形状。图9示出通过使顶点从包括大量标准图案单元34的标准图形中的标准图案单元34的顶点位移,随机化各图案单元。每个标准图案单元34的形状与图4所示图案单元的直角三角形类似。以20微米的标准间距Ls排列标准图案单元34,而且该标准图案单元34具有宽度“l”为3微米的有效反射面33。
利用其坐标固定直角三角形的顶点35。通过随机位移每个图案单元34的各顶点35,可以随机化标准图案单元34。在此,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表示这样随机化的图案单元的形状lr Ls rnd P (4)其中“l”是凸形部分的有效反射面的宽度,r是耦合符号(couplingsymbol),Ls是标准图形的间距(标准间距),rnd P是其数字小于P而且用于确定顶点的位移量的随机数。P被称为顶点的最大位移量,在该最大位移量,直角三角形的顶点从标准图案单元的顶点随机位移。可以利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该随机数。
在公式(4)中,顶点的最大位移量P是指数,在该指数内,对象图案单元的顶点从标准图案单元的顶点开始位移。如果假定rnd P的位移量是“0”,则该顶点不位移,而如果假定rnd P的位移量是“1”,则使对象图案单元的顶点位移到标准图案单元的该顶点与每个相邻顶点的原始点之间的中心点。图9中的“X(P=1)”表示的虚线示出要沿虚线箭头位移的、位于原始位置(0,0)的对象顶点35的最大位移量。应该注意,随机化中较大值的最大位移量P相当于变形量较大的图案单元。
图案单元上的顶点的随机位移保证该间距与标准间距具有不同的值。假定该间距L与标准间距Ls的偏差为ΔL,而且ΔLmax是偏差ΔL的最大值,则ΔLmax/Ls与该顶点的最大位移量P一致。在此,间距L的偏差保证亮点的反射角φB的偏差。如果亮点的反射角φB,以理想随机量变化,则该亮点的离散角α被N除,利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它α=(λ/(Ls·N))·(180/π) (5)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可见光波长的大致变化范围Δ(λ(红光)-λ(蓝光)/λ(绿光))。
将670nm、450nm和545nm分别代入公式(5)中的波长λ(红光)、λ(蓝光)和λ(绿光)产生值0.4,作为入射光波长的大致偏差范围。通过在将计算的偏差0.4用作目标值时,设置顶点的最大位移量P等于或者大于0.4,可以认为亮点位置的变化基本相同。在实际LCD器件上,每个大小为100×300微米的矩形像素在其上分别包括约60个图案单元。根据计算的1.6°/60可以明白,对于各亮点,通过平均随机化图案单元的形状提供约0.03度的离散角。
根据上述分析,制造反射膜,作为比较采样(comparative sample),该比较采样包括多个周期性排列的而且分别包括60个随机化图案单元的图案单元组。根据标准图案单元,对这些图案单元的形状进行平均随机化。图10示出这样制造的比较例的反射膜上的图形的原理图。反射膜37具有利用公式(4)表示的图案单元的形状,其中“l”、Ls和P分别是3(微米)、20(微米)和0.4,即,3 r 20 rnd 0.4。
利用太阳光辐照图10所示的反射膜37,而且利用肉眼观察反射光,可以发现存在彩虹色的反射光。认为存在彩虹色的原因是,尽管根据标准图案单元对每组内的60个图案单元进行了随机化,但是肉眼仍可以观察到作为离散点的亮点。更具体地说,为了抑制反射光的彩虹色,获得0.03度的离散角还不够,这样就需要通过在每组内采用更多(N)的图案单元使亮点的离散角更小。
根据上述实验和附近分析,制造多个反射膜,作为在每个图案单元组中分别具有不同数量(N)的图案单元的采样,N的不同数量包括50,100,1000和10,000。利用太阳光辐照这样制造的采样,而且对于反射光是否存在彩虹色,利用肉眼观察该反射光。将各采样的实验结果和亮点的离散角列在下面的表-1中。
表-1

根据表1可以进一步明白,该实验确认亮点的0.01度或者更小的离散角α将彩虹色抑制到低于某种程度,而且0.001度或者更小的离散角可以有效抑制彩虹色。
除了其中凸形部分配置图案单元的周边的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上述采样使用的配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中凹形部分配置图案单元的周边的另一种结构。这种配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中互相分离布置图案单元、其中图案单元具有非三角形的诸如多边形或者圆形的另一种形状的另一种结构。在其中图案单元具有不同形状的结构中,可以将相邻标准图案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为标准间距Ls,而且该距离可以代入公式(5)中的标准间距Ls。
因此,本发明在LCD器件上采用了反射膜,它包括位于反射膜的表面上的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反射膜具有包括多个组的整体图形(overall pattern),该多个组具有周期性排列的而且分别包括固定数量(N)的以间距L排列的随机化图案单元的公共图形。确定随机化的间距N和间距L,以使亮点的离散角为0.01度或者更小,而且优选为0.001度或者更小。用于计算亮点的离散角的波长λ可以是一般入射角的平均波长或者正常(regular)波长λA。此外,为了获得亮点的离散角的适当偏差,将该顶点的最大位移量设置为0.4或者更大。
现在,将参考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式LCD器件的像素。有源阵列驱动型的LCD器件10包括位于每个像素内的开关元件。LCD器件10包括TFT衬底11、反向衬底(counter substrate)12以及插在TFT衬底11和反向衬底12之间的TN方式LC层13。LCD器件10还包括一对插在衬底11和12与LC层13之间的偏振膜(未示出)。
TFT衬底11包括玻璃衬底主体14以及多个形成在其上而且分别包括TFT 16的像素。TFT 16包括门电极16a,形成在玻璃衬底主体14上;门绝缘膜15,形成在门电极16a上;半导体激活层16c,由非晶硅构成;一对欧姆接触层(ohimic contact layer)16e,形成在半导体激活层16c的两个端部;源极/漏极16b和16e,与各电阻接触层16e接触布置。
第一介质层17覆盖TFT 16,该TFT 16包括源极/漏极16b和16d、半导体激活层16c和欧姆接触层16c。对多个岛形凸起18配置的有机绝缘体层设置在第一介质膜17上。岛形凸起18的高度约为2至4微米。第二介质膜19形成在包括岛形凸起18、第一介质膜17和源极/漏极16d的表面的整个表面上。第二介质膜19上具有通孔21,通过该通孔21,形成在第二介质膜19上的铝(Al)反射膜20接触源极16d。反射膜20具有与下面的岛形凸起18和第二介质膜17的轮廓相符的凸形表面和凹形表面。反射膜20用作像素电极。
图2是反射膜20的平面俯视原理图。反射膜20具有多个图案组36,每个组分别包括多个(10×20=200)分段27。反射膜20的每个分段27配置像素电极,而且其上包括50个图案单元31。因此,每组分别包括10,000个图案单元31。根据标准图案单元30随机化该图案单元31。所有图案组均具有同样的随机化图形。换句话说,LCD器件上的反射膜具有所有图案组的固定图形。
每个图案单元31分别是三角形的,利用包围内部凹形部分的凸形部分形成其3个边。通过随机化标准图形,分别形成每个图案单元31,如图4所示,该标准图形包括多个等边三角形31。标准图案单元包括外围凸形部分,配置宽度“l”为3微米的有效反射面;以及凸形部分,被凸形部分32包围。标准图形的间距Ls是26微米。在该例子中,随机化等边三角形时顶点的最大位移量P被设置为0.5。
利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图案单元31的配置3 r 26 rnd 0.5通过利用Ls=26,N=10,000和λ(绿)=545nm代替公式(5)中的Ls、N和λ,计算亮点的离散角α,以获得值α=0.00012度。
参考图1,反向衬底12包括玻璃衬底主体26;滤色器25,形成在玻璃衬底主体26上;以及透明反向电极24。入射到反向衬底12上的入射光Li通过反向衬底12和LC层13,到达反射膜20的表面。反射膜20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Lr通过LC层13和反向衬底12,以向LCD器件10的外部发射。
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通过将顶点的最大位移量P设置为0.4或者更大,而将亮点的离散角α设置为0.001度或者更低,在反射光中观察不到彩虹色,从而实现了超级图像质量。本实施例的LCD器件抑制对比度的降低,因为使用的普通粘合剂层,而未使用球珠粘合剂层。此外,还抑制了彩虹色,而与每个像素的反射膜的大小无关。
下面将参考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LCD器件的制造方法。利用公知技术,在玻璃衬底主体14上形成保护绝缘体层15、TFT 16和第一介质膜17。然后,利用有机绝缘体膜,在其上形成厚度为2至4微米的光致抗蚀剂膜,然后,利用光掩模执行光刻步骤,以使该有机绝缘体膜18选择性地曝光,从而实现图形化。
光掩模的图形是图2所示的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而且具有对应于三角形图形31的凸形部分32的光透射区和对应于凹形部分38的光屏蔽区。与有效反射面对应,光透射区的宽度为3微米。使有机绝缘体膜曝光可以使光掩模的图形转印到有机绝缘体膜上。在进行了光刻步骤之后,进行热处理,以选择性地蚀刻有机绝缘体膜的固化部分,从而获得多个由有机绝缘体构成的岛形凸起18。
接着,在整个表面上形成介质膜,利用抗蚀剂图形,利用光刻法图形化该介质膜,以获得其上具有通孔21的第二介质膜19。然后,通过在第二介质膜19上溅射铝Al来淀积铝(Al)膜,然后,图形化该铝膜,以形成多个在像素内分别用作像素电极的反射膜20部分。反射膜20具有与下面的岛形凸起18的轮廓相符的凸形表面和凹形表面。
下面将参考图3说明反射膜图形的设计过程。该设计过程包括确定标准图案图形,然后,确定标准图案单元的顶点的最大位移量P为0.4或者更大的步骤(步骤S1)。接着,假定标准间距Ls和单元数“N”确定每个图案单元组内的图案单元的数量(步骤S2)。此后,根据公式(5),利用假定值,计算亮点的离散角α(步骤S3)。判定离散角α的计算值是否等于或者小于0.01度(步骤S4)。如果在步骤S4判定,离散角α的计算值等于或者小于0.01,则该处理过程进入步骤S5,在步骤S5,假定标准间距Ls和单元数N是固定的。因此,获得了包括标准图案单元的标准图形。此后,利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以便随机位于标准图案单元的顶点,从而获得该组的图案图形(步骤S6),结束设计该图形的处理过程。周期性地排列所获得的该组图形,以形成反射膜的凹形图形和凸形图形。
在步骤S4,判定离散角α大于0.01度,该处理过程进入步骤S6,以增大假定的标准间距Ls和/或者单元数N,然后,返回步骤S3和S4,在步骤S3和S4,计算并检验亮点的离散角。
请注意,在随机化图形的过程中,使标准图案单元的顶点位移,但是对于随机化的每行或者每列图案单元,可以改变反射膜的宽度。
由于仅利用例子对上面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的实施例,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器件,包括液晶(LC)层;以及反射膜,用于反射透过所述LC层的光,以使所述入射光再通过所述LC层,所述反射膜上具有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所述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包括多个具有公共图形而且周期性地排列的图形组,所述图形组分别包括多个(N)图案单元,每个所述图案单元分别具有在等于或者小于0.4的最大位移量范围内从包括多个标准图案单元的标准图形内的标准图案单元的相应顶点随机位移的顶点,其中每个图案单元的各顶点的所述随机位移允许利用下面的公式确定各亮点的离散角αα=(λA/Ls×N)·(180/π)以呈现0.01度或者更小,因为所述反射膜反射的所述入射光的衍射,产生所述亮点,所述λA是所述入射光的平均波长,所述Ls是所述标准图形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器件,其中所述亮点的离散角等于或者小于0.001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器件,其中利用用于控制与反向电极相连的所述LC层的偏振的多个像素电极,配置对应于所述图形组的部分所述反射膜。
4.一种用于设计液晶显示器(LCD)器件的方法,该LCD器件包括液晶(LC)层;以及反射膜,用于反射透过所述LC层的光,以使所述入射光再通过所述LC层,所述反射膜上具有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所述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包括多个具有公共图形而且周期性地排列的图形组,所述图形组分别包括多个(N)图案单元,所述方法包括在等于或者小于0.4的最大位移量范围内,使包括多个标准图案单元的标准图形内的标准图案单元的各顶点随机位移,以便所述图案单元的所述顶点的所述随机位移允许利用下面的公式确定各亮点的离散角αα=(λA/Ls×N)·(180/π)以呈现0.01度,因为所述反射膜反射的所述入射光的衍射,产生所述亮点,所述λA是所述入射光的平均波长,所述Ls是所述标准图形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N和所述Ls,以使所述亮点的所述离散角呈现0.001度或者更小。
全文摘要
反射式LCD器件包括具有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的反射膜,其中凸形图形和凹形图形包括多个具有公共图形而且分别包括多个(N)个图案单元的图案组。通过随机化包括多个标准图案单元的标准图形上的相应图案单元,获得每个图案单元。在随机化过程中,反射入射光的衍射产生的亮点的离散角呈现0.01度或者更小。利用下面的公式确定各亮点的离散角αα=(λ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727950SQ200510088188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
发明者坂本道昭 申请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