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用护目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41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驾驶用护目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用光学镜片,特别涉及一种防蓝光的驾驶用护目镜片。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供驾车者使用的驾驶眼镜为太阳镜、墨镜、偏光眼镜、增光眼镜等,用以避免汽车或摩托车在行使中遭遇白日强光以及夜晚行车时交汇时大灯眩光,光线突变易造成驾车者眼睛的视觉障碍。
墨镜可滤去紫外光并使可见光透过率下降,(一般不超过30%),用于阻挡大灯的强光,但也同时把路面光线挡住,使驾车者看不清路面。墨镜的暗色会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驾驶者作出错误的判断,易引发事故。而且这种太阳镜和墨镜由于透过率过低不适合晚上使用。
偏光镜采用光学偏振片,对光线有分解作用,消除入射光波中的一个方向的分量,使得透过率下降(14-32%之间)以防眩光和强光;由于它不能随光线强弱自动调节变化,弱光条件和夜间会影响司机对路况的视觉。
夜视镜为夜间佩戴的加强型专用镜,其材质为普通胶片涂有黄色反光材料,可以在光线较暗时靠黄色本身的色彩鲜明来反光,增强路况清晰度,但是无偏光防眩作用,对会车时远光灯的眩目现象根本无法避免,同时缺少自动调节作用。
公开号为22938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眼镜,它包括镜架、镜片,左、右镜片上分别有一处局部挡光区,镜片自下而上设有三个不同透光率的染色层、涂层或镀层,下部为无色,中部为黄色,上部为深色,镜片整体的透光率由下而上不断减少;所述局部挡光区的透光率≤45%且>1%,面积≥18平方毫米且小于上部深色区,两局部挡光区之间的距离≤70毫米。该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为可衰减80%强光,而且不影响看路面的清晰度。但该实用新型眼镜的下部为无色透明区域不能有效地控制可见光中的短波长可见光量子透过,无法降低短波长光量子辐射对眼睛视网膜的损害。
除了紫外线,短波可见光即近紫光和蓝光对眼底视网膜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蓝光伤害会引起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严重时导致失明。现有技术中未能提供既能满足驾车时视觉需要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控制短波长可见光对眼睛视网膜的光化学损害的驾驶用护目眼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驾驶用镜片不能阻挡蓝光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防强光、眩光,增亮弱光;又可以防蓝光伤害的驾驶用护目镜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驾驶用护目镜片,包括基片和复合基片上的色层,其特征是基片为含紫外光吸收剂的树脂片,基片上依次复合防蓝光的色层、强化层和增透膜层,色层由分散染料溶液浸染,呈上深下浅。
基片可为聚碳酸酯(PC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烯丙二甘醇碳酸酯与二异丙基过氧化碳酸酯共聚物(CR-39片)的其中任意一种。
含紫外光吸收剂的基片经过两次浸染、清洗、强化,复洗、镀膜、检验等合成驾驶用护目镜片。通过浸染控制短波吸收量使镜片出现了上深下浅的效果,使镜片在不改变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抗强光以及抗短波、紫外伤害。同时,镜片表面可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为PVD技术)蒸镀了一层“增透蓝”或“增透绿”,提高镜片透过率的同时并也使镜片表面更加美观。
所述的基片由上至下分为呈墨绿或灰色的挡强光区、呈蓝绿色的主视区和黄色或黄绿色的增光区。
上述浸染用的分散染料溶液为分散黄和分散蓝以及分散红配制的溶液,上述的基片可为添加了色素的树脂经注塑成型。
所述的增透膜层为至少一层低折射率膜层和至少一层高折射率膜层交替叠合附着于镜片表面的蒸镀膜层。低折射率膜层为氟化镁膜层、二氧化硅膜层或一氧化硅膜层其中任意一种;高折射率膜层为二氧化钛膜层、氧化锆膜层、氧化铝膜层或氧化钴膜层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用护目镜片,挡强光区在波长280-3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0.5%,在波长380-41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2%,在波长410-45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5%,在450-7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20%;可以距离水平中心线上8mm~12mm作为挡强光区的检测中心点。
主视区在波长280-3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0.5%,在波长380-41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8%,在波长410-45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10%,在450-7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小于75%;在距离水平中心线上6mm作为主视区的检测中心点。
增光区在波长280-3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0.5%,在波长380-41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5%,在波长410-45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20%,在450-7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小于83%,在距离水平中心线下7~8mm作为增光区的检测中心点,上述镜片的屈光度和散光度为1度~1200度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适合于各种光学树脂镜片的平光镜、老花镜、屈光度镜片及风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基片表面附着一层防蓝光伤害的色层,有效控制短波可见光对眼睛的伤害。
2、色层由上至下分为呈墨绿或灰色的挡强光区、呈蓝绿色的主视区和黄色或黄绿色的增光区,可以满足同时满足强光和夜晚驾驶者的要求。
强光区呈墨绿色,晴天的强阳光下100%过滤去200nm-380nm的紫外光;基本上滤去在380-410nm波长的紫光和蓝光和一定比例太阳耀光;主视区能80%过滤410-450nm波长的蓝光,而对450-780nm波长的可见光透过率可高达83%以上;夜晚交汇车的大灯照射,当在晴天的强阳光下或有交汇大灯照射时可以改变头部姿势以镜片上部深色区滤去交汇车的强眩光,极大地提高了交汇中及交汇后的视觉能力。同时感觉视物清晰,辨色柔和。
下部的增光区为增亮区,黄色在人眼可见光谱区段适中,亮度明快舒适,色彩度鲜艳。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极为清晰的成像。本实用新型选黄绿色,使镜片其既防蓝光又增加透过率,视物色调柔和舒适。
驾驶员将眼镜稍稍往上抬起或将头部稍稍仰起,就可在晚上行车时或在恶劣气候视线较差对路况有一个清晰的视觉效果,为安全行车提供保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图1为驾驶用护目镜片的横截面,镜片从内到外依次为基片1、附着在基片上的防蓝光色层2、强化层3和增透层4。
色层2为短波可见光吸收剂浸染镜片而成。短波可见光吸收剂为分散黄、分散蓝和分散红。
一次浸染的溶液配比是纯水65kg、分散黄302g、分散蓝11g二次浸染的溶液配比是纯水65kg、分散黄251g、分散蓝63g三次浸染的溶液配比是纯水65kg、分散黄200g、分散蓝100g、分散红27g。
用浸染法在75℃以上的水温下浸染,调整吸收剂的含量和浸染时间,使基片呈现黄绿、蓝绿和墨绿的区域如图2所示的三个区域墨绿色的为挡强光区4、呈蓝绿色为主视区5,黄色或黄绿色为增光区6。
镜片浸染时的着色顺序为先黄绿、后兰绿、再墨绿或黑。黄绿色浸染是全片均匀着色;兰绿色着色时液面处在镜片水平中心下2mm之间,着色为渐变着色,自下而上逐渐加深;黑色着色时液面处在镜片水平中心线上8-12mm之间,着色为渐变着色,自下而上逐渐加深。
防蓝光色层2的浸染过程如下选择选择已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的优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平光眼镜片,用分散黄和分散蓝溶液浸染呈透明的黄绿色。
将经上述处理后的镜片再次浸染,浸染的方法为渐变浸染法,使镜片从中部开始自上而下逐渐加深。浸染液的色调为兰绿色。
将上述的镜片再次浸染,浸染的方法为渐变浸染法。使镜片从距水平中心线下8-12mm开始自上而下逐渐加深。浸染液的色调为墨绿色或灰黑色。
根据基片材质如PC片、AC片、CR-39片等不同规格产品,调整浸染吸收剂比例、浸染的时间以及温度,以达到光学指标为准。
或者材质为PC、PMMA、AC,则可以采用干法着色,即将一定量的色素和上述材质的无色透明粒子并加入一定量活性剂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注塑成型,使镜片具有浸染后同样的光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用镜片的光学指标达到如下要求(光谱分量区的光谱透射比(%)

浸染后的镜片经超声波清洗后,放入70℃的烘箱中,烘干历时60分钟。
镜片固色好后进行强化,采用镀抗磨损膜技术,可以选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强化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左右的烘箱中聚合2-3小时,强化层3厚约3-5微米。
将上述镜片放入真空度为3×10-3pa的真空室内,以电子束流将膜材蒸发后以分子的形式沉积在镜片的表面,形成第一个膜层,再以电子束将第二种膜材以分子的形式沉积在镜片的表面,如此形成第二、第三层膜层。每两次用于蒸发的膜材系低折射率膜材和高折射率膜材交替,以形成低折射率膜层和高折射率膜层的交替。由内至外分别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铝膜层或氧化钴等膜层中的任何一种,上述蒸镀膜层附在强化层3表面,属于增透层4。
权利要求1.一种驾驶用护目镜片,包括基片和复合基片上的色层,其特征是基片为含紫外光吸收剂的树脂片,基片上依次复合防蓝光的色层、强化层和增透膜层,色层由分散染料溶液浸染,呈上深下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基片由上至下分为呈墨绿或灰色的挡强光区、呈蓝绿色的主视区和黄色或黄绿色的增光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散染料溶液为分散黄和分散蓝以及分散红配制的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基片为添加了色素的树脂经注塑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增透膜层为至少一层低折射率膜层和至少一层高折射率膜层交替叠合附着于镜片表面的蒸镀膜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低折射率膜层为氟化镁膜层、二氧化硅膜层或一氧化硅膜层其中任意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高折射率膜层为二氧化钛膜层、氧化锆膜层、氧化铝膜层或氧化钴膜层中任意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挡强光区在波长280-3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0.5%,在波长380-41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2%,在波长410-45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5%,在450-7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20%;主视区在波长280-3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0.5%,在波长380-41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8%,在波长410-45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10%,在450-7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小于75%;增光区在波长280-3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0.5%,在波长380-41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5%,在波长410-45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大于20%,在450-780nm的光谱透射比不小于8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驾驶用护目镜片,其特征是镜片的屈光度和散光度为1度~1200度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专利摘要一种驾驶用护目镜片,属于日用镜片光学技术领域,包括基片和复合基片上的色层,其特征是基片为含紫外光吸收剂的树脂片,基片上依次复合防蓝光的色层、强化层和增透膜层,色层由分散染料溶液浸染,呈上深下浅。本实用新型在基片表面附着一层防蓝光伤害的色层,有效控制短波可见光对眼睛的伤害,同时镜片由上至下分为呈墨绿或灰色的挡强光区、呈蓝绿色的主视区和黄色或黄绿色的增光区,可以满足同时满足强光和夜晚驾驶者的要求。
文档编号G02C7/00GK2842471SQ20052001401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周银明, 周青海 申请人:周银明, 周青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