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42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特别是一种运用轴流风扇配合一渐缩风道同时将灯泡及光学组件进行散热的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投影机的应用也越加广泛以便利人类的生活。而因应参加会议人数会增加或使观众会有较舒适的视觉观感,相对需要更大的屏幕以供选择使用,因此投影机不得不选用较高功率的灯泡,如何提升投影机的较佳散热效果,成为业者所努力去克服研发的问题。
在传统的投影机中,为冷却高功率灯泡的高温,加设了单一高转速的排气风扇,可提供将高功率灯泡的热量排出投影机外。但如此会导致投影机整体噪音度增加到令使用者感觉不舒适,且高转速的震动亦使投影机的使用寿命缩短。另单一排气风扇亦无从解决其它位置的冷却问题。因此美国专利US6203159“投影机装置”,揭露藉由于灯泡一侧且邻近投影机后机壳处设置二个并排的风扇,且配合前机壳的风扇以及机壳下方的风扇,进行抽离投影机的热空气,以进入的冷却气流将进行整个灯泡的冷却。但是部分冷却气流进入前灯壳时,会顺前灯壳的形状流至后机壳,而无法进入高热的灯心部有效冷却灯泡,相对使风扇及灯泡的寿命减短。
请参阅图1所示的传统投影机的灯泡冷却装置,该灯泡冷却装置1包括一投影机灯泡11、一第一排气风扇12、一第二排气风扇13以及一鼓风机14。该第一排气风扇12以及该第二排气风扇13设置于贴靠投影机的一外壳15上。而该投影机灯泡11具有一灯心部111以及一反射罩112,该灯心部111设于该反射罩112内,而该第一排气风扇12与该鼓风机14邻近该投影机灯泡11的前端,且分别位于该投影机灯泡11的二侧,该第二排气风扇13邻近该投影机灯泡11的后端,并使该鼓风机14的出风口朝向该灯心部111。
另外,该灯泡冷却装置1于该投影机灯泡11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隔板16以及一第二隔板17,该第一隔板16将该第一排气风扇12与该第二排气风扇13分隔,使得冷却该投影机灯泡11的气流分成二道。其一藉由该第一排气风扇12吸引该鼓风机14的出风口所送出的冷空气,直接导向该反射罩112内,以冷却该灯心部111。另一藉由该第二排气风扇13吸引导向该投影机灯泡11的后端,以冷却该反射罩112的外表面。
但以上传统投影机的灯泡冷却装置1仅能对该投影机灯泡11进行冷却,对于该投影机灯泡11外部的其它具吸热光学组件还无法加以散热,因此整个投影机系统使用时温度亦相当高,且因使用该鼓风机14进行散热会产生风切声,亦使整体噪音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通过用加速及集中的出风量直接对高瓦特灯泡进行冷却,达到较佳散热效果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利用单一风扇进行其它吸热光学组件的散热,以简化投影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用轴流风扇取代鼓风机,运用轴流风扇转速较鼓风机慢以及出风量较大的特性,来降低投影机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通过调整开口位置,对高温处直接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风道装置包括一投影部,具有一灯泡与一光学组件组;一轴流风扇,设于该投影部的一侧,该轴流风扇具有朝向投影部的一送风口;一渐缩风道,具有一第一风口与一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邻靠送风口,该第二风口邻靠灯泡,该第一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二风口的截面积,且该送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一风口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1)散热效率高;2)噪声小;3)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习用投影机的灯泡冷却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道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灯泡冷却装置;11投影机灯泡;111灯心部;112反射罩;12第一排气风扇;13第二排气风扇;14鼓风机;15外壳;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2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20投影部;21灯泡;211发光体;212罩体;22光学组件组;23轴流风扇;231送风口;24排气风扇;25渐缩风道;251第一风口;252第二风口;253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及风道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该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2,其主要由一投影部20、一轴流风扇23以及一渐缩风道25所构成。其中该轴流风扇23设于该投影部20的一侧,且该轴流风扇23具有对向该投影部20的一送风口231。而该投影部20具有一灯泡21与一光学组件组22,该灯泡21还具有一发光体211以及一罩体212,且该发光体211设于该罩体212内。该光学组件组22设于该罩体212外,并与该灯泡21相对应。该光学组件组22由分散设置的多数光学组件(例如滤光片、旋转色盘、镜片等等)构成,由于此所述的光学组件组22可选用习用的光学组件组来使用,且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故以下将不赘述其详细构成。因此,当该发光体211产生光能量时,部分会直接投射至该光学组件组22上,而部分会藉由该罩体212内缘面反射至该光学组件组22上,故该光学组件组22会吸收大量来自该发光体211的光能量及热量。
而该渐缩风道25具有不同截面积的一第一风口251以及一第二风口252,该第一风口251邻靠该送风口231,而该第二风口252邻靠该灯泡21且对向该罩体212内。该第一风口251的外缘轮廓约略呈与该轴流风扇23的外缘轮廓相似,但具有一侧边253为一直线形状的半圆形设计。而该第二风口252约略呈一矩形形状,当然亦可以是一圆形形状或是为其它形状,诸如此类的变化可由本领域数量技术人员依据上述的说明加以变化实施,故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于此并不再多加赘述。且藉由设计该第一风口251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二风口252的截面积,可将该轴流风扇23吸入的外界冷空气流顺的加速并集中通过该罩体212内,以增加对该灯泡21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风扇24设于该投影部20的另一侧,利用该轴流风扇23与该排气风扇24的相互配合形成若干气流,且该送风口231截面积大于该第一风口251的截面积,因此当该轴流风扇23吸入的外界冷空气,部分会进入该渐缩风道25对灯泡21进行冷却,部分会沿叶片旋转的轴向方向送入该光学组件组22。最后再藉由该排气风扇24将通过该灯泡21以及该光学组件组22所吸附热量的气流排出。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为更利于将该投影部20的热量导出,该排气风扇24是轴流排气风扇。因此藉由前述的结构,可大幅提升整体的散热效率以及该灯泡21的散热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风251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二风口252的截面积,将该轴流风扇23吸入的外界冷空气加速并集中通过该罩体212内,产生风力集中的功能,以增加对该灯泡21的散热效果。而设计该轴流风扇23的出风口231截面积大于该第一风口251的截面积,使部分由该轴流风扇23吹出的冷却气流,除了部分经由渐缩风道25而集中吹向罩体212内侧的发光体211进行冷却后再被排气风扇24排出之外,还有另一部分冷却气流不进入渐缩风道25而是直接吹向该光学组件组22以进行冷却,之后再被排气风扇24排出。如此,便可使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23在搭配渐缩风道25使用后,不仅可提供“集中风力”冷却灯泡21的发光体211功能之外、更同时可提供以“大范围”冷却气流吹向光学组件组22所包含的分散设置的多数光学组件的冷却功能,以大幅提升散热效果。
以上说明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改变,其产生的功效与特征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类似,并且可由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所构想的,例如该轴流风扇23为二个或更多,或是该排气风扇24为三个或更多的变化等等,均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风道装置包括一投影部,具有一灯泡与一光学组件组;一轴流风扇,设于该投影部的一侧,该轴流风扇具有朝向投影部的一送风口;一渐缩风道,具有一第一风口与一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邻靠送风口,该第二风口邻靠灯泡,该第一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二风口的截面积,且该送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一风口的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泡还具有一罩体,且该光学组件组设于该罩体外并与该灯泡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灯泡还具有一发光体,该发光体设于该罩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排气风扇,该排气风扇设于该投影部的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风扇是轴流排气风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风扇为二个,分别为对应该灯泡的一第一排气风扇以及对应该光学组件组的一第二排气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投影机的冷却风道装置,包括一投影部,具有一灯泡与一光学组件组;一轴流风扇,设于该投影部的一侧,该轴流风扇具有朝向投影部的一送风口;一渐缩风道,具有一第一风口与一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邻靠送风口,该第二风口邻靠灯泡,该第一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二风口的截面积,且该送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该第一风口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率高、噪声小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文档编号G03B21/16GK2786659SQ20052001586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7日
发明者李文宗, 粘庆忠, 杨宗勋, 林信豪 申请人: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