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86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的光学眼镜,尤其涉及用于视近的光学眼镜的配装。
背景技术
视近的距离一般在33cm左右,视近时的眼位产生不同于视远时的状况。用于视近眼镜的配装若不适应视近时眼位的变化,则不能达到视近眼镜应有的配戴效果,甚至会使配戴者产生用眼不适。
常规眼镜配装时,统一按照眼睛视远平视状况控制配镜镜片的光学中心位置,光学中心一般在镜框高度的几何中心。在视近时,头位或/和体位前倾,眼球向内下方转动,瞳距(视线距)较视远时减小。而用于视近的眼镜,例如老光镜或预防、控制及治疗屈光不正的复合光学眼镜等,若按常规方法控制配镜的光学中心或基准点的位置,制成的眼镜往往会使戴镜者视近时视轴较多地偏离光学中心或基准点,造成不适当的棱镜效应,使之无法长时间舒适用眼。尤其是双眼屈光参差的配戴者,其棱镜效应偏差较大,更易产生用眼不舒适。
前述预防、控制及治疗屈光不正的复合光学眼镜,是根据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的应用,采用球面镜复合基底向内三棱镜制成的复合光学眼镜,可以减轻人眼视近时调节和集合,所以对于预防、控制和治疗屈光不正有良好效果。但是,除了上述配装结构不够合理会产生不适当的棱镜效应外,其特殊镜片结构涉及到的配装结构不够合理,对实际使用效果亦影响较大。具体而言,现有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镜片外曲面的设计几乎是固定的,所需的屈光度和棱镜度均通过加工镜片的内曲面实现。通常,复合光学镜片可采用与常规通用的镜架(镜框)配装。但是,由于有三棱镜的复合,整个镜片的内、外两端存在明显的厚薄之差。如图1所示,现有镜片与镜架配装时,镜框内周框圈沿镜片外曲面外周框圈与之卡接,虽然这样较为美观,但却使得镜片球面轴线与视轴产生较大的差角,导致内曲面曲率与人眼角膜曲率不相匹配,透镜所折射的棱镜及屈光效应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影响了复合光学眼镜预防、控制及治疗屈光不正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视近眼镜配装结构存在问题,提出一些针对老光镜或复合光学眼镜等视近眼镜配装结构的改进,从而使视近眼镜配装结构趋于科学、合理,能让戴镜者视近用眼舒适,或更能达到理论研究所能取得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屈光不正良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实现以上目的一种视近眼镜,包括镜框、镜片,其特征在于镜片光学中心(基准点)配装在镜框高度几何中心下方的适当位置,即镜片光学中心(基准点)在镜框高度几何中心的垂直下方4mm,垂直方向的调节范围为±1mm。
作为视近的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其镜片由球面镜和三棱镜复合而成,镜框内周框圈沿所述复合镜片内曲面外周框圈与之卡接。
由于上述视近眼镜的光学中心(基准点)配装在镜框高度几何中心下方的适当位置,因此当视近时,头位或/和体位前倾,视轴随眼球向内下方转动而偏转,中心视线正好通过镜片基准点,避免视近产生不良三棱镜变化效应引起的用眼不舒适。
上述复合光学眼镜的镜片一般与常规通用镜架(镜框)进行配装。镜架和镜片设计应适合人的脸型和人眼角膜曲率,并使得戴镜者视轴能够正确通过镜片光学中心。镜片内曲面上光学中心位于镜片内曲面后顶点,该点也是检测复合光学镜片屈光度和棱镜度的基准点。按照镜架和镜片设计及加工等情况,以镜框内周框圈沿所述复合镜片内曲面外周框圈与之卡接,配戴时有厚薄之差的复合光学镜片内曲面球面轴线(通过镜片内曲面上光学中心)可与视轴相吻合,镜片内曲面曲率能与人眼角膜曲率相匹配,使透镜所折射的棱镜与屈光效应符合实际需求。
由此可见,通过本实用新型配装结构的改进,使得老光镜或复合光学眼镜等视近眼镜的配装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近视时的用眼情况。复合光学眼镜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研究得出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屈光不正的良好效果。


图1为现有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配装结构的镜框与镜片卡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改进的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镜框与镜片卡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改进的镜片光学中心(基准点)位置示意图。
在以上各示意图中1-视轴,2-角膜,3-镜片内曲面,4-镜片,5-镜框,6-镜片外曲面,7-镜片球面轴线,8-镜片基准点,9-镜框高度几何中心,B-镜片内曲面外边后端点,B’-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F-镜片外曲面内边前端点,O-镜框外边后端点,I-镜框内边后端点,B、B’、F、O、I各点在同一截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视近时,头位或/和体位前倾,瞳距(视线距)随眼球向内下方转动而偏转,使镜片光学中心(基准点)相对视线上移,眼镜对配戴者所产生的棱镜变化效应1)单纯棱镜并不会产生垂直方向的变化效应;2)单纯的球面凸透镜,或者球面凸透镜和三棱镜复合的光学镜片,产生基底向上三棱镜变化效应;3)单纯的球面凹透镜,或者球面凹透镜和三棱镜复合的光学镜片,产生基底向下三棱镜变化效应。上述三棱镜变化效应随球面镜屈光度不同而程度不一,球面镜屈光度(绝对值)越大,其三棱镜变化效应也越大。现行按GB13511-1999标准5.4款项规定,镜片的光学中心应位于镜圈几何中心垂直方向上下3mm的范围。而用于视近的眼镜,若掌握在所规定的下偏差值尚可,若掌握在所规定的上偏差时,视近则会产生较多的如上所述的三棱镜变化效应。其变化的棱镜度为P=Fd,式中P-棱镜度(Δ),F-顶焦度(D),d-偏差或公差(cm)。
本实用新型提出根据视近眼镜视近时视线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镜片与镜框配装的基准点的位置。普通球面镜和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以镜片内曲(球)面的光学中心作为基准点,其位于镜片的后顶点。所改进的镜片与镜框配装其上下定位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镜片基准点8在镜框高度几何中心9的垂直下方4mm,其调节范围为垂直方向±1mm,可尽量避免上述视近所产生的不良三棱镜变化效应。
实施例二普通球面镜的整个镜片从其中央至边缘径线上基本均匀增厚或均匀减薄,无论在镜片外周框圈任何位置倒角或开槽与镜框(内周框圈)配装卡接,只要配装后镜片后顶点距眼角膜顶点12mm即可。从美观角度出发,图1所示的现有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的配装是镜框5内周框圈沿镜片外曲面6外周框圈与之卡接,则镜片球面轴线7与视轴1产生较大的差角。
用于视近的棱镜式复合光学眼镜,改进的镜片与镜框配装前后定位相对位置情况如图2所示,镜框5内周框圈沿镜片内曲面3外周框圈与之卡接,这样镜片球面轴线7与视轴1相吻合,使镜片内曲面3的曲率与人眼角膜2的曲率相匹配。图2中镜片内曲面外边后端点B和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B’在同一条水平基准线上,调节镜框外边后端点O和镜框内边后端点I到B点和B’点的距离,可确定镜片与镜框配装前后定位的相对位置。通常,OB与IB’的距离相等,配戴时能够使镜片内曲面曲率与人眼角膜曲率相匹配,得到较为理想的光学效果。
由于有球面镜与三棱镜的复合,较高屈光度球面凹透镜复合镜片内曲面会有较深的内凹,镜片内曲面外周内边(图2中B’所在部位)的镜片侧边部位相对较薄,不适宜作倒角或开槽以卡接镜框。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当将倒角或开槽的卡接镜框部位略向前移,但不宜过多,否则,也会造成镜片球面轴线与视轴产生较大的差角。实验表明,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到镜框内边后端点的距离B’I,小于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到镜片外曲面内边前端点距离B’F的二分之一为宜。
通过镜框5内周框圈沿镜片内曲面3外周框圈与之卡接,不仅光学效果较为理想,而且基底向内的高棱镜度镜片也不会挤压镜框托叶(示意图中未画出),便于托叶的调整,以调节眼镜镜片后顶点距眼角膜顶点距离,使之符合要求。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包括镜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基准点在镜框高度几何中心的垂直下方4mm,垂直方向的调节范围为±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为球面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由球面镜和三棱镜复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内周框圈沿所述复合镜片内曲面外周框圈与之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外边后端点到镜片内曲面外边后端点的距离与镜框内边后端点到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到镜框内边后端点的距离小于镜片内曲面内边后端点到镜片外曲面内边前端点距离的二分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近眼镜,例如老光镜或预防、控制及治疗屈光不正的复合眼镜等。本实用新型镜片的光学中心(基准点)配装在镜框高度几何中心下方的适当位置,因此当视近时,头位或/和体位前倾,瞳距(视线距)随眼球向内下方转动而偏转,视线正好通过镜片基准点,可尽量避免视近所产生的不良三棱镜变化效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镜片由球面镜和三棱镜复合而成,镜框内周框圈沿所述复合镜片内曲面外周框圈与之卡接。配戴时能使有厚薄之差的复合光学镜片球面轴线与视轴相吻合,镜片内曲面曲率与人眼角膜曲率相匹配,使透镜所折射的棱镜与屈光效应符合实际需求。
文档编号G02C7/02GK2793766SQ2005200714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9日
发明者潘学龙 申请人: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