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47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的构造,尤其是一种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
背景技术
室内光缆除具备一定的阻燃、抗拉、抗弯和承重性能外,还应考虑其在室内的垂直布缆和水平布缆以及毯下布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现使用中的室内引入光缆,从光缆的内部构造而言,多采用在圆形的截面内设置由外层护套、加强件和套管构成的常规结构——即加强件只有一个且设于套管的一侧,光纤则悬浮于套管内的油膏之中。这种结构的光缆在抗弯曲、抗压、阻燃及避雷等综合性能指标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如抗弯、抗压等性能指标明显不足,因此不完全适宜室内引入光缆的需要,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光缆结构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为实现此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包括外层护套、套管、光纤和加强件,其特征是沿套管直径延长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加强件,光纤套管的个数不少于1个,外层护套的断面是一个沿加强件——套管——加强件方向的扁长形,外层护套的断面为矩形,外层护套的断面为扁圆形;外层护套纵向表面设有指向套管的沟槽。
按本方案实施的光缆,由于在套管两侧设置了非金属制的加强件,不仅提高了光缆的抗侧压力,而且克服了布缆时容易打弯的缺陷,满足了室内纵横布线的要求。其次,还因采用聚烯烃材料而较明显的改善了光缆的阻燃性能和避雷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捷,是一种有益和有效的改进。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就一种实施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护套1的断面是一个矩形,其内置有光纤4的套管3置于护套1的中心,在套管3直径沿长线的两侧设置两个非金属制的加强件2,该非金属加强件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压性能,为室内光缆的顺利布线提供了良好的材质保证。沿护套1纵向表面制有指向套管3的“V”形沟槽5,该沟槽5的作用是为方便的剥开护套1而利于光缆的对接施工。与此同理,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有2根以上光纤套管的光缆,例如,护套内制有2根光纤套管,则加强件的个数即为3个,护套表面的“V”形沟槽5均与其指向的光线套管的个数等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是护套1的断面制成扁圆形(图2),为适应某些大容量传输的需求,该护套1内设置了2根含有光纤4的套管3,在套管3的两侧分别设置3个非金属加强件2,可以说,当护套1内设置2根以上光纤套管时,其加强件的设置个数为(n+1),n为光纤套管的个数。护套两侧为扁圆形的断面具有圆滑、美观的特点,有益于室内布线的协调。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包括外层护套、光纤套管和加强件,其特征是沿光纤套管直径延长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加强件,光纤套管的个数不少于1个,外层护套的断面是一个沿加强件——套管——加强件方向的扁长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其特征是外层护套的断面为矩形。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其特征是外层护套的断面为扁圆形。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其特征是外层护套纵向表面设有指向套管的沟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室内引入光缆,涉及光缆的构造。其特征是沿光纤套管直径延长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加强件,光纤套管的个数不少于1个,外层护套的断面是一个沿加强件——套管——加强件方向的扁长形,外层护套的断面为矩形,外层护套的断面为扁圆形,外层护套纵向表面的中部设有指向套管的沟槽。按本方案实施的光缆,由于在套管两侧设置了非金属制的加强件,不仅提高了光缆的抗侧压力,而且克服了布缆时容易打弯的缺陷,满足了室内纵横布线的要求。其次,还因采用聚烯烃材料而较明显的改善了光缆的阻燃性能和避雷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捷,是一种有益和有效的改进。
文档编号G02B6/44GK2844952SQ2005201451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常亮, 许人东, 周世江, 高元成, 张莉 申请人: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