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激活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7789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激活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眼镜,具体地说涉及包括电激活透镜的眼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复合透镜组件,其包括电激活透镜组件、第一透镜圆片和第二透镜圆片。电激活透镜组件具有带有平面上表面的上基片层和带有平面下表面的下基片层。第一透镜圆片具有与电激活透镜组件的上基片层的平面上表面相邻并平行的平面下圆片表面。第二透镜圆片具有与电激活透镜组件的下基片层的平面下表面相邻并平行的平面上圆片表面。
结合以下附图从以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这些及其它方面将变得明显,尽管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新颖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动和修改。


连同附图一起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充分理解本发明,其中类似的引用号标示类似的要素。
图1是可以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或与之结合使用的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剖面图;图2是图1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底视图;图3A是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透镜组件的展开图;图3B显示图3A复合透镜组件的装配图;图4A是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透镜组件的展开图;图4B是图4A复合透镜组件的装配图;图5显示安装在眼镜框内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透镜组件;图6是可以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或与之结合使用的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剖面图;图7A是图6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底视图;图7B是图6电激活透镜组件的顶视图;图8A是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透镜组件的展开图;以及图8B是图8A复合透镜组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各种不同实施例。正如在这里使用的,任何单数的术语都可以解释为复数,或者,任何复数的术语都可以解释为单数。术语″上″和″下″仅指特定图中所示的元件的相对方向,并不意味着电激活透镜组件相对于环境的任何要求的最后方向。类似地,术语″第一″和″第二″仅仅为了方便起见而使用的,并不意味着装配的任何要求的最后方向或次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形成为电激活透镜元件和被动透镜元件的复合组件的眼镜。这里使用的术语″电激活透镜″是指其光学特性可以随着所施加电力而改变或修改的透镜。特别感兴趣的是由液晶透镜元件形成的可配置来校正任何各种各样视力问题的电激活透镜。
液晶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制造和将这样的透镜组件包括进复合透镜组件有若干挑战性。例如,电激活透镜元件的结构必须建立成控制液晶层的厚度,并允许对复合电激活透镜组件进行修边(即绕边缘去除材料)。眼镜透镜的修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边可使这些透镜(在眼镜框内)与眼睛对齐和定位。
另一挑战是必须在复合透镜组件电激活部分的电子部件(例如驱动芯片、触点和电极)当中建立电通信。正如将要讨论的,这可以通过垂直于这些层的通孔(小洞)完成,因而避开了电激活透镜组件的边缘。这种内部电通信可类似于多层集成电路的设计,其中多个层在物理上隔开,但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通孔彼此通信。
又一个挑战是在物理上将电激活透镜组件集成到复合透镜组件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复合透镜组件可以利用螺丝或螺栓固定(紧固在一起),而这些螺丝或螺栓可以方便地用作电源的电气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复合透镜组件进行修边,以便适当地定位在眼镜框内。
现将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显示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或与之结合使用的电激活透镜组件100。电激活透镜组件100特别适配来用于下面讨论的复合透镜组件中。电激活透镜组件100基本上是一个层叠结构,带有两个电源触点180、182,都定位在它的下表面上。这种层叠结构的这些层,按从上表面到下表面依次为·第一玻璃或塑料基片110,·第一电极层120,·第一对齐层130,·液晶层,包括包围液晶142的间隔物140,·第二对齐层150,·第二电极层160,·第二玻璃或塑料基片170,·触点层,包括电池组电源的正触点182和电池组电源的负触点180,·驱动芯片190。
驱动芯片190通过通孔连接186连接到第一电极层120,而驱动芯片190通过多个通孔连接184连接到第二电极层160。
驱动芯片190可以定位在另一层,例如在第二玻璃或塑料基片170内,其带有到其它元件的适当的通孔连接。或者,驱动器190可以定位在与第二电极层的同一层,以便将必要的通孔数减到最小。
可以称作上基片110的第一玻璃或塑料基片110在上下两侧可以基本上都是平面的。第一玻璃或塑料基片110可以为其它元件提供结构支持,并可以为其它元件提供电气绝缘。基本上平面的上基片110下侧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一电极层120上侧相邻。
第一电极层120可以是固体电极,并可以用作相对于第二电极层160的基准电极。基本上平面的第一电极层120下侧可以用作基片以附在对齐层分子上。第一电极层120的下侧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一对齐层130上侧相邻。
第一对齐层130包括协助液晶层142对齐的材料。基本上平面的第一对齐层130下表面与液晶142和间隔物140相邻。
液晶142的光学特性可以通过电场和磁场改变。或者,间隔物140可以比图1所示的厚,并且可以包围以下全部第一对齐层130、液晶142和第二对齐层150。基本上平面的液晶层142下侧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二对齐层150上侧相邻。
请注意,可以从围绕电激活透镜组件的边缘去掉一些材料,而又不触及或破坏液晶142。具体地说,可去掉或修掉一些间隔物140,而又不触及或破坏液晶142。
第二对齐层150包括协助液晶层142对齐的材料。基本上平面的对齐层150下侧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二电极层160上侧相邻。
第二电极层160可以是固态,或者可以被分段或形成图案。例如,第二电极层160可以是单独受控的形成任意阵列的图案的像素,或者可以形成其它有用的图案,诸如一组同心圆。从驱动芯片190的多个通孔连接184可以单独控制这些像素或图案。请注意,第一电极层120可以用作基准电极,与第二电极层160上的任何电压形成对照。在第二电极层160和第一电极层120之间建立的电场可以影响液晶142的光学性能(诸如屈光指数或透射指数)。电极120和160可以让间隔物环绕它们,以便使与边缘绝缘,并以便允许对电激活透镜组件100进行修边。基本上平面的第二电极160下侧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二玻璃或塑料基片170上侧相邻。
可以称作下基片170的第二玻璃或塑料基片170为其它元件提供结构支持,并可以为其它元件提供电气绝缘。基本上平面的下基片170下侧与电池组电源182的正触点和电池组电源180的负触点的基本上平面的上侧相邻。在实施例中,正触点182和负触点180处于同一层上,但在导电上不直接附在一起。两个触点都在导电上附在驱动芯片190上。另外,这些触点之一可以直接附在第一电极层120上,并可以用作第二电极层160的基准。
驱动芯片190可在物理上附在第二玻璃或塑料基片170上,并可以在导电上附在正触点182和负触点180上。另外,可能有额外的触点(未示出)用以传导控制信号,而且可能有无线信号用的天线(未示出)。或者,控制信号可以机载在电源电压上。
电极层、对齐层和液晶层结合形成一个固定在上下基片层之间的电激活单元。应明白,在电激活单元中还可以包括附加的层。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层120和160在平行的玻璃或塑料薄片或玻片上形成,并用对齐层130和150覆盖以使液晶材料中的分子定向。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电极的图案,以允许产生设计的光学作用。例如,若要求纯的球面能力,则图案可以包括一组可单独寻址的同心环形电极。若使用相位缠绕,则这些电极可以成组或分组,以便减少驱动透镜所需的触点数。若要求一般或任意光学效应,例如较高阶像差的波前校正,则可单独寻址的图案可以包括笛卡尔网格。间隔物140可用来建立一个用液晶或其它电激活材料填充的恒定间隙厚度。驱动芯片可安装在电激活透镜组件的一侧,而电触点通过一组在玻璃或塑料基片中钻孔或切割或蚀刻的通孔形成。
若使用取决于极化的向列型液晶,则可堆叠两个类似于上面所示的电激活透镜组件,并以90°角定向,以便消除双折射的效应。
作为另一方案,可以将固体电极120转变为形成图案的电极和公用的基准电极,后者放在单元的中心,而液晶层在公用电极的每一侧。公用电极可以由薄的玻璃或光学等级的塑料片构造,每一侧均涂有透明导体。两个形成图案的电极上的对齐层可以彼此90°取向。在某些实施例中,可能最好将对齐层放在公用电极的每一侧,公用电极将施加在形成公用电极的透明导体层上面,并彼此呈90°角取向。将会明白,若给单元加上公用基准电极,则可能要加上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导体/通孔,以便允许电压从驱动电路施加到新形成图案的电极。还可以用额外的通孔在新的公用电极和驱动电路之间形成电触点。
若使用胆甾型液晶,则将只需要单个单元来产生光学能力。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目前的讨论限于胆甾型液晶设计,同时理解这里描述的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向列型液晶设计。
图2是电激活透镜元件100的底视图,显示电触点180、182的示例性配置。触点180、182可以由主要地或完全地透明的导电材料,诸如仅举例来说ITO形成。如图2所示,负触点180可以配置成覆盖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并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驱动芯片190。正触点182也可以覆盖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并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驱动芯片190。驱动芯片190可以安装在一个没有导电材料的区域(正负总线除外),使得驱动芯片的各种不同输出管脚(未示出)不会被短路。这样,来自电池组或其它电源的电力可以提供给芯片190,并通过简单地形成到电激活透镜组件100的正触点182和负触点180的电接触,便可以向电激活透镜100供电。电触点的其它几何布局可能证明是方便的,并且芯片190可以移到其它位置。
本专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尽管一个触点被标示为正触点,一个被标示为负触点,但是正负极性可以翻转。
参照图3A和3B,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将上述图1和2类型的电激活透镜元件与一对透镜圆片结合,以产生一个具有固定的或基本能力的复合透镜组件300。
图3A显示复合透镜组件300的展开图。复合透镜组件的元件是·前透镜圆片310,·第一粘附层320,·电激活透镜330(例如在图1和2中描述的电激活透镜),·电池组正端子导线340和电池组负端子导线350,·第二粘附层322,以及·后透镜圆片360。
前透镜圆片310可以有一个基本上平面的下表面。或者,前透镜圆片310的内下表面可以是弯曲的,以便匹配弯曲的电激活透镜组件。前透镜圆片310可以由玻璃或光学等级塑料,诸如仅举例来说CR39、聚碳酸酯或高指数聚合物构造。前透镜圆片310可以由不同于后透镜圆片的材料构造,例如,一个由玻璃而另一个由塑料构造。前透镜圆片310可以具有基本上平面的上下表面,因而具有平的(或零)屈光能力。前透镜圆片310的上表面可以是弯曲的,因而建立屈光能力。前透镜圆片310的基本上平面的下表面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一粘附层320相邻。
第一粘附层320可以是柔性的或刚性的,而且可以是指数匹配的,其屈光指数可以与邻近圆片的屈光指数匹配。基本上平面的第一粘附层320下表面与基本上平面的电激活透镜组件330相邻。
电激活透镜组件330可以是例如图1所示的电激活透镜组件100,或包括后者。基本上平面的电激活透镜组件330下侧可以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正触点区和负触点区。这些触点区定位得与电池组正端子导线340的上表面和电池组负端子导线350的上表面相邻。所述导线也可以是扁平带条。所述导线可以附在替代电源上,诸如存储电容器或太阳能电池。
或者,在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电激活透镜组件330的直径可以小于透镜圆片310和360,还可以小于透镜粘附层320和322。在该实施例中,粘附层将绕电激活透镜组件挤压,并会有效地将其包封起来。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从环绕复合透镜组件300的边缘去除一些材料,而又不触及或破坏电激活透镜组件330的触点或液晶。因而,在该实施例中,复合透镜组件300能够进行修边。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电激活透镜组件330的直径可以小于透镜圆片,并可以用间隔物包围。因而,在该实施例中,复合透镜组件300能够进行修边。
电池组正端子导线340可以在带有与电激活透镜组件330的正触点区(例如图2所示的触点区域282)对应并对齐的区域的扁平带条终止。电池组负端子导线350可以类似的方式终止。电池组正端子导线340的下表面和电池组负端子导线350的下表面与基本上平面的第二粘附层322上表面相邻。
第二粘附层322在形式和功能上类似于上粘附层320。基本上平面的第二粘附层322下表面与基本上平面的后透镜圆片360上表面相邻。
请注意,第二粘附层可以在电池组端子导线周围变形,以便填充电池组端子导线340和电池组端子导线350之间的空间,因而有效地提供一个两侧基本上平面的单层。
另外,请注意,电池组端子导线340和350可以采取大致垂直向下通过第二粘附层322中通孔和后透镜圆片360中通孔(未示出)的路径。当导线340和350采取垂直路径时,并当电激活透镜组件的直径减小(如上面讨论的)时,则复合透镜组件300可进行修边。
修边在光学工艺上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其中透镜(或复合透镜组件300)从边缘去除一些材料,以便相对于环境适当地将修边的透镜定位在框内。例如,一般验光技师或眼镜商将一个空眼镜框放在病人的脸上,然后进行几项测量,然后对透镜进行修边,使得它相对于病人的眼睛适当地定位并对齐在眼镜框内。
后透镜圆片360在形式和功能上类似于前透镜圆片310。前透镜圆片310和后透镜圆片360一起可以为复合透镜组件300的总光学能力提供固定的或基本屈光能力。或者,圆片可以是平的(没有光学能力),而仅仅服务于结构的目的。
图3B显示带有固定的或基本能力的复合透镜组件300的装配图。具体地说,图3B显示以装配或压缩视图表示的图3的各个元件。粘附层320和322将复合透镜组件300粘附在一起。
参照图4A和4B,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将上述在图1和2类型的电激活透镜元件与一对透镜圆片结合,以产生一个具有固定或基本能力的复合透镜组件400。另外,图4A和4B引入螺丝或紧固件470,以便向复合透镜提供额外的机械强度。请注意,当引入螺丝或紧固件时,粘附层变为任选的。
图4A显示一个具有固定或基本能力和带有螺丝或紧固件的复合透镜组件400一个实施例的展开图。各层是·前透镜圆片410,·第一粘附层420,·电激活透镜组件430(例如在图1中描述的电激活透镜),·电池组正端子导线440和电池组负端子导线450,·第二粘附层422,以及·后透镜圆片460。
另外,请注意,螺丝或紧固件470和螺母或紧固件480可用来向复合透镜组件增加额外的支持。螺丝或紧固件在无边眼镜框中可能是特别有用的,因为螺丝或紧固件可以直接附到无边眼镜框上。在某些实施例中,螺丝或紧固件可以用作导电路径,代替电池组端子导线。另外,这些安装螺丝或紧固件可以用来将电激活透镜组件400固定到眼镜框(未示出)。第一粘附层420和第二粘附层422是任选的,因为螺丝或紧固件470和螺母或紧固件480可为复合透镜组件400提供适当的支持。另外,电池组正端子导线440和电池组负端子导线450是任选的,因为电力可通过紧固件470和480传导。
通过螺丝或紧固件路由电力提供了额外的优点。具体地说,若电激活透镜组件的直径小于圆片(并可能用间隔物包围,如上面讨论的),则复合透镜组件400能够进行修边。
修边在光学工艺上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其中透镜(或复合透镜组件400)从边缘去除一些材料,以便相对于环境将修边的透镜适当地定位在框内。例如,一般验光技师或眼镜商将一个空眼镜框放在病人的脸上,然后进行几项测量,然后对透镜进行修边,使得它相对于病人的眼睛适当地定位并对齐在眼镜框内。对复合透镜组件400(电力通过螺丝或紧固件路由)进行修边不会损坏任何电气连接,而且不会损坏液晶。除螺丝或紧固件470和螺母或紧固件480外,其它元件与以前参照图3A描述的复合透镜组件300相同。
图4B显示具有固定或基本能力和包括螺丝或紧固件的复合透镜组件400的装配图。
图5显示装入眼镜框500内的复合透镜组件510的一个实施例。复合透镜组件510可以例如类似于图3A和3B的复合透镜组件300,可以安装在眼镜框500内。
具体地说,在图5中,正端子导线540和负端子导线550将电激活透镜组件电连接到电源,诸如附在框柄560上的电池组570。导线(540和550)可以是轻型导线,或者可以是导电带条。
在图5中的框是无铰链设计,但是有铰链的框也可以使用,并又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尽管图举例说明电池组或电源放置在框柄上,但电源也可以放入透镜内或透镜上,邻近透镜,在桥、鼻垫、铰链上或其内,或者铰链和框前会合的地方,这会潜在地使电源和透镜之间的连接缩短。但若电池组相对较大,则一个舒适的电池组放置位置可以是眼镜框柄搁在耳朵上的地方,使得耳朵承受重量。电源可以包括电池组、电容器、太阳能电池或这些电源的某个结合。例如,太阳能电池可以给电容器充电。另外,眼镜框柄折合或打开的机械动力可以用来向电池组或电容器充电。
图6举例说明类似于图1中实施例的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实施例。但是,图6的电激活透镜组件600将正触点定位在底部,而将负触点定位在顶部,与图1的电激活透镜组件100形成对照,它将两个触点都定位在底部。正如在图6举例说明的,这些触点的位置改变要求通孔的位置改变。
具体地说,图6显示底部上带有正触点和顶部上带有负触点的电激活透镜组件600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各层是·电池组电源680的负触点,·第一玻璃或塑料基片610,·第一电极层620,·第一对齐层630,·液晶层642和间隔物640,·第二对齐层650,·第二电极层660,·第二玻璃或塑料基片670,·电池组电源682的正触点,以及·驱动芯片690。
另外,请注意通往第一电极层620的通孔连接686和通往电池组电源680的负触点的超细导线通孔连接688,以及驱动芯片690和形成图案的电极层660之间的多个透孔通孔连接684。通过各种不同通孔的电触点可以用透明导体诸如ITO制造,它可以在叠代光刻步骤过程中淀积,或通过超细金属导线,设计用来将任何有害装饰作用减到最小。
请注意,电池组触点680和682在物理上是隔开的,分别放在电激活透镜的顶部和底部。这种物理上的分离减少了短路的可能性,并简化了端子导线的放置。
因而,电激活透镜组件600几乎等同于图1所示的电激活透镜组件100,只是电池组电源的负触点重新定位到电激活透镜组件的相对一侧,以及新的有关通孔688。
图7A和7B举例说明图6的电激活透镜元件600的底视图和顶视图,显示电触点680和682的一个示例性配置。
具体地说,图7A显示电激活透镜组件600的下面,其显示连接到驱动芯片690的正触点682。图7B显示电激活透镜组件600的上面,其显示负触点680。负触点680通过导线通孔688连接到驱动芯片690。如图6所示,通孔688穿过上基片610、第一电极层、液晶层中的间隔物640、第二电极层660和下基片670到达驱动芯片690。电激活透镜组件600可以通过正触点682和负触点680供电或充电。除电源以外,正触点682和负触点680可以携带一个嵌入的控制信号,以便与驱动芯片690通信。
参照图8A和8B,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将上述图6和7类型的电激活透镜组件与一对透镜圆片结合,以便产生具有固定或基本能力的复合透镜组件800。
图8A显示带有在相反侧具有电池组触点的电激活透镜组件的复合透镜组件实施例的展开图800。从上到下,图8A显示·前透镜圆片810,·第一粘附层820,·电池组负端子导线或带条850,·在相反侧带有电池组触点的电激活透镜组件830(类似于图6中的电激活透镜组件600),·电池组正端子导线或带条840,·第二粘附层822,以及·后透镜圆片860。
复合透镜组件800类似于图3A中的复合透镜组件300,只是电池组负端子导线位置已移到电激活透镜组件830相反一侧,以便跟随负触点到电激活透镜组件830上侧的运动。因而,复合透镜组件800具有由电激活透镜组件830主体隔开的电池组端子导线。这种分离允许(但不要求)电池组端子导线在同一径向方向退出复合透镜组件800。例如,在图8A中,电池组两个端子导线都向左退出,而且可以轻易地成组在一起或接合进总线中。
尽管未示出,但复合透镜组件800可以用紧固件或螺丝接合,而紧固件或螺丝可以用来传导电力。
图8B显示在电池组正端子导线附近带有电池组负端子导线的复合透镜组件800的装配图。
尽管这里讨论的和在附图中举例说明的几何形状是平面的,但可以设想,也可以使用弯曲的平行表面,这会使采用这里描述的装配方法制造的复合透镜较薄。在电激活透镜组件是弯曲的实施例中,两个圆片可以省去一个,因为电激活透镜组件会提供完成远视力光学能力所要求的两个弯曲表面之一。
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很容易随着广泛的用途而修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许多不同于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和适应,以及许多变动、修改和等效布置,从本发明及其上面的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或得到适当的启示。
尽管上述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要明白,本发明不限于这里公开的构造。在不脱离其精神或本质属性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用其它特定的形式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透镜组件,包括电激活透镜组件,具有带有平面上表面的上基片层和带有平面下表面的下基片层;第一透镜圆片,具有与所述电激活透镜组件的所述上基片层的所述平面上表面相邻并平行的平面下圆片表面;以及第二透镜圆片,具有与所述电激活透镜组件的所述下基片层的所述平面下表面相邻并平行的平面上圆片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第一透镜圆片通过第一粘附层粘附到所述上基片层,而第二透镜圆片通过第二粘附层粘附到所述下基片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机械紧固件,适合于将第一和第二透镜圆片附在所述电激活透镜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激活透镜,其中第一和第二透镜圆片中的至少一个由聚合材料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激活透镜,其中第一和第二透镜圆片中的至少一个由玻璃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激活透镜,其中所述上和下基片层中的至少一个由聚合材料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激活透镜,其中所述上和下基片层中的至少一个由玻璃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电激活单元包括与所述上基片层相邻的第一电极层、与所述下基片层相邻的第二电极层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层中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用间隔物界定的液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所述电激活单元还包括第一对齐层,设置在所述上基片层和所述液晶层中间;以及第二对齐层,设置在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片层中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所述电激活透镜组件还包括驱动芯片,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层电通信,所述驱动芯片适合于控制对第一和第二电极层的电力施加;以及至少一个电触点层,与所述驱动芯片电通信,所述至少一个电触点层具有第一触点区和与第一触点区电隔离的第二触点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电触点层由基本上透明的材料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通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穿过第一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下基片层形成的通孔的电导体建立的,及所述驱动芯片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电通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穿过第二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下基片层、第二电极和所述间隔物形成的通孔的电导体建立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电触点区粘附到所述下基片层的下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透镜组件,其中第一电触点层粘附到所述下基片层的下表面,而第二电触点层粘附到所述上基片层的上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和第二电触点层之间的电通信是通过触点连接器建立的,所述触点连接器穿过通过所述上下基片层和所述电激活单元形成的触点连接器通孔。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激活透镜组件,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单片电极,而第二电极层包括形成图案的电极,所述形成图案的电极配置成将预定光学特性赋予所述液晶。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激活透镜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层各包括配置成将预定光学特性赋予所述液晶的形成图案的电极。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复合透镜组件,包括电激活透镜组件、第一透镜圆片和第二透镜圆片。电激活透镜组件具有一个带有平面上表面的上基片层和一个带有平面下表面的下基片层。第一透镜圆片具有与电激活透镜组件上基片层的平面上表面相邻并平行的平面下圆片表面。第二透镜圆片具有与电激活透镜组件下基片层的平面下表面相邻并平行的平面上圆片表面。
文档编号G02C7/02GK101088041SQ200580044880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日
发明者R·D·布卢姆, W·科科纳斯基 申请人:E-视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