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66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镜头,尤其涉及在装载在手提电脑、可视电话、手机等的CCD、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成像面上,使风景或人物等物体成像的摄像装置使用的、可以实现小型轻量化、提高光学性能及提高制造性的2枚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几年,例如,在使用用于装载在手机、手提电脑或可视电话等上的CCD和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照相机)上,小型轻量化及高性能化(固体摄像元件的高分辨率化等)地要求提高。
因此,关于种摄像装置上所使用的摄像镜头,也在小型且轻量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固体摄像元件的解像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为了对应这样的要求,近几年,这种摄像镜头在小型且轻量的同时,对比1枚透镜构成的透镜系统,能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的2枚透镜构成的透镜系统正在普及,预计这种2枚透镜构成的透镜系统,今后也会进一步增加重视度。
作为2枚透镜构成的透镜系统,到目前为止,公知的有例如专利文献1~4(专利文献1-特开2004-474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32992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3-227999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75719号公报)所示的透镜系统。
然而,专利文献1~4所示的透镜系统,全都是基本构成属于下列3种类型1~3的任意一种的透镜系统。
(类型1)
物体侧的透镜(以下,称第1透镜),为具有正放大率的两凸透镜,且成像面侧的透镜(以下,称第2透镜),为具有负放大率的凹凸透镜,而且是在第1透镜的物体侧配置了光圈的透镜系统。
(类型2)
第1透镜为具有正放大率的两凸透镜,且第2透镜为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而且是在第1透镜的物体侧配置了光圈的透镜系统。
(类型3)
第1透镜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且第2透镜为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而且是在第1透镜的物体侧配置了光圈的透镜系统。
可是,这些类型1~3所属的透镜系统具有如下的问题。
类型1、2所属的透镜系统,由于第1透镜物体侧的面的形状朝向物体侧都是凸形,所以有不能同时实现高远心性和后焦距的问题。
类型3所属的透镜系统,由于第2透镜具有正放大率,所以即使第1透镜与第2透镜的色散相互不同,也有不能良好地校正色像差的问题。特别地,最近,自动调焦机构也被装载在附带照相机的手机等所使用的小型照相机上,装载这种自动调焦机构的照相机上所使用的透镜系统,为了正确地检测出图像中心附近的最佳焦点位置,良好地校正光轴的各种像差,特别是轴上色像差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类型3所属的透镜系统中,难以良好地校正这种轴上色像差,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动调焦机构的性能。
因而,关于现有的能实现小型轻量化、能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的透镜系统,实际情况是至今还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案。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小型轻量化,又能充分对应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的要求,同时,能提高制造性的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用于在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使物体成像,从物体侧向成像面侧依次配置有光圈,凹面朝向物体侧的为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第1透镜,以及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的为具有负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第2透镜,满足以下(1)~(8)的各条件式,
1.65≥L/f1≥0.9 (1)
-0.4≥f1/f2≥-0.7(2)
0.63≥f1/f1≥0.4 (3)
-0.85≥f2/f1≥-1.15 (4)
0.65≥d2/d1≥0.35(5)
4≥f1≥1 (6)
-1.5>(r3+r4)/(r3-r4)>-2(7)
0.45≥d1/f1≥0.25(8)
式中,
L透镜系统的全长(从光圈到摄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换算成空气中的长度))
f1透镜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
f1第1透镜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的焦点距离
d1第1透镜中心厚度
d2光轴上的第1透镜与第2透镜的间隔
r3第2透镜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成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并且,根据方案1的发明,光圈配置在最靠近物体侧,且通过将第1透镜做成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可以确保高远心性,确保后焦距,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光学系统整体小型轻量化及提高制造性。
这里,所谓制造性除作为摄像镜头大量生产场合的制造性(例如,通过注射成形来大量生产摄像镜头场合的成形性和成本等)的意思外,也包含用于制造摄像镜头使用的设备加工、制造等的容易性(例如,用于注射成形的模具的加工容易性等)的意思(以下相同)。
另外,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将第2透镜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的具有负放大率的凹凸透镜,可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提高周边部分的光学性能及有效利用入射固体摄像元件周边部分的光线。
而且,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满足(1)~(8)的各条件式,能进一步小型轻量化及提高制造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远心性及光学性能。另外,通过满足(1)~(8)的各条件式,可以更好地校正色像差、提高周边部分的光学性能及有效利用入射固体摄像元件周边部分的光线。
另外,方案2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根据方案1,还满足如下的条件式,
0.3≥d3/f1≥0.15 (9)
式中,d3第2透镜中心厚度。
并且,根据方案2的发明,通过进一步满足(9)的条件式,可以使光学系统整体更小型轻量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
而且,方案3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根据方案1,上述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比上述第1透镜的色散系数小,且上述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v2<35 (10)
式中v2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
并且,根据该方案3的发明,第2透镜由比第1透镜更高色散的材质形成,且通过满足(10)的条件式,可以更好地校正色像差。
再次,方案4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根据方案1,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1≥D/f1≥0.8 (11)
式中D从光圈到第2透镜的成像面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并且,根据该方案4的发明,通过满足(11)条件式,光学系统整体更小型轻量化,同时可以更好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畸变)、进一步提高制造性。
另外,方案5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0.2≥S/f1≥0.05 (12)
式中S光轴上的光圈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距离。
并且,根据方案5的发明,通过满足(12)条件式,可以确保制造性并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另外,可以有效利用入射固体摄像元件周边部分的光线。而且,可以使光学系统整体小型轻量化的同时,可以确保更高的远心性。
而且,方案6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根据方案1,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1.7>(r1+r2)/(r1-r2)>0.8(13)
式中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的成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并且,根据该方案6的发明,通过满足(13)条件式,可以更好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色像差及慧形像差)。
再次,方案7的摄像镜头的特征是,根据方案1,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0.8≥Bf1/f1≥0.4 (14)
1.5≥Bf1≥0.9 (15)
式中Bf1后焦距(从第2透镜的成像面侧的面到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换算成空气中的长度))。
并且,根据该方案7的发明,通过满足(14)及(15)各条件式,可以实现更有效地小型轻量化,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及组装上的易于操作性。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方案1的摄像镜头,能实现小型轻量化且光学性能优良,而且制造性良好的摄像镜头。
另外,根据方案2的摄像镜头,除了具有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更小型轻量且制造性优良的摄像镜头。
而且,根据方案3的摄像镜头,除了具有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更好地校正了色像差的光学性更为优良的小型摄像镜头。
再次,根据方案4的摄像镜头,除了具有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更小型轻量且光学性能及制造性更优良的摄像镜头。
另外,根据方案5的摄像镜头,除了具有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保持良好的制造性的同时光学性能更优良,且能更有效地利用入射固体摄像元件周边部分的光线的小型摄像镜头。
而且,根据方案6的摄像镜头,除了具有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光学性能更优良的摄像镜头。
再次,根据方案7的摄像镜头,除了具有方案1的摄像镜头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更小型轻量化及适于提高制造性的摄像镜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1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2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3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4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5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6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7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中1-摄像镜头,2-光圈,3-第1透镜,4-第2透镜,6-滤光器,7-摄成像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1,从物体侧向成像面侧依次具有光圈2、凹面朝向物体侧的为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树脂制第1透镜3和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的为具有正放大率的透镜的树脂制第2透镜4。
以下,将第1透镜3及第2透镜4的物体侧及成像面侧的各透镜面分别称为第1面、第2面。
另外,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侧分别配置有盖玻片、红外线截止滤镜、低通滤波器等各种滤光器6及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受光面即摄成像面7。再者,各种滤光器6也可以根据需要省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圈2配置在最靠近物体侧,且通过将第1透镜3做成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能远射出射光瞳位置。
由此,能确保高远心性,可以缓和相对固体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的光线入射角度(接近于垂直)。
另外,根据这种第1透镜3的面形状与光圈2的位置,可以实现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及光学系统整体的小型轻量化,提高制造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2透镜4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的具有负放大率的凹凸透镜,可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及畸变。
另外,根据这种第2透镜4的面形状,可以提高周边部分的光学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入射固体摄像元件周边部分的光线。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实现光学系统整体的小型轻量化,可以良好地使确保远心性与色像差校正二者平衡,而且,可以提高制造性、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及有效利用光线。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满足下面(1)~(8)所示的各条件式。
1.65≥L/f1≥0.9 (1)
-0.4≥f1/f2≥-0.7(2)
0.63≥f1/f1≥0.4 (3)
-0.85≥f2/f1≥-1.15 (4)
0.65≥d2/d1≥0.35(5)
4≥f1≥1 (6)
-1.5>(r3+r4)/(r3-r4)>-2(7)
0.45≥d1/f1≥0.25(8)
其中,(1)式中的L是透镜系统的全长,即从光圈2到摄成像面7在光轴8上的距离。另外,(1)、(3)、(4)、(6)及(8)式中的f1是透镜系统全体的焦距。而且,(2)及(3)式中的f1是第1透镜3的焦距。再有,(2)及(4)式中的f2是第2透镜4的焦距。另外,(5)及(8)式中的d1是第1透镜3的中心厚度。而且,(5)式中的d2是光轴8上的第1透镜3与第2透镜4的间隔。再有,(7)式中的r3是第2透镜4的第1面4a的曲率半径。另外,(7)式中的r4是第2透镜4的第2面4b的曲率半径。
这里,当L/f1的值超过(1)式所示的值(1.65)变大时,光学系统整体就大型化了,违背了小型轻量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当L的值比(1)式所示的值(0.9)小时,由于光学系统整体小型化,所以制造性降低,难以维持光学性能,而且,难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L/f1的值满足(1)条件式,可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又能使光学系统整体充分地小型轻量化,且可以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可以提高制造性。
再者,该L和f1的关系最好为1.6≥L/f1≥1.2。
另外,当f1/f2的值超过(2)式所示的值(-0.4)变大时,由于第1透镜3的放大率过大,所以第1透镜3的制造性下降。而且,第1透镜3的放大率与第2透镜4的放大率的平衡变差,光学性能也变差。
另一方面,f1/f2的值比(2)式所示的值(-0.7)小时,由于第2透镜4的放大率过大,所以第2透镜4的制造性下降。而且,第1透镜3的放大率与第2透镜4的放大率的平衡变差,光学性能也变差。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一步使f1/f2的值满足(2)条件式,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且能使第1透镜3的放大率和第2透镜4的放大率良好地平衡,并可以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再者,该f1与f2的关系最好为-0.45≥f1/f2≥-0.55。
而且,当f1/f1的值超过(3)式所示的值(0.63)变大时,后焦距过长,难以小型轻量化。并且,难以同时确保期望的视场角与光学性能。
另一方面,当f1/f1的值比(3)式所示的值(0.4)小时,就难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而且,难以同时确保期望的视场角与光学性能。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并且由于f1/f1的值满足(3)条件式,所以可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可以更小型轻量化及提高制造性,而且,可以确保期望的视场角,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再者,该f1与f1的关系最好为0.6≥f1/f1≥0.5。
再次,当f2/f1的值超过(4)式所示的值(-0.85)变大时,由于第2透镜4的放大率过大,所以第2透镜4的制造性下降。而且,相对地由于第1透镜3的放大率也过大,所以第1透镜3的制造性也下降。
另一方面,当f2/f1的值比(4)式所示的值(-1.15)小时,第2透镜4的放大率不足,不能有效地校正色像差等,难以提高光学性能。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一步使f2/f1的值满足(4)条件式,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
再者,该f2与f1的关系最好为-0.95≥f2/f1≥-1.1。
另外,当d2/d1的值超过(5)式所示的值(0.65)变大时,相对地d2的值变大,难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而且,由于通过第2透镜4的第2面4b的光线高度过高,所以制造性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当d2/d1的值比(5)式所示的值(0.35)小时,相对地d1的值变大,由于后焦点距离过大,所以难以使光学系统整体小型轻量化。而且,难以插入有效地限制光量的光圈。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一步使d2/d1的值满足(5)条件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且可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可以进一步有效地使光学系统整体小型轻量化,并可以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光学性能。
再者,该d2与d1的关系最好为0.55≥d2/d1≥0.45。
并且,当f1的值偏离(6)式所示的值(4≥f1≥1)的值时,不适合作为装载在便携终端等上的影像感测模组用透镜。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一步使f1的值满足(6)条件式,所以可以做成更适合于装载在便携终端等的影像感测模组用透镜的构成。
再者,该f的值最好为3≥f1≥1。
再次,当(r3+r4)/(r3-r4)的值为在(7)式所示的值(-1.5)以上时,不能有效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色像差),光学性能变差。
另一方面,当(r3+r4)/(r3-r4)的值为在(7)式所示的值(-2)以下时,不能有效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慧形像差),光学性能变差。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一步使(r3+r4)/(r3-r4)的值满足(7)条件式,所以可以更好地校正各种像差,能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
再者,该(r3+r4)与(r3-r4)的关系最好为-1.8>(r3+r4)/(r3-r4)>-2。
另外,当d1/f1的值超过(8)式所示的值(0.45)时,光学系统的全长过长,难以小型轻量化。另一方面,当d1/f1的值比(8)式所示的值(0.25)小时,第1透镜3难以制造。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一步使d1/f1的值满足(8)条件式,可以更小型轻量化及提高制造性。
再者,该d1与f1的关系最好为0.45≥d1/f1≥0.3。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外,最好满足下面(9)所示的条件式
0.3≥d3/f1≥0.15 (9)
(9)式中的d3是第2透镜4的中心厚。
这样,可以使光学系统整体进一步小型轻量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批量生产性)。
再者,该d3与f1的关系最好为0.3≥d3/f1≥0.2。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外,最好第2透镜4的色散系数比第1透镜3的色散系数小,且满足下面(10)所示的条件式。
(10)式中的v2是第2透镜4色散系数。
v2<35(10)
这样,可以更好地校正色像差。
另外,除了上述结构外,最好满足下面的(11)所示的条件式。
1≥D/f1≥0.8 (11)
(11)式中的D为从光圈2到第2透镜4的第2面4b在光轴8上的距离。
这样,光学系统整体更小型轻量化的同时,可以更好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畸变),可以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制造性。
再者,该D与f1的关系最好为0.95≥D/f1≥0.8。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外,最好还满足下面的(12)所示的条件式。
0.2≥S/f1≥0.05 (12)
(12)式中的S是光轴8上的光圈2与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距离。
这样,通过恰当地设定光圈2的位置与第1透镜3(主要是具有放大率的透镜)的放大率,不会对各透镜3、4(特别是第1透镜3)的形状等(制造性)增加负担,可以提高周边部分的光学性能。另外,可以有效地利用入射固体摄像元件周边部分的光线。而且,可以使光学系统整体小型轻量化的同时,可以确保更高的远心性。
特别地,在本申请发明的小型光学系统(透镜系统)中,当光轴8上的光圈2与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距离(S值)产生很大变化时,由于对光学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如(12)式,在不给光学性能带来坏影响的范围内设定S值很重要。
再者,该S与f1的关系最好为0.15≥S/f1≥0.05。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外,最好满足下面的(13)所示的条件式。
1.7>(r1+r2)/(r1-r2)>0.8 (13)
(13)式中的r1是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曲率半径,r2是第1透镜3的第2面3b的曲率半径。
这里,当(r1+r2)/(r1-r2)的值为(13)式所示的值(1.7)以上时,就不能有效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色像差),光学性能变差。
另一方面,当(r1+r2)/(r1-r2)的值为(13)式所示的值(0.8)以下时,就不能有效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慧形像差),光学性能变差。
因而,通过使(r1+r2)/(r1-r2)的值满足(13)条件式,可以更好地校正各种像差(特别是色像差及慧形像差),能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
再者,该(r1+r2)与(r1-r2)的关系最好为1.7>(r1+r2)/(r1-r2)>1.4。
另外,最好是除了上述结构外,还满足下面的(14)、(15)所示的各条件式。
(14)、(15)式中的Bf1是后焦点距离(从第2透镜4的第2面4b到摄成像面7在光轴8上的距离(换算成空气中的长度))。
0.8≥Bf1/f1≥0.4 (14)
1.5≥Bf1≥0.9 (15)
这里,当Bf1/f1的值超过(14)式所示的值(0.8)变大时,就难以小型轻量化。另一方面,当Bf1/f1的值比(14)式所示的值(0.4)小时,难以插入需要的滤光器等,影像感测模组的制造性下降。
因而,如果使Bf1/f1的值满足(14)条件式,就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小型轻量化,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及组装上的易操作性。
再者,该Bf1与f1的关系最好为0.7≥Bf1/f1≥0.55。
另外,当Bf1的值超过(15)式所示的值(1.5)变大时,就难以小型轻量化。另一方面,当Bf1的值比(15)式所示的值(0.9)小时,难以插入需要的滤光器等,影像感测模组的制造性下降。
因而,如果使Bf1的值满足(15)条件式,就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小型轻量化,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及组装上的易于操作性。
再者,Bf1的值最好为1.5≥Bf1≥1.3。
而且,作为用于成形第1透镜3及第2透镜4的树脂材料,可以使用丙烯,聚碳酸脂,非晶质聚烯烃树脂等具有透明性的各种组成材料。
实施例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2至图15说明。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Fno表示F序号,r表示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场合为中心曲率半径)。另外,对应各光学面的d表示从各光学面到下一个光学面的距离。另外,nd表示照射d线(黄色)的场合的各光学系统的折射率,vd表示相同的d线的场合的各光学系统的色散数。
k、A、B、C、D表示下面的(16)式的各系数。即,透镜的非球面的形状,光轴8方向取为Z轴,与光轴8垂直相交的方向取为X轴,以光的行进方向为正,在k为圆锥系数,A、B、C、D为非球面系数,r为曲率半径时,以下式表示。
Z(X)=r-1X2/[1+{1-(k+1)r-2X2}1/2]+AX4+BX6
+CX8+DX10 (16)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表示非球面系数的数值所使用的标号E表示其下后续的数值为以10为底的指数,用以10为底的指数表示的数值表示与E前面的数值做乘法运算。
例如,0.114E+1表示0.114×101。
第1实施例
图2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1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的条件。
镜头数据
L=2.766mm,f1=1.803mm,f1=0.99mm,f2=-2.02mm,d1=0.762mm,d2=0.377mm,d3=0.482mm,r1=-2.272mm,r2=-0.480mm,r3=-0.700mm,r4=-2.145mm,D=1.651,S=0.02,Bf1=1.115,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534,满足(1)式。另外,f1/f2=-0.490,满足(2)式。并且,f1/f1=0.549,满足(3)式。再次,f2/f1=-1.120,满足(4)式。另外,d2/d1=0.495,满足(5)式。并且,f1=1.803,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969,满足(7)式。另外,d1/f1=0.423,满足(8)式。并且,d3/f1=0.267,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916,满足(11)式。并且,S/f1=0.020,满足(12)式。再次,(r1+r2)/(r1-r2)=1.536,满足(13)式。另外,Bf1/f1=0.618,满足(14)式。并且,Bf1=1.115,满足(15)式。
图3所示为该第1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第2实施例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2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L=2.746mm,f1=1.798mm,f1=1mm,f2=-2.01mm,d1=0.761mm,d2=0.384mm,d3=0.486mm,r1=-2.355mm,r2=-0.483mm,r3=-0.700mm,r4=-2.145mm,D=1.651,S=0.02,Bf1=1.095,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527,满足(1)式。另外,f1/f2=-0.498,满足(2)式。并且,f1/f1=0.556,满足(3)式。再次,f2/f1=-1.118,满足(4)式。另外,d2/d1=0.505,满足(5)式。并且,f1=1.798,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969,满足(7)式。另外,d1/f1=0.423,满足(8)式。并且,d3/f1=0.270,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918,满足(11)式。并且,S/f1=0.020,满足(12)式。再次,(r1+r2)/(r1-r2)=1.516,满足(13)式。另外,Bf1/f1=0.609,满足(14)式。并且,Bf1=1.095,满足(15)式。
图5所示为该第2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第3实施例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3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L=2.739mm,f1=1.805mm,f1=0.98mm,f2=-2.04mm,d1=0.671mm,d2=0.361mm,d3=0.534mm,r1=-1.984mm,r2=-0.464mm,r3=-0700mm,r4=-2.145mm,D=1.616,S=0.05,Bf1=1.123,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517,满足(1)式。另外,f1/f2=-0.480,满足(2)式。并且,f1/f1=0.543,满足(3)式。再次,f2/f1=-1.130,满足(4)式。
另外,d2/d1=0.538,满足(5)式。并且,f1=1.805,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969,满足(7)式。另外,d1/f1=0.372,满足(8)式。并且,d3/f1=0.296,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895,满足(11)式。并且,S/f1=0.051,满足(12)式。再次,(r1+r 2)/(r1-r2)=1.611,满足(13)式。另外,Bf1/f1=0.622,满足(14)式。并且,Bf1=1.123,满足(15)式。
图7所示为该第3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第4实施例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4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L=2.664mm,f1=1.802mm,f1=0.93mm,f2=-1.83mm,d1=0.633mm,d2=0.308mm,d3=0.437mm,r1=-2.144mm,r2=-0.445mm,r3=-0637mm,r4=-1.990mm,D=1.464,S=0.05,Bf1=1.200,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478,满足(1)式。另外,f1/f2=-0.508,满足(2)式。并且,f1/f1=0.516,满足(3)式。再次,f2/f1=-1.016,满足(4)式。另外,d2/d1=0.487,满足(5)式。并且,f1=1.802,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942,满足(7)式。另外,d1/f1=0.351,满足(8)式。并且,d3/f1=0.262,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812,满足(11)式。并且,S/f1=0.054,满足(12)式。再次,(r1+r 2)/(r1-r 2)=1.524,满足(13)式。另外,Bf1/f1=0.666,满足(14)式。并且,Bf1=1.200,满足(15)式。
图9所示为该第4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第5实施例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5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L=2.646mm,f1=1.802mm,f1=0.93mm,f2=-1.79mm,d1=0.628mm,d2=0.302mm,d3=0.466mm,r1=-2.190mm,r2=-0.445mm,r3=-0.651mm,r4=-2.148mm,D=1.446,S=005,Bf1=1.200,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468,满足(1)式。另外,f1/f2=-0.520,满足(2)式。并且,f1/f1=0.516,满足(3)式。再次,f2/f1=-0.993,满足(4)式。另外,d2/d1=0.481,满足(5)式。并且,f1=1.802,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870,满足(7)式。另外,d1/f1=0.349,满足(8)式。并且,d3/f1=0.259,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802,满足(11)式。并且,S/f1=0.054,满足(12)式。再次,(r1+r 2)/(r1-r 2)=1.510,满足(13)式。另外,Bf1/f1=0.666,满足(14)式。并且,Bf1=1.200,满足(15)式。
图11所示为该第5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第6实施例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6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L=2.685mm,f1=1.787mm,f1=0.93mm,f2=-1.79mm,d1=0.630mm,d2=0.300mm,d3=0.470mm,r1=-2.222mm,r2=-0.444mm,r3=-0.651mm,r4=-2.151mm,D=1.5,S=0.1,Bf1=1.185,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503,满足(1)式。另外,f1/f2=-0.520,满足(2)式。并且,f1/f1=0.520,满足(3)式。再次,f2/f1=-1.002,满足(4)式。另外,d2/d1=0.476,满足(5)式。并且,f1=1.787,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868,满足(7)式。另外,d1/f1=0.353,满足(8)式。并且,d3/f1=0.263,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839,满足(11)式。并且,S/f1=0.108,满足(12)式。再次,(r1+r 2)/(r1-r 2)=1.499,满足(13)式。另外,Bf1/f1=0.663,满足(14)式。并且,Bf1=1.185,满足(15)式。
图13所示为该第6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第7实施例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构成的摄像镜头1相同,在第1透镜3的第1面3a的物体侧配置光圈2,在第2透镜4的第2面4b与摄像面7之间配置有作为滤光器6的盖玻片。
该第7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被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L=2.685mm,f1=1.787mm,f1=0.93mm,f2=-1.79mm,d1=0.630mm,d2=0.300mm,d3=0.470mm,r1=-2.222mm,r2=-0.444mm,r3=-0.651mm,r4=-2151mm,D=1.5,S=0.1,Bf1=1.185,Fno=2.85
在这种条件下,L/f1=1.503,满足(1)式。另外,f1/f2=-0.520,满足(2)式。并且,f1/f1=0.520,满足(3)式。再次,f2/f1=-1.002,满足(4)式。另外,d2/d1=0.476,满足(5)式。并且,f1=1.787,满足(6)式。再次,(r3+r4)/(r3-r4)=-1.868,满足(7)式。另外,d1/f1=0.353,满足(8)式。并且,d3/f1=0.263,满足(9)式。再次,v2=30.0,满足(10)式。另外,D/f1=0.839,满足(11)式。并且,S/f1=0.108,满足(12)式。再次,(r1+r2)/(r1-r2)=1.499,满足(13)式。另外,Bf1/f1=0.663,满足(14)式。并且,Bf1=1.185,满足(15)式。
图15所示为该第7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的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为球面像差、像散现象及畸变任意一个都大致能满足的结果,能取得足够的光学特性。
再者,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对应需要做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在第1透镜3的第2面3b与第2透镜4的第1面4a之间根据需要配置光量限制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镜头,用于在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使物体的像成像,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向成像面侧依次配置有光圈、凹面朝向物体侧的为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第1透镜及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的为具有负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第2透镜,满足以下(1)~(8)的各条件式
1.65≥L/f1≥0.9(1)
-0.4≥f1/f2≥-0.7 (2)
0.63≥f1/f1≥0.4 (3)
-0.85≥f2/f1≥-1.15(4)
0.65≥d2/d1≥0.35 (5)
4≥f1≥1 (6)
-1.5>(r3+r4)/(r3-r4)>-2 (7)
0.45≥d1/f1≥0.25 (8)
式中,
L透镜系统的全长(从光圈到摄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换算成空气中的长度))
f1透镜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
f1第1透镜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的焦点距离
d1第1透镜中心厚度
d2光轴上的第1透镜与第2透镜的间隔
r3第2透镜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成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下面的条件式
0.3≥d3/f1≥0.15(9)
式中,d3第2透镜中心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比上述第1透镜的色散系数小,且上述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v2<35(10)
式中,v2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1≥D/f1≥0.8 (11)
式中,D从光圈到第2透镜的成像面侧在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0.2≥S/f1≥0.05(12)
式中,S光轴上的光圈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1.7>(r1+r2)/(r1-r2)>0.8 (13)
式中,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的成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0.8≥Bf1/f1≥0.4(14)
1.5≥Bf1≥0.9 (15)
式中Bf1后焦距(从第2透镜的成像面侧的面到摄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换算成空气中的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摄像镜头,能实现小型轻量化,充分适应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的要求,同时能提高制造性。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向成像面侧依次配置有光圈(2)、凹面朝向物体侧的为具有正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第1透镜(3)及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的为具有负放大率的凹凸透镜的第2透镜(4),上述第2透镜(4)的色散系数比上述第1透镜(3)的色散系数小。
文档编号G02B9/10GK1869758SQ2006100762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5日
发明者齐藤共启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