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66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如特开2000-172031号公报公开的那样,把冷却风扇嵌入到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做成的筒形弹性体内,再用螺钉固定。
在此技术中,利用筒形弹性体支撑冷却风扇,以此来实现提高防振、防噪的效果。
可是在特开2000-172031号公报中,必须要使用橡胶等筒形弹性体作为通风道,而且必须要用螺钉把冷却风扇固定在筒形弹性体上,所以存在有零件成本和组装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使零件成本和组装成本降低,并提高冷却风扇的防振、防噪效果。
按照本发明,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包括通风道,具有嵌入冷却风扇的中空部;止动部,与嵌入的冷却风扇的一侧工作端面抵接而止挡该冷却风扇嵌入过深,并把该冷却风扇支撑在嵌入位置;以及多个弹性区,形成在所述通风道壁的嵌入冷却风扇的一侧端部,其中,在所述多个弹性区中的规定的弹性区上形成有限位爪,约束停止冷却风扇的另一侧工作端面。
按照所述构成,如把冷却风扇嵌入到通风道内,则止动部抵接于冷却风扇的一侧工作端面而挡住该冷却风扇的过度嵌入,并且在弹性区上形成的限位爪约束停止冷却风扇的另一侧工作端面。这样,可以可靠地把冷却风扇安装在通风道上,提高对于冷却风扇的防振、防噪效果。


图1是简要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安装有支撑着冷却风扇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金属制框架的立体图。
图3(a)是冷却风扇的立体图,图3(b)是把冷却风扇组装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上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4(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剖面图,图5(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和冷却风扇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a)、(b)是表示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安装在金属制框架上的顺序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1是在箱形的打印机主体2内,用带电装置3使沿图中A向转动的感光鼓4的圆周面均匀带上电荷,由LSU(激光扫描单元)等曝光部5根据图像数据,向感光鼓4的圆周面照射激光B,形成静电潜影,通过从显影装置6给在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在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
从供纸机构8向感光鼓4运送纸P,用转印辊(转印装置)9把感光鼓4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P的表面(转印面)上。用具有清洁辊10的清洁装置11去除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4上的调色剂,用电荷去除装置12去除此后残留在感光鼓4上的电荷。
然后,把用分离装置13从感光鼓4分离的纸P运送到定影辊对(定影装置)14,在此把调色剂像定影后的纸P直接(或通过图中省略了的转回部翻转,再进行两面打印之后)用排出辊15排出到排出部16。
所述供纸机构8以装拆自由的方式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上,具有供纸盒20,可以以层叠的状态装入多张纸P。在此供纸盒20中设有搓纸辊21,用于取出装入的纸P;以及供纸辊22,用于把用搓纸辊21取出的纸P一张张送(分配)到运送通道;在该运送通道的感光鼓4的上游一侧(图中的右侧),设有对准辊对(a pair of registration rollers)23,用于使从供纸辊22送出来的纸P待机。
所述运送通道具有第一运送通道25,用于把纸P从供纸盒20向感光鼓4运送;第二运送通道26,用于把纸P从感光鼓4向定影辊对14运送;以及第三运送通道27,用于把纸P从定影辊对14运送到排出辊15。
另一方面,在位于所述定影辊对(定影装置)14侧面的打印机主体2的金属制框架30(参照图2)上,安装有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冷却风扇31。此外,虽然在图中没有详细表示,在所述金属制的框架30上设有用于吸入外面大气的开口,用冷却风扇31把外面的大气吸入到打印机主体2内。
所述定影辊对(定影装置)14是发热体,在此定影辊对(定影装置)14的附近,还配置有也是发热体的多棱电机(polygon motor,图中没有表示),用所述冷却风扇31吸入的风来冷却这些零件。
如图3(a)所示,所述冷却风扇31是在方形的风扇主体31a的中央部设有用电动机驱动的风扇,从端子31b通过导线31c向电动机供电。
如图3(b)所示,把所述冷却风扇31嵌入合成树脂制的固定装置33内固定。
如图4(a)、(b)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3大致为方筒形,在固定装置33内四边的壁33a(通风道)的四个角上,设有止动部33b,在嵌入位置挡住(止动)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的下端面(一侧工作端面)的四个角。
在所述固定装置33的四边的各个壁33a上,在嵌入冷却风扇31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本例子中为四个)切槽33c,在此切槽33c之间形成有多个(本例子中为三个)弹性片(弹性区)33d。各弹性区33d利用切槽33c可以向内外产生弹性挠曲。
如图5(a)所示,在所述四边的壁33a的各弹性区33d内,在位于中间的弹性区33d(规定的弹性区)上设有限位爪33e,这样用所述固定装置33的止动部33b抵接于风扇主体31a的下端面(一侧工作端面)而挡住风扇主体31a的过度嵌入,并且用限位爪33e约束停止风扇主体31a的上端面(另一侧工作端面)。
此外,在所述四边的壁33a的各弹性区33d内,在位于中间两侧的弹性区33d(剩余的弹性区)上设有凸起部33f,它可以从四周向内推压所述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的侧壁(所述一侧工作端面和另一侧工作端面之间的侧壁)。
如图5(b)详细表示的那样,在此凸起部33f上形成有斜坡33g,可以把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上侧边缘31e向止动部33b方向和/或内部推压。
在与所述固定装置33相对的壁的下端面左右位置的四角上,分别形成有断面为L形的插入爪(安装凸缘)33j,它从固定装置33的下端面向固定装置33的高度方向外侧,仅伸出相当于所述金属制框架30的板厚的长度而再向固定装置33的长度方向伸出。此外,分别在左右位置的插入爪33j之间,形成有向固定装置33长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在它的底部分别形成向固定装置33高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台33k。
如图6(a)所示,在所述金属制框架30上,对应于所述固定装置33的各插入爪33j,设有可以把各插入爪33j从前面嵌入配合的窗口30a、以及从此窗口30a向下延伸的切槽30b。
此外,对应于所述固定装置33的各凸台33k,形成有约束停止各凸台33k的固定孔30c。
而且如图6(b)所示,把固定装置33的各插入爪33j从前面嵌入到金属制框架30的窗口30a中,使其沿切槽30b向下滑动,各插入爪33j抵接切槽30b的下缘,限定了固定装置33的位置,使固定装置33不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下方移动。
同时把各凸台33k约束停止在固定孔30c中,将固定装置33约束停止成不能向上拔出。
这样,用一次操作就可以把固定装置33固定在金属制框架30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一旦把冷却风扇31嵌入固定装置33,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的下端面就被止动部33b挡住,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的上端面则用中间的弹性区33d的限位爪33e约束停止。并且,用两侧的弹性区33d的凸起33f,可以从四周向内压住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的侧壁。
这样,由于把冷却风扇31可靠地安装在固定装置33上,所以提高了对冷却风扇31的防振、防噪效果。
此外,没有必要使用橡胶等筒形弹性体作为固定装置33,可以用便宜的塑料做成固定装置33,并且随嵌入冷却风扇31的操作,用一次操作就可以将其约束停止在固定装置33上,所以降低了零件成本和组装成本。
再有,在弹性区33d的凸起33f上形成斜坡33g,就可以把冷却风扇31的风扇主体31a的上侧边缘31e向内及止动部33b的方向推压,所以冷却风扇31的上侧边缘31e总是被压向止动部33b的方向,由此,可以把冷却风扇31更可靠地安装在固定装置33上。
此外,如图3(b)所示,可以有效地利用固定装置33的一个切槽33c,把冷却风扇31的电动机的导线31c引到固定装置33的外部。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在固定装置33的四边的壁33a上,分别形成多个(在本例子中是三个)弹性区33d,而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四边的壁33a上,分别形成一个弹性区33d,在各为一个的弹性区33d上,分别形成限位爪33e和凸起33f。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把冷却风扇31嵌入并固定在方筒形的固定装置33中的,但固定装置33也可以是方筒形以外的多棱筒形,还可以是圆筒形。此外,通风道内侧形状可形成为与风扇主体31a的外形尺寸相对应的形状。
所述实施方式把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冷却风扇31的固定装置作为例子,但不用说,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除了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包括通风道,具有嵌入冷却风扇的中空部;止动部,与嵌入的冷却风扇的一侧工作端面抵接而止挡该冷却风扇嵌入过深,并把该冷却风扇支撑在嵌入位置;以及多个弹性区,形成在所述通风道壁的嵌入冷却风扇的一侧端部,其中,在所述多个弹性区中的规定的弹性区上形成有限位爪,约束停止冷却风扇的另一侧工作端面。
按照这种构成,一旦把冷却风扇嵌入通风道内,冷却风扇的一侧工作端面就被止动部挡住,冷却风扇的另一侧工作端面则用设在弹性区上的限位爪约束停止。因此,可以可靠地把冷却风扇安装在通风道上。这样可以提高对于冷却风扇的防振、防噪效果。此外,没有必要使用橡胶等筒形弹性体作为固定装置,而是可以用便宜的合成树脂做成固定装置,并且随嵌入冷却风扇的操作,用一次操作就可以将冷却风扇约束停止在固定装置上,所以降低了零件成本和组装成本。
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多个弹性区中剩余的弹性区上,形成有向内推压冷却风扇的凸起。利用此构成,通过向内推压冷却风扇,可以更可靠地把冷却风扇安装在通风道上。
优选的是,所述通风道断面为四方形,所述形成有凸起的多个弹性区分别配置在所述通风道的四个侧面上。在此构成中,由于从相面对的四个方向推压冷却风扇,所以可以把冷却风扇更可靠地支承(保持)在通风道上。
优选的是,在所述凸起上形成有斜坡,与所述冷却风扇的侧边缘接触,把冷却风扇朝所述止动部方向推压。在此构成中,通过凸起和止动部共同支承冷却风扇,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振、防噪效果。
优选的是,在所述规定的弹性区上,还形成有向内推压冷却风扇的凸起。采用此构成,通过向内推压冷却风扇,可以把冷却风扇更可靠地安装在通风道上。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区通过如下切槽而被区分所述切槽设在所述通风道壁的嵌入冷却风扇的一侧端部。在此构成中,仅靠设置切槽,就能简单地形成弹性区。
优选的是,所述冷却风扇的电动机的导线穿过所述切槽。采用此构成,电动机的导线可以有效地配线。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有安装孔和固定孔的框架构件上;并且在与所述通风道相面对的壁上的安装一侧的端部各边缘上,还包括分别对应所述安装孔和固定孔的安装凸缘和凸台,其中,通过该安装凸缘穿过所述安装孔,把所述通风道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并且通过该凸台与所述固定孔嵌入配合,使所述通风道不移动。采用此构成,可以把安装了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可靠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构件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道,具有嵌入冷却风扇的中空部;止动部,与嵌入的冷却风扇的一侧工作端面抵接而止挡该冷却风扇嵌入过深,并把该冷却风扇支撑在嵌入位置;以及多个弹性区,形成在所述通风道壁的嵌入冷却风扇的一侧端部,其中,在所述多个弹性区中的规定的弹性区上形成有限位爪,约束停止冷却风扇的另一侧工作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弹性区中剩余的弹性区上,形成有向内推压冷却风扇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断面为四方形,所述形成有凸起的多个弹性区分别配置在所述通风道的四个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上形成有斜坡,与所述冷却风扇的侧边缘接触,把冷却风扇朝所述止动部方向推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的弹性区上,还形成有向内推压冷却风扇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上形成有斜坡,与所述冷却风扇的侧边缘接触,把冷却风扇朝所述止动部方向推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区通过如下切槽而被区分所述切槽设在所述通风道壁的嵌入冷却风扇的一侧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的电动机的导线穿过所述切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有安装孔和固定孔的框架构件上;并且在与所述通风道相对的壁上的安装一侧的端部各边缘上,还包括分别对应所述安装孔和固定孔的安装凸缘和凸台,其中,通过该安装凸缘穿过所述安装孔,把所述通风道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并且通过该凸台与所述固定孔嵌入配合,使所述通风道不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风扇的固定装置,包括通风道,具有嵌入冷却风扇的中空部;止动部,与嵌入的冷却风扇的一侧工作端面抵接而止挡该冷却风扇嵌入过深,并把该冷却风扇支撑在嵌入位置;以及多个弹性区,形成在所述通风道壁的嵌入冷却风扇的一侧端部,其中,在所述多个弹性区中的规定的弹性区上形成有限位爪,约束停止冷却风扇的另一侧工作端面。这样,冷却风扇(31)可以可靠地安装在通风道上,提高了防振、防噪效果。
文档编号G03G21/20GK1851829SQ20061007623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
发明者水口惠介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