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15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投影机的领域,除了在会议和展示等的场合使用的业务用投影机之外,家庭用投影机正在得到普及。
伴随这种用途的变化,已经开发出小型、轻薄且可搬移性较高的投影机。
这种投影机所使用的液晶光阀与以往相比,也变得非常小。
另一方面,对于显示来说一般要求明亮的图像,并且正在推进光源的高亮度化。
这种背景之下,因为高亮度的光集中于小型的液晶光阀,所以发热密度增高,产生可靠性下降等的问题。
因而,对这些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机构变得重要。
作为投影机内的冷却机构,虽然冷却风扇(空冷方式)以往以来一直是主流,但是因为噪音、振动或者冷却能力的问题,近年来正在研究液冷方式。
例如,如同特开2004-126255号公报所公示的那样,提出了一种投影机,该投影机具备在内部具有致冷剂流路的散热板,通过使该散热板离开投影机的壳体,而可以从散热板的两个面进行散热。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尽管在投影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离开壳体的位置配置了散热板,可是散热性能尚不充分。
特别是,在投影机进一步小型化的情况下,散热性能不充分,另一方面若想要提高冷却性能而增大了散热板,则阻碍装置的小型化,也给可搬移性带来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足够散热性能并且小型、轻薄且可搬移性优良的投影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壳体,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可以沿着上述壳体的表面收置于上述壳体内,并且通过相对上述壳体进行转动而可以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机,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致冷剂流路一部分配设到散热部,对壳体内的构成部件进行冷却之后的高温致冷剂通过散热部再次进行冷却。
而且,因为散热部可以沿着壳体的表面进行收置,所以在未使用时能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另外,因为散热部相对壳体可以转动、展开,所以在使用时通过将其展开以使散热部向壳体的外侧伸出,而可以将散热部整体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在上述散热部所设置的第1散热片。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将传导到散热部的热,通过第1散热片进行散热,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在上述散热部所设置的多个上述第1散热片,在相互相邻的上述第1散热片之间,形成贯通上述散热部的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内露出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开口部的内部流通外部空气使散热部通风,并且在该部分露出致冷剂流路,因而在致冷剂流路内流动的致冷剂借助于外部空气得以充分冷却。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在上述壳体所设置的第2散热片,在沿着上述壳体的表面收置上述散热部的状态下,在相互相邻的上述第1散热片之间,配置有上述壳体的上述第2散热片。
换言之,优选的是,在沿着壳体的表面收置了散热部的状态下,其配置为壳体的第2散热片和散热部的第1散热片进行咬合。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在壳体设置第2散热片,使壳体本身的散热能力得到提高。
再者,由于在沿着壳体的表面收置了散热部的状态下,变成为在相互相邻的上述第1散热片之间配置有上述壳体的上述第2散热片,也就是说使壳体的第2散热片和散热部侧的第1散热片进行咬合,因而可以在双方的散热片不产生干涉而不妨碍收置的状况下,实现可紧凑地收置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壳体,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能够收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并且通过向上述壳体的外部伸出而可以展开。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致冷剂流路一部分配设到散热部,对壳体内的构成部件进行冷却之后的高温致冷剂通过散热部再次进行冷却。
而且,因为散热部可以收置于壳体的内部空间里,所以即使散热部具有某种程度的体积并且体积较大,在未使用时也能谋求投影机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另外,因为散热部可以向壳体的外部伸出地展开,所以在使用时可以将散热部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光路空间,上述散热部收置于上述光路空间内。
本来在投影机的内部,在各种光学部件间如2个透镜之间就存在作为光路的空间。
因而,如果利用该光路空间来收置散热部,就不需要另行设置散热部的收置空间,不妨碍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壳体具有开口部,上述散热部的一部分在上述散热部伸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时,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封闭。
在是使散热部向壳体外部伸出的结构时,致使在壳体的一部分存在使散热部出入的开口部。
若使用时该开口部是打开的原状,则从开口部进入灰尘或尘土等,不是优选的。
因而,只要是散热部的一部分将壳体开口部封闭的结构,就可以防止灰尘和尘土等的进入。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壳体具有开口部,并且包括封闭部件,用来在上述散热部伸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时,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封闭。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使散热部伸出到壳体外部的状态下,封闭部件将壳体的开口部封闭,因而可以防止灰尘或尘土等的进入。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封闭部件与上述散热部向上述壳体外部伸出的动作联动,来封闭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
虽然也可以构成为,在使散热部伸出时,使用者用手来操作封闭部件将开口部封闭,但是只要设置为和散热部向壳体外部伸出的动作进行联动、由封闭部件将开口部封闭的结构,就不需要使用者操作的人工和时间,不会忘记开口部的关闭,使用便利性良好。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壳体,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构成上述散热部一部分的上述致冷剂流路可以伸缩,并且在收缩时收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在伸长时向上述壳体的外部展开。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致冷剂流路一部分配设到散热部,对壳体内的构成部件进行冷却后的高温致冷剂通过散热部再次进行冷却。
而且,因为构成散热部一部分的致冷剂流路可以伸缩,并且在收缩的状态下可以收置于壳体内部,所以在未使用时能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另外,因为在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伸长的状态下,可以向壳体的外部展开,所以在使用时可以将致冷剂流路暴露于外部空气中对致冷剂进行冷却,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多个上述致冷剂流路。
虽然在使用时向装置外部展开的致冷剂流路也可以是1条,但是如果设置多条,就可以按其量增大致冷剂的流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在上述致冷剂流路所设置的散热部件,在上述致冷剂流路收缩时,上述散热部件构成上述壳体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结构,不仅仅是致冷剂流路,还能利用散热部件的作用来谋求散热,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由于在致冷剂流路收缩的状态下散热部件构成壳体的一部分,因而能使散热部件不向壳体的外部突出地紧凑地收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致冷剂流路具有第1致冷剂流路,使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外部进行流动;和第2致冷剂流路,使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内部进行流动;上述第1致冷剂流路及上述第2致冷剂流路集中配置到上述壳体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即便将致冷剂流路展开时也不占据较宽广的设置面积,而可以紧凑地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壳体具有第1部分以及和上述第1部分不同的第2部分,上述致冷剂流路具有第1致冷剂流路,使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外部进行流动;和第2致冷剂流路,使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内部进行流动;上述第1致冷剂流路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部分,上述第2致冷剂流路配置于上述第2部分。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较大取得散热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展开检测部,检测上述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电源控制部,在由上述展开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时,使投影机主体的电源不能接通。
根据这种结构,由展开检测部检测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在检测出未展开时,电源控制部不接通投影机主体的电源。据此,可以防止在散热部没有展开的原状态下接通电源而点亮光源、使投影机主体过热的不佳状况。
在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展开检测部,检测上述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警告部,在由上述展开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时,发出表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之意的警告。
根据这种结构,由展开检测部检测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在检测出未展开时,警告部向使用者发出表示散热部未展开之意的警告。据此,可以使散热部展开等、由使用者适当进行应对。
因而,可以防止在使用者忘记将散热部展开的原状态下继续使用、使投影机主体过热的不佳状况。
在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光源,配设于上述投影机主体的内部;展开检测部,检测上述散热部是否已展开;以及照度控制部,在由上述展开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时,使上述光源的光的照度下降。
根据这种结构,由展开检测部检测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在检测出未展开时,照度控制部使光源的光的照度下降。据此,可以防止在较高的照度而发热量较多的原状态下继续使用、使投影机主体过热的不佳状况。
在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散热展开部,其和上述投影机主体的电源接通联动,使上述散热部自动展开。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和投影机主体的电源接通联动地由散热展开部将散热部自动展开,因而不用使用者进行特别的操作,可以防止在散热部未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
在上述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包括电源输入部,在上述散热部已展开时露出。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如果使用者开始没有使散热部展开,则不能操作电源输入部,因而可以防止在散热部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主体内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与散热部的收置、展开有关的框图。
图6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散热部收置、展开有关的框图。
图7是与变形例2的散热部收置、展开有关的框图。
图8是与变形例3的散热部收置、展开有关的框图。
图9是表示将变形例4的投影机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5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5A及图15B是表示变形例6的投影机封闭部件例的剖面图。
图16A及图16B是表示变形例7的投影机封闭部件例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将变形例8的投影机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将变形例8的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将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将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将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的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将变形例10的投影机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将变形例10的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投影机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相应的平面图,图3是将同一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正面图,图4是投影机主体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与散热部的收置、展开有关的框图。
在下面的附图中,为了易于观看各结构要件,适当使比例尺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0如图1、图2所示,具备投影机主体1,具有在内部收置有各种部件的壳体2和向前面露出的投影透镜3;和散热部4,设置于投影机主体1的上面,相对投影机主体1可以转动、展开。
连接投影机主体1和散热部4的铰链5设置在按投影机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边。
散热部4能够以铰链5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以投影机主体1的上面为基准只展开预定的角度。
在图1、图2中,虽然表示出散热部4从投影机主体1的上面展开180°后的状态,但是不需要特别限制为180°的角度,也可以成为能以只展开任意角度的状态保持的结构。
散热部4在板材6的一面形成多个散热翅片7(第1散热片)。
相邻的散热翅片7之间的区域(图2中用符号8所示的部分)成为按散热部4的板厚方向贯通的开口部8。
下述的冷却管9(致冷剂流路)在散热部4内配置成Z状。
冷却管9的折叠部分(用虚线所示的部分)埋入板材6的内部,另一方面直线部分的一部分从散热翅片7间的开口部8露出。
另外,还设置下述软管11,将投影机主体1侧的冷却管和散热部4侧的冷却管9连接起来,该软管跨投影机主体1和散热部4,构成冷却管的一部分。
在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上面,还形成多个散热翅片12(第2散热片)。
如图3所示,在将散热部4沿着壳体2上面收置了的状态下,在散热翅片7之间配置有散热翅片12。
换言之,其配置为,壳体2的散热翅片12和散热部4的散热翅片7进行咬合。
还有,在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下面,设置支脚13。
投影机主体1如图4所示,光源411、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反射镜423、432、434、偏振转换元件414、重叠透镜415、中继光学系统43、液晶光阀441R、441G、441B、十字分色棱镜444及投影透镜3等收置在壳体2的内部。
光源411包括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的灯416;和反射器417,用来反射灯的光。
在光源411的光射出区域配置积分器光学系统41,用来使从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度分布得以均匀化,并且由2片蝇眼透镜阵列412、413构成。
构成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具有下述功能,该功能为使来自光源411的白色光中所包括的红色光和绿色光透射,并且反射蓝色光。
分色镜422具有使红色光和蓝色光透射并且反射绿色光的功能。
因而,由分色镜421所反射的蓝色光通过反射镜423进行反射,入射于蓝色光用液晶光阀441B。
另外,透射分色镜421后的绿色光通过分色镜422进行反射,入射于绿色光用液晶光阀441G。
再者,透射分色镜421后的红色光透射分色镜422。
对于红色光来说,为了防止因较长的光路而产生的光损耗,设置有包括入射透镜431、中继透镜433的中继光学系统43。
红色光经过这种中继光学系统43,入射于红色光用液晶光阀441R。
各液晶光阀从光入射侧开始具备场透镜418、入射侧偏振板442、液晶面板441及射出侧偏振板443。
由各液晶光阀调制后的3种色光入射于十字分色棱镜444。
该十字分色棱镜444粘贴了4个直角棱镜,并且在其界面,反射红色光的多层电介质膜和反射蓝色光的多层电介质膜形成为X状。
利用这些多层电介质膜来合成3种色光,形成显示彩色图像的光。
合成后的光通过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3投影于屏幕上,并且图像被放大显示。
在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内部,设置冷却管15,冷却管15中流通有用来对偏振转换元件414和各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进行冷却的、例如水等的致冷剂。
在冷却管15的管道中途配置泵16、散热器17及贮液箱18等。
泵16用来对冷却管15内的致冷剂进行强制压送,散热器17用来促进致冷剂的散热,贮液箱18是收置致冷剂的容器。
致冷剂从贮液箱18向冷却管15内流出,在依次通过偏振转换元件414、红色光用液晶光阀441R、绿色光用液晶光阀441G及蓝色光用液晶光阀441B的时候,对这些光学部件进行冷却。
接着,因和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热交换而成为高温的致冷剂在输送到散热器17中之后,经由软管11从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内输送到散热部4内的冷却管9。
如图2所示,致冷剂从2根软管11之中的一方向散热部4内的冷却管9进行输送,并且在散热部4内按Z状流动之后,从另一方软管11再返回到投影机主体1的贮液箱18中。
因而,高温的致冷剂在由投影机主体1的散热器17暂时冷却之后,在散热部4内流动的时候利用在散热部4的开口部8中流动的外部空气进行充分冷却,并返回投影机主体1。
还有,投影机主体1的冷却管15及散热部4的冷却管9也可以采用金属等没有柔性的材料来构成。
但是,位于将投影机主体1和散热部4连接的铰链5的部分因为要使散热部4进行旋转移动的原因,所以需要设置为具有柔性的软管11。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具备散热展开部,和投影机主体1的电源接通进行联动,使散热部4自动展开。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在图1~图4中未图示,具备电动机,用来对散热部4进行转动驱动;和电动机驱动部,用来驱动电动机。
电动机设置在投影机主体1的内部,其构成为,例如通过齿轮等的动力传递机构来传递电动机的动力,将散热部4展开。
或者,也可以在铰链5的内部直接装入电动机。
如图5所示,若使用者按下电源按钮20(电源输入部)、接通了电源,则电源接通信号输入给控制部21。
控制部21对电动机驱动部22输出驱动信号,电动机驱动部22对电动机23进行驱动。
借此,和电源接通动作进行联动,散热部44自动展开。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中,因为可以使散热部4沿着壳体2的上面地将其收置,所以在未使用时能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另外,由于在将散热部4沿着壳体2的表面收置了的状态下,其构成为,壳体2侧的散热翅片12和散热部4侧的散热翅片7进行咬合,因而既增大双方的散热面积而维持较高的散热效率,还可以在双方的散热翅片7、12不产生干涉而不妨碍收置的状况下,实现可紧凑地收置的投影机。
另外,因为散热部4相对壳体2可以转动、展开,所以在使用时通过将散热部4展开,使之向壳体2的外方伸出,而可以将散热部4整体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再者,因为在散热部4侧和投影机主体1侧的双方设置散热翅片7、12,并且可以配置为,散热部4转动90°以上就完全向投影机主体1的侧方伸出,所以从双方发出的热不会相互带来影响,可以充分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散热部4的相邻的散热翅片7之间的区域为开口部8,在开口部8的内部流动外部空气,使散热部4通风。
而且,由于在该部分露出冷却管9,因而可以利用外部空气将在冷却管9内流动的致冷剂充分冷却。
另外,由于其构成为,和投影机主体1的电源接通联动,使散热部4自动展开,因而不用使用者进行特别的操作,就可以可靠地防止因在散热部4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而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的情况。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散热部4没有展开的状态下的过热防止机构,采用了和电源接通联动而使散热部4自动展开的机构,但是对于此外的机构,在下面进行说明。
(变形例1)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该结构具备展开检测部,检测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照度控制部,在展开检测部检测出散热部未展开时,使投影机主体的光的照度下降。
作为展开检测部,可以通过将光学传感器、电位计等设置于散热部或铰链部分,来构成。
作为照度控制部,例如可以具备灯驱动部,该灯驱动部通过控制对灯的供给电流来控制灯的光量。
而且,如图6所示,展开检测部25检测散热部4的状态,在检测出散热部4未展开时,将其检测信号输入给控制部21。
控制部21向灯驱动部26输出用于抑制光量的驱动信号,灯驱动部26对灯416进行驱动。
借此,在散热部4未展开时,投影机主体1内光的照度下降,发热得以减少。
其结果为,可以防止在散热部4未展开的状态下以较高照度的原状继续使用、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的不佳状况。
(变形例2)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该结构具备展开检测部,检测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电源控制部,在展开检测部检测出散热部未展开时,使投影机主体的电源不能接通。
作为展开检测部,和上述变形例1相同,可以通过将光学传感器、电位计等设置于散热部或铰链部分,来构成。
作为电源控制部,可以具备对电源进行控制的电源驱动部。
而且,如图7所示,展开检测部25检测散热部4的状态,在检测出散热部4未展开时,将其检测信号输入给控制部21。
控制部21对电源驱动部27输出驱动信号,并且电源驱动部27进行控制,以便即使按压电源按钮也不接通电源28。
其结果为,可以防止在散热部4没有展开的原状态下接通电源28、点亮光源而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那样的不佳状况。
(变形例3)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该结构具备展开检测部,检测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警告部,在展开检测部检测出散热部未展开时,向使用者发出表示散热部未展开之意的警告。
作为展开检测部,和上述变形例1、2相同,可以通过将光学传感器、电位计等设置于散热部或铰链部分,来构成。
作为警告部,可以适当使用灯、显示部等借助于使用者视觉的器件或警报音、声音等借助于使用者听觉的器件,并且可以具备对它们进行驱动的驱动部。
例如在使用警告灯时,如图8所示,展开检测部25检测散热部4的状态,在检测出散热部4未展开时,将其检测信号输入给控制部21。
控制部21对警告灯驱动部29输出驱动信号,警告灯驱动部29对警告灯30进行驱动,使之点亮。
借此,使用者可以知道散热部4未展开的情况。
其结果为,使用者可以重新展开散热部4等适当进行应对,可以防止使用者在忘记展开散热部4的原状态下继续使用、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的不佳状况。
(变形例4)也可以设置为下述结构,该结构在使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下、在使用者可操作的位置,配置电源按钮。
图9是表示将变形例4的投影机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该附图中,对和图1共同的结构要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
如图9所示,在将散热部4展开的状态下露出的投影机主体1上面,配置电源按钮20。
本例的情况下,散热部4的展开是使用者通过手动来进行的。
在该结构中,由于如果使用者最开始没有使散热部4展开,则不能操作电源按钮20,因而可以防止在散热部4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10~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正面图,图11是相应的侧面图,图12是将同一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这些附图中,对和图1~图3同样的结构要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50如图10~图12所示,具备投影机主体1,具有壳体2和投影透镜3;和散热部51,收置于投影机主体1的内部空间,通过使之向投影机主体1的外部伸出而可以展开。
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的上板52可以通过滑轨53进行升降,在上板52的下面设置具有多个散热翅片54的散热器55。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上板52和散热器55构成散热部51。
如图10所示,多个散热翅片54在从正面看到投影机50时隔开预定的间隔来配置,其设置为散热翅片54的前端朝着下方。
而且,在使散热部51伸出了的状态下,如图10、图11所示,散热翅片54的整体向壳体2的外部露出。
另外,散热翅片54上下方向的尺寸被收于壳体2上下方向的尺寸内,并且如图12所示,散热翅片54完全收置于投影机主体1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有散热翅片54的散热器55收置在投影机主体1光路内的空间。
例如图4所示,在投影机主体1内,如同2片蝇眼透镜阵列412、413之间、分色镜421、422之间、分色镜421和反射镜423之间以及分色镜422和入射透镜431之间那样,原本在光路上的各种光学部件之间就存在很多空间。
因而,通过在这些空间里收置散热器55,就不需要另行设置散热器55的收置空间,不妨碍装置的小型化。
和第1实施方式(图4)相同,冷却管15(致冷剂流路)配设于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内,并且在偏振转换元件414和3片液晶光阀441R、441G、441B的范围内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冷却管9在上板52的内部配设成Z状。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投影机主体1和散热部51的上板52之间设置有构成致冷剂流路一部分的折皱状软管56,将投影机主体1侧的冷却管15和上板52侧的冷却管9连接起来。
随着上板52的上升、下降,软管56进行伸缩。
在使用时,通过使软管56内流通致冷剂,将在投影机主体1侧发生的热输送给散热部51,从散热部51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50中,虽然散热部51的散热器55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型,比较占地方,但是因为可以将散热器55收置于壳体2的内部空间里,所以在未使用时可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另外,因为软管56为折皱状,所以散热部51易于收置。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因为是将散热部51向上方展开的结构,所以即便在使用时,也可以使设置面积小。
另外,因为可以展开为,使具有大型散热器55的散热部51向壳体2的外部伸出,所以在使用时可以将散热部51充分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因为散热翅片54的前端(下端)侧开着,所以导致在相邻的散热翅片54间的空隙间外部空气从下向上进行流动,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下述等的结构,即在想要在散热部51未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时,通过电源控制部不能接通电源、由警告部向使用者发出警告或者通过散热展开部与电源接通进行联动而使散热部51自动展开。
使散热部51自动展开的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在投影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电动机,由齿轮等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电动机的动力,来实现。
在采用这些结构时,可以防止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其构成为,将散热部51(散热器55)收置于光路内,但是只要有空间,也可以收置于光路外。
对于将散热部51收置于光路外的结构而言,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即在想要在散热部51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时、使光源的照度下降。对于将散热部51收置于光路内的结构而言,因为散热部51遮挡了光路,所以不能采用下述结构,即不能采用在没有展开散热部51的原状态下降低光源的照度加以使用的结构。
如同本实施方式那样使散热部51向壳体外部伸出的结构时,在壳体2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上面)存在用来使散热部51出入的开口部。
若在使用时该开口部是打开的原状态,则从开口部进入灰尘或尘土等,不是优选的。
下面,对于用来解决该问题的结构,进行说明。
(变形例5)可以构成为,在使散热部向壳体的外部伸出的状态下,散热部的一部分封闭壳体的开口部。
例如图13所示,在多个散热翅片54的前端(下端)按水平方向固定盖板57。
采用该结构,在使散热翅片54向壳体2的外部伸出的状态下,盖板57封闭壳体2的开口部,可以防止灰尘或尘土等的进入。
再者,和变形例4相同,也可以构成为,在使散热部51向壳体2的外部伸出的状态下、在开始使用者可操作的位置,配置有电源按钮20。
例如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在上板52上升时露出的壳体2上面,配置电源按钮20。
本例的情况下,散热部51的展开是使用者通过手动来进行的。
对于该结构来说,由于只要使用者最开始没有展开散热部51,就不能操作电源按钮20,因而可以防止在散热部51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的情况。
(变形例6)也可以构成为,在使散热部51向壳体2的外部伸出的状态下,不是散热部51本身封闭开口部,而是具备用来封闭壳体2的开口部的封闭部件。
图15A及图15B是表示投影机主体1开口部附近的剖面图。
如这些附图所示,设置用来覆盖光路的光导向构件59,并且在光导向构件59设置用来使散热器55出入的开口部59a。
在开口部59a的两端分别安装2片闸门60(封闭部件),各闸门60以枢纽61为中心进行转动,使之可以变成关闭开口部59a的状态和打开的状态(左右对开的状态)。
另外,在各闸门60安装未图示的弹簧,利用弹簧向闸门60关闭的方向进行加力。
如图15A所示,在将散热器55收置于光路内的状态下,其状态为,利用散热器55向下侧推压双方的闸门60。
而且,如图15B所示,若使散热器55伸出到了光路外,则利用弹簧进行了加力的闸门60弹起,开口部59a被自动封闭。
根据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防止向投影机主体内的灰尘和尘土等的进入。
虽然也可以在使散热器55伸出时,使用者用手操作闸门60将开口部59a封闭,但是由于和散热部55向壳体外部伸出的动作进行联动,闸门60将开口部59a封闭,因而不需要使用者操作的人工和时间,并且不会忘记开口部59a的封闭,使用便利性良好。
(变形例7)表示上述封闭部件的其他例子。
图16A及图16B是表示投影机主体1开口部附近的剖面图。
如这些附图所示,设置用来覆盖光路的光导向构件59,并且在光导向构件59设置用来使散热器55出入的开口部59a。
固定有具有伸缩性及遮光性的薄膜62(封闭部件),使之覆盖开口部59a。
如图16A所示,在将散热器55收置于光路内的状态下,通过散热器55进行按压,使薄膜62伸展,成为薄膜62包裹散热器55的那种状态,将其收置于壳体2内。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若使散热器55伸出到了光路外,则由散热器55进行的按压被解除,伸展了的薄膜62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成为光导向构件59的壁面一部分,封闭开口部59a。
在该结构中,也和变形例6相同,不需要使用者操作的人工和时间,另外不会忘记开口部59a的封闭,使用便利性良好。
另外,特别是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封闭开口部59a的部件是具有伸缩性的薄膜,因而封闭所需的机构能够简单且以低成本来实现,并且由于开口部被完全密闭,因而防尘性优良。
(变形例8)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使散热部向投影机主体的上方伸出的结构例,但是不限于向上方伸出的结构,也可以向投影机主体的侧方伸出。
下面,参照图17、图18,来说明使散热部向投影机主体的后方伸出的结构例。
图17是表示将本例的投影机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将同一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这些附图中,对和图1~图3相同的结构要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
本例的投影机如图17、图18所示,具备投影机主体1;和散热部71,收置于投影机主体1的内部空间里,并且通过使之向投影机主体1的后方伸出而可以展开。
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未图示的滑轨,并且装入具有多个散热翅片72的散热器73,使之可以水平移动。
相邻的散热翅片72之间的空间成为将散热器73按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
而且,在使散热部71伸出了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使散热器73出入的壳体2的开口部利用散热器73自身进行封闭。
虽然本例的散热器73为使用者通过手动将其拉出的结构,但是由于在散热器73的后面设置有使用者用来拉出散热器73的把手74,因而易于将其拉出。
在本例的投影机70中,因为可以将散热部71的散热器73收置于壳体2的内部空间里,所以在未使用时可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特别是本例的情况下,因为是将散热部71向后方展开的结构,所以散热部71不受向投影机主体1上方上升的热气影响,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因为是壳体2的开口部由散热器73本身进行封闭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另行设置封闭部件,能够提高投影机主体1的防尘性。
下面,参照图19、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将同一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这些附图中,对和图1~图3相同的结构要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80如图19、图20所示,具备投影机主体1,具有壳体2和投影透镜3;和散热部81,收置于在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所设置的凹部82,通过使之向投影机主体1的外部伸出而可以展开。
散热部81包括冷却管83(致冷剂流路),在内部流通致冷剂并且可以伸缩;和散热部件84,安装于冷却管83的前端。
冷却管83其去路(第1致冷剂流路)和回路(第2致冷剂流路)由各1根的树脂制螺旋状管体构成,并且从投影机主体1长度方向的一边中央部向外部露出,如图19所示,使之按投影机主体1的长度方向伸长。
散热部件84如图20所示,在使冷却管83收缩了的状态下,构成作为壳体2一部分的边角部,使之不从壳体2突出。
还有,对于冷却管83来说,也可以按去路、回路的各自分别设置多根。
在设置多根时,可以增大致冷剂的流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和第1实施方式(图4)相同,冷却管15(致冷剂流路)配设于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内,在偏振转换元件414和3片液晶光阀441R、441G、441B的范围内进行处理,并且该冷却管15和构成散热部81一部分的上述冷却管83相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使冷却管83内流通致冷剂,将在投影机主体1中发生的热输送给散热部81,从散热部81进行散热。
另外,冷却管83既可以由使用者通过手动使之伸缩,也可以通过电动使其自动伸缩。
在后者的情况下,作为使冷却管83自动伸缩的机构,例如可以使用下述结构,即在投影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电动机,利用齿条、小齿轮等将电动机的动力转换成直线运动。
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利用散热展开部,同电源接通进行联动,使散热部81自动展开。
再者,可以采用下述等的结构,即在想要在散热部81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时,通过电源控制部不能接通电源、由警告部向使用者发出警告。
在采用这些结构时,可以防止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80,因为构成散热部81一部分的冷却管83可以伸缩,并且在收缩了的状态下可以收置于壳体2的凹部82,所以在未使用时能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轻薄化,并且可搬移性优良。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冷却管83的去路和回路集中配置到壳体2的1面侧,因而在使用时也不占据较大的设置面积,可以紧凑地设置。
另外,因为在冷却管83伸长的状态下可以向壳体2的外部展开,所以在使用时可以将冷却管83暴露于外部空气中对致冷剂进行冷却,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变形例9)也可以构成为,在使散热部81向壳体2的外部伸出的状态下、在开始使用者可操作的位置,配置有电源按钮20。
在图21所示的结构中,在将冷却管83展开时露出的壳体2的凹部82的上面配置电源按钮20。
本例的情况下,冷却管83的展开是由使用者通过手动来进行的。
采用该结构,由于只要使用者开始没有将散热部81展开,就不能操作电源按钮20,因而可以防止在散热部81没有展开的状态下加以使用、使投影机主体1过热的情况。
(变形例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冷却管的去路和回路集中配置到了壳体的1面侧,但是也可以分开配置于壳体对向的2面。
图2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散热部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3是将同一投影机散热部收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这些附图中,对和图1~图3相同的结构要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
本例的投影机90如图22、图23所示,具备投影机主体1;和散热部91,收置于在投影机主体1的壳体2所设置的凹部82,通过使之向投影机主体1的外部伸出而可以展开。
散热部91包括冷却管83a(第1致冷剂流路)及冷却管83b(第2致冷剂流路),在内部流通致冷剂并且可以伸缩;和散热部件94,安装于冷却管83a、83b的途中。
冷却管83a、83b其去路和回路由各1根的树脂制螺旋状管体构成。
另外,冷却管83a、83b从壳体2长度方向的对向的2面中央部向外部露出,并且如图22所示,按投影机主体1的长度方向伸长。
散热部件94如图23所示,在使冷却管83a、83b收缩后的状态下,构成壳体2后面侧的一部分,使之不从壳体2突出。
冷却管83a配置于第1凹部8a(第1部分),冷却管83b配置于第2凹部8a(第2部分)。
还有,对于冷却管83a、冷却管83b来说,也可以按去路、回路的各自分别设置多根。
在设置多根时,可以增大致冷剂的流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本例的情况下,从壳体2的2个部位延伸的冷却管83a、冷却管83b的各自成为致冷剂的去路和回路。
而且,冷却管83a、冷却管83b的折返部分贯通散热部件94的内部。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较大取得散热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还有,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投影机主体的壳体上面配置了散热部,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侧面等的其他面。
另外,不仅仅是1个散热部,也可以具备多个散热部。
或者,也可以将用2个以上的铰链所连接的一系列散热部展开2次以上。
这种情况下,虽然散热部的收置结构变得复杂,但是可以构成更大面积的散热部。
此外,散热部的形状和配置、展开检测部、警告部、散热展开部、照度控制部等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壳体,其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其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能沿着上述壳体的表面收置于上述壳体内,并且能通过相对上述壳体进行转动而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在上述散热部所设置的第1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在上述散热部所设置的多个上述第1散热片,在相互相邻的上述第1散热片之间,形成有贯通上述散热部的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内露出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在上述壳体所设置的第2散热片,在沿着上述壳体的表面收置上述散热部时,在相互相邻的上述第1散热片之间,配置有上述壳体的上述第2散热片。
5.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壳体,其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其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能够收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并且能通过向上述壳体的外部伸出而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光路空间,上述散热部收置于上述光路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壳体具有开口部,上述散热部的一部分在上述散热部伸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时,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壳体具有开口部,包括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在上述散热部伸出到上述壳体外部时,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封闭部件与上述散热部向上述壳体外部伸出的动作联动,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封闭。
10.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壳体,其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其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构成上述散热部一部分的上述致冷剂流路能伸缩,并且在收缩时收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在伸长时向上述壳体的外部展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多条上述致冷剂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在上述致冷剂流路所设置的散热部件,在上述致冷剂流路收缩时,上述散热部件构成上述壳体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致冷剂流路具有第1致冷剂流路,其使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外部流动;和第2致冷剂流路,其使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内部流动;上述第1致冷剂流路及上述第2致冷剂流路集中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壳体具有第1部分以及与上述第1部分不同的第2部分,上述致冷剂流路具有第1致冷剂流路,其中,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外部流动;和第2致冷剂流路,其中,上述致冷剂朝向上述壳体的内部流动;上述第1致冷剂流路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部分,上述第2致冷剂流路配置于上述第2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展开检测部,其检测上述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电源控制部,其在由上述展开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时,使投影机主体的电源不能接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及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展开检测部,其检测上述散热部是否已展开;和警告部,其在由上述展开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时,发出表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的意思的警告。
17.根据权利要求1、5及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光源,其配设于上述投影机主体的内部;展开检测部,其检测上述散热部是否已展开;以及照度控制部,其在由上述展开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散热部未展开时,使上述光源的光的照度下降。
18.根据权利要求1、5及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散热展开部,该散热展开部与上述投影机主体的电源接通联动,使上述散热部自动展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5及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包括电源输入部,该电源输入部在上述散热部已展开时露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壳体,其构成投影机主体;致冷剂流路,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使致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散热部,配设有上述致冷剂流路的一部分,能够沿着上述壳体的表面收置于上述壳体内,并且通过相对上述壳体进行转动而可以展开。
文档编号G03B21/00GK1955837SQ200610135800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4日
发明者座光寺诚, 濑户毅, 江川明, 高城邦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