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光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组件,其可以有效降 低耗电量,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多媒体技术相当发达,其多半受惠于半导体元件或显示装置的进步。 就显示器而言,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并 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配置一背光组件以提供一面光源, 以使液晶显示面板能达到显示的目的。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现有的液晶显示器100 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 一背光组件120与一变流器(inverter circuit board) 130。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10配置于背光组件120的上方,此背光组件120能提 供液晶显示面板110显示影像所需的面光源,而变流器130配置于背光组件120 旁,其适于将直流电转换为驱动背光组件120所需的交流电。具体而言,此背光组件120包括数条冷阴极荧光灯管122(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一框架124与一扩散板(Diffusion Plate) 126,而 冷阴极荧光灯管122配置于框架124内。此外,扩散板126配置于框架124上,且 位于冷阴极荧光灯管122的上方。上述的框架124是由多个侧板124a与一金属背板124b所构成,而多个侧板 124a与金属背板124b彼此连接,并与金属背板124b围出一用以配置冷阴极荧光 灯管122的空间,且各个冷阴极荧光灯管122所发出的光线会在框架124内初步地 混光,之后才经由扩散板126,以形成一亮度较均匀的面光源。值得留意的是,在点亮背光组件120时,由于冷阴极荧光灯管122与金属背 板124b非常接近。因此,冷阴极荧光灯管122与金属背板124b会构成一电容器, 而其间便会产生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这样输入至冷阴极荧光灯 管122的电流除了点亮冷阴极荧光灯管122之外,还会同时对此电容器进行充电, 导致用以点亮冷阴极荧光灯管122的电流量不足,因而造成冷阴极荧光灯管122 的亮度无法达到原先要求的亮度。此时,必须提供较高的电功率,始能使冷阴极荧 光灯管122的亮度达到原先要求的亮度。如此一来,即必须消耗较多电功率。一般而言,背光组件120的设计必须要尽可能的轻薄,以符合现今显示器轻 薄化的趋势。因此,在不增加背光组件120的总厚度的前提下,若是借助调整阴极 荧光灯管122与金属背板124b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使间距Hl加宽,以便于降 低冷阴极荧光灯管122与金属背板124b之间的寄生电容值,则阴极荧光灯管122与 扩散板126之间距H2会相对地縮小。这很可能导致阴极荧光灯管122与扩散板126 的距离太过接近,因而造成背光组件120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不佳。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尺寸需求日益增加,相对地冷阴极荧光灯管122 的尺寸也会随着加大,而用以点亮冷阴极荧光灯管122的电功率也必须跟着提高。 然而,上述的寄生电容与冷阴极荧光灯管122的表面积成正比,且冷阴极荧光灯管 122的驱动电压愈高,累积于金属背板124b上的电荷愈多。换言之,冷阴极荧光 灯管122的表面积愈大,或其驱动电压愈高,则冷阴极荧光灯管122与金属背板 124b之间的寄生电容值愈大。如此一来,在金属背板124b与冷阴极荧光灯管122 之间的漏电流也就愈大,这会使整体液晶显示器IOO在使用上的安全性降低,且背 光组件120的电功率消耗量(power consumption)也势必随着漏电流而增加。另 外,现有的变流器130也会因寄生电容以及漏电流的影响而无法准确控制输出至冷 阴极荧光灯管122的电流。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组件,以解决现有背光组件的 漏电流问题以及电功率消耗过大的缺点。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以改善整体液晶显示器在使用上的 安全性。为达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一框架、多个光源 与一光学膜片。其中,框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此底面具有多个贯孔且互相分
离,而底面与侧面相连接。上述的光源分别对应于贯孔而固定于框架内,而光学膜 片配置于框架上,且位于光源之上方。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还包括一绝缘反射片,其配置于底面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绝缘反射片的材料包括聚丙烯或饱和多元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外部 电极冷阴极灯管、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或发光二极管。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 棱镜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上述的背光组件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 此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此背光组件的光学膜片上方。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一框架、多个光源与一光学膜片。其中, 框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而此底面具有多个互相分离的凹陷部,且底面与侧面 相连接。上述的光源分别对应于凹陷部而固定于框架内,而光学膜片配置于框架上, 且位于光源上方。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凹陷部为凹面。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凹面为圆弧面。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光源位于凹面的中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背光组件中,还包括一绝缘反射片,其配置于底面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背光组件中,上述的绝缘反射片的材料包括聚丙烯 或饱和多元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外 部电极冷阴极灯管、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或发光二极管阵列。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 棱镜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多个光源与一光学膜片。其中,框 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底面与侧面相连接,上述的底面具有多个贯孔与多个凹
陷部,贯孔与凹陷部沿一第一方向呈交错排列,且贯孔与凹taw沿一第二方向呈交 错排列,上述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实质上垂直。此外,光源分别对应于第一方向 而固定于框架内,而光学膜片配置于框架上,且位于光源上方。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凹陷部可以为凹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凹面可以为圆弧面。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各光源可以位于各凹面的中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一绝缘反射片,其配置于底面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绝缘反射片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丙 烯或饱和多元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光源可以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 外部电极冷阴极灯管、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或发光二极管。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上述的光学膜片可以包括扩散片、增 光片、棱镜片或膜片的组合。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上述的背光组件与一液晶显示面板。其 中,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上述背光组件的光学膜片上方。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中,光源对应于贯孔或凹陷部而 固定于框架内,以便于在不改变背光组件厚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改善光源与框架的 底面间因距离过于接近而产生寄生电容的问题,进而使背光组件能减少电功率的消 耗量以及避免漏电流的现象。此外,整体液晶显示器的安全性也能因此提高。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底部背视图。 图4B为图4A中沿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发明的 液晶显示器2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210与一背光组件220。其中,液晶显示面板 210配置于背光组件220上方,而此背光组件220适于提供一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 板210,以使液晶显示面板210能达到显示目的。 一般而言,于背光组件220旁可 以配置一变流器230,此变流器230适于将直流电转换为点亮背光组件220所需的 交流电。请再参考图2,背光组件220包括多个光源222、一框架224与一光学膜片226。 其中,框架224具有多个侧面224a与一底面224b。值得留意的是,此底面224b 具有多个贯孔C且相互分离,而底面224b与侧面224a相连接。上述的光源222 分别对应于贯孔C而固定于框架224内,较常见的光源222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即,CCFL)、外部电极冷阴极灯管(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EEFL)、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ce Flat Lamp, CCFFL)或发光二极管(LED)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可以依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种类的光源222,在此并不加以局限。此外,上述的光学膜片226配置于框架224上,且位于光源222的上方。此 光学膜片226包括扩散片、增光片、棱镜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具体而言,液晶显 示面板210会配置于此光学膜片226的上方,若此光学膜片226采用扩散片,由光 源222所发出的光线会经由此光学膜片226而形成一亮度较均匀的面光源。若此光 学膜片226采用棱镜片,则可借助棱镜片来调整由光源222所发出的光线的方向。这里要详加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在底面224b上形成贯孔C,并将光源222 对应于此贯孔C而配置,因而能够在维持背光组件220的整体厚度H以及光源222 与底面224b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冷阴极荧光灯管122与金属背板 124b之间的寄生电容值。当然,在此并不局限上述贯孔C的形状,而此贯孔C的 形状可随着所采用的光源222的尺寸、形状或数量而作适当的调整。换言之,本发明的背光组件220不但可以有效地抑制因寄生电容效应而导致 电荷累积于底面224b上所引发的漏电流,还可进一步提升背光组件220使用上的 安全性。此外,变流器230也可以准确地控制欲输出至光源222的电流,而使光源 222的作动能配合液晶显示面板210显示画面的需要。这里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并不需要改变光源222的位置,因此光源222与光 学膜片226可以维持原先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因不当调整光源222的位置而使其过 于靠近光学膜片226,造成由光学膜片226出射的光线不均匀的现象。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于底面224b上配置一绝缘反射片R,以使光源 222发出的光线能透过绝缘反射片R的反射而能有效地再被利用。此绝缘反射片R 的材料为聚丙烯(PP)或饱和多元酯(PolyethyleneTer印hthalate, PET)。第二实施例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发明第 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300与第一实施例非常类似,其中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220的底面224c具有多个凹陷部Cl,且相互分离。而光源222 分别对应于凹陷部C1而固定于框架224内。上述的凹陷部C1可以设计为凹面,其 例如是圆弧面,而光源222可以配置于凹面的中心。换言之,本实施例是透过形成 凹陷部C1来改善现有技术中,冷阴极荧光灯管122 (如图1所示)与金属背板124b (如图l所示)过于接近而在点灯时产生寄生电容以及漏电流的问题。当然,在此 并不局限上述凹陷部Cl的形状,而此凹陷部Cl的形状可随着所釆用的光源222 的尺寸、形状或数量而作适当的调整。第三实施例图4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底部背视图,而图4B为图4A中沿 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A与图4B,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 例是于底面224d同时形成多个凹陷部Cl与贯孔C,且凹陷部Cl与贯孔C是沿着 一第一方向X呈交互排列,且凹陷部Cl与贯孔C也沿与一第二方向Y呈交互排列。 其中,第一方向X可以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具体而言,第一方向X可以选择水平方向,而第二方向Y即为垂直方向,但 在此并不加以局限。此外,在每一光源222的延伸方向可以选择对应至第一方向X 或第二方向Y。值得留意的是,呈交互排列状的凹陷部Cl与贯孔C可以有效降低 光源222与其对应的底面224d间的寄生电容值。上述的凹陷部Cl例如为凹面,且 凹面可以设计成圆弧面,而上述的光源222则可以配置于此凹面的中心。当然,在 此并不局限上述凹陷部Cl与贯孔的形状,而此凹陷部Cl与贯孔的形状可随着所采
用的光源222的尺寸、形状或数量而作适当的调整。这里要留意的是,在背光组件220的整体厚度H不变的前提下,变流器230 的外形可以随着凹陷部C1的外形而作适当的改变。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与背光组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一、 由于光源对应于贯孔或凹面而固定于框架内,在维持背光组件原来厚度 以及不改变光源与光学膜片相对位置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改善光源与框架的底面因 距离过于接近而在点灯时产生寄生电容的问题。背光组件因此能减少电功率消耗以 及避免产生漏电的现象。另外,由于光源与光学膜片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这样有 助于维持由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光学膜片所形成面光源的均匀性。二、 由于背光组件可以有效抑制漏电流的发生,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 整体消耗功率会大大下降。三、 由于本发明的背光组件可以有效抑制寄生电容以及漏电流的状况。因此, 变流器更可准确地控制欲输出至光源的电流。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其中该底面具有多个贯孔且相互分离,而该底面与该些侧面相连接;多个光源,分别对应于该些贯孔而固定于该框架内;以及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框架上,且位于该些光源上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反射片,配置于 该底面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反射片的材料包括聚丙 烯或饱和多元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 外部电极冷阴极灯管、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 片、棱镜片或该些膜片的组合。
6. —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其中该底面具有多个凹陷部且相互分离, 而该底面与该些侧面相连接;多个光源,分别对应于该些凹陷部而固定于该框架内;以及 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框架上,且位于该些光源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凹陷部为凹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凹面为圆弧面。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光源位于各该凹面的中心。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反射片,配置 于该底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反射片的材料包括聚 丙烯或饱和多元酯。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 管、外部电极冷阴极灯管、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1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 光片、棱镜片或该些膜片的组合。
14.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该底面与该些侧面相连接,其中该底面具 有多个贯孔与多个凹陷部,该些贯孔与该些凹陷部沿一第一方向呈交错排列,且该 些贯孔与该些凹陷部沿一第二方向呈交错排列,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实质上垂 直;多个光源,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方向而固定于该框架内;以及 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框架上,且位于该些光源上方。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凹陷部为凹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凹面为圆弧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光源位于各该凹面的中心。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反射片,配置于该底面上。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反射片的材料包括聚 丙烯或饱和多元酯。
20.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 管、外部电极冷阴极灯管、冷阴极荧光平面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21.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 光片、棱镜片或该些膜片的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一框架、多个光源与一光学膜片。其中,框架具有一底面与多个侧面,此底面具有多个贯孔,且底面与侧面相连接。上述光源分别对应于贯孔而固定于框架内,而光学膜片配置于框架上,且位于光源上方。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149518SQ20061013959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1日
发明者林文郁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