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81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瞄准镜的调光按键结构改进,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瞄准镜的按键设置在调光结构的电池舱外盖上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枪械的光学瞄准镜头可以帮助持枪者增加瞄准精度,因此在枪械上常使用光学瞄准镜头作为辅助瞄准工具,现有技术的光学瞄准镜头中会设置有中心十字分划板,在该中心十字分划板上设置有分划丝,或称中心瞄准十字纹,以使瞄准有参考标识,增加瞄准的精度。
但现有技术的光学瞄准镜中对该分划板的照明电路的控制电路及开关一般设置为突出于所述镜筒很高,原因在于其所采用的电池和开关按键技术一般较为传统。由于在其突出于所述镜筒外太高,在野外环境中使用时,就会对周围的藤等植物进行挂扯,由此导致在枪瞄使用过程中的不方便,甚至由于磕碰造成分划板控制结构的损坏,使分划板结构在无照明情况下无法使用。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申请人已经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薄式纽扣电池,以及通过控制芯片和控制电路实现的按键式调光结构,来有效的降低调光旋钮的高度。
但是,由于目前瞄准镜的镜筒上设置调光结构时其需要在镜筒上独立设置一按钮,增加了镜筒上的按钮或旋钮的数量,不仅增加调整负责度,而且生产装配的零件增多,使用中容易出现故障,且对故障的克服困难度增加,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有待于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按键式调光结构的零部件数量的瞄准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其设置于一镜筒上,并连接有一控制芯片,用于通过按键控制实现对瞄准镜的中心十字分划丝的照明亮度调节,其中,所述调光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电池容置空间,该电池容置空间的底侧为一与所述电池一极触接的第一弹片,以及一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侧,用于与所述电池的另一极触接;所述电池容置空间上方为一上盖,用于向下挤压所述电池;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以及两触点结构,突出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内,其离所述上盖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所述上盖内侧对应所述两触点结构设置有两环状导电层,所述环状导电层在所述上盖内与所述按键电连接。
所述的调光结构,其中,所述每一触点结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内的柱销孔部,其顶端设置有直径渐小的开口;一柱销部,其顶端渐细从所述开口内突出,触接所述环状导电层;一弹性件从所述柱销部后端向所述开口顶持所述柱销部,并且,所述柱销孔部的侧壁为绝缘材料,所述注销部与第一或第二弹片电连接。
所述的调光结构,其中,所述柱销部和所述弹性件构成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弹片的导电通路。
所述的调光结构,其中,所述调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一侧调旋钮的外盖上。
所述的调光结构,其中,所述调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由于采用将按键与电池容置空间的上盖设置在一起的方式,减少了瞄准镜的装配部件数量,使生产简化,成本降低,并且方便了维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光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内侧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瞄准镜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瞄准镜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200,如图3和图4所示,其设置于一镜筒100上,可以单独设置在镜筒上做为调光按钮,也可以设置在其他旋钮上,如侧调旋钮120上。侧调旋钮120是用于调节中心十字分划丝与瞄准点的准确度的旋钮,本实用新型的调光结构200可以与其中一个侧调旋钮设置在一起,从而通过按压侧调旋钮120的外盖上的按键即可实现对中心十字分划板的照亮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调光装置并连接设置有一控制芯片,用于通过按键控制实现对瞄准镜的中心十字分划丝的照明亮度调节,该控制芯片设置在一电路板上;所述调光结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电池容置空间110,该电池容置空间110的底侧为一与所述电池130一极如负极触接的第一弹片111,如图1所示的,以及一第二弹片112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110的侧壁侧,用于与所述电池的另一极如正极触接。所述第一弹片111和第二弹片112的设置可以不限于图示的形式,可以绕所述电池130的长度更长,甚至全周设置,只要能保持与所述电池130的正负极恰当连接即可。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弹片可以设置为弹簧,后端设置为电路板,同时顶持在所述电池130的负极上。
本实用新型调光结构的所述电池容置空间110上方为一上盖113,用于向下挤压所述电池130;所述按键140设置在所述上盖113上,该按键140用于在按动时可以产生开断的脉冲,从而由所述控制芯片识别控制信号,由该控制芯片控制所述中心十字分划板上的分划丝的照明亮度,因此,上述按键必须通过两个电连接通路与电池130和电路板进行电连接。
所述上盖113与所述电池容置空间110的配合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因为螺纹连接具有全周的无方向性特点,在保持电路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螺纹旋转配合可松可紧,方便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调光结构还设置有两触点结构150,其突出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110的侧壁内,该两个触点结构150设置成离所述上盖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113的内侧对应所述两触点结构设置有两环状导电层114,所述环状导电层114在所述上盖内与所述按键140电连接,该环状导电层114可以设置为金属镀层,整个上盖113内设置有不导电的电路板基材,通过导电穿孔连接到所述按键的开关触点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每一触点结构150设置如下一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110的侧壁内的柱销孔部115,其顶端设置有直径渐小的开116;一柱销部117,其顶端也渐细设置,可从所述开116内略微突出;一弹性件118从所述柱销部117后端向所述开116顶持所述柱销部117,并且,所述柱销孔部115的侧壁为绝缘材料,所述柱销部117和所述弹性件118构成导电通路;或者,所述柱销部117设置为导电材料,并设置连接导线到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上。所述柱销部117的顶端可以在将电池放入所述电池容置空间110,并将上盖113旋盖上后触接到所述上盖内侧的环状导电层114,从而构成电性连接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置实现了调光按键与电源上盖的一体设置,因现有技术的分离设置可以很容易的实现按键引线和分划丝照明引线的设置,但当将按键设置到电池上方的上盖上时,按键引线就无法穿越上盖的旋转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精巧的实现了按键引线与电池下方正负极输出的连接,从整个瞄准镜装置来开,本实用新型的按键与电池舱即电池容置空间整体化设计,减少了装配的零部件,降低了生产和使用维护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的调光结构可以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一侧调旋钮的外盖上,其下侧为原先的侧调旋钮,因本实用新型的调光结构采用的是按键结构,不影响侧调旋钮的旋转使用,而整体上瞄准镜减少了一个按钮设计,整体外观美观简洁,进一步减少了装配的零部件,如图4所示。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光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上的靠近目镜的位置,这是传统的调光按钮或旋钮的设置位置,如图3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实施例并为尽数各个技术实施方案,显然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其设置于一镜筒上,并连接有一控制芯片,用于通过按键控制实现对瞄准镜的中心十字分划丝的照明亮度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电池容置空间,该电池容置空间的底侧为一与所述电池一极触接的第一弹片,以及一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侧,用于与所述电池的另一极触接;所述电池容置空间上方为一上盖,用于向下挤压所述电池;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以及两触点结构,突出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内,其离所述上盖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所述上盖内侧对应所述两触点结构设置有两环状导电层,所述环状导电层在所述上盖内与所述按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触点结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内的柱销孔部,其顶端设置有直径渐小的开口;一柱销部,其顶端渐细从所述开口内突出,触接所述环状导电层;一弹性件从所述柱销部后端向所述开口顶持所述柱销部,并且,所述柱销孔部的侧壁为绝缘材料,所述注销部与第一或第二弹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销部和所述弹性件构成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弹片的导电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一侧调旋钮的外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瞄准镜的按键与电源一体式设置的调光结构,其设置于一镜筒上,并连接有一控制芯片,用于通过按键控制实现对瞄准镜的中心十字分划丝的照明亮度调节;以及一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电池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容置空间上方为一上盖,用于向下挤压电池;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以及两触点结构,突出设置在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侧壁内,其离所述上盖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所述上盖内侧对应所述两触点结构设置有两环状导电层,所述环状导电层在所述上盖内与所述按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调光结构由于采用将按键与电池容置空间的上盖设置在一起的方式,减少了瞄准镜的装配部件数量,使生产简化,成本降低,并且方便了维护。
文档编号G02B23/00GK2893731SQ20062005656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彭晓明 申请人:深圳市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