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01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成像设备中,作为防止感光鼓的旋转变动(周向速度变动) 的对策,已知存在两种类型的系统,第一类型的系统对用于彩色成像的 多个感光部件的旋转变动的相位进行匹配以减少色移(例如参见日本未
审查的专利公报No.Hei7 (1995) -261499),而第二类型的系统通过控 制用于驱动感光部件的马达的速度来减少感光部件的速度变动(例如参 见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报No. HeilO (1998 ) -78734 )。
采用上述第一类型的系统,不可能消除图像自身的失真,并且即使 在单色图像的情况下,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图像也朝第二扫描方向畸 变,这限制了图4象质量的改善。
此外,在彩色成像设备中,在成像设备包括多个直径不同的感光部 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执行对色移的调整。因此,为了延长用于黑色图 像的感光部件的寿命并且为了提高印刷速度,如果仅仅增大此感光部件 的直径,则不可能消除色移。
采用上述第二类型的系统,需要提供用于控制各感光鼓速度的驱动 马达,并且还需要高精度地控制其速度,这将导致设备组件数量的增加 以及必然的控制复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光部件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 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 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转轴上;相位控制齿轮, 其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与该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 以及传动齿轮,其中驱动齿轮通过相位控制齿轮和传动齿轮将驱动力传 递到从动齿轮。由于相位控制齿轮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且还具有与从动 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因此由于从动齿轮的转速变动特性导致的感 光部件的周向速度变动可由相位控制齿轮抵消,这使得感光部件以恒定 的周向速度旋转,从而形成无变形的正确图像。因此,即使在采用多个 感光部件形成彩色图像时,也可以形成没有色移的图像。


图1是成像设备结构的说明性视图,其采用了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
件驱动机构;
图2是侧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前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前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 的示例性布置;
图5是前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的示例性布置;
图6是前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的示例性布置;
图7是前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的示例性布置;
图8是前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的示例性布置;
图9是说明性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笫三实施例的结 构和操作;
图IO是说明性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 结构和操作;
图11是说明性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结
构和操作;图12是说明性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
结构和操作;以及
图13是说明性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 结构和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从动齿轮、相 位控制齿轮、以及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 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从动齿轮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 转轴上,相位控制齿轮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从动齿轮相 同的转速变动特性,其中驱动齿轮通过相位控制齿轮和传动齿轮将驱动 力传递到从动齿轮。
传动齿轮可适于将相位控制齿轮的周向速度传递到从动齿轮,使得 从动齿轮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
传动齿轮可由旋转轴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
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感光部件驱动机构中,从动齿轮和相位控制齿 轮是偏心齿轮,并且从动齿轮和相位控制齿轮均在其圆周边缘附近设置 有指示两齿轮旋转相位相同的标志。假如连接驱动齿轮的中心和相位控 制齿轮的中心的第 一直线与连接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相位控制齿轮
上的标志的第二直线之间形成角度6A,连接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传 动齿轮的中心的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形成6x角,而连接传动齿轮 的中心和从动齿轮的中心的第四直线与连接从动齿轮的中心和从动齿 轮上的标志的第五直线之间形成0B角,那么优选地,存在这样的关系 6 x=60度并且6『(6 a國6 x) =-60度,或者6 x=-60度并且6 B- ( 6 A-6 x) =60度(符号±分别表示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与从动齿轮的旋转 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标志可与从动齿轮和相位控制齿轮一体地模制。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单 个相位控制齿轮以及多个传动齿轮,驱动齿轮被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 的旋转轴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从动齿轮被同轴地固定到多个柱形感光部件的各个旋转轴上并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旋转变动特性,相 位控制齿轮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 变动特性,其中来自于驱动齿轮的驱动力通过相位控制齿轮和传动齿轮 传递到各个从动齿轮。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机构,该第一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齿轮,其被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 的周向速度旋转;第一从动齿轮,其被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 转轴上;第一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 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以及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机 构适于通过第一相位控制齿轮和第一传动齿轮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齿 轮传递到第一从动齿轮。进一步地,第三感光部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 二驱动齿轮,其被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 度旋转;第二从动齿轮,其被同轴地固定到多个柱形感光部件的各个旋转轴上并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旋转变动特性;单个第二相位控制齿 轮,其具有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同的转 速变动特性;以及多个第二传动齿轮,第二机构适于通过第二相位控制 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将驱动力从第二驱动齿轮传递到各个第二从动齿 轮。依据本发明的第四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相 位控制齿轮,驱动齿轮被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 周向速度旋转,从动齿轮被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转轴上,相 位控制齿轮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 变动特性,其中来自于驱动齿轮的驱动力通过相位控制齿轮传递到从动 齿轮。依据本发明的第五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多个从动齿轮 和单个相位控制齿轮,驱动齿轮被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 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多个从动齿轮被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 各个旋转轴上并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旋转变动特性,单个相位控制性,其中来自于驱动齿轮的驱动力通过相位控制齿轮传递到相应的多个 从动齿轮。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和第五感光部件驱动机构中,从动齿轮和相位控制齿轮是偏心齿轮,并且从动齿轮和相位控制齿轮设置有指示两齿轮 旋转相位相同的标志。假如连接驱动齿轮的中心和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 的第 一直线与连接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相位控制齿轮上的标志的第
二直线之间形成角度e a,连接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传动齿轮的中心
的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形成6x角,连接从动齿轮的中心和从动齿
轮上的标志的第四直线与第三直线之间形成6B角,那么优选地,存在
这样的关系6乂=60度并且6矿(6A-ex) =-60度,或者6 x=-60度并 且6b" ( 6A-6X) =60度(符号±分别表示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与从 动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和第五感光部件驱动机构中,从动齿轮可以包 括第一和第二从动齿轮,并且设置有用于将驱动力从第一从动齿轮传递 到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齿轮。
优选地,传动齿轮是这样的齿轮其偏心率特性与从动齿轮相同。
传动齿轮的旋转相位可设置为使得第一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上的 标志可与第 一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重合,而第二从动齿轮 和传动齿轮上的标志可与第二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重合。
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示出的实施方案描述本发明。
图l是阐明成像设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成像设备使用依据本发 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成像设备100响应于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 在例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多色图像和单色图像。因此,成像设备100 包括瀑光单元E、具有相同直径的感光鼓101a到101d(柱形感光部件)、 显影单元102a到102d、充电辊103a到103d、清洁单元104a到104d、 中间转印带ll、中间转印辊13a到13d、第二转印辊14、定影装置15、 纸张传送路径P1、 P2和P3,供纸盒16、手动供纸托盘17和纸张排出 托盘18等。
成像设备100使用与各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其中色相对 应于依据减色法混色通过分色形成的由黑色(K)和三基色组成的四种 颜色,三基色由青色(C)、品红(M)和黄色(Y)组成。感光鼓101a 到101d、显影单元102a到102d、充电辊103a到103d、转印辊13a到 13d和清洁单元104a到104d的数量是四个,与各色相相关联,从而形成四个成像部分Pa到Pd。成像部分Pa到Pd沿中间转印带11的运动 方向(第二扫描方向)顺序排列。充电辊103是接触型充电装置,其在预定电势下于感光鼓IOI的表 面上均匀充电。曝光单元E包括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多角镜4和反 射镜8等,并将各个激光束导向各个感光鼓101a到101d以^更在感光鼓 101a到101d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潜像,各激光束通过与 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的各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在感光鼓 101a到101d上,通过与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的各色相对应的图像 数据形成潜像。因此,感光鼓101a是在单色图像的成像过程中其上形成有黑色着 色剂图像的图像承栽部件,而感光鼓101b到101d是在全彩色图像成像 过程中依据减色法混色在其上形成有三基色着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显影单元102a到102d向其上已经形成有潜像的感光鼓101a到101d 的表面供应显影剂,以便将潜像转变成着色剂图像。各个显影单元102a 到102d容纳有与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的各色相对应的显影剂,并 将与形成在感光鼓101a到101d上的各色相对应的潜像转变成与黑色、 青色、品红和黄色的各色相对应的着色剂图像。在显影并转印了图像之 后,清洁单元104a到104d去除并收集残留在感光鼓101a到101d的表 面上的着色剂。位于感光鼓101a到101d上方的中间转印带11在驱动辊lla与从动 辊lib之间延伸以形成环形运动路径。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依次地 朝向感光鼓101d、感光鼓101c、感光鼓101b和感光鼓lOla。转印辊13a到13d位于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各感光鼓101a到101d 相面对的位置。极性与着色剂所带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被施加于转印辊 13a到13d,以便将承载于感光鼓101a到101d的表面上的着色剂图像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ll上。因此,与形成在感光鼓101a到lOld上的各 色相对应的着色剂图像被依次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使 得着色剂图像迭叠到中间转印带11上,从而使得全彩色着色剂图像形 成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然而,在仅输入与青色、品红、黄色和黑色的色相中的某些相位相
关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仅在四个感光鼓101a到101d中的与输入的图 像数据的色相对应的感光鼓上形成潜像和着色剂图像。例如,在形成单 色图像期间,仅在与黑色色相对应的感光鼓101a上形成潜像和着色剂 图像,并且仅仅是黑色着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
每个转印辊13a到13d均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造的轴和覆盖轴 表面的导电弹性部件(例如EPDM、发泡聚氨脂)形成,所述轴具有8 到10mm的直径,并通过导电弹性部件将高压均匀地施加到中间转印带 11。也可以使用刷式中间转印部件来代替上述转印辊。
通过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如上所述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外周 面上的着色剂图像移动到面向第二转印辊14的位置。在成像期间,第 二转印辊14以预定的夹紧压力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保持接触。当 从纸盒16或手动供纸托盘17供给的纸张经过第二传送带14和中间转 印带11之间时,具有与着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压被施加到第 二转印辊14。从而,着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转印到纸张 表面。
此外,为了将第二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ll之间的夹紧压力保持 在预定值,第二转印辊14和驱动辊lla中的任意一个由硬质材料(例 如金属)制成,而它们中的另一个由例如弹性辊的软质材料(比如弹性 橡胶辊或泡沫树脂辊)制成。
此外,在从感光鼓101a到101d粘附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着色剂 中,没有转印到纸张上的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着色剂由清洁单元 12收集,以防止在后续步骤中发生颜色混合。
已经转印有着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导到定影装置15,并从加热辊15a 和加压辊15b之间通过,从而被加热和加压。因此,着色剂图像被牢牢 地定影到纸张表面上。其上已经定影有着色剂图像的纸张通过纸张排出 辊18a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18 。
成像设备100设置有纸张传送路径Pl,纸张传送路径Pl大致沿竖 直方向、用于将容纳在纸盒16中的纸张穿过第二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 带11之间并穿过定影装置15供给到纸张排出托盘18。沿着纸张传送路径Pl,布置有用于将纸盒16内的纸张逐张地拾取到纸张传送路径PI 中的拾取辊16a、用于向上地传递已被拾取的纸张的传递辊r、用于将 传递到该处的纸张在预定的时刻导到第二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 间的阻挡辊19、以及用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18的纸张排出辊 18a。此外,在成像设备100的内部,形成有位于手动供纸托盘17和阻 挡辊19之间的纸张传送路径P2,沿纸张传送路径P2布置有拾取辊17a 和传递辊r。此外,在纸张排出辊18a和位于阻挡辊19上游侧的纸张传 送路径Pl之间形成有纸张传送路径P3。纸张排出辊18a制成为可沿正常方向和反方向旋转,并且在用于在 纸张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单面成像过程中和在用于在纸张的两个 表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成像的第二面成像过程中沿正常旋转方向驱动 以便将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18上。另一方面,在双面成像中的第 一面成像过程中,排出辊18a沿正常旋转方向驱动,直到纸张的后端经 过定影装置15,此后,排出辊18a沿相反旋转方向驱动以便将纸张导到 纸张传送路径P3、同时保持住纸张的后端部。从而,在双面成像期间, 已经在其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以其正反面和前后端相反的状态导 到纸张传送路径Pl。阻挡辊19将从纸盒16或手动供纸托盘17供给的纸张、或经由纸 张传送路径P3传递的纸张在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同步的时刻导到第 二传递辊14和中间转印带ll之间。因此,在感光鼓101和中间转印带 ll开始操作时,阻挡辊19停止旋转,并且在中间转印带ll旋转之前供 给或传递的纸张以其前端保持与阻挡辊19相接触的状态停止沿纸张传 递路径P1的移动。此后,阻挡辊19在如下时刻开始旋转,使得纸张的 前端部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着色剂图像的前端部在第二传递辊 14与中间转印带11以彼此挤压的方式相互接触的位置处彼此面对。[第一实施例图2是侧视图,示出了应用于图1的成像设备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 的第一实施例,而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在这些附图中,驱动齿 轮22a由作为旋转驱动源的马达21a驱动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VI沿箭 头A方向旋转。从动齿轮25a是耦联到感光鼓101a端部的齿轮并以感光部件角速 度(OB沿箭头D的方向旋转鼓101a。虽然下文仅描述感光鼓101a的驱 动机构,但是图1中示出的感光鼓101b到101d也具有相同的驱动机构。
相位控制齿轮23a是具有与从动齿轮25a相同的速度变动特性的齿 轮,并与从动齿轮25a采用相同的模具制成。速度变动特性主要是由齿 轮的偏心率引起的,而采用相同模具形成的齿轮将具有相同的偏心率特 性。
驱动齿轮22a与相位控制齿轮23a相接触并向相位控制齿轮23a传 递驱动力。来自于相位控制齿轮23a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齿轮24a传递到 从动齿轮25a。相位控制齿轮23a以角速度(OA沿箭头B方向旋转,而 传动齿轮24a以周向速度V2沿箭头C方向旋转。
在图3中,相位控制齿轮23a和从动齿轮25a设置有三角形的标记 M1和M2,其由在各齿轮一体成型时形成的突出部(见图2)形成并用 作指示两齿轮旋转相位相同的标志(在下文中,所述三角形标记被称为 标志)。
因此,标志Ml和M2使得能够从视觉上识别相位控制齿轮23a和 从动齿轮25a的旋转相位。在本发明中,通过在驱动机构组装期间凭借 视觉识别标志Ml和M2的位置来进行调整。传动齿轮24a由旋转轴20 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因此,在传动齿轮24a与相位控制齿轮23a和从 动齿轮25a脱离的状态下,手动旋转相位控制齿轮23a和从动齿轮25a, 以便确定它们各自的旋转相位,之后,再将传动齿轮24a安装到旋转轴 20上。
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22a,其以恒定的 周向速度旋转;从动齿轮25a,其被固定到感光鼓101a的端部;相位控 制齿轮23a,其具有与从动齿轮25a相同的速度变动特性;以及传动齿 轮24a,其将相位控制齿轮23a的旋转传递到从动齿轮25a使得从动齿 轮25a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采用这种结构,可最终将感光鼓101a的 周向速度保持在恒定的速度,以便减少激光写入位置相对于该感光鼓 101a的偏差以及着色剂图〗象从感光鼓101a转印到中间转印带ll(图1) 的转印位置的偏差,从而最终减少成像位置的偏差。
15下面将进一步描述依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3所示,假定驱动齿轮22a的周向速度是VI,从相位控制齿轮 23a与驱动齿轮22a之间的接触点Nl到旋转中心的半径是r"从相 位控制齿轮23a与传动齿轮24a之间的接触点N2到旋转中心的半径 是r2,并且从从动齿轮25a与传动齿轮24a之间的接触点N3到旋转中 心02的半径是r3。
此外,假定相位控制齿轮23a和从动齿轮25a的角速度分別是(Oa 和cob,连接中心Oi与点Nl的直线和连接中心Oi与标志Ml的直线之 间形成角6 a,连接中心C^与点Nl的直线和连接中心Oi与点N2的直 线之间形成角6 x,且连接中心02与点N3的直线和连接中心02与标志 M2的直线之间形成角度6 b。
vl是驱动马达的周向速度,其为恒定的。此外,假定r是相位控制 齿轮23a和从动齿轮25a的设计半径,在下文中,将描述^、 1 2和r3 由于相位控制齿轮23a和从动齿轮25a的偏心率而周期性变动的值。
r产r+rasin 6 a , r2=r+ rasin ( 6 a- 6 x ), r3= r+rasin 6 B
在这种情况下,a是由于其周期性变动而导致的n和r3相对于 r的变动部分的比率。
因此,相位控制齿轮23a的角速度(oa可如此地表达。 (O A=vl/ r产vl/(r十rasin 6 a) = ( vl/r) /(1+ asin 6 a)
=(vl/r) . (l画asin 6 A ) /(l-a2sin 6 A)
由于不等式3 1成立,所以等式&2=0成立。
因此,以下等式成立。 (0 A= (vl/r) (1-asin 6 A) (1)
接下来,传动齿轮24a的周向速度v2表达如下。
v2= r2 co A=vl{1-asine 6 A+asin( 6 a- 6 x)} (2)
接下来,从动齿轮25a的角速度COB表达如下。co B=v2/ r3=( vl/r){l-asin 6 A+asin( 6 A- 6 x)-asin 6 B} (3)通过上文的描述,角速度(OA与COB的变动部分A (Oa与A (OB可表达如下。△ (0 A=-asin 6 A△ co B=-asin 6 A+asin( 6 A- 6 x)-asin 6 B在下文中,将确定满足关系A(Of0的条件.该条件是可使从动齿 轮25a的角速度(OB变动为零、从而使得感光鼓101a的周向速度的变动 为零的条件。为了满足关系厶(08=0,确定满足6x、 6a和6b以使得等式(3) 满足下列等式(4 )的"X"的条件,并确定出满足关系X4的条件。(0B=(vl/r){l-Xsin6B} (4)首先,已经证明,在下列等式(5)成立的情况下,可满足等式(4)。 6 x=2 6 a國2 6 b-180 (5)因此,等式(5)代入等式(3)中以提供下列等式。 co B=(vl/r).l-asin 6 A + asin( 6 A-(2 6 A-2 8 B-180)}-asin 6 B
=(vl/r) .[l-{a+2acos( 6 A- 6 B)}sin 6 B=(vl/r). [l-{a + 2acos( 6 x-( 6 B-( 6 A- 6 x)))}sin 6 B
(6)在等式(6)中,当6^6x时,6B- ( 6A-6X)意味着6b的位, 即相位控制齿轮23与从动齿轮25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满足等式X-0的条件如下。X=a+2acos( 6 x-( 6 B-( 6 A- 6 x)))=0即,当等式(^(6^(6纩(6^6^))=-0.5成立时,等式X《成立。6x、 6A和0B满足上述等式的条件可表达如下。6 x-( 6 b-( 6 A- 6 x))=±120o (7)并且6 x=2 6 A-2 6 B-180o (5) 满足等式(7)和上述等式(5)的具体数值如下。 6X=60。,并且6 b-( 6 a画6 x)=-60。 或者6x=-60。,并且6 B-( 6 a-6 x)=60。图4示出了在6 x=60。并且6 B-( 6 a- 6 x)=-60。以及6 x= 6 A的情况下 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是满足等式A coB=0的条件之如图4所示,通过设定标志M1和M2在各个齿轮上的位置,可以 使得从动齿轮25a的角速度的变动部分A (ob为零,从而以恒定的角速 度(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感光鼓101a。[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整体应用于在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中以形 成全彩色图像的感光鼓101b到101d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此外,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应用于感光鼓101a以 形成黑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101a可具有比其它感光鼓101b 到101d大的直径。图5到8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各个组件 间的位置关系和角度关系。如图5所示,来自于驱动齿轮22b的旋转力传递到相位控制齿轮 23b,然后该旋转力通过传动齿轮24b从相位控制齿轮23b传递到从动 齿轮25b,还通过传动齿轮24c传递到从动齿轮25c,之后通过传动齿 轮24d从从动齿轮25c传递到从动齿轮25d,所述驱动齿轮22b由未示 出的马达沿箭头A方向匀速驱动。从动齿轮25b到25d分别耦联到感 光鼓101b到101d的端部。此外,从动齿轮25b到25d以及相位控制齿 轮23b均采用同一模具形成并具有相同的速度变动特性。此外,相位控制齿轮23b具有旋转中心03并与驱动齿轮22b、传动 齿轮24b和24c分别在点N4、 N5和N6处相接触,同时从动齿轮25b 具有旋转中心04并在点N7处与传动齿轮24b相接触。从动齿轮25c 具有旋转中心05并在点N8和N9处与传动齿轮24c和24d相接触。从 动齿轮25d具有旋转中心06并在点N10处与传动齿轮24d相接触。此外,如图5所示,与图4所示实施例相类似,连接相位控制齿轮 23b的旋转中心03与点N4的直线与连接其旋转中心03与点N5的直线 之间形成60。的角。此外,连接旋转中心03与点N4的直线与连接旋转 中心03与点N6的直线之间形成60°的角。接下来,如图6所示,关于从动齿轮25b,当相位控制齿轮23b上 的标志M4与点N7重合时,连接从动齿轮25b旋转中心04与点N6的 直线与连接旋转中心04与标志M3的直线之间形成-60°的角。接下来,如图7所示,关于从动齿轮25c,当相位控制齿轮23b上 的标志M4与点N6重合时,连接从动齿轮25c旋转中心05与点N8的 直线与连接旋转中心05与标志M5的直线之间形成-60°的角。接下来,如图8所示,关于从动齿轮25d,当从动齿轮25c上的标 志M5与点N9重合时,从动齿轮25d上的标志M6设定为与点N10重 合。通过如上设定,可实现6矿(6,6》=0。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 满足以下条件。由于从动齿轮25c的角速度变动是0,因此也可使从动 齿轮25d的角速度变动为零。eB-(eA-ex)=o, weB=6A-ex 因此,以下等式成立。co B=(vl/r) .{1-asin 6 A+asin ( 6 A- 6 x) -asin 6 B} =(vl/r) .(l國asin6 A)=(0a即,由于o)b等于coa,所以如果角速度变动A (oa为0,那么AO)b 也为0。如上所述,类似地,可以在第二实施例中以不变的恒定角速度旋转
感光鼓101a、 101b、 101c和101d。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整体应用于在图l所示成像设备100中以形 成全彩色图像的感光鼓101b到101d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
此外,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被应用于感光鼓101a 以形成黑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101a可具有比其它感光鼓101b 到101d大的直径。
图9到13示出了本实施例3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各个组件间的 位置关系和角度关系。
如图9所示,来自于驱动齿轮22b的驱动力被传递到相位控制齿轮 23c,并且该驱动力从相位控制齿轮23c传递到从动齿轮25e、且还从相 位控制齿轮23c传递到从动齿轮25f,之后通过传动齿轮24e从从动齿 轮25f传递到从动齿轮25g,所述驱动齿轮22b由未示出的马达沿箭头 A的方向匀速驱动。从动齿轮25e到25g分别耦联到感光鼓101b到101d (图1)的端部。此外,从动齿轮25e到25g、相位控制齿轮23c和传 动齿轮24e均采用相同的模具形成并具有相同的速度变动特性。
将参考图9就相位控制齿轮23c与从动齿轮25e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的操作,该关系是代表性的。
设定以下角度
位于连接驱动齿轮中心07与相位控制齿轮中心08的第一直线和连 接相位控制齿轮23c的中心08与相位控制齿轮23c上的标志M7的第
二直线之间的角度0A,
位于连接相位控制齿轮23c的中心08与从动齿轮25e的中心09的 第三直线和连接从动齿轮25e的中心09与从动齿轮25e上标志M8的
第四直线之间的角度6B,以及
位于第一直线与第三直线之间的角度6x。
此外,在存在6 x=60。并且6 b-( 6 a- 6 x)=-60。、或者6 x=-60。并且6 B-( 6 a-6 x)=60° (符号"+"和"-"分别表示从动齿轮25e的旋转方向 和与从动齿轮25e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关系的情况下,从动齿轮 25e的角速度变动可以为零。图10具体地示出了从动齿轮25e与相位控制齿轮23c的相位状态。相位控制齿轮23c上的标志M7从相位控制齿轮23c与从动齿轮 22b之间的接触点沿着相位控制齿轮23c旋转的方向旋转60度,以使相 位控制齿轮23c上的标志M7与相位控制齿轮23c和从动齿轮25e之间 的接触点重合(6X=60°),并且同时,从动齿轮25e上的标志M8沿与 从动齿轮25e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60° ( -60° )。图11具体地示出了从动齿轮25f与相位控制齿轮23c的相位状态。相位控制齿轮23c上的标志M7从相位控制齿轮23c与从动齿轮 22b之间的接触点沿着与相位控制齿轮23c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60度(6x=-60。),以使标志M7与相位控制齿轮23c和从动齿轮25f 之间的接触点重合,并且同时,从动齿轮25f上的标志M9沿从动齿轮 25f的旋转方向旋转60° (+60°)。图12和图13示出了传动齿轮24e由从动齿轮25f的驱动以及从 动齿轮25g的驱动。图12示出了传动齿轮24e由从动齿轮25f驱动的状况。首先,设定从动齿轮25f和传动齿轮24e,使得当从动齿轮25f上 的标志M9与从动齿轮25f和传动齿轮24e之间的接触点重合时,传动 齿轮24e上的标志M10与传动齿轮24e和从动齿轮25f之间的接触点重 合。通过如上设置,在从动齿轮25f与传动齿轮24e之间实现6 B-( 6 a-6x"0。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动齿轮25f与传动齿轮24e具 有相同的偏心率特性,因此下列等式(8)的条件被满足。由于从动齿 轮25f的角速度变动(A(oa)为零,因此传动齿轮24e的角速度变动(△ (0b)可为零。eB-(6A-6x)=0,即6b-6a画6x因此,以下等式成立。
(0 B=(vl/r) .{1-asin 6 A+asin ( 6 a國6 x) -asin 6 B}
=(vl/r).(l-asin6A)
=wA (8)
即,COb等于COa,因此如果角速度变动A (oa为零,那么ACOB为零。
接下来,图13示出了传动齿轮24e由从动齿轮25f驱动的条件。
首先,设定从动齿轮25g和传动齿轮24e,使得当从动齿轮25g 上的标志Mil与从动齿轮25g和传动齿轮24e之间的接触点重合时, 传动齿轮24e上的标志M10与传动齿轮24e和从动齿轮25g之间的接 触点重合。
通过如上设置,在从动齿轮25g与传动齿轮24e之间实现6 B-( 6 a-6x"0。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等式(8)成立。由于传动齿轮 的角速度变动(△ coA)为零,因此从动齿轮25g的角速度变动(△ coB) 可以为零。
采用上述方式,4吏得以不变的恒定转速旋转感光鼓101b到101d成 为可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转轴上;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以及传动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相位控制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齿轮适于将 所勤目位控制齿轮的周向ilJL传递到所ii^动齿轮,使得所g动齿轮以 恒定的角速度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齿轮由旋转 轴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
4. 根据权利要求l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当所a动齿轮与所 述相位控制齿轮是偏心齿轮、并且所i^动齿轮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没置 有指示两齿轮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标志时,6 x=60。并且6 b-( 6 a- 6 x)=-60。 或者6 x=-60°并且6 b-( 6 a- 6 x)=60° (符号,屮,和"-"分别表示从动齿轮的 旋转方向和与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与 连接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上的所述标志的第二直线之间形成角eA,连接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的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形成角6X,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的第四直线与连接 所a动齿轮的中心和所i^动齿轮上的标志的第五直线之间形成角6 b。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标志与所g动 齿轮和相位控制齿轮M模制形成。
6. —种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 旋转;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多个柱形感光部件的各个旋转轴上并具有 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旋转变动特性;单个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所述 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以及多个传动齿轮,传递到各个所i^动齿轮。
7. —种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 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第一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 的旋转轴上;第一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述第一从动齿4^相同的直径 并具有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以及第一传动齿轮,所 述第 一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 一相位控制齿轮和所述第 一传动齿轮将驱动 力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传递到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二机构,包括第二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M旋转;第二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多个柱形感光 部件的各个旋转轴上;单个第二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以及多个 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相位控制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将驱动力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传递到各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
8. —种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 旋转;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转轴上;以及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i^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所a动 齿2l^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齿轮。
9. 一种感光部件驱动^,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 旋转5多个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各个旋转轴上并具有 相同直径和相同的旋转变动特性;以及单个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ii^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所述 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多个从动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当所it^动齿轮与所 述相位控制齿轮是偏心齿轮、并且所ii^动齿轮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设置 有指示两齿轮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标志时,6X=60。并且6 b-( 6 A-6 x)=-60° 或者6 x=-60。并且6 B-( 6 a- 6 x)=60。(符号,屮'和"-"分别表示从动齿轮的 旋转方向和与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与 连接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上的所述标志的第二 直线之间形成角6A,连接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的第三直线与 所述第一直线之间形成角6X,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所述标志的第四直线 与所述第三直线之间形成角6B。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从动齿轮包括第一和 第二从动齿轮,并且设置有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传递到所述 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齿轮是具 有与每个所i4^动齿4^相同的偏心率特性的齿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设定所述传动齿轮 的旋转相位,使得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上的标志与所述第一 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重合,且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 传动齿轮上的标志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重 合。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当所a动齿轮与所 述相位控制齿轮是偏心齿轮、并且所g动齿轮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i殳置有指示两齿轮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标志时,ex=6o°并且eb-(e a-ex)=-6o°或者6 x=-60。并且6 B-( 6 a- 6 x)=60。(符号,屮'和"-"分别表示从动齿轮的 旋转方向和与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的第 一直线与 连接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相位控制齿轮上的所述标志的第二 直线之间形成角6A,连接所述相位控制齿轮的中心和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的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形成角ex,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所述标志的第四直线与所述第三直线之间形成角6B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感光部件驱动;M勾,其中所述从动齿轮包括第 一和第二从动齿轮,并且设置有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传递到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齿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齿轮是具 有与每个所M动齿轮相同的偏心率特性的齿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感光部件驱动机构,其中设定所述传动齿轮的 旋转相位,使得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上的标志与所述第一从 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重合,且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传 动齿轮上的标志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光部件驱动机构,目的是防止由安装到感光鼓旋转轴上的从动齿轮的偏心率引起的图像变形和偏移。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到旋转驱动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从动齿轮,其同轴地固定到柱形感光部件的旋转轴上;相位控制齿轮,其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同的直径并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同的转速变动特性;以及传动齿轮,且来自于所述驱动齿轮的驱动力通过所述相位控制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传递到所述从动齿轮。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315532SQ20081009775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
发明者伊藤哲嗣, 冈本昌太郎, 原田吉和, 富田教夫, 山口哲也, 矶见谦一, 菊池吉晃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