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93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温度循环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加压脱泡 机的温度循环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已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显示装置 上。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 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己广泛的应用于可携式电视、行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 记型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计算机产品中,成 为显示器的主流。当液晶面板与偏光片贴附完成之后,尚须经过加压脱泡工艺,以增强液晶 面板与偏光片之间的接合程度,并消除液晶面板与偏光片之间的微小气泡。由 于加压脱泡的工艺须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加压脱泡机内放置的卡匣会阻挡空 气流通,使得炉体内部受热不均,使得加压脱泡的时间因而拉长。因此,如何确保加压脱泡机中各部区域均匀地受热,便成为相当重要的课题。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温度循环机构,用以增加加压脱泡机中 空气循环的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包含设置于靠近加压脱泡机 的侧壁的一导流板、设置在加压脱泡机第一端的涡轮风扇、 一加热组件,与设 置于加压脱泡机第二端的叶片风扇。其中导流板外侧与侧壁间形成一第一空气 流道,而在导流板内侧则形成一第二空气流道。加热组件配置在第一空气流道 中,且邻近涡轮风扇。涡轮风扇可将空气送入第一空气流道,并经由加热组件 加热空气,加热后的空气流出第一空气流道后,将经由叶片风扇传送至第二空气流道内。
叶片风扇与涡轮风扇较佳地设置于同一轴心在线。导流板更包含有一开 口,开口位于导流板的中段位置处,藉以使部分的空气经由开口流出,或者, 导流板可设置有多个开口,该些开口可等距设置在导流板上。其中每一开口的 面积可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个递增。开口的总面积约占于导流板的总面积的十 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加热组件包含多个加热棒,加热棒相互平行地设置在第一 空气流道中。温度循环机构更包含有多个温度检测组件,平均地设置在导流板 内侧的第二空气流道中。
涡轮风扇可将空气送进第一空气流道中加热,并使热空气沿着第一空气流 道加热导流板,以提高炉体的温度,接着,叶片风扇可再将热空气传送至第二 空气流道,以加热卡匣,并将空气送回涡轮风扇,构成空气循环的路径。加压 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可透过涡轮风扇与叶片风扇增加空气循环的效率,并均 匀地提升加压脱泡机的各部温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 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发明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2绘示本发明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绘示本发明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跳加压脱泡机102:卡匣
104:侧壁106:第一端
跳笛 一結 果~^顿110:导流板
112:第一空气流道114:第二空气流道
116:开口116a:开口
116b:开口120:涡轮风扇
130:加热组件140:叶片风扇
150:温度检测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 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 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参照图1,其绘示本发明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加压脱泡机100中可设置有多个卡匣102,加压脱泡机100具有一侧壁 104,以及一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包含有一 导流板110、 一涡轮风扇120、 一加热组件130与一叶片风扇140。导流板110 为设置于靠近加压脱泡机100的侧壁104,其中导流板110的外侧与侧壁104 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空气流道112,而导流板110的内侧形成有一第二空气流道 114。涡轮风扇120设置在加压脱泡机100的第一端106,加热组件130则设 置在第一空气流道112之中,且邻近于涡轮风扇120。叶片风扇140则是设置 在加压脱泡机100的第二端108,并相对于涡轮风扇120设置。其中涡轮风扇 120与叶片风扇140较佳地设置在同一轴心在线。加热组件130可包含多个加 热棒,加热棒可为相互平行地设置在第一空气流道112之中。其中涡轮风扇120可用以将空气送入第一空气流道112之中,当空气流经 加热组件130时,加热组件130可加热此空气,使空气带有高温。此高温的空 气在流经第一空气流道112时,会与导流板110接触,使热量从空气转移到导 流板110上,使导流板110的温度提高,进而加温整个加压脱泡机100,而不 使热量积聚在加压脱泡机100的第一端106。经由加热组件130加热后的空气流出第一空气流道112后,可再经由叶片 风扇140将其传送至第二空气流道114之中。卡匣102是设置在第二空气流道 114的位置,叶片风扇140所吹出的热空气可向卡匣102吹送,以加热卡匣102。导流板110包含有一开口 116,开口 U6可设置于导流板110的中段位置, 使部分的空气经由开口 116流出,以与位于中段位置的卡匣102直接接触,以 有效地提高加压脱泡机100炉体中段的温度。开口 116的总面积约占导流板 110的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参照图2,其绘示本发明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 侧视图。本实施例中,导流板IIO可具有多个开口 116,开口116可为等距地设置在导流板110上。加压脱泡机100的温度循环机构可更包含有多个温度检 测组件150,温度检测组件150可平均地设置在导流板110内侧的第二空气流 道114中,用以检测卡匣102的温度。
参照图3,其绘示本发明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 侧视图。本实施例中,导流板110设置有多个开口 116,而开口 116的面积可 由第一端106向第二端108逐个递增,即较为靠近加热组件130的开口 116a 的面积较小,而较靠近叶片风扇140的开口 116b的面积较大,以有效地分配 加热后的空气。开口 116的总面积约占导流板110的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到五分 之一。
根据实验结果,放置三个卡匣,设定温度摄氏50度,加热5分钟后的炉 体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距可从原本的14.9度降低为5.3度,加热10分 钟后的炉体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距可从原本的6.9度縮小为4.5度。由 于应用本发明的温度循环机构的加压脱泡机可有效地使炉体内部均匀地加热, 并縮短炉体内部达到均温的时间,因此,可进一步减少加压脱泡的工艺时间, 使工艺时间可縮短20%至30% ,进而有效地提高产率。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涡轮风扇可将 空气送进第一空气流道中加热,并使热空气沿着第一空气流道加热导流板,以 提高炉体的温度,接着,叶片风扇可再将热空气传送至第二空气流道,以加热 卡匣,并将空气送回涡轮风扇,构成空气循环的路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 机构可透过涡轮风扇与叶片风扇增加空气循环的效率,并均匀地提升加压脱泡 机的各部温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 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 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导流板,设置于靠近该加压脱泡机的一侧壁,其中该导流板外侧与该侧壁间形成一第一空气流道,而在该导流板内侧则形成一第二空气流道;一涡轮风扇,设置在该加压脱泡机一第一端;一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配置在该第一空气流道中,且邻近该涡轮风扇;以及一叶片风扇,设置在该加压脱泡机相对于该涡轮叶片的一第二端,其中该涡轮风扇将一空气送入该第一空气流道,并经由该加热组件加热该空气,加热后的该空气流出该第一空气流道后,将经由该叶片风扇传送至该第二空气流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叶片 风扇与该涡轮风扇设置于同一轴心在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流 板更包含一开口,该开口位于该导流板的中段位置处,藉以使部分的该空气经 由该开口流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 总面积占于该导流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多个温度检测组件,平均地设置在该导流板内侧的该第二空气流道中。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多个开口,该些开口位于该导流板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开 口是等距设置在该导流板上。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 些开口的面积是由该第一端向该第二端逐个递增。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开口的总面积占于该导流板的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加热 组件包含多个加热棒,该些加热棒是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该第一空气流道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压脱泡机的温度循环机构,包含设置于靠近加压脱泡机的侧壁的一导流板、设置在加压脱泡机第一端的涡轮风扇、一加热组件,与设置于加压脱泡机第二端的叶片风扇。其中导流板外侧与侧壁间形成一第一空气流道,而在导流板内侧则形成一第二空气流道。加热组件配置在第一空气流道中,且邻近涡轮风扇。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320159SQ200810133009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4日
发明者廖世宏, 徐盟贵, 萧俊斌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