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49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和复杂性日益提高,其功耗不断增长,而功耗通常转换成热能,因 此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热能也不断增加。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要求又使产品的热流密度(即单位 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急剧上升,导致电子产品内部的温度迅速提高,影 响了产品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在投影机中,热流密度急剧上升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追求投影机小型化,高亮度 的情况下,投影机的功率密度较其他的电子产品高出许多,其中光源的功耗约占整个投影机 的系统功耗的75%,因此光源的散热设计是投影机设计的关键。
还有投影机的数字微镜装置(DMD)及驱动电路板也会产生一部分热量,因此为了使投 影机稳定可靠的工作,对数字微镜装置(DMD)及驱动电路板的散热问题也是投影机设计的 重要内容。
风冷散热是投影机最常见的散热方式。目前的风冷散热是借助风扇对每个热源部位分别 配置相应的散热风扇来进行散热,这样不仅会造成投影机的体积增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而且还会增加投影机的噪音和振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噪音及振动较小的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机。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抽风机, 一送风机及一散热模组。所述抽风机包括一出风孔及 相对的两个抽风面。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抽风机的侧壁上,所述送风机包括一进风面及一出 风面。所述散热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起始端及终止端。所述起始端与抽风机的出风孔相邻接 ,所述终止端与所述送风机的进风面相邻接。
一种利用上述散热装置的投影机,其还包括一外壳, 一底座,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固 设于所述外壳及底座所组成的空间内。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 及出风口之间形成一风道。所述抽风机的抽风面与进风口平行设置,所述送风机的出风面与 出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散热模组位于所述风道中,且与所述光源相邻接。
本发明的投影机,主要利用散热模组吸收投影机内部的光源所产生的热量,然后抽风机将风抽进风道中,风流过散热模组后被送风机送出投影机,加速了风在风道中的流动速度,因此可大大减小风扇转速,有效降低投影机的噪音及振动。


图l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投影机的分解图;图2是图1的投影机另一状态的分解图3是图2的投影机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投影机去掉上盖的俯视示意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投影机去掉上盖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l,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投影机200,其包括外壳210,底座220,镜头230,光学引擎壳240,发热元件250及一散热装置100。
所述外壳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1及第三侧壁213,与第一侧壁211相邻接的第二侧壁212及第四侧壁214。所述第一侧壁211上远离第二侧壁212的一端开设有一进风口110,所述第二侧壁212上邻近第一侧壁211的一端开设有一出风口 120。且所述进风口 1 IO与出风口120之间形成一风道101。所述第四侧壁214上邻近第一侧壁211的一端设置有一栅格状的通风口215 (见图2)。所述底座220包括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及第四侧壁214分别对应的第一侧边221、第二侧边222、第三侧边223及第四侧边224。所述镜头230邻近所述底座220的第三侧边223设置,且所述镜头230的光轴平行于所述第三侧边223。
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引擎壳240包括一进光部241及一出光部242,且所述进光部241与出光部242呈类似"L"型设置,所述进光部241包括与所述镜头230的光轴平行且邻近所述镜头230的第一侧243,与所述镜头230光轴平行且远离镜头230的第二侧244,垂直连接第一侧243及第二侧244的第三侧245,所述出光部242包括平行所述第三侧边223的第四侧246,平行所述第四侧边224的第五侧247。所述光学引擎壳240的第五侧247沿与第四侧边224平行的方向固定一金属板248。且所述金属板248的侧壁与部分通风口215重合,因此外界的风可从通风口 215的边缘进入投影机200内部。
如图3所示,所述发热元件250包括三个LED光源251,驱动电路板252及数字微镜装置253。其中两个LED光源251位于所述进光部241的第二侧244,另一个LED光源251位于所述进光部241的第三侧245。所述驱动电路板252固定于所述金属板248上靠近所述底座220的第一
5侧边221的一端。所述驱动电路板252上与所述金属板248相对的一侧固定一散热板254。所述数字微镜装置253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壳240的内部且邻近所述光学引擎壳240的第四侧246。
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装置100用于对投影机200的发热元件250 (见图3)进行散热,其包括一抽风机130, 一送风机140及一散热模组150。
所述抽风机130包括一出风孔131及相对的两个抽风面132,所述出风孔131位于所述抽风机130的侧壁上,所述抽风面132与所述进风口110平行设置,且所述抽风面132与部分进风口110重合,因此外界的空气可通过所述进风口110的边缘进入投影机200内部。所述投影机200外部及内部的风可分别从两个抽风面132进入抽风机130,然后从出风孔131流入所述风道IOI中。所述送风机140包括一进风面141及一出风面142。所述出风面142与部分出风口120重合,因此外界的空气也可通过出风口120的边缘进入投影机200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抽风机130为一涡流风扇,所述送风机140为一轴流风扇。
所述散热模组150与所述投影机200的LED光源251相接触,用于吸收所述LED光源251所产生的热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模组150包括热管160,第一散热块170及第二散热块180。所述热管160包括一蒸发段161、 一冷凝段162及连接所述蒸发段161及冷凝段162的绝热段163。所述热管160用于将第二散热块180的热量传到第一散热块170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块170与其中两个LED光源251邻近,且位于所述风道101中,所述第二散热块180与另一LED光源251邻近,且位于所述出风口 120附近。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块170及第二散热块180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片190,相邻的两个散热片190之间形成间隙,风可以从间隙中流过。所述第一散热块170及第二散热块180上与所述LED光源251邻近的一侧均为金属平面191,分别用于将LED光源251的热量传到第一散热块170或第二散热块180上。在所述第一散热块170上与所述金属平面191相对的一侧还贴附有一开有凹槽172的金属块171,所述凹槽172用于容纳所述热管160的冷凝段162。在所述第二散热块180的金属平面191上开设有一沟槽181,用于容纳所述热管160的蒸发段161。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块170沿风道101的方向包括起始端173和终止端174,所述起始端173与所述抽风机130的出风孔131相连接,所述终止端174与所述送风机140的进风面141邻近且平行设置。
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装置100的散热过程如下所述第一散热块170吸收其中两个LED光源251的热量,所述第二散热块180吸收另一个LED光源251的热量,所述热管160将所述第二散热块180上的热量传到第一散热块170上,从而将热量集中。当抽风机130将风从进风口110抽进风道101中,风流过第一散热块170的间隙将热量带走,然后这些带着热量的风被送
6风机140从出风口120送出,从而将热量释放出去。同时由于送风机140不断将风送出投影机200,会在出风口120周围形成负压,所以出风口120的边缘也会有风进入投影机200,且所述第二散热块180位于所述出风口120附近,因此这部分风会流经第二散热块180,带走第二散热块180的一部分热量。可以理解,由于所述驱动电路板252位于所述进风口110及通风口215(见图2)附近,且所述抽风机130可将投影机200内部的空气也抽进风道101中,因此造成在所述通风口 215及进风口 110附近形成负压, 一些风可以从通风口 215及进风口 110的边缘进入投影机200内部,这些风流经散热板254,然后被抽风机130抽进第一散热块170中,带走所述驱动电路板252所产生的热量。可以理解,所述通风口215也可以不开设。
如图3所示,在数字微镜装置253的外侧贴附一具有浅槽255的第三散热块256,然后将一大小合适的导热片258贴附在所述第三散热块256上,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第三散热块256与外壳210在组装过程中接触不良而导致的第三散热块256上的热量不能迅速的传到外壳210上。同时在外壳210的内部与所述数字微镜装置253对应的位置贴附一具有均热效果的薄片257,如石墨片或铝箔片等。所述薄片257可以将数字微镜装置253产生的热量传到外壳210上,从而将热量释放出去。可以理解,所述薄片257可将外壳210上的热量均匀散发开,从而更利于热量的释放。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薄片257为石墨片。实验证明,此种做法可以将数字微镜装置253的温度由65度迅速降至56度。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投影机400,所述投影机400中的三个LED光源451均并列放置在所述光学引擎壳440的第二侧444,因此所述散热模组350只包括第一散热块370,此时所述三个LED光源451所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同时传到第一散热块370上,然后当抽风机330将风从进风口310抽进风道301中,风流过第一散热块370将热量带走,然后这些带着热量的风被送风机340从出风口320送出,从而将热量释放出去。
本发明的投影机,主要利用散热模组吸收投影机内部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然后抽风机将风抽进风道中,风流过散热模组后被送风机送出投影机,加速了风在风道中的流动速度,可大大降低风扇转速,而且对数字微镜装置的散热采用热传导的方式,可简单快速的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有效降低投影机的噪音及振动。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抽风机,一送风机及一散热模组,所述抽风机包括一出风孔及相对的两个抽风面,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抽风机的侧壁上,所述送风机包括一进风面及一出风面,所述散热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起始端及终止端,所述起始端与抽风机的出风孔相邻接,所述终止端与所述送风机的进风面相邻接。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为涡流风扇。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为轴流风扇。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为一散热块。
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第一散热块,至少一第二散热块及与第二散热块对应的热管,所述热管具有一蒸发段、 一冷凝段及连接所述蒸发段及冷凝段的绝热段,所述蒸发段穿设于第二散热块,所述冷凝段穿设于第一散热块,所述起始端及终止端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块的相对两端。
6.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的投影机,其还包括一外壳, 一底座,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固设于所述外壳及底座所组成的空间内,所外壳上开设有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之间形成一风道,所述抽风机的抽风面与进风口平行设置,所述送风机的出风面与出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散热模组位于所述风道中,且与所述光源相邻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还包括一光学引擎壳,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相邻接的第二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光学引擎壳包括一进光部及一出光部,所述进光部与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邻接,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壳的进光部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远离第二侧壁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邻近第一侧壁的一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还包括一数字微镜装置,且所述数字微镜装置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壳的进光部的靠近所述外壳的第三侧壁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微镜装置的外侧壁贴附有一散热块。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的外侧壁贴附有一导热片。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的外壳内部与所述数字微镜装置对应的位置贴附有一具有均热效果的薄片。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为石墨片。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为铝箔片。
14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上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开设一通风口 。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上与外壳的第四侧壁相邻的侧壁上固定一金属板,且所述金属板与部分通风口重合。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还包括一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固定于所述金属板上邻近第一侧壁的一端。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与金属板相对的一侧固定一散热板。全文摘要
一种投影机,其包括一开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外壳,一底座,及固设于所述外壳及底座所组成空间内的光源及散热装置。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之间形成一风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具有抽风面及出风孔的抽风机,一具有进风面及出风面的送风机及一散热模组。所述出风孔位于抽风机的侧壁上,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与抽风机的出风孔相邻接的起始端及一与送风机的进风面相邻接的终止端。所述抽风机的抽风面、送风机的出风面分别与进风口、出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散热模组位于风道中,且与光源邻接。本发明的投影机,利用散热模组吸收光源热量,抽风机将风抽进投影机,送风机将风送出投影机,减小风扇转速,降低投影机的噪音及振动。
文档编号G03B21/16GK101655656SQ20081030406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0日
发明者陈建富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