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49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按照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出射的光束,由投影光学装置放大投 影于屏幕上的投影机,已是众所周知。
关于这种投影机,有时将投影机固定于较低的位置上向上方进行倾斜 投影,有时固定于较高的位置上向下方进行倾斜投影,再者除了这些垂直 方向的倾斜投影之外,还有时沿水平方向进行倾斜投影。为此, 一种设有 投影位置调整装置(透镜位移机构)的投影机已是众所周知,该投影位置 调整装置,4吏投影光学装置相对于光调制装置等的光学系统,按与射出光 束的方向(投影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移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l)。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中,将投影透镜单元(投影光
学装置)固定于透镜架上,利用2个驱动机构部,使投影光学装置和透镜
架一起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分别进行移动。
这里,作为各驱动机构部, 一般采用相互正交配设的螺杆。而且,通
过使螺杆旋转,使固定有一对小齿轮的旋转轴旋转,使与一对小齿轮啮合
的透镜架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956号公报(图2 ~图4 ) 就专利文献l所述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而言,因为一对螺杆相互正交
配设,所以例如在将由利用者操作的标度盘分别设置于一对螺杆的 一端上
时,难以使各标度盘从构成投影机的外装壳体同一端面(例如,顶面)露出。
4另外,为了将其构成为使各标度盘从外装壳体的同一端面露出,如专 利文献1所述,使标度盘(旋钮部)的旋转轴和螺杆的旋转轴相互正交, 由一对斜齿轮来连接标度盘和螺杆。然后,通过一对斜齿轮,将标度盘的 旋转力变换为螺杆的旋转力。采用这种结构,需要设置一对斜齿轮等的传 导变换机构,无法谋求结构的简单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谋求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的简单 化、并且能谋求调整投影位置时的便利性的提高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投影光学装置,其放大投影图像光;投影位 置调整装置,其使上述投影光学装置在与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进行移动, 调整上述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位置,该投影机的特征为,上述投影位置调 整装置具备第1移动板,其支承上述投影光学装置,在与上述投影方向 正交的面内沿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进行移动;第2移动板, 其与上述第1移动板接合(engage),与上述第1移动板一起沿上述第2 方向进行移动;调整驱动部,其使上述第1移动板及上述第2移动板进行 移动;.和固定部件,其被固定于该投影机内部,支承上述各移动板及上述 调整驱动部;上述调整驱动部具备 一对螺杆,具有圆柱形状,在外周上 具有螺紋牙; 一对滑块,与上述一对螺杆分别螺玟接合,与上述螺杆的旋 转相对应地沿上述螺杆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上述一对螺杆配设为沿着上 述第1方向或者上述第2方向延伸, 一方的上述滑块,与一方的上述移动 板接合,使之和上述一方的移动板一起沿上述螺杆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另 一方的上述滑块及另 一方的上述移动板上设置有接合结构,该接合结 构具有倾斜接合孔,在与上述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沿与上述各方向交叉 的方向延伸;和接合突起部,插通于上述倾斜M孔内。
还有,在下面为了简化说明,将"第1方向"设为垂直轴的方向(上下 方向),将"第2方向"设为水平轴的方向(左右方向)。另外,"螺杆,,其 被配设为沿着第1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另夕卜,"一方的移动板,,及"另一方的移动板"分别相当于"第l移动板,,及"第2移动板"。另外,使"一方的 滑块"及"另一方的滑块"与"一方的移动板(第l移动板)"及"另一方的移 动板(第2移动板),,相对应,记述为"第1滑块"及"第2滑块"。关于"一 对螺杆",也和上述滑块相样使用序号来记述。
在本发明中,调整驱动部,具备一对螺杆,该一对螺杆被配设为沿上 下方向延伸,即相互平行配置。由此,例如如果在一对螺杆的上方侧的一 端分别设置了由利用者操作的标度盘,则能够使各标度盘从外装壳体的同 一端面(顶面)露出。因此,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操作性得到提高,能谋 求调整投影位置时的便利性的提高。
另外,调整驱动部具备一对滑块。而且,第l滑块与第1移动板*, 使之与第1移动板一起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另外,在第2滑块及第2移 动板上,设置有具有倾斜接合孔和接合突起部的接合结构。由此,只要使 第1螺杆旋转,则第1移动板与第1滑块一起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能够 沿上下方向变化被支承于第1移动板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位置。另外, 只要使第2螺杆旋转,则与第2滑块上下方向的移动相对应地利用倾斜接 合孔引导接合突起部,第1移动板与第2移动板一起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投影位置。因此,即便在其构成为使各标度盘从外装 壳体的同一端面露出时,也可以在不设置以往那种一对斜齿轮等的传导变 换机构的状况下,调整投影位置,能谋求结构的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上述一方的滑块,具有与上述螺杆相对 的平坦状的第1端面,在上述第1端面形成有与上述螺杆螺紋接合的螺紋 槽,上述调整驱动部具备第l导轨部件,连接于上述固定部件,与上述 一方的滑块接合,引导上述一方的滑块的移动;和第l加载部件,介于上 述第1导轨部件及上述固定部件之间,对上述第1导轨部件朝向上述一方 的滑块进行加栽。
可是,在因投影机的掉落等导致的冲击而沿第1方向(上下方向)施 加投影光学装置的自重时,对与支承投影光学装置的第1移动板M的第 1滑块施加力,第1滑块的螺玟槽和第1螺杆的螺紋牙等容易破损。
6根据本发明,第1滑块在平坦状的第1端面形成有螺紋槽。另外,调
整驱动部具备第1导轨部件;和第1加栽部件,对第1导轨部件朝向第 1滑块进行加载,换言之通过第1导轨部件对第1滑块朝向第1螺杆进行 加载。由此,在因投影机的掉落等导致的冲击而沿第1方向(上下方向) 对第l滑块施加了力时,第l滑块一边对抗由第l加载部件产生的加载力, 与第1螺杆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 一边脱离第1螺杆的螺紋牙,沿第1螺 杆的延伸方向(第l方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即便在上述场 合下,也能够避免第1滑块的螺紋槽和第1螺杆的螺紋牙等损坏。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上述另一方的滑块,具有与上迷螺杆相 对的平坦状的第2端面,在上述第2端面形成有与上述螺杆螺紋M的螺 玟槽,上述调整驱动部,具备第2导轨部件,其连接于上述固定部件, 与上述另一方的滑块接合,引导上述另一方的滑块的移动;和第2加栽部 件,介于上述第2导轨部件及上述固定部件之间,对上述第2导轨部件朝 向上述另一方的滑块进行加栽;在上述另一方的滑块及上述第2导轨部件 上设置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具有沿着上述螺杆延伸并且相互接合的凸条 部及凹条部;在上述凸条部及上述凹条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在沿与上述螺 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交叉的两端部分形成有斜面。
可是,在因投影机的掉落等导致的冲击而沿第1方向(上下方向)施 加投影光学装置的自重时,对与第2移动板接合的第2滑块施加力,第2 滑块的螺紋槽和第2螺杆的螺紋牙等易于损坏,上述第2移动板和支承投 影光学装置的第1移动板一起,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2滑块,在平坦状的第2端面形成有螺紋槽。另外, 调整驱动部具备第2导轨部件;和第2加载部件,对第2导轨部件朝向 第2滑块进行加载,换言之,通过第2导轨部件对第2滑块朝向第2螺杆 进行加载。再者,在构成设置于第2滑块及第2导轨部件的接合结构的凸 条部及凹条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斜面。由此,在因投影机的掉落等 导致的冲击而沿第2方向(左右方向)对第2滑块施加了力时,第2滑块 一边对抗由第2加栽部件所产生的加载力,沿与第2螺杆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 一边利用斜面脱离第2螺杆的螺紋,沿与第2螺杆的延伸方向正交 的方向(第2方向(左右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即便在上述场合下, 也可以避免第2滑块的螺玟槽和第2螺杆的螺紋牙等损坏。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上述另一块移动板配置介于上述固定部 件及上述一方的移动板之间,上述倾斜接合孔设置于上述另 一方的滑块, 上述接合突起部设置于上述另 一方的移动板,在上述另 一方的移动板及上 述固定部件设置有具有导向接合孔及导向突起部的接合结构,该导向M 孔及导向突起部位于与上述接合突起部的中心轴交叉并且沿上述另 一方的 移动板移动方向的直线上,相互接合,引导上述另一方的移动板相对于上 述固定部件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构成设置于第2移动板及固定部件的接合结构的导向接 合孔及导向突起部,位于与从第2滑块受力的接合突起部中心轴交叉并沿 第2移动板移动方向(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直线上。由此,在与第 2滑块的移动相对应地^f吏第2移动板移动时,在与投影方向正交的平面内 第2移动板不进行旋转,而可以利用导向接合孔及导向突起部,使第2移 动板沿第2方向(左右方向)平滑移动。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才莫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收纳于外装壳体内部的装置主 体的附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前面侧所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透镜连接部及第1移动板的分 解立体图。
图6是从前面侧所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2移动板、固定部件、第1 调整驱动部及第2调整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l调整驱动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2调整驱动部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从前面侧所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移动板通过4个连结部件 安装于固定部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IO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下动作的附图。 图ll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下动作的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左右动作的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左右动作的附图。 符号说明
1…投影机,3…投影透镜(投影光学装置),5."投影位置调整装置,7…第 1移动板,8…第2移动板,9…固定部件,11、 12…调整驱动部,83."接合 突起部,84…导向突起部,95…导向接合孔,112、 122…螺杆,113、 123".滑 块,115...第l导轨部件,116…第l加载部件,125…第2导轨部件,126…第 2加载部件,1131…螺紋槽,1132".凹条部,1132A…斜面,1151…凸条部, 1151A…斜面,1236…倾斜接合孔,L…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外观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1外观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 是从前方上侧所见的投影机1被设置于桌子等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还有,下面所述的"上"、"下"、"左"、"右",与图1中的图碎见中的上 下左右相当。另外,下面所述的"前面"、"背面"也相当于图1中的图视中 的前面、背面0
投影机1,与图像信息想对应地调制从光源出射的光束来形成图像光, 将形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影到屏幕(未图示)上。该投影机1如图1所示, 具备形成外装的外装壳体2。
外装壳体2收纳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该外装壳体2如图1所示,具 备上部壳体21,分别构成投影机l的顶面、前面、背面及侧面;下部壳
9体22,分别构成投影机l的底面、前面、背面及侧面。
在上部壳体21上,如图1所示,在顶面露出构成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 的第1标度盘111及第2标度盘121。
而且,通过由利用者旋转操作各标度盘lll、 121,投影透镜3沿上下 方向及左右方向进行移动,调整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位置(投影位置)。
还有,有关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的详细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内部结构〕
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被收纳于外装壳体2内部的装置主体的图。 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收納有图2所示的装置主体。而且,该装置主
体具备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3、光学单元4及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等。
还有,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在外装壳体2内,在除各部件3 5之 外的空间里,配置冷却单元,具备对投影机l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 等;电源单元,给投影机l的各构成部件供应电力;控制装置,控制投影 机l各构成部件的动作;等。 〔投影透镜的结构〕
投影透镜3,如图1所示,前端从外装壳体2的前面大致中央部分露 出,将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影到屏幕上。
该投影透镜3,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作为在镜筒31 (参见图5) 内收纳了多个透镜的组透镜而构成。
另外,该投影透镜3,通过在镜筒31的底端侧所形成的3个安装用突 起部311 (参见图5)与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相连接,被支承于投影位置调 整装置5。
〔光学单元的结构〕
光学单元4,在由上述控制M所进行的控制之下,对从光源出射的 光束进行光学处理,形成与图l象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光。该光学单元4,如 图2所示,具备光源装置41、照明光学装置42、色分离光学装置、中继 光学装置44、光学装置45以及收纳这些各光学部件41 ~ 45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6。
光源装置41,如图2所示,具备光源41lM射器412等。而且,光源装置41,从光源411出射的光束通过反射器412使出射方向一致,朝向照明光学装置42出射光束。
照明光学装置42,如图2所示,具备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变换元件423及重叠透镜424。而且,从光源装置41出射的光束由第1透镜阵列421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在第2透镜阵列422的附近成像。从第2透镜阵列422出射的各部分光束,以其中心轴(主光线)垂直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入射面的方式入射,由偏振变换元件423作为大致1种线偏振光予以射出。从偏振变换元件423作为线偏振光出射并经过重叠透镜424后的多个部分光束,在光学装置45的下述的3枚液晶面板451上重叠。
色分离光学装置43,如图2所示,具备2片分色镜431、 432 M射镜433,并且具有通过这些分色镜431、 432;S^射镜433将从照明光学装置42出射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绿、蓝3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装置44,如图2所示,具备入射侧透镜441、中继透镜443W射镜442、 444,并且具有将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3所分离出的色光如红色光引导至光学装置45的下述的红色光侧液晶面板451R的功能。
光学装置45,与图像信息相对应地调制所入射的光束来形成图像光。该光学装置45,如图2所示,具备3个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51(将红色光侧的液晶面板^L为451R,将绿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51G,将蓝色光侧的液晶面板设为451B);入射侧偏#41452,配置于各液晶面板451的光路前部侧;出射侧偏振板453,配置于各液晶面板451的光路后部侧;和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54。
3个入射侧偏皿452,只使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3分离出的各光束之中的具有下述偏振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并吸收其他的光束,在透光性M上贴付偏振膜来构成,上述偏振方向与由偏振变换元件423变得一致后的偏振方向大致相同3个液晶面板451 ,具有在一对透明的玻璃J4!内密封封入了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结构,与来自上述控制装置的驱动信号相对应,控制上述液晶的取向状态,调制从入射侧偏膝&452出射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
3个出射侧偏振板453,具有与入射侧偏痴K452大致相同的功能,使通过液晶面板451所出射的光束之中的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并吸收其他的光束。
十字分色棱镜454,合成按从射出侧偏g 453所出射的每种色光调制后的光学像,来形成彩色图像。该十字分色棱镜454呈贴合了 4个直角棱镜的平视大致正方形状,并且在贴合直角棱镜之间的界面,形成有2片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透射从液晶面板451G出射并经过出射侧偏#41 453后的色光,反射从液晶面板451R、 451B出射并经过出射侧偏#41 453后的各色光。这样一来,各色光就被合成,形成图像光。然后,由十字分色棱镜454形成的图像光,向投影透镜3出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
图3及图4是表示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3是从前面侧所见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侧所见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的立体图。
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支承投影透镜3,通过使投影透镜3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进行移动,来调整投影透镜3的投影位置。该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如图3或图4所示,具备透镜连接部6、第1移动板7、第2移动板8 (图3)、固定部件9、第l调整驱动部11、第2调整驱动部12 (图3)和4个连接部件13 (图4 )。〔透镜连接部的结构〕
图5是从前面侧所见透镜连接部6及第1移动板7的分解立体图。透镜连接部6用来连接投影透镜3。该透镜连接部6,如图5所示,具备板状部61,在大致中央部分具有透镜插通孔611;圆形框状的伸出部62,从透镜插通孔611的边缘部分向板状部61的背面侧延伸。
透镜插通孔611包括第1透镜插通孔6111,位于前面侧,具有比镜
12筒31的外径尺寸更大的尺寸;和第2透镜插通孔6112,位于背面侧,具有与镜筒31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从前面侧直到背面侧形成为阶梯状。
这里,在第2透镜插通孔6112的内周,与3个安装用突起部311相对应地形成有3个安装用凹部6112A。
3个安装用凹部6112A具有大致L字形状,该L字形状从前面侧直到背面侧形成缺口使之与第l透镜插通孔6111的内周成为大致同一面,并且以透镜插通孔611的中心轴为中心从前面侧看上去按顺时针形成缺口 。
采用上面的结构,通过在3个安装用凹部6112A中接合3个安装用突起部311的状态下将投影透镜3插通于透镜插通孔611中,使投影透镜3从前面侧看上去按顺时针进行旋转,来对透镜连接部6连接投影透镜3。即,投影透镜3及透镜连接部6采用所谓的卡口 (bayonet)式的结构进行连接。
而且,透镜连接部6,在围绕透镜插通孔611的4个位置上,由固定螺钉6A固定于第1移动板7的前面侧。〔第l移动板的结构〕
第1移动板7构成为,如图5所示,由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板体构成,背面侧的端面抵接于固定部件9,并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第1方向)及左右方向(第2方向)进行移动。而且,第1移动板7,通过透镜连接部6来支承投影透镜3,通过移动,使投影透镜3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进行
移动o
在该第1移动板7上,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71,该开口部71具有与镜筒31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能插通镜筒31的底端部分。
另外,在第1移动板7上,在右侧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2个突起部72A。而且,各突起部72之间,作为用来与构成第l调整驱动部11的下述第l滑块113进行掩^的a用凹部72,来发挥作用。
再者,在第1移动板7上,在背面侧的端面形成有2个第l导向接合孔73 (参见图10、图11),其位于与掩^用凹部72接近的右、沿着上下方向伸长并与第2移动板8接合。
另外,在第1移动板7上,在背面侧的端面四角位置分别形成有筒状的连接用突起部74。还有,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在各连接用突起部74的内周面,形成有用来与连接部件13的下述的固定螺钉135螺紋接合的螺紋槽。另外,各连接用突起部74,其上下两侧形成为沿着水平面的平坦状。〔第2移动板的结构〕
图6是从前面侧所见的笫2移动板8、固定部件9、第1调整驱动部11及第2调整驱动部12的分解立体图。
第2移动板8,如图6所示,由俯视大致十字形状的板体构成,在第1移动板7及固定部件9之间抵接于第l移动板7及固定部件9上,并且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而且,第2移动板8,与第1移动板7进行接合,通过移动,使第1移动板7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在该第2移动板8上,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1,该开口部81具有左右方向的尺寸与第l移动板7的开口部71内径尺寸大致相同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椭圆形状,能够插通镜筒31的底端部分。
另外,在第2移动板8上,在上下的各伸出部分的前面侧的端面,与2个第1导向接合孔73相对应地,形成有插通于各第1导向接合孔73内的圆柱状的2个第1导向突起部82。
再者,在第2移动板8上,在左侧的伸出部分的前面侧的端面,形成有用来与构成第2调整驱动部12的下述第2滑块123进行接合的圆柱状接合突起部83。
另外,在第2移动板8上,在左右的伸出部分的背面侧的端面,分别形成有笫2导向突起部84 (参见图12、图13),该第2导向突起部84位于与接合突起部83的中心轴大致正交且沿着左右方向的直线L (参见图12、图13)上,沿着左右方向伸长,与固定部件9#。〔固定部件的结构〕
固定部件9,被固定于投影机1内部,用来支承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整体。该固定部件9,如图6所示,具备固定部件主体9A和2个夹装部件9B。
固定部件主体9A,如图6所示,由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板体构成。在该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开口部91,该开口部
91具有与第2移动板8的开口部81大致相同的形状,能够插通镜筒31的
底端部分。
另外,在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前面侧的端面四角位置上分别形成鼓出部92,该外突部92俯视具有矩形形状,向前面側鼓出。
这里,在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背面侧的端面,如图4所示,与各鼓出部92的形成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向前面侧凹陷的俯^L矩形状凹部921。即,各鼓出部92形成为背面侧开口的容器状,能够在内部收纳连接部件13。
另外,在鼓出部92的前端部分上,如图6所示,形成插通孔922,该插通孔922具有比内部的开口尺寸更小的尺寸,能够插通第l移动板7的连接用突起部74。
再者,鼓出部92的前端部分形成在与投影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上。
采用上面的结构,第1移动板7,在各连接用突起部74插通于各插通孔922内的状态下,背面侧的端面4氐接于鼓出部92前端部分的端面。
再者,在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前面侧的端面形成上方侧架"&部93,架设在上方侧的各鼓出部92间;和下方侧架i殳部94,架i殳在下方侧的各鼓出部92间。
另外,在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前面侧端面的夹着开口部91的左右两侧上,与2个第2导向突起部84相对应地,形成有插通各第2导向突起部84的2个第2导向接合孔95 (参见图12、图13 )。还有,第2导向接合孔95,如图12或图13所示,其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比第2导向突起部84形成得大。
采用上面的结构,第2移动板8,在由各鼓出部92、上方侧架设部93及下方侧架i殳部94所包围的空间内以游离嵌入状态配置,在各导向接合孔95内插通有各导向突起部84的状态下,背面侧的端面抵接于固定部件主
15体9A前面侧的端面。
再者,在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有向外侧伸出的固定部96。各固定部96用来分别固定第l调整驱动部11及第2调整驱动部12。
还有,因为各固定部96具有相同的形状,所以在下面只说明右侧的固定部96。
在固定部96的前面侧端面,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嵌合部961,该嵌合部961具有大致矩形框形状,与第1调整驱动部11的下述的第1导轨部件115嵌合。
在该嵌合部961的内侧,形成贯通固定部96的前面侧及背面侧的各端面并且沿着上下并排设置的3个圆孔962 (参见图7)。
另外,在各圆孔962的边缘形成有收纳突出部963 (参见图6、图7),该收纳突出部963具有直径尺寸比圓孔962的直径尺寸更大的圆形框形状,收纳第1调整驱动部11的下述的第1加载部件116。
另夕卜,在固定部96上,在嵌合部961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一对夹装部件固定部964,该夹装部件固定部964朝向前面侧比嵌合部961突出得更大,用来固定夹装部件9B。还有,在图6中,只图示出在下方侧所形成的一对夹装部件固定部964。
另外,在固定部件主体9A上,在上方侧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沿着水平面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标度盘支承部97。这些标度盘支承部97用来载置各标度盘111、 121。而且,通过从标度盘支承部97的上方侧使标度盘安装部件98接合与钩971,将各标度盘111、 121安装于标度盘支承部97。
在这些标度盘支承部97上,在大致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插通孔972,该插通孔972上下贯通,插通构成各调整驱动部11、 12的第1螺杆112及第2螺杆122的各一端侧。
2个夹装部件9B,如图6所示,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的大致板状。而且,各夹装部件9B被配设于固定部件主体9A的前面侧,通过将各4个固定螺钉9B1与各夹装部件固定部件964螺故接合,与各固定部96分别夹 装各调整驱动部ll、 12的构成部件。 〔第l调整驱动部的结构〕
图7是表示第1调整驱动部11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第1调整驱动部11,用来通过利用者的操作使第1移动板7沿上下方 向进行移动,使投影透镜3的投影位置沿上下方向变化。该第l调整驱动 部11,如图6或图7所示,具备第1标度盘111、第1螺杆112、第1 滑块113、第1板簧部114、第1导轨部件115和2个第1加载部件116。
第l标度盘lll,其一部分从上部壳体21的顶面露出,是由利用者来 操作的操作部。该第1标度盘111,如图6或图7所示,具有大致圆柱形 状,以柱状轴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载置于标度盘支承部97。
在该第1标度盘111上,上方侧端面形成为凹陷为大致球面状的的凹 状。而且,在上方侧端面,形成有从该球面向上方侧突出并由利用者来操 作的板状旋钮部1111。
另外,在第1标度盘111上,在下方侧端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如图7 所示,形成有螺杆连接部1112,该螺杆连接部1112插通于标度盘支承部 97的插通孔972内,与第1螺杆112的一端进行连接。
第1螺杆112如图6或图7所示,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在外周的一部 分上形成有螺紋牙1121。该第1螺杆112配设在夹装部件9B及固定部96 之间,位于夹装部件9B侧,并且柱状轴朝向上下方向。而且,第1螺杆 112,其上方侧的一端连接于螺杆连接部1112,下方侧的另一端连接于下 方侧的一对夹装部件固定部964间,通过由利用者所做出的操作,与第1 标度盘111 一起以柱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第1滑块113,如图6或图7所示,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配设在第1 螺杆112的背面侧。而且,第1滑块113,将第1标度盘111及第1螺杆 112的旋转力变换为直线移动力,使第1移动板7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在该第1滑块113上,在与第1螺杆112相对的前面侧的平坦面上, 形成有与第1螺杆112螺紋接合的螺故槽1131。即,第1滑块113借助于
17螺紋牙1121及螺紋槽1131的螺紋接合,与笫1螺杆112的旋转相对应地 沿着第1螺杆112的延伸方向进行上下移动。
另外,在第1滑块113上,在背面侧的端面,如图6所示,形成有沿 着上下方向伸长并且与第1导轨部件115#^的凹条部1132。
还有,有关凹条部1132的详细形状,因为是与第2调整驱动部12的 下述的第2滑块123相同的形状,所以将在说明第2调整驱动部12时同时 进行说明。
再者,在凹条部1132的基底部分,如图7所示,形成有用来收纳第l 板簧部114的收纳凹部1133。
另外,在第1滑块113,如图7所示,在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 有贯通孔1134,该贯通孔1134贯通收纳凹部1133的基底部分和前面侧的 端面(螺紋槽1131的基底部分)。
再者,在第1滑块113上,在其左侧面形成有插通于第1移动板7的 接合用凹部72内并与接合用凹部72接合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第1掩^用凸 部1135 (图6)。
第1板簧部114形成为,如图6或图7所示,平视具有矩形形状,在 被收纳到收纳凹部1133内的状态下,其上下两侧抵接于第1导轨部件115, 以上下两侧为支点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沿着投影方向进退的板簧状。
在该第1板簧部114上,在前面侧端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 有插通于贯通孔1134内的突部1141。
而且,第1板簧部114,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当被收纳于收纳凹 部1133内与第1滑块113 —起沿上下方向移动时,若第1滑块113位于基 准位置附近,则利用第1螺杆112的螺紋牙1121上的与其他部位相比高度 尺寸更大的抵接部向与投影方向相反方推压突部1141。另外,若第l滑块 113到达了基准位置,则突部1141与在上述抵接部上所形成的凹部接合, 解除利用上述搭接部所实现的第1板簧部114推压状态。此时,因突部1141 接合于上述凹部内,而在第1螺杆112上产生轻微的振动。然后,利用者 通过第1标度盘111感知第1螺杆112上所产生的振动,识别由于第1标
18度盘111的旋转操作,第1滑块113到达基准位置,即投影透镜3到达了
上下方向上的基准位置。
还有,上述基准位置被设定于投影透镜3的上下方向移动范围中心。 第1导轨部件115,如图6或图7所示,与密接部961的形状相对应
由俯视矩形状的板体构成,与嵌合部961进行嵌合。而且,第1导轨部件
115在前面侧的端面与第1滑块113接合,引导第1滑块113上下方向的移动。
在该第1导轨部件115上,在前面侧的端面,如6所示,形成有与凹 条部1132相对应沿着上下方向伸长并且与凹条部1132接合的凸条部 1151。
还有,有关凸条部1151的详细形状,因为是与第2调整驱动部12下 述的第2导轨部件125相同的形状,所以将在说明第2调整驱动部12时同 时进行说明。
另外,在第1导轨部件115上,在背面侧的端面,如图7所示,形成 有圆筒状的3个插通部1152,该3个插通部1152具有与3个圆孔962的 内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分别插通于3个圆孔962内。
还有,省略具体的图示,但是在各插通部1"2的内周面上,形成用来 与固定螺钉1153螺紋接合的螺紋槽。而且,第1导轨部件115如图7所示, 在使各插通部1152插通于各圆孔962中,并使之与嵌合部961嵌合的状态 下,通过从上下两侧的2个插通部1152前端螺紋接合2个固定螺钉1153, 而4皮安装于固定部96上。
这里,各插通部1152形成为,如图7所示,具有与从收纳突出部963 的前端部分到圆孔962的背面侧边缘部的长度尺寸相比更大的突出尺寸。 因此,第1导轨部件115,在固定螺钉1153的螺钉头抵接到圆孔962的周 缘部分的状态下,在背面侧的端面和收纳突出部963的前端部分之间产生 间隙。即,第1导轨部件115构成为,在被安装到固定部96上的状态下, 能够沿着投影方向以上述间隙量进行移动。
2个第1加栽部件116如图6或图7所示,由螺旋弹簧构成。这些第1加载部件116,如图7所示,在被插通于上下两侧的2个插通部1152的状 态下,被收纳于上下两侧的2个收纳突出部963中。而且,各笫l加载部 件116,其一端抵接于各圆孔962的周缘部分,另一端抵接于第1导轨部 件115的背面侧端面,将第1导轨部件115向投影方向进行加载。 〔第2调整驱动部的结构〕
图8是表示第2调整驱动部12的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第2调整驱动部12,用来通过利用者的操作使第2移动板8沿左右方 向进行移动,第1移动板7与该第2移动板8的移动连动,以此使投影透 镜3的投影位置沿左右方向变化。该第2调整驱动部12,如图6或图8所 示,具备第2标度盘121 (图6 )、第2螺杆122、第2滑块123、第2 板簧部124 (图6 )、第2导轨部件125和2个第2加载部件126。
还有,因为其他的部件121、 122、 124~126和第l调整驱动部11的 各部件111、 112、 114~116具有相同的形状,所以在下面将以第2滑块 123为主进行说明,有关其他的部件121、 122、 124~126则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说明第2滑块123之后,如上所述,说明第2导轨部件125 的凸条部1151的详细形状。
第2滑块123将第2标度盘121及第2螺杆122的旋转力变换为直线 移动力,使第2移动板8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该第2滑块123,如图6或图8所示,与第1滑块113相同,形成有 螺紋槽1131、凹条部1132、收纳凹部1133 (未图示)及贯通孔1134 (未 图示)。
这里,凹条部1132,如图8所示,左右方向的两侧角部分取圃角以4吏 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背面側而扩大,并且具有斜面1132A。
另外,在第2滑块123上,在右侧面形成有大致长方体状的第2接合 用凸部1235,该第2接合用凸部1235插通第2移动板8的掩^突起部83, 和#突起部83进行接合。
在第2接合用凸部1235上,形成有贯通前面侧及背面侧的各端面并且 插通接合突起部83的倾斜接合孔1236。该倾斜接合孔1236形成为,在与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沿左右方向及 上下方向交叉,从左下朝向右上延伸(参见图6、图12、图13)。
凸条部1151,如图8所示,与凹条部1132相对应地,在左右方向的 两侧角部分取圆角以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背面侧而扩大,并且 具有斜面1151A。
〔连接部件的结构〕
图9是从前面侧所见的第1移动板7通过4个连接部件13被安装于固 定部件9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4个连接部件13,如图9所示,从固定部件主体9A的背面侧配设于 各鼓出部92内,与分别插通各插通孔922的各连接用突起部74连接于各 插通孔922的周缘部分,将第1移动板7安装于固定部件9。这些连接部 件13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具备第1按压部件131、第2按压部件132、 螺旋弹簧133、垫片134和固定螺钉135。
第1按压部件131是抵接于插通孔922的周缘部分的部件,形成为大 致矩形板状。还有,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第l按压部131,其左右方 向(长边方向)的长度尺寸被设定得与凹部921的左右方向的开口尺寸大 致相同,上下方向(短边方向)的长度尺寸被设定得比凹部921上下方向 的开口尺寸更小。
在该第1按压部件131上,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并 且插通连接用突起部74的第1插通孔1311。该第1插通孔1311,其上下 方向的内径尺寸被设定得与连接用突起部74的上下方向的外径大致相同, 左右方向的内径尺寸被设定得比连接用突起部74的左右方向的外径尺寸 更大。
第2按压部件132是与第l按压部件131上的背面侧端面搭接的部件, 形成为背面侧开口的有底圓筒状。
在该第2按压部件132上,在基底部分形成有第2插通孔1321,该第 2插通孔1321具有与连接用突起部74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内径尺寸, 其中插通连接用突起部74。螺旋弹簧133,在插通有连接用突起部74的状态下被配设于第2按压 部件132内部,其一端抵接于第2按压部件132的基底部分,另一端抵接 于垫片134。而且,螺旋弹簧133对第2按压部件132向离开垫片134的 方向进4于加载。
而且,通过在连接用突起部74插通于插通孔922、第1按压部件131、 第2按压部件132及螺旋弹簧133内的状态下,隔着垫片134从连接用突 起部74的前端螺紋接合固定螺钉135,利用螺旋弹簧133的加载力,将各 按压部件131、 132推压至插通孔922周缘部分,并且向与投影方向相反侧 推压垫片134、固定螺钉135及连结用突起部74。即,第1移动板7被拉 向与投影方向相反侧,对固定部件9进行安装。 〔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动作〕
下面,说明上述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的动作。
还有,在下面将按顺序说明由第1调整驱动部11驱动的第1移动板7 上下动作及由第2调整驱动部12驱动的各移动板7、 8的左右动作。 〔上下动作〕
图IO及图ll是用于说明上下动作的图。具体而言,图10是表示第1 移动板向上方側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第1移动板7向下方側移 动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0 (A)、图11 (A)是从前面侧所见的图,图 10 (B)、图11 (B)分别是图10 (A) X-X线、图11 (A) XI-XI线的剖视图。
还有,在图10及图11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投影透镜3及透 镜连接部6。
如图10及图11所示,因为在组装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后的状态下, 第1接合用凸部1135与接合用凹部72已经接合,所以若由利用者旋转操 作了第l标度盘lll,则与第1滑块113连动,第1移动板7沿上下方向 进行移动。此时,第1移动板7,其各第1导向接合孔73的内周对在第2 移动板8上所形成的各第1导向突起部82外周进行滑动接触,引导上下方 向的移动。然后,因第1移动板7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使通过透镜连接部6与 第1移动板7连接的投影透镜3的投影位置沿上下方向变化。 〔左右动作〕
图12及图13是用于说明左右动作的附图。具体而言,图12是表示第 2移动板8向左侧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第2移动板8向右侧移 动后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2(A)、图13 (A)是从前面侧所见的附图, 图12 (B)、图13 (B)分别是图12 (A) XII-XII线(直线L)、图13 (A) XIII-XIII线(直线L)的剖视图。
还有,在图2及图13中,为了说明的方便,除了投影透镜3及透镜连 接部6之外,还省略了第l移动板7及第1滑块113。
如图12所示,因为在组装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后的状态下,倾斜M 孔1236与M突起部83已经接合,所以若由利用者沿指定方向旋转操作 第2标度盘121,第2滑块123向上方侧进行移动,则由倾斜接合孔1236 引导接合突起部83,第2移动板8向左侧进行移动。此时,第2移动板8, 其各第2导向突起部84的外周对在固定部件9上所形成的各第2导向接合 孔95内周进行滑动接触,并且上下两个端面对在固定部件9上所形成的各 架设部93、 94进行滑动接触,引导左侧的移动。
另外,如图13所示,若由利用者向与上述指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操 作第2标度盘121,使第2滑块123向下方侧进行移动,则利用倾斜接合 孔1236引导接合突起部83,与上面相反,第2移动板8向右侧进行移动。
然后,因为各第1导向突起部82与各第1导向接合孔73已经接合, 所以因第2移动板8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而第l移动板7与第2移动板 8连动。此时,第1移动板7,因为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l接合用凸 部1135在M用凹部72内进退,所以与第1滑块113之间的接合不脱离。 然后,借助于第l移动板7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使投影透镜3的投影位置 沿左右方向变化。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下面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调整驱动部ll、 12分别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
23相互平行配置的各螺杆112、 122。由此,通过在各螺杆112、 122上方侧 一端分别设置有各标度盘111、 121,就能够使各标度盘111、 121从外装 壳体2的顶面露出。因此,投影位置调整装置5的操作性得到提高,能谋 求调整投影位置时的便利性的提高。
另外,各调整驱动部11、 12具备各滑块113、 123。而且,第1滑块 113通过第l接合用凸部1135,与第l移动板7的接合用凹部72掩^。另 外,第2滑块123通过倾斜接合孔1236,与第2移动板8的接合突起部83 接合。因此,即便在其构成为使各标度盘lll、 121从外装壳体2的顶面露 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设置以往那种一对斜齿轮等传导变换机构的状况 下,调整投影位置,能谋求结构的简单化。
另外,第1滑块113,在其与第1螺杆112相对的平坦面上形成有螺 统槽1131,利用第1加栽部件116经由第1导轨部件115朝向第1螺杆112 进行加载。由此,在因投影机1的掉落等所导致的沖击,而由投影透镜3 的自重所产生的力经由第1移动板7沿上下方向对第1滑块113施加时, 第1滑块113 —边对抗由第1加载部件116所产生的加载力,向与第1螺 杆112相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一边脱离第1螺杆112的螺紋牙1121沿上 下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即^f更在上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第1滑块113 的螺紋槽1131和第1螺杆112的螺紋牙1121等损坏。
再者,第2滑块123也与第1滑块113同样地构成,利用笫2加载部 件126经由第2导轨部件125朝向第2螺杆122进行加载。另外,在第2 滑块123及第2导轨部件125上所形成的凹条部1132及凸条部1151上, 分别形成有斜面1132A、 1151A。由此,在因投影机1的掉落等所导致的 冲击,而由投影透镜3的自重所产生的力经由第l移动板7及第2移动板 8沿左右方向对第2滑块123施加时,第2滑块123 —边对抗由第2加载 部件126所产生的加载力,向与第2螺杆122相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一 边利用斜面1132A、 1151A脱离第2螺杆122的螺紋牙1121,向左右方向 进行移动。因此,即便在上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第2滑块123的螺紋 槽1131和第2螺杆122的螺紋牙1121等损坏。
24另外,在第2移动板8及固定部件9上所形成的第2导向突起部84及 第2导向接合孔95,位于与从第2滑块123受力的接合突起部83的中心 轴交叉、沿着第2移动板8的移动方向的直线L上。由此,在第2移动板 8与第二滑块123的移动相对应地移动时,第2移动板8不在与投影方向 相直交的平面内旋转,能够利用第2导向突起部84及第2导向M孔95, 使第2移动板8沿左右方向平滑移动。
再者,在第1移动板7及第2移动板8上所形成的第1导向结合孔73 及第l导向突起部82,位于与从第1滑块113受力的2个突起部72A接近、 沿着第1移动板7的移动方向的直线L'(图10、图11)上。由此,当按 照第1滑块113的移动,第1移动板7进行移动时在和投影方向正交的平 面内第l移动板7不进行旋转,可以利用第l导向结合孔73及第l导向突 起部82,使第1移动板7按上下方向平滑移动。
另外,第1加载部件116插通于第1导轨部件115上的各插通部1152 内。即,第1加载部件116的对第1导轨部件115的加栽位置被设定在与 笫1导轨部件115相对于固定部件9的安装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上。由此, 能够利用第1加载部件116将第1导轨部件115朝向投影方向平衡良好地 进行加载,能够避免第1导轨部件115相对于与投影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 即,因第1导轨部件115被设定为上述的状态,而能够利用第l导轨部件 115良好地引导第1滑块113。还有,第2调整驱动部12也相同,能够利 用第2导轨部件125良好地引导第2滑块123。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 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于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上下方向延伸地配设各螺杆112、 122,但是不 限于此,而能够相互平行配置,例如也可以配设为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各调整驱动部ll、 12,其构成为,使第l移 动板7沿各螺杆112、 122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使第2移动 板8沿与各螺杆112、 12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与第l移动板8与第2滑块123的接合结构相同的接合结构,使第l移动板7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利用 与笫1移动板7与第1滑块113的接合结构相同的接合结构,使第2移动 板8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通过连接部件13,对固定部件9安装 第1移动板7及第2移动板8,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省去连接部件13, 设置与固定部件9夹装第l移动板7及第2移动板8的辅助板。另外,在 采用设置了上述辅助板的结构的情况下,第l移动板7及第2移动板8的 位置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位置,也可以在第2移动板8和固 定部件9之间配置第1移动板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将倾斜结接合孔1236设置于第2移动 板8,并将接合突起部83设置于第2滑块123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将凸条部1151设置于各滑块113、 123, 并将凹条部1132设置于各导轨部件115、 125的结构。另夕卜,斜面1132A、 1151A也可以只设置于凹条部1132及凸条部1151的任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将第2导向接合孔95设置于第2移动 板8,并将第2导向突起部84设置于固定部件9的结构。同样,也可以采 用将第1导向接合孔73设置于第2移动板8,并将第1导向突起部82设 置于第l移动板7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滑块113、 123的形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所说明的形状。作为各滑块,例如也可以采用形成为包围螺杆112、 122 外周的筒状,在筒状的内周面形成螺紋槽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采用了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但 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或者DMD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商标)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举出正面投影型的投影机例,但是本发明也 可以使用于具备屏幕并从该屏幕的背面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式的投影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因为能谋求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并且能谋求调整投影位置时便利性的提高,所以可以利用于展示或家庭影院所使用的投影 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机,具备投影光学装置,放大投影图像光;投影位置调整装置,使上述投影光学装置在与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进行移动,调整上述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位置,该投影机的特征为,上述投影位置调整装置,具备第1移动板,该第1移动板支承上述投影光学装置,在与上述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沿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移动;第2移动板,该第2移动板与上述第1移动板接合,与上述第1移动板一起沿上述第2方向移动;调整驱动部,该调整驱动部使上述第1移动板及上述第2移动板移动;和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被固定于该投影机内部,支承上述各移动板及上述调整驱动部;上述调整驱动部,具备一对螺杆,该一对螺杆具有圆柱形状,在外周具有螺纹牙;和一对滑块,该一对滑块分别与上述一对螺杆螺纹接合,与上述螺杆的旋转相对应地沿上述螺杆的延伸方向移动;上述一对螺杆,沿着上述第1方向或者上述第2方向延伸地配设,一方的上述滑块与上述一方的移动板螺纹接合,使得该一方的上述滑块与一方的上述移动板一起沿上述螺杆的延伸方向移动,在另一方的上述滑块及另一方的上述移动板上设置有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具有倾斜接合孔,该倾斜接合孔在与上述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沿与上述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和接合突起部,该接合突起部插通于上述倾斜接合孔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上述一方的滑块,具有与上述螺杆相对的大致平坦状的第l端面,在 上述第1端面形成有与上述螺杆螺紋接合的螺紋槽, 上述调整驱动部,具备第1导轨部件,该第1导轨部件连接于上述固定部件,与上述一方的滑块接合,引导上述一方的滑块的移动;和第1加栽部件,该第1加载部件介于上述第1导轨部件及上述固定部 件之间,对上述第1导轨部件朝向上述一方的滑块加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 上述另一方的滑块,具有与上述螺杆相对的平坦状的第2端面,在上述第2端面形成有与上述螺杆螺紋接合的螺玟槽, 上述调整驱动部,具备第2导轨部件,该第2导轨部件连接于上述固定部件,与上述另一方 的滑块接合,引导上述另一方的滑块的移动;和第2加载部件,该第2加载部件介于上述第2导轨部件及上述固定部 件之间,对上述第2导轨部件朝向上述另一方的滑块加载;在上述另一方的滑块及上述第2导轨部件上设置有接合结构,该# 结构具有沿着上述螺杆延伸、相互接合的凸条部及凹条部,在上述凸条部及上述凹条部的至少任一方上,在沿与与上述螺杆的延 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交叉的两端部分形成有斜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 上述另一方的移动板,被配置介于上述固定部件及上述一方的移动板之间,上述倾斜接合孔净皮设置于上述另 一方的滑块, 上述接合突起部被设置于上述另一方的移动板,在上述另一方的移动板及上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具有导向接合孔及导 向突起部的接合结构,该导向接合孔及导向突起部,位于与上述接合突起 部的中心轴交叉并且沿着上述另一方的移动板的移动方向的直线上,相互 接合,引导上述另一方的移动板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谋求投影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并且能谋求调整投影位置时的便利性提高的投影机。构成投影机的投影位置调整装置,具备分别使第1移动板及第2移动板(8)移动的调整驱动部(11、12)。各调整驱动部(11、12)具备一对螺杆(112、122)和一对滑块(113、123)。一对螺杆(112、12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地配设。第1滑块(113)和第1移动板接合,能够与第1移动板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在第2滑块(123)及第2移动板(8)上设置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具有倾斜接合孔1236,在与投影方向正交的面内向沿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和接合突起部(83),插通于倾斜接合孔(1236)中。
文档编号G03B21/14GK101493639SQ20091000208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3日
发明者中村训久, 北原亘, 栗原彻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