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均匀色度的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15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均匀色度的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特别涉及一种能应用于触控面板上,并且具有均勻色度 的透明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现行使用于触控面板的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因为其镀膜制程温度低, 而且材料本身在低波长波段的透过率较低而使膜层偏黄,造成面板的视感不佳。此外, ITO膜披覆形成后,为了作电路或电容配置,必须透过蚀刻制程将部分区块蚀刻移除, 因此面板上对应于该ITO膜被蚀刻的部位,以及对应于没有被蚀刻的部位,将因为ITO 材料的有无,造成明显的颜色差异,使面板表面颜色不均勻,并且造成表面蚀刻图案容 易被观察到,进而影响面板的视感。而人眼可见的颜色可以利用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简称CIE)制定的CIE L*a*b*色度空间来描述,所述b'值可以为负值也可以
为正值,当b'为正值时,代表黄色,而且b'值越大代表颜色越黄,一般而言,ITO膜的 b*值约为2 4而偏黄。虽然改变ITO的膜厚可以改善膜层偏黄现象,但是为了在触控面板上作较佳的 触控应用,ITO膜的阻抗值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其膜厚就不能太厚而也必须控制在一 定厚度,所以无法通过调整ITO膜本身的膜厚来改良薄膜偏黄现象。目前作法通常是 改变位于ITO膜下方的抗反射膜层的特性,以改变整体薄膜的颜色均勻性,例如日本 专利JP2003-171147、JP2007-299534及台湾专利TW200730933号专利案,都是利用多 层不同折射率的抗反射膜层搭配,以调变薄膜整体色度与透光度,其它改良技术例如 JP2004-184579号专利案是利用五层光学膜的搭配来调变色度;JP2007-276332号专利案 是利用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JP2008-49518是利用ZnO与低折射率层的配合。然而,上述专利只是设法将薄膜的整体色度b*值降低,但是并未考虑ITO膜蚀 刻后造成的蚀刻区块及非蚀刻区块的色彩不均勻性,因此当ITO膜蚀刻后,仍然会产生 多个色彩不均勻的区块,并使蚀刻图案被清楚观察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薄膜偏黄现象、色彩均勻、表面蚀刻图案不易 被观察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本发明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包含一基材,该基 材包括反向间隔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所述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更包含一位于所 述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其中一表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由邻近而远离该基材而披覆的一 第一折射层、一第二折射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l,且 llnm<dl<16nm,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而且该第二折射 层的光学厚度为d2,且60nm《d2《90nm。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该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12纳米幼1《15纳米。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60纳米《d2《80纳米。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该表面处理层邻近该基材的第二面, 所述第一折射层、第二折射层及透明导电层是邻近该基材的第一面。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该表面处理层邻近该基材的第一面, 并且位于该基材及该第一折射层之间。一种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包含一个基材,以及由邻近而远离该基材而披覆 的一第一折射层、一第二折射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l,且20纳米《dl《29纳米,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 率小于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而且该第二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2,且60纳米纽2动0 纳米。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该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22纳米《dl《28纳米。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60纳米动0纳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二折射层的光学厚度的配合,可以缩 小该透明导电层的蚀刻区块及非蚀刻区块的色度差,使薄膜整体色彩均勻,蚀刻图案被 模糊化而不易观察到,并减轻薄膜偏黄现象。如以下实施例1 6及比较例1 6的结果可知,当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 太厚时,膜层的b'值过小甚至变为负值,此时薄膜将呈现青色,因此膜层越厚颜色 越青;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太薄时,对产品黄化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因此优选限定 llnm<dl<16nm ;更优选12nm《dl《15nm,将使薄膜色彩更均勻。当第二折射层的光学厚度太厚时,对黄化的改善并无明显的差异,而且成本提 高、制程延长;光学厚度太薄时,也无法改善黄化的现象,而且透光度将下降,因此优 选限定60nm《d2《90nm,更优选60nm《d2《80nm。此外,如以下实施例7 9所示,本发明也可以省略设置该表面处理层,此时该 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dl的限定,优选20nm^dl^29nm,更优选22nm^dl^28nm。


图1是本发明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的实施例1 6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 3及比较例1 4,在披覆一透明导电层之前与之后的 色度差值(Ab')分布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5、6及比较例5、6,在披覆一透明导电层之前与之后的色 度差值(Ab')分布图;图4是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的一表面处理层披覆在一基材的一第一面;图5是本发明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的实施例7 9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7 9及比较例7、8,在披覆一透明导电层之前与之后的色 度差值(Ab')分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 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本发明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的实施例1包含一基材1、一披覆在该 基材1的表面的表面处理层5、一披覆在该基材1的另一表面的第一折射层2、一披覆在 该第一折射层2的表面的第二折射层3,以及一披覆在该第二折射层3的表面的透明导电 层4。该基材1具有反向间隔的一第一面11与一第二面12,该基材1的材料例如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 (polyethylene, ΡΕ)...等材料,本实施例基材1为PET制成,厚度为125微米(μ m),该基 材1为产品型号FE-RHPC56N的产品,此产品表面同时形成有该表面处理层5。该表面处理层5设置在该基材1的第二面12,其材料为添加功能粒子的反应性硬 化树脂,厚度约为5 μ m,该表面处理层5用于提升该薄膜的硬度,使表面不易刮伤。本 发明表面处理层5的材质及功能不须加以限定,可随着不同产品的应用需求而设置不同 功能的表面处理层5,例如该表面处理层5可以用于提升薄膜的耐磨性、耐刮性,或者可 以为抗反射镀膜以提升透光度,或者是具有扩散光线功能而使光线均勻的功能性薄膜。该第一折射层2披覆在该基材1的第一面11,其材料例如二氧化钛(TiO2)、 五氧化二铌(Nb2O5)、氧化铌(NbO)、氧化铈(CeO)、氧化铟锡(ITO)等材料,本实施例 第一折射层2材料为五氧化二铌(Nb2O5),其光学厚度为dl = 14纳米(nm),所述光学 厚度为膜层的实际厚度及其折射率的乘积。该第二折射层3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折射层2的折射率,其材料例如二氧化硅 (SiO2)、氮化硅(Si3N4)、二氟化镁(MgF2)等材料,本实施例的第二折射层3材料为二氧 化硅(SiO2),其光学厚度为d2 = 80nm。通过所述第一、二折射层2、3的高低折射率的 搭配,具有抗反射效果而可提升透光度。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层4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并且具有数个非蚀刻区块 41,以及数个彼此间隔并与非蚀刻区块41相邻的蚀刻区块42,所述蚀刻区块42的位置及 大小是配合后续表面线路图案的布局而设置。参阅图1、2及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 4与比较例1 4的相关参数及色度 b*值的测试结果,所述b*为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简 称CIE)制定的CIE LW色度空间中的色度b'。所述测试是以Konica公司生产,型号 为Minolta CM_3600d的分光仪器进行光学穿透度与色度量测。实施例与比较例主要不 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折射层2或第二折射层3的光学厚度,已详列于表1。表1的\'是在 “无ITO层”下测得的b'值,也就是在披覆该透明导电层4前进行b'值量测;b2'代表
在“有ITO层”下测得的b'值,并且是在披覆该透明导电层4后而且尚未蚀刻前,测得 的b'值;Ab'代表披覆该透明导电层4之前与之后的色度差值,也就是Ab'= Ib2MD1^在探讨测试结果前,首先说明Id1'代表无ITO层所测得的b'值,因此可以代表 本发明薄膜对应所述蚀刻区块42的部位的b'值,而b2'可用于代表对应该非蚀刻区块41 的部位的b'值,因此ID1'及b2'越接近,代表有蚀刻以及没有蚀刻的区块的色差越小,也 就是薄膜整体色彩的均勻度越高,又因为薄膜整体色彩越均勻,可以使透明导电层4的表面蚀刻图案模糊化,避免蚀刻图案被观察到。另一方面,h'及b2'值愈小,可以减轻 薄膜偏黄的现象。由表1结果可知比较例1、2的第一折射层2的光学厚度都大于16nm,虽然 其b2'值分别降低为0.18及0.25,但是相对地也导致Ab'过高,分别为0.71、0.63,使该 透明导电层4的非蚀刻区块41及蚀刻区块42之间的色度差异过大,因而呈现色彩不均勻 的视感,并使蚀刻图案被明显观察到。而比较例3、4的第一折射层2的光学厚度都小于 Ilnm,其Ab'分别为0.5、0.63,也过高。反观本发明,实施例1 3的第二折射层3的光学厚度都是80nm,而第一折射 层2的光学厚度不同,实施例1 3在有ITO层的情况下,其\'值都维持在0.8左右, b2'值都维持在0.65 1.14之间,而Ab'值都为0.35以下,由于ID1'与b2'值相当接近, 使该蚀刻区块42与非蚀刻区块41的色度接近,该薄膜整体色彩也较为均勻,因此可避免 表面蚀刻图案被清楚观察到,也就是当Ab'值小于0.35时,肉眼观察该薄膜几乎为均勻 色彩;另一方面,< 及b2'值都维持在1.15以下,减轻薄膜色彩偏黄现象。实施例4与 该实施例2不同的地方在于实施例4的第二折射层3的光学厚度为90nm,可以明显观 察到,实施例4的Ab'大幅降低为0.05,使薄膜色彩均勻度更高。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包含一个包括反向间隔的一个第一面与一个第二面 的基材、一位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其中一个表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由邻近而远离 该基材而披覆的一第一折射层、一第二折射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l,且11纳米纽1<16纳米,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小于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而且该第二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2,且60纳米动0纳 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 氧化铟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12纳米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60纳米动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该表面处理层邻近该基 材的第二面,所述第一折射层、第二折射层及透明导电层邻近该基材的第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该表面处理层邻近该基 材的第一面,并且位于该基材及该第一折射层之间。
7.—种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包含一个基材,以及由邻近而远离该基材而披覆的 一第一折射层、一第二折射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l,且20纳米幼1《29纳米,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小于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而且该第二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2,且60纳米动0纳 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 氧化铟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22纳米纳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均勻色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60纳米幼2动0纳米。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均匀色度的薄膜,包含一基材、一表面处理层,以及由邻近而远离该基材而披覆的一第一折射层、一第二折射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为d1,且11nm≤d1≤16nm,该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其光学厚度为d2,且60nm≤d2≤90nm。此外,本发明也可省略设置该表面处理层,此时该第一折射层的光学厚度限制为20nm≤d1≤29nm。通过第一、二折射层的光学厚度的配合,可以缩小该透明导电层的蚀刻区块及非蚀刻区块的色度差,使薄膜整体色彩均匀,蚀刻图案不易被观察到、减轻薄膜偏黄现象。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012577SQ20091017185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李光荣, 胡文玮, 詹俊彬 申请人:迎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