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测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40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机测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相机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与多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电子产品已普遍的使用于日常生 活中,其中又以具备照相功能的数字化电子产品广受消费大众的青睐,例如数字相机、具照 相功能的手机等。然而,近年来这类数字化电子产品皆朝向轻薄、容易携带的趋势发展,造 成这类具有照相功能的数字化电子产品在照像功能的使用上,时常因为其体积过小而容易 在使用者拍照时产生人为的晃动或振动,如手部的晃动或些微移动,使所拍摄完成的影像 模糊不清,而大大的降低使用者的拍照兴致与使用意愿。 为解决相机因震动或晃动所导致影像质量降低的情事发生,近来已有相关业者发
展出具有防震功能的数字相机,其大致上是利用镜头机构的相对移动来补偿相机的震动、
利用控制光圈值与快门开启时间来抑制手震现象、或是利用建置于相机内部的软件对撷取
到的影像进行信号处理,以期回复影像的清晰度等防震机构来提供数字相机的防震功能。 而在数字相机防震功能的开发上,为了在开发过程中随时的测试开发中数字相机
的防震能力,通常将此开发中的数字相机设置于一具有自动倾斜摆动功能的测试平台上,
由测试平台的倾斜摆动模拟数字相机在使用时发生晃动的情境,并建立一防震基准。再以
开发中的数字相机于此情境中进行拍摄,之后撷取所摄得的影像与防震基准进行摄像质量
的分析,最后据此分析结果对建置于数字相机内的防震机构进行调整修正,以完成数字相
机防震功能的开发。 其中,所使用的测试平台,一般由一个或多个步进马达驱动一固定有相机的承载 板,使其产生倾斜角度的变化以形成往复倾斜摆动的状态。然而由于步进马达具有以一定 角度逐步转动的特性,使其在带动承载板摆动的过程中,于一定时间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呈 非连续性的转动(若以转动时间对旋转角度做图,所得的图形为一阶梯状的非平滑曲线)。 此造成数字相机在进行拍照测试时,在某些单位时间内所拍摄的影像实际上为数字相机呈 静止状态时所摄得,进而让测试人员无法精确且快速的判断数字相机的防震效果,仅能由 试误(tryand error)法进行最终的比对分析,而导致数字相机在防震功能的开发时间延长 以及开发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测试工具,以改良相机于防震测试时, 相机在测试平台上的摆动路径为非连续性的摆动,致使所拍摄的影像于一定时间区间内为 相机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摄得的影像,进而影响相机防震效果的判断,而导致相机的开发时 间延长、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相机测试工具,用以对一相机进行防手震摄像测试,其特征 在于,该相机测试工具包含有[0008] —作业平台; 二固定杆,该二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该作业平台,另一端分别具有一枢接孔; —伺服马达,设置于该作业平台上,且该伺服马达一端具有一传动轮;以及 —承载板,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衔靠于该伺服马达的该传动轮,该
相机固定于该第一端的一侧面上,且该第一端具有一旋转轴且枢接于该二固定杆的该枢接
孔内,当该伺服马达驱动该传动轮转动,以连动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相对该作业平台往复
位移,令该承载板以该第一端为轴心一并地带动该相机相对于该作业平台往复摆动。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该传动轮为一偏心轮。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该传动轮为一凸轮。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具有一滚轮,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由该滚轮衔靠于该伺服马达的该传动轮。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还包含一电控装置,该电控装置电性连接于该伺服马达,用以控制该伺服马达的作动频率。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还包含一顶止部,该顶止部设置于该作业平台上,用以顶持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该承载板还具有一螺栓及至少一锁合孔,该螺栓锁合该锁合孔与该相机,用以锁固该相机于该承载板上。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端具有一夹持件,用以限制该相机于该承载板上的位置。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还包含至少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该作业平台上,且该弹簧的一端扣接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 上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连接片,该旋转轴设置于该连接片的一端,该承载板以该旋转轴为轴心一并地带动该相机相对该作业平台往复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于作业平台上设置一伺服马达,并由伺服马达驱动传动轮转动,以带动承载板相对作业平台往复的摆动。同时由伺服马达稳定且连续性的转动,使承载板相对作业平台的往复摆动亦为稳定且连续性的摆动。因此,在相机的摄像过程中,于一时间区间内所摄得的影像皆为相机呈摆动状态时的影像,使相机防震的测试结果的可靠度与精准度增加,并大幅的降低相机防震功能的开发时间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
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一实施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作业平台20固定杆210枢接孔30伺服马达310轴杆320传动轮330马达承载座40承载板410第一端411旋转轴412锁合孔420第二端421滚轮430螺栓440夹持件450连接片50顶止部60弹簧70电控装置710操作接口711显示器720可程序逻辑控制器80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005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是用以对一相机进行防手震摄像测试。[0056]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包含有一作业平台10、二固定杆20、一伺服马达30、一承载板40、一顶止部50、一弹簧60及一电控装置70。 二固定杆20分别固定于作业平台IO的一端,且二固定杆20上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210。作业平台10相对二固定杆20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马达承载座330,伺服马达30固定于马达承载座330上。伺服马达30具有一轴杆310,且轴杆310的一端具有一传动轮320,此传动轮320为一凸轮。承载板40具有一第一端410、一第二端420及一螺栓430,第一端410具有一旋转轴411及一锁合孔412,旋转轴411枢接于二固定杆20的枢接孔210内,使承载板40以第一端410为轴心而相对作业平台10枢转,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具有一滚轮421,滚轮421对应并衔靠于伺服马达30的传动轮320上,螺栓430穿设过第一端410的锁合孔412,用以锁固相机80于承载板40上。此外,如图4所示,承载板40可进一步设置一夹持件440,此夹持件440由两相对的L型板组成,用以限制相机80于承载板40上的位置,当相机80被锁固于承载板40时,使相机80的镜头(图中未示)直接朝向承载板第一端410的位置,而不会因锁固相机80的操作而造成相机80具有镜头的一侧朝承载板40的两相对侧移动的情形发生。 顶止部50及弹簧60设置于作业平台10设有伺服马达30的一侧,顶止部50用以供伺服马达30的轴杆310穿设固定,以提供轴杆310及传动轮320的支撑强度。弹簧60 —端固定于作业平台上,另一端扣合于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用以提供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于往复摆动时的稳定性,以及使第二端420的滚轮421常态的衔靠于传动轮320。电控装置70电性连接于伺服马达30及一电源(未图标),电控装置70具有一操作接口 710,用以输入伺服马达30的操作指令,并通过设置于电控装置70内部的一可程序逻辑控制器720控制伺服马达30的作动频率,且操作接口 710包含一显示器711,用以显示伺服马达30的参数值。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在进行相机80防震测试时,以螺栓430穿设过承载板40的锁合孔412,并锁合于相机80底部用以和三脚架固定的螺孔(未图示),使相机80锁固于承载板40的一侧面上。在测试操作时,通过电控装置70的操作接口 710开启电源,并输入一伺服马达30的作动频率,如调整伺服马达的电压频率及转速等。 当伺服马达30产生作动时,由轴杆310带动传动轮320转动。由于传动轮320为一凸轮形式,因此当传动轮320转动时会产生一向上推顶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的力量,使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相对作业平台10移动,并随着传动轮320的转动而相对作业平台IO往复位移。进而使承载板40以第一端410为轴心,一并地带动相机80相对作业平台10往复的摆动,同时可配合弹簧60拉掣于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使位于第二端420的滚轮421常态的衔靠于传动轮320,令承载板40于作业平台10上摆动时的稳定性增加,或可使用第二端420重量大于第一端410重量的承载板40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并且,在测试过程中可由更改不同外径尺寸的传动轮320,以提供多样性的晃动幅度测试。据此,模拟相机80在拍摄过程所产生的晃动,且由于使用伺服马达30做为承载板40往复摆动的动力源,由伺服马达30稳定且连续转动的特性(若以转动时间对旋转角度做图,呈现一连续的平滑曲线),使承载板40带动相机80于震动测试的时间区间内呈一连续摆动的状态。[0060] 因此,在震动测试的过程中,相机所拍摄的影像皆为相机处于移动状态时的摄像结果,为此大幅的增加摄像结果的可靠度,并使后续分析比对的准确性提高,以提升相机防震功能的开发速度。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以下仅就两者间的差异加以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其中所使用的伺服马达30,是将轴杆320 —端的传动轮320设置为一偏心轮的形式。并在相机防震的测试上,可由调整传动轮320的偏心量来控制承载板30于作业平台10上的摆动幅度,使相机80可于不同的震动幅度下进行测试,以获得多样性的测试结果,并根据这些测试结果对相机80的防震机构进行调整修正,而提升相机80的防震效能。 请参阅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及局部侧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与第一实施例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以下仅就两者间的差异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包含一作业平台10、二固定杆20、一伺服马达30、一承载板40、一顶止部50、三弹簧60及一电控装置70。相机由螺栓430锁固于承载板40上,被受到夹持件440限制其镜头(图中未示)的拍摄方向。承载板40的第一端410两侧分别设置一连接片450,且旋转轴411是设置于此连接片450上。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与作业平台10之间以三个弹簧60相连接,此些弹簧60进一步的提供承载板40相对作业平台10摆动时的稳定性。 当伺服马达30产生作动时,由轴杆310带动传动轮320转动,使承载板40的第二端420相对作业平台10往复位移,进而使承载板40带动相机80相对作业平台10往复的摆动。经由伺服马达30稳定且连续性的转动,使承载板40带动相机80于震动测试的时间区间内呈一连续摆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测试工具,由伺服马达带动承载板相对于作业平台稳定且连续性的转动,使相机在承载板的带动下,确保测试过程中相机所摄得的影像皆为相机处于动态时的影像,因此使震动测试的可靠度增加,进而节省相机防震功能的开发时间和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相机测试工具,用以对一相机进行防手震摄像测试,其特征在于,该相机测试工具包含有一作业平台;二固定杆,该二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该作业平台,另一端分别具有一枢接孔;一伺服马达,设置于该作业平台上,且该伺服马达一端具有一传动轮;以及一承载板,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衔靠于该伺服马达的该传动轮,该相机固定于该第一端的一侧面上,且该第一端具有一旋转轴且枢接于该二固定杆的该枢接孔内,当该伺服马达驱动该传动轮转动,以连动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相对该作业平台往复位移,令该承载板以该第一端为轴心一并地带动该相机相对于该作业平台往复摆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为一偏心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为一凸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具有一滚轮,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由该滚轮衔靠于该伺服马达的该传动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电控装置,该电控装置电性连接于该伺服马达,用以控制该伺服马达的作动频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顶止部,该顶止部设置于该作业平台上,用以顶持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还具有一螺栓及至少一锁合孔,该螺栓锁合该锁合孔与该相机,用以锁固该相机于该承载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端具有一夹持件,用以限制该相机于该承载板上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该作业平台上,且该弹簧的一端扣接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二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连接片,该旋转轴设置于该连接片的一端,该承载板以该旋转轴为轴心一并地带动该相机相对该作业平台往复摆动。
专利摘要一种相机测试工具,用以对相机进行防手震摄像测试,其是于一作业平台上设置二固定杆及一伺服马达。并于作业平台上方设置一承载板,使承载板的一端枢接于固定杆,另一端衔靠于伺服马达的传动轮上。相机固定于承载板上,并由伺服马达驱动一传动轮转动,而使承载板一并地带动相机相对于作业平台往复摆动。同时由伺服马达稳定且连续性的转动,使承载板相对作业平台的往复摆动亦为稳定且连续性的摆动。因此,在相机的摄像过程中,于一时间区间内所摄得的影像皆为相机呈摆动状态时的影像,使相机防震的测试结果的可靠度与精准度增加,并大幅的降低相机防震功能的开发时间与成本。
文档编号G03B43/00GK201438257SQ20092014933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3日
发明者王鹏坤, 钟郁芬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