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正投幕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89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正投幕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正投幕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拥有私人家庭影院的向往,现在家庭影院的品质越来越高,投影屏幕 是投影机周边设备中最常使用的产品之一。投影屏幕如果与投影机搭配得当,可以得到优 质的投影效果。 投影屏幕从功能上一般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两类;反射式用于正投,透射式用于 背投;正投幕从材质上来分,大体上包括有弹性幕和编织幕,弹性幕布主要是塑胶和PVC材 质,并且压上细致的不规则纹理,达到扩散光线的幕布,以提高视角和图像的均匀度,包括 白塑、灰塑、玻珠幕、金属幕等;编织幕主要是一层编织布上再加不同涂料制成,主要就是白 幕、灰幕和珠光幕。 传统的透声幕是在不透声的塑胶布料上打上许多以规则的矩阵式排列细孔制成。
这些均匀分布在银幕上的细孔让声音可以穿透银幕,但却也占掉10%的银幕表面积。这表
示有10%的影像在投射到幕面时被这些小孔所吸收了,从而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 从音响的观点来说,各个频段的声音频率,视声音的波长及银幕上细孔的孔径,基
本上是可以穿越这些细孔的。但是,银幕上未穿孔的部份仍会反射某些频段的声音,而使声
波在银幕与墙面和扬声器间产生共振、使某些频段产生衰减,产生所谓"梳型滤波"的现象,
特别是对高频段的讯号,往往会引起6至9dB的衰减。 使用DLP或类似的微显示器技术的固定画素投影机上也有数十万到数百万个小 反射镜或液晶格状构造成矩阵状排列着,当影像投射在以另一种矩阵排列的穿孔银幕上 时,就会产生影像的失真。因这两种矩阵并不会点对点的对应,故会使画面产生模糊、苍白 或网格交错的现象_这就是所谓的摩尔纹(MoirePattern)。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具备良好声音穿透性能,又能有 效地排除幕布与数字投影机配合时产生摩尔纹的光学正投幕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正投幕布,采用玻 璃纤维长丝为内芯外面包裹聚氯乙烯合成纤维丝为原料编织而成,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 成向左倾斜62。 ±15%或向右倾斜62° ±15%的斜纹,其中经纱密度为54根/英寸,纬 纱密度为56根/英寸,总紧度为92% 98%,经纬纱粗细为0. 28mm±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是由经、纬纱织出的完整幕 布,确保了拥有HD高精细画面,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向左倾斜62。 ±15%或向右倾 斜62° ±15%的斜纹构造可有效地排除幕布和投影机配合时产生的摩尔纹(干涉条纹); 其幕布编织开孔率达2% _8%,确保了高品质的声音传输,它允许将扬声器直接定位在屏 幕背后,在不损失HD高精细画面的同时,还可实现无与伦比的优秀声音透过性,达到声画完美合一境界,进而达成改善影音的舒适享受;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直接由经、纬纱织 出,表面无一般透声幕的粉状颗粒,使得幕面更容易清洁;幕料中亦编入玻璃纤维以增加其 韧性和弹性,其结构的稳定性,使其适用于各式固定框幕和电动幕,用于电动幕时即使不用 边线绷系,亦可保持平坦;由于采用特定的斜纹编织方式,本幕料的影像穿透度极小,使影 像在银幕上的反射面积得以极大化,不会有穿孔幕的缺点而产生失光(本幕布的失光率仅 约3% ),让影像呈现最佳的一致性,也不会对声音产生"梳型滤波"效果,更不会产生错网 纹。 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程应用、家庭娱乐、商务演示、电 影院等场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第一种实施例的编织组织图; 图2是图1中光学正投幕布的经、纬纱交叉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第二种实施例的编织组织图; 图4是图3中光学正投幕布的经、纬纱交叉放大结构示意图; 各组织图中黑色方块代表经浮点;白色方块代表纬浮点。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的第一种实施例,采用玻璃纤维长 丝为内芯外面包裹聚氯乙烯合成纤维丝为原料编织而成,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向右 倾斜62° ±15%的斜纹,其中经纱密度为54根/英寸,纬纱密度为56根/英寸,总紧度 为92% 98%,经纬纱粗细为0. 28mm±5%。所述幕布的组织经循环数为八,纬循环数为 十六,在该组织循环中第一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 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二根纬纱与第一、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 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三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 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四根纬纱与第二、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 点,与第一、三、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五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 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六根纬纱与第三、八根经纱 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七根纬纱与第四、八 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八根纬纱与第
一、 四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五、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九根纬 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 十根纬纱与第二、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 点;第十一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 形成纬浮点;第十二根纬纱与第三、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七、八根 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三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 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四根纬纱与第四、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
二、 三、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五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六根纬纱与第五、八根经纱交织形成 经浮点,与第一、二、三、四、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上述首尾相接并位于一条直线上 的经浮点构成向右倾斜62° ±15%的斜纹。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的第二种实施例,采用玻璃纤维长 丝为内芯外面包裹聚氯乙烯合成纤维丝为原料编织而成,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向左 倾斜62° ±15%的斜纹,其中经纱密度为54根/英寸,纬纱密度为56根/英寸,总紧度 为92% 98%,经纬纱粗细为0. 28mm±5%。所述幕布的组织经循环数为八,纬循环数为 十六,在该组织循环中第一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
六、 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二根纬纱与第三、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
四、 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三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 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四根纬纱与第二、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 点,与第一、三、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五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 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六根纬纱与第一、六根经纱 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七根纬纱与第一、五 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八根纬纱与第
五、 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四、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九根纬 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 十根纬纱与第四、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 点;第十一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 形成纬浮点;第十二根纬纱与第三、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七、八根 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三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
七、 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四根纬纱与第二、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 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五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 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六根纬纱与第一、四根经纱交织形成 经浮点,与第二、三、五、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上述首尾相接并位于一条直线上 的经浮点构成向左倾斜62° ± 15%的斜纹。
权利要求一种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采用玻璃纤维长丝为内芯外面包裹聚氯乙烯合成纤维丝为原料编织而成,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向左倾斜62°±15%或向右倾斜62°±15%的斜纹,其中经纱密度为54根/英寸,纬纱密度为56根/英寸,总紧度为92%~98%,经纬纱粗细为0.28mm±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为向右倾斜 62° ±15%的斜纹。
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布的组织经循环数为八, 纬循环数为十六,在该组织循环中第一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 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二根纬纱与第一、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 第二、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三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 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四根纬纱与第二、七根经纱交织形 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五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 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六根纬纱与第三、八 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七根纬纱与第四、 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八根纬 纱与第一、四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五、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 九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 点;第十根纬纱与第二、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 成纬浮点;第十一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 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二根纬纱与第三、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 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三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 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四根纬纱与第四、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 与第一、二、三、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五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 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六根纬纱与第五、八根经纱 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四、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上述首尾相接并位于一 条直线上的经浮点构成向右倾斜62。 ±15%的斜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为向左倾斜 62° ±15%的斜纹。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布的组织经循环数为八, 纬循环数为十六,在该组织循环中第一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 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二根纬纱与第三、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 第一、二、四、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三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 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四根纬纱与第二、七根经纱交织形 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五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 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六根纬纱与第一、六 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七根纬纱与第 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八根纬 纱与第五、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四、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 九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根纬纱与第四、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 成纬浮点;第十一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 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二根纬纱与第三、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 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三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 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四根纬纱与第二、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 与第一、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五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 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六根纬纱与第一、四根经纱 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五、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上述首尾相接并位于一 条直线上的经浮点构成向左倾斜62° ±15%的斜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既能具备良好声音穿透性能又能有效地排除幕布与数字投影机配合时产生摩尔纹的光学正投幕布,它采用玻璃纤维长丝为内芯外面包裹聚氯乙烯合成纤维丝为原料编织而成,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向左倾斜62°±15%或向右倾斜62°±15%的斜纹,其中经纱密度为54根/英寸,纬纱密度为56根/英寸,总紧度为92%~98%,经纬纱粗细为0.28mm±5%。本实用新型光学正投幕布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程应用、家庭娱乐、商务演示、电影院等场合。
文档编号G03B21/56GK201540446SQ20092027624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
发明者张声乐, 王海婷 申请人:王海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