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线缆的接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63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线缆的接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光纤线缆网络。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接续光纤线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日渐更为流行,部分地由于服务提供商希望给客户提供高带宽的通信能力。一种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从中心位置(例如服务提供商的中心办公室)布线至非常靠近用户的远程位置处的光纤线缆网络(例如配线线缆或分支线缆,比如引入线缆 (drop cable)或尾缆(stub cable))。这种光纤通信系统还能包括另外的部件,比如容纳用于劈分光学信号的分光器的光纤分配集线器以及提供互连位置以便于将用户连接至光纤网络的引入终端。整体地通过参考结合于此的美国专利公开No. 2006/0233506A1公开了一种光纤网络,其包括具有工厂终接的引出位置的配线线缆。每个工厂终接的引出位置包括系绳,系绳具有与工厂安装的多光纤连接器相连接。在现场,多光纤连接器允许系绳快速地连接至分支线缆。分支线缆的一端包括适合于与系绳的多光纤连接器互连以在分支线缆的光纤和系绳的管线之间提供光学连接的多光纤连接器。分支线缆的另一端连接至引入终端。当光纤连接器安装于光纤线缆比如分支线缆的端部时,经常希望延伸超过线缆的护套端部的一定长度过量光纤以便于连接器安装工艺。例如,过量光纤长度便于光纤连接器的套圈的低压力磨光并且还便于将光纤连接器机械地结合至光纤线缆。然而,由于光纤线缆内的摩擦,会难以将足够长度的光纤从线缆的端部抽出以在安装工艺期间使用。线缆长度较长时更是如此(例如长于18英尺的线缆)。需要用于连接光纤线缆的改进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便于在光纤线缆的端部安装光纤连接器的技术。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将第一光纤线缆接续至第二光纤线缆。第二光纤线缆可预连接器化。在某些实施例中, 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定位为形成接续外壳,接续外壳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接续(例如熔化接续,机械接续,或不然的话铰接)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部分。接续外壳保护接续位置处的光纤并且紧固地保持光纤线缆的强度元件。此外,接续外壳部件定位为形成包围接续外壳并且暴露部分光纤线缆的线缆外壳。


图1是示例性光纤线缆的剖开图。图2是示出连接器化光纤线缆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图3是示例性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内侧的视图。图4是示例性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外侧的视图。图5是示例性顶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外侧的视图。图6是示例性顶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内侧的视图。图7是示例性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和示例性底部接续外壳部件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时的仰视图。图8是示例性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和示例性底部接续外壳部件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时的俯视图。图9是示例性底部线缆外壳部件的内侧的视图。图10是示例性顶部线缆外壳部件的内侧的视图。图11是主缆(primary cable)和尾缆的示例性接续区域在没有顶部接续外壳部件之下的图示。图12是主缆和尾缆的示例性接续区域在具有顶部接续外壳部件之下的图示。图13是示例性组装线缆外壳在没有顶部线缆外壳部件之下的图示。图14是示例性组装线缆外壳在具有顶部线缆外壳部件之下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这里所述,本公开的技术能以很多方式实施。例如,本公开的技术可实施为一种方法,其包括提供第一线缆,第一线缆包括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的光纤;包围光纤的缓冲管;给第一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的强度元件;以及包围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的护套。 该方法还包括预制第一线缆以使得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暴露,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暴露,并且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暴露。另外,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二线缆,第二线缆包括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的光纤;包围光纤的缓冲管;给第二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的强度元件;以及包围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的护套。该方法还包括预制第二线缆以使得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暴露,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暴露,并且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暴露。此外,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另外,该方法包括将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和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上以形成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和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的接续外壳。而且,该方法包括将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接续外壳上以形成包围接续外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以及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的线缆外壳。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线缆外壳后,密封线缆外壳。在另一种情况下,本公开的技术可实施为一种包括第一线缆的接续光纤线缆。第一线缆包括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的光纤。第一线缆还包括包围光纤(光纤的终端段除外) 的缓冲管。另外,第一线缆包括给光纤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的强度元件。而且,第一线缆包括包围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缓冲管的终端段、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光纤的终端段除外)的护套。接续光纤线缆还包括第二线缆。第二线缆包括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的光纤。 另外,第二线缆包括包围光纤(光纤的终端段除外)的缓冲管。第二线缆还包括给光纤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的强度元件。而且,第二线缆包括包围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缓冲管的终端段、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光纤的终端段除外)的护套。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一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一端。第二线缆的相反端连接器化。接续光纤线缆还包括接续保护套筒,其在第一线缆的光纤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之处包围第一线缆的一段光纤和第二线缆的一段光纤。另外,接续光纤线缆包括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它们形成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和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接续保护套筒、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和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接续外壳。另外,接续光纤线缆包括第一接续管,其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从接续外壳延伸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端部的一部分。另外,接续光纤线缆包括第二接续管,其包围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从接续外壳延伸至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端部的一部分。接续光纤线缆还包括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它们形成包围接续外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 第一接续管以及第二接续管的线缆外壳。另外,接续光纤线缆包括密封线缆外壳的密封件。图1是示例性光纤线缆2的剖开图。图1仅为了解释的目的提供并且不是要表示能与本公开的技术一起使用的所有类型的光纤线缆。例如,包括更多或更少部件的光纤线缆可与本公开的技术一起使用。光纤线缆2是能传递比如输送数据的光脉冲之类的信号的一种类型光纤线缆。光纤线缆2能以多种设置使用。宽范围的不同类型数据可经由光纤线缆2传递。这些类型的数据可包括声音数据、因特网数据、音频/视频数据、医学数据、军事数据、商业数据、政府数据以及其他类型的数据。在某些实施例中,光纤线缆2能用作从配线线缆的主干的分支位置分支的分支线缆(例如引入线缆或尾缆)。在某些实施例中,光纤线缆2的相反端部能连接至引入终端,比如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 11/7 ,043所公开的引入终端,该申请整体地通过参考结合于此。如图1的示例所示,光纤线缆2包括一组光纤4。每个光纤4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脉冲。这组光纤4中的光纤数目可根据光纤线缆2的类型而变化。例如,一些类型的光纤线缆包括12根光纤,其他类型的光纤线缆可包括6根光纤,并且另一些类型的光纤线缆可仅包括单根光纤。每个光纤4包括由覆层或一个或多个保护涂层(例如丙烯酸涂层(acrylate coating))包围的芯部。覆层反射芯部中的光线,提供完全的内部反射。光纤的芯部可由包括玻璃和塑料的多种材料制成。不同光纤4的外表面可不同地着色以允许技术人员易于识别光纤4。缓冲管6包围光纤4。缓冲管6可用作若干目的。例如,缓冲管6可提供光纤4与光纤线缆2的其他部分的机械隔离。另外,缓冲管6可保护光纤4免受物理伤害。缓冲管 6可以是塑料管构成的“松弛缓冲”,其能包含至少部分地填充缓冲管6内光纤4之间的空隙的润滑油脂。除了光纤4和缓冲管6之外,光纤线缆2还包括第一强度元件8A和第二强度元件 8B(统称为“强度元件8”)。在图1的示例中,强度元件8布置于缓冲管6的相反侧上。强度元件8可用来给光纤线缆2提供抗拉强度和切割阻力。强度元件8可由多种材料构成,包括玻璃粗纱增强的环氧树脂。护套10包围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护套10可由保护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免受外部物理力损坏的耐用材料构成。例如,护套10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构成,包括塑料、橡胶、树脂或另一种类型的材料。护套10还可用来将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保持于相对彼此的适合位置。如图1的示例所示,护套10将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保持在一起以使得强度元件8A、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B在垂直于它们纵向轴线的平面中对齐。然而,应当理解到,护套10可将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保持于其他位置。此外,光纤线缆2可包括填充护套10内任何剩余空间的填料12。填料12可用来防止缓冲管6和强度元件8在护套1内过度地移动。填料12可以由玻璃纤维、塑料纤维、 有机纤维、凝胶或某一其他材料构成。在很多情况下,光纤线缆,比如光纤线缆2,可制造为长段。例如,光纤线缆2可以是数百米长。光纤线缆2的一端可连接至引入终端并且相反端可以是未连接器化的。为了将连接器附接至端部未连接器化的光纤线缆2,光纤4的终端段优选地延伸超过光纤线缆2 的端部。例如,在将多光纤连接器附接至光纤线缆2时,可能期望光纤4的终端段延伸超过护套10、强度元件8和缓冲管6的端部大约7英寸(约18厘米)。在将连接器附接至光纤线缆2时,当试图暴露光纤4的终端段时,可能会出现若干问题。例如,当光纤线缆2长于一定长度时,光纤线缆2内的摩擦可能会阻止光纤4的终端段通过使光纤4从缓冲管6的端部伸缩地滑动出来而暴露。在很多情况下,光纤4仅能在光纤线缆2的长度小于18英尺时在缓冲管6内滑动。因而,必须使用除了使光纤4在缓冲管6内滑动之外的操作来使长于18英尺的光纤线缆连接器化。图2是示出连接器化光纤线缆2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应当理解到,图2所示示例中示出的操作提供用于解释性目的并且不是要表示实践本公开技术的唯一方式。而且, 本公开的技术能以很多方式实现。最初,技术人员可接收两根光纤线缆00)。为了解释的目的,本公开将一根光纤线缆称为“主缆”并将一根光纤线缆称为“尾缆”。本公开将一根光纤线缆称为“尾缆”并将一根光纤线缆称为“主缆”是因为尾缆的长度可短于主缆。主缆和尾缆都可具有如图1的示例中所述的光纤线缆2的部件。在技术人员接收到主缆和尾缆时,主缆具有未连接器化的端部并且尾缆具有未连接器化的端部。此外,在技术人员接收到主缆和尾缆时,尾缆的一端被连接器化。尾缆能以多种方式连接器化。例如,尾缆可短于18英尺。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尾缆短于18英尺,技术人员可使尾缆的光纤在尾缆的缓冲管内伸缩地滑动,从而使得技术人员能将连接器附接至尾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主缆可长于18英尺。因此,技术人员不能使主缆的光纤在主缆的缓冲管内伸缩地滑动以将连接器附接至主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如本公开中使用的, 光纤的“终端段”是光纤在其一端处的段。在技术人员接收到这两根光纤线缆(即主缆和尾缆)后,技术人员可在主缆的未连接器化端部处剥离主缆的一部分护套并且可在尾缆的未连接器化端部剥离尾缆的一部分护套02)。在技术人员剥离主缆的这部分护套时,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主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可暴露。例如,技术人员可剥离主缆的一部分护套以足以暴露大约8英寸长的主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和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类似地,在技术人员可剥离尾缆的这部分护套时,可暴露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的暴露长度可类似于主缆的强度元件和主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长度。接着,技术人员可剥离主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和尾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04)。在技术人员剥离主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时,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暴露。例如,技术人员可剥离一部分缓冲管以足以暴露大约4英寸长的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在技术人员剥离尾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时,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暴露。例如,技术人员可剥离一部分缓冲管以足以暴露大约4英寸长的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在剥离主缆和尾缆的缓冲管后,技术人员可修整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并且可修整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06)。作为修整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的结果,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可延伸超过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较短的距离(例如1/8英寸)。而且,作为修整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的结果,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可延伸超过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较短的距离(例如1/8英寸)。随后,技术人员可将接续管定位于主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上以及将接续管定位于尾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上08)。接续管的内径可大于线缆的缓冲管的外径。因而,技术人员可通过将主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和主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穿过 (threading through)接续管来将接续管定位于主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上。类似地,技术人员可通过将尾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和尾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穿过接续管来将接续管定位于尾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上。每个接续管的长度可以为大约4英寸。因而, 在定位于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上时,接续管朝着线缆的未连接器化端部布置的端部可以与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朝着线缆的未连接器化端部布置的端部大致平齐。接续管可以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构成,包括Teflon 含氟聚合物材料、聚乙烯材料、橡胶材料或另一种类型的材料。在将接续管定位于线缆的缓冲管的剩余终端段上之后,技术人员可将接续保护套筒定位于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上(30)。接续保护套筒可以具有足够宽的内径以使得在尾缆的光纤相对彼此布置于平状平面中时容纳尾缆的所有光纤。因而,技术人员可通过将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穿过接续保护套筒来将接续保护套筒定位于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上。接续保护套筒的长度可以为大约1英寸。因为接续保护套筒的长度为大约1英寸,在接续保护套筒定位为与尾缆的缓冲管的端部平齐时,尾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的长度可以为大约 3英寸。应当理解到,作为选择,技术人员可在不显著影响操作下将接续保护套筒定位于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上。接着,技术人员可使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成带状并且可使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成带状(3 。在技术人员使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成带状时,技术人员可使用少量环氧树脂或其他材料来将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相对彼此保持于平状平面中。类似地,在技术人员使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成带状时,技术人员可使用少量环氧树脂或其他材料来将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相对彼此保持于平状平面中。在使主缆和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成带状之后,技术人员可剥离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外涂层并且可剥离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34)。作为剥离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外涂层的结果,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覆层的外表面可暴露。类似地,剥离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外涂层可使得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覆层的外表面暴露。接着,技术人员可劈开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并且可劈开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36)。作为劈开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的结果,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可相对平滑,没有唇缘、毛刺、裂痕、滚降(roll-off)或其他类型的缺陷。一旦技术人员已经劈开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技术人员可将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接续至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相应端部(38)。例如,技术人员可将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放置于熔化接续工具中,熔化接续工具保持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以使得相应的光纤对准。接续工具然后可发出小火花烧掉主缆的光纤和尾缆的光纤之间的间隙中的灰尘和湿气。接着,接续工具可发出较大火花以将光纤芯部的温度升高至高于芯部的熔点,从而将主缆的光纤的芯部熔合至尾缆的相应光纤的芯部。在其他情况下,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可机械地或以其它方式接续至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相应端部。在将主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接续至尾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端部之后,技术人员可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定位入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强度元件通道中(40)。在技术人员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定位入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强度元件通道中时,熔化的光纤可定位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中心通道内。图3是示例性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内侧的视图。图4是示例性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外侧的视图。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底部接续外壳部件可以为大约1. 5英寸长, 0. 5英寸宽,和0. 25英寸厚。如图3的示例所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包括强度元件通道 72A、强度元件通道72B、强度元件通道72C和强度元件通道72D。本公开可将强度元件通道 72A、强度元件通道72B、强度元件通道72C和强度元件通道72D统称为“强度元件通道72”。 强度元件通道72可以是直径稍大于主缆的强度元件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外径的半圆形通道。当技术人员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定位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中时,主缆的第一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可定位于强度元件通道72A中并且主缆的第二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可定位于强度元件通道72B中。当技术人员将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定位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中时,尾缆的第一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可定位于强度元件通道72C中并且尾缆的第二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可定位于强度元件通道72D中。在技术人员将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定位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强度元件通道中之后,技术人员可将接续保护套筒重定位入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的接续保护套筒通道中 02)。在图3的示例中,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包括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可以是直径稍大于接续保护套筒的外径的半圆形通道。当接续保护套筒定位入接续保护套筒通道中时,接续保护套筒覆盖主缆和尾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这样,接续保护套筒保护光纤的熔化端部免于由于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相接触而受损。接着,技术人员可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定位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04)。当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时,本公开可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统称为“接续外壳”。换言之,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就形成了接续外壳。图5是示例性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外侧的视图。图6是示例性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内侧的视图。如图6的示例中所述,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可包括强度元件通道92A、强度元件通道92B、强度元件通道92C和强度元件通道92D。本公开将强度元件通道 92A、强度元件通道92B、强度元件通道92C和强度元件通道92D统称为“强度元件通道92”。 在技术人员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的顶部可布置于强度元件通道92A和强度元件通道92B内。而且,在技术人员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附接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的顶部可布置于强度元件通道92C和强度元件通道92D内。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还包括接续保护套筒通道94。在技术人员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接续保护套筒的顶部可布置于接续保护套筒通道94内。如图5和图6的示例中所示,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包括附接凸缘96A、附接凸缘 96B、附接凸缘96C和附接凸缘96D。本公开将附接凸缘96A、附接凸缘96B、附接凸缘96C和附接凸缘96D统称为“附接凸缘96”。而且,如图3和图4的示例中所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包括附接脊部76A、附接脊部76B、附接脊部76C和附接脊部76D。本公开将附接脊部 76A、附接脊部76B、附接脊部76C和附接脊部76D统称为“附接脊部76”。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上的每个附接凸缘96包括卡扣在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相应一个附接脊部76上的倾斜唇缘。例如,附接凸缘96A上的唇缘可卡扣在附接脊部76A上,附接凸缘96B上的唇缘可卡扣在附接脊部76B上,附接凸缘96C上的唇缘可卡扣在附接脊部76C上,并且附接凸缘 96D上的唇缘可卡扣在附接脊部76D上。这样,附接凸缘96和附接脊部76用来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牢固地附接至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而且,如图3的示例中所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可包括附接翅片78A、附接翅片 78B、附接翅片78C和附接翅片78D。本公开将附接翅片78A、附接翅片78B、附接翅片78C和附接翅片78D统称为“附接翅片78”。附接翅片78是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竖直地延伸的脊状凸起。在图3的示例中,附接翅片78布置于强度元件通道72和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 之间。如图5和6的示例中所述,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包括附接孔隙98A、附接孔隙98B、 附接孔隙98C和附接孔隙98D。本公开将附接孔隙98A、附接孔隙98B、附接孔隙98C和附接孔隙98D统称为“附接孔隙98”。附接孔隙98是穿过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孔隙,它们成形和定位为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容纳相应的附接翅片 78。因而,在技术人员已经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附接翅片78布置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附接孔隙98内。因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附接翅片78布置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附接孔隙98内,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将不能相对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在纵向上滑动。而且,附接翅片78提供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和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横向对准。图7是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附接至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时的仰视图。换言之,图7是接续外壳的仰视图。图8是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附接至底部接续外壳部件 70时的俯视图。换言之,图8是接续外壳的俯视图。如从图8的示例中能看到的,附接翅片 78延伸穿过附接孔隙98。在技术人员将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附接至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后,技术人员可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紧固于接续外壳内(46)。技术人员能以多种方式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紧固于接续外壳内。 例如,技术人员可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卷边于接续外壳内。在图4和图7的示例中所示的替代示例中,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可包括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A、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B、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C和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D。本公开将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A、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B、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C和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D统称为“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而且,如图3的示例中所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可包括环氧树脂保持腔82A、环氧树脂保持腔82B、环氧树脂保持腔82C和环氧树脂保持腔82D。本公开将环氧树脂保持腔82A、环氧树脂保持腔82B、环氧树脂保持腔82C和环氧树脂保持腔^D统称为“环氧树脂保持腔82”。每个环氧树脂保持腔82是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72之一内的腔。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是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 的外侧穿过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至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内侧上的相应环氧树脂保持腔 82的孔隙。例如,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A可以是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外侧穿过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至环氧树脂保持腔82A的孔隙,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B可以是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外侧穿过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至环氧树脂保持腔82B的孔隙,等等。而且,如图5、图6和图8的示例中所示,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可包括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A、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B、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C和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D。 本公开将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A、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B、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C和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D统称为“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而且,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可包括环氧树脂保持腔102A、环氧树脂保持腔102B、环氧树脂保持腔102C和环氧树脂保持腔102D。 本公开将环氧树脂保持腔102A、环氧树脂保持腔102B、环氧树脂保持腔102C和环氧树脂保持腔102D统称为“环氧树脂保持腔102”。每个环氧树脂保持腔102是顶部接续外壳部件 90的强度元件通道92之一内的腔。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是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外侧穿过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至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内侧上的相应环氧树脂保持腔102 的孔隙。例如,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A可以是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外侧穿过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至环氧树脂保持腔102A的孔隙,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B可以是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外侧穿过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至环氧树脂保持腔102B的孔隙,等等。在技术人员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紧固于由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所形成的接续外壳内时,技术人员可将环氧树脂注射穿过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和环氧树脂空隙100。当技术人员将环氧树脂注射穿过环氧树脂注射孔隙80时,环氧树脂可填充环氧树脂保持腔92。当技术人员将环氧树脂注射穿过环氧树脂注射孔隙100时,环氧树脂可填充环氧树脂保持腔102。因为环氧树脂填充环氧树脂保持腔92和环氧树脂保持腔102,环氧树脂就与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相接触。在环氧树脂填充环氧树脂保持腔92和环氧树脂保持腔102之后,技术人员可热固化环氧树脂。这样,技术人员可将主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尾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紧固于由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形成的接续外壳内。在技术人员将主缆的终端段和尾缆的终端段紧固于接续外壳内之后,技术人员可将接续管重定位于主缆上以覆盖主缆的未被主缆的缓冲管或接续外壳所覆盖的光纤段并
13且可将接续管重定位于尾缆上以覆盖尾缆的未被尾缆的缓冲管或接续外壳所覆盖的光纤段G8)。如果以这种方式重定位接续管,主缆的基本上所有暴露的光纤段和尾缆的基本上所有暴露的光纤段可由缓冲管、接续管、或接续保护套筒所覆盖。如图3、图7和图8的示例中所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可成形为限定接续管轴环 84A和接续管轴环84B。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还成形为限定位于接续管轴环84A和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之间的分隔壁85A。分隔壁85A维持接续保护套筒和主缆的缓冲管之间的间隔。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还成形为限定位于接续管轴环84B和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之间的分隔壁85B。分隔壁85B维持接续保护套筒和尾缆的缓冲管之间的间隔。分隔壁85A和分隔壁85B开有槽口以允许主缆和尾缆的光纤穿入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如图6、图7和图8的示例中所示,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可成形为限定接续管轴环 104A和接续管轴环104B。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还成形为限定位于接续管轴环104A和接续保护套筒通道94之间的分隔壁105A。分隔壁105A维持接续保护套筒和主缆的缓冲管之间的间隔。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还成形为限定位于接续管轴环104B和接续保护套筒通道 94之间的分隔壁105B。分隔壁105B维持接续保护套筒和尾缆的缓冲管之间的间隔。在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接续管轴环84A和接续管轴环104A形成第一接续管环并且接续管轴环84B和接续管轴环104B形成第二接续管环。第一接续管环和第二接续管环的内径可稍小于接续管的外径。在技术人员重定位接续管时,第一个接续管的一端可布置于第一接续管环内并且第二个接续管的一端可布置于第二接续管环内。因为第一个接续管的一端可布置于第一接续管环内并且因为第一接续管环的内径稍小于第一个接续管的外径,所导致的压缩会产生摩擦,该摩擦抑制第一个接续管相对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移动。类似地,因为第二个接续管的一端可布置于第二接续管环内并且因为第二接续管环的内径稍小于第二个接续管的外径, 所导致的压缩会产生摩擦,该摩擦抑制第二个接续管相对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和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移动。在技术人员重定位接续管后,技术人员可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50)。图9是示例性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内侧的图示。底部线缆外壳部件 120可由多种刚性或柔性材料构成。例如,线缆外壳部件120可由单片柔性橡胶状材料构成。在其他情况下,线缆外壳部件120可由塑料、金属、陶瓷或另一种类型的材料构成。如图9的示例中所示,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成形为包括主臂(primary arm) 122、 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24以及尾臂(stub arm) 126。主臂122连接至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24 的一个边缘并且尾臂1 连接至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24的相反边缘。根据需要,主臂122 和尾臂1 可具有类似或不同的长度。接续外壳保持区域IM被成形为形成凹陷128,凹陷1 为大致矩形并且尺寸设置为能同时接收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和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凹陷128的深度大致等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最大竖直高度。而且,凹陷128的宽度稍大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 的最宽部分。另外,凹陷128的长度稍大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最长部分。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可贴合地置于凹陷128内。主臂122被成形为形成半圆形接续管通道130,接续管通道130从主臂122和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 之间的界面向外延伸。接续管通道130的内径稍大于覆盖主缆的光纤的接续管的外径。接续管通道130可大致与覆盖主缆的光纤的接续管在接续管已经重定位入由接续管轴环84A和接续管轴环104A限定的接续管环之后的暴露部分一样长。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覆盖主缆的光纤的接续管可置于接续管通道130内。主臂122还被成形为形成从在接续管通道130的外端处开始的接续外壳保持区域 124向外延伸的半圆形缓冲管通道132。缓冲管通道132的内径稍大于主缆的缓冲管的外径。缓冲管通道132可大致与主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一样长。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主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缓冲管通道132内。另外,主臂122成形为形成从在缓冲管通道132的外端处开始的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24向外延伸的护套通道134。护套通道134的宽度稍宽于主缆的护套的宽度并且深度稍深于主缆的护套的竖直高度的一半。护套通道134可具有大约3/4英寸的长度。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主缆的护套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护套通道134内。主臂122还成形为形成从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24向外延伸的强度元件通道142和强度元件通道144,它们在接续外壳保持区域IM处开始并且在护套通道134开始处结束。 强度元件通道142和强度元件通道144的宽度可稍宽于主缆的强度元件的宽度。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主缆的第一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42内并且主缆的第二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44内。尾臂124的形状可类似于主臂122的形状。例如,尾臂IM可成形为形成其形状与接续管通道130的形状类似的接续管通道136、其形状与缓冲管通道132的形状类似的缓冲管通道138、其形状与护套通道134的形状类似的护套通道140、其形状与强度元件通道 142的形状类似的强度元件通道146、以及其形状与强度元件通道144的形状类似的强度元件通道148。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覆盖尾缆的光纤的接续管可置于接续管通道136内。而且,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 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尾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缓冲管通道138内。 另外,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尾缆的护套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护套通道140内。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上时,尾缆的第一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46内并且尾缆的第二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48内。在技术人员将底部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接续外壳部件上之后,技术人员可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上(52)。在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上时,本公开可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称为“线缆外壳”。换言之,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上形成线缆外壳。图10是示例性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的内侧的图示。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可由与构成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材料类似或不同的材料构成。而且,顶部线缆外壳部件 160的形状可类似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的形状,如上所述。例如,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可成形为使得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具有主臂162、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64和尾臂166。接续外壳保持区域164成形为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凹陷168,凹陷168的深度大致等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最大竖直高度。而且,凹陷168的宽度稍大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最宽部分。另外,凹陷168的长度稍大于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的最长部分。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 可贴合地置于凹陷168内。主臂162的形状可类似于主臂122的形状并且尾臂164的形状可类似于尾臂IM 的形状。例如,主臂162可成形为形成其形状与接续管通道130的形状类似的接续管通道 170、其形状与缓冲管通道132的形状类似的缓冲管通道172、其形状与护套通道134的形状类似的护套通道174、其形状与强度元件通道142的形状类似的强度元件通道182、以及其形状与强度元件通道144的形状类似的强度元件通道184。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覆盖主缆的光纤的接续管可置于接续管通道 170内。而且,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主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缓冲管通道172内。另外,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主缆的护套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护套通道174 内。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主缆的第一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82内并且主缆的第二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84内。而且,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的尾臂166可成形为形成其形状与接续管通道136 的形状类似的接续管通道176、其形状与缓冲管通道138的形状类似的缓冲管通道178、其形状与护套通道140的形状类似的护套通道180、其形状与强度元件通道146的形状类似的强度元件通道186、以及其形状与强度元件通道148的形状类似的强度元件通道188。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覆盖尾缆的光纤的接续管可置于接续管通道176内。而且,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尾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缓冲管通道178内。另外,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尾缆的护套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护套通道180内。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尾缆的第一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82内并且尾缆的第二个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可置于强度元件通道184内。在技术人员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上之后,技术人员可密封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M)。技术人员能以多种方式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密封在一起。例如,技术人员可让热缩管在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上滑动。在这个示例中,热缩管的端部可大致延伸超过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的端部大约2英寸。而且,在这个示例中,技术人员然后可将热施加至热缩管,引起热缩管收缩。在热缩管收缩时,热缩管在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上形成紧密密封。这样,热缩管保护主缆和尾缆之间的界面免受环境损伤。在其他示例中,技术人员可使用热缩包装、包覆模塑或另一种密封技术来将顶部线缆外壳部件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密封在一起。图11是主缆和尾缆的示例性接续区域在没有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之下的图示。如图11的示例中所示,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凹陷128内。而且,主缆的强度元件200A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72A内并且主缆的强度元件200B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72B内。尾缆的强度元件200C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72C内并且尾缆的强度元件200D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强度元件通道72D内。如图11所示,覆盖主缆的暴露光纤的接续管202A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接续管轴环84A内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接续管通道130内。覆盖尾缆的暴露光纤的接续管202B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接续管轴环84B内和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接续管通道136内。而且,如图11的示例中所示,接续保护套筒204覆盖主缆的光纤和尾缆的光纤之间的界面并且置于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的接续保护套筒通道74内。图12是主缆和尾缆的示例性接续区域在具有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之下的图示。 如图12的示例中所示,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附接至底部接续外壳部件70。从图12的示例,很明显顶部接续外壳部件90可覆盖接续保护套筒204。图13是示例性的已组装线缆外壳在没有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情况下的图示。如图13的示例中所示,接续管202A从接续外壳延伸至主缆的缓冲管210A的终端段。缓冲管 210A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缓冲管通道132内。而且,如图13的示例中所示,缓冲管210A的终端段从主缆的护套212A延伸出来。护套212A的端部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 120的护套通道134内。类似地,如图13的示例中所示,接续管202B从接续外壳延伸至尾缆的缓冲管210B 的终端段。缓冲管210B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缓冲管通道176内。而且,如图13 的示例中所示,缓冲管210B的终端段从尾缆的护套212B延伸出来。护套212B的端部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护套通道140内。如图13的示例中所示,强度元件200A紧固于接续外壳内并且从护套212A的端部延伸。类似地,强度元件200B紧固于接续外壳内并且从护套212A的端部延伸。另外,强度元件200B紧固于接续外壳内并且从护套212A的端部延伸。强度元件200A可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强度元件通道142内并且强度元件200B可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 的强度元件通道144内。强度元件200C紧固于接续外壳内并且从护套212B的端部延伸。 强度元件200D紧固于接续外壳内并且从护套212B的端部延伸。强度元件200C可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的强度元件通道146内并且强度元件200D可置于底部线缆外壳部件 120的强度元件通道148内。图14是示例性的已组装线缆外壳在具有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时的图示。如图 14的示例中所示,在顶部线缆外壳部件160定位到底部线缆外壳部件120上时,所得到的线缆外壳包围接续外壳、强度元件200A、强度元件200B、强度元件200C、强度元件200D、接续管202A、接续管202B、缓冲管210A和缓冲管210B。主缆仅有的暴露部分是护套212A并且尾缆仅有的暴露部分是护套212B。尽管前面的描述已经就连接器化光纤线缆进行了解释,但是应当理解到,图2所示的操作和图3-14所示的部件可更宽泛地用于将两根光纤线缆接续在一起。例如,图2所示的操作和图3-14所示的部件可用来修复意外被切割或受损的光纤线缆。而且,前面的描述已经就技术人员执行动作进行了解释。应当理解到,上述一些或全部动作可由机械包括机器人自动地执行。 从前面的纤细描述中,将很明显,能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下对本公开的方法做出变型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方法,其包括 提供第一线缆,其包括光纤,所述光纤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 包围所述光纤的缓冲管; 强度元件,给第一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以及包围所述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的护套;以下述方式预备所述第一线缆,即,使得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暴露,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暴露,并且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暴露; 提供第二线缆,其包括 光纤,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 包围光纤的缓冲管;强度元件,给第二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以及包围所述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的护套;以下述方式预备第二线缆,即,使得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暴露,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终端段暴露,并且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暴露;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 将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和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上以形成接续外壳,所述接续外壳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和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将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接续外壳上以形成线缆外壳,所述线缆外壳包围所述接续外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以及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以及在形成线缆外壳后,密封线缆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剥离第一线缆的光纤在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处的外涂层;在剥离第一线缆的光纤的外涂层之后和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劈开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剥离第二线缆的光纤在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处的外涂层;在剥离第二线缆的光纤的外涂层之后和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劈开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将接续保护套筒定位于第一线缆的光纤上;以及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后和在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之前,将接续保护套筒重定位于第一线缆的光纤和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上,其中所述接续外壳包围所述接续保护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将第一接续管定位于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上;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前,将第二接续管定位于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上;在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之后,重定位第一接续管以使得第一接续管覆盖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从接续外壳延伸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一端的部分;以及在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之后,重定位第二接续管以使得第二接续管覆盖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从接续外壳延伸至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一端的部分; 其中线缆外壳包围第一接续管和第二接续管。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之前,修整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以使得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延伸超过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的一端;以及在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之前,修整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以使得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延伸超过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密封线缆外壳包括 将热缩管定位于线缆外壳上;以及将热施加至热缩管。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包括将第一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第二接续外壳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到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后和在将第一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第二接续外壳部件上之前,将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的一部分定位入第一接续外壳部件的第一强度元件通道;以及在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接续到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端之后和在将第一接续外壳部件定位到第二接续外壳部件上之前,将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的一部分定位入第一接续外壳部件的第二强度元件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定位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包括将第一接续外壳部件的附接凸缘卡扣在第二接续外壳部件的附接脊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线缆还包括连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接续外壳之后和在形成线缆外壳之前,将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固定入接续外壳;以及在形成接续外壳之后和在形成线缆外壳之前,将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固定入接续外 壳。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将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固定入接续外壳包括 将环氧树脂注射入接续外壳;以及在注射环氧树脂之后,热固化环氧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定位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包括将第一线缆外壳部件定位到第二线缆外壳部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第一线缆外壳部件和第二线缆外壳部件包括成形为容纳接续外壳的接续外壳保持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定位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包括以下述方式定位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即,使得线缆外壳的第一端覆盖第一线缆的护套并且线缆外壳的第二端覆盖第二线缆的护套。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 其中预备第一线缆包括剥离第一线缆的护套的一部分;以及剥离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一部分;并且其中预备第二线缆包括 剥离第二线缆的护套的一部分;以及剥离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一部分。
17.一种接续线缆,其包括 第一线缆,其包括光纤,其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缓冲管,其包围所述光纤,光纤的终端段除外;给第一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的强度元件;以及护套,其包围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缓冲管的终端段、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光纤的终端段除外;第二线缆,其包括 光纤,能传递输送数据的光; 缓冲管,其包围光纤,光纤的终端段除外; 给第二线缆提供附加抗拉强度的强度元件;以及护套,包围强度元件、缓冲管和光纤,缓冲管的终端段、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光纤的终端段除外;其中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一端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终端段的一端; 其中第二线缆的相反端连接器化;接续保护套筒,其在第一线缆的光纤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之处包围第一线缆的一段光纤和第二线缆的一段光纤;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它们形成接续外壳,接续外壳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和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接续保护套筒、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和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第一接续管,其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从接续外壳延伸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端部的一部分;第二接续管,其包围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从接续外壳延伸至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端部的一部分;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其形成线缆外壳,线缆外壳包围接续外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第一接续管以及第二接续管;以及密封线缆外壳的密封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接续光纤,其中密封件是热缩管。
19.一种用于包围两个光纤线缆之间的接续部的线缆外壳,该线缆外壳包括接续保护套筒,其成形为在第一线缆的光纤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之处包围第一线缆的一段光纤和第二线缆的一段光纤;多个接续外壳部件,它们形成接续外壳,接续外壳成形为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和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熔化端部、接续保护套筒、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和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第一接续管,其成形为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的一部分,第一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的所述一部分从接续外壳延伸至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一端;第二接续管,其成形为包围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的一部分,第二线缆的光纤的暴露终端段的所述一部分从接续外壳延伸至包围第二线缆的光纤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的一端;多个线缆外壳部件,它们被成形为形成线缆外壳,线缆外壳包围所述接续外壳、第一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缓冲管的暴露终端段、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暴露终端段、第一接续管以及第二接续管;以及密封所述线缆外壳的密封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线缆外壳,其中至少一个接续外壳部件包括环氧树脂注射孔隙,环氧树脂注射穿过所述环氧树脂注射孔隙以将第一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和第二线缆的强度元件的终端段密封于所述接续外壳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线缆外壳,其中线缆外壳覆盖第一线缆的护套的终端段和第二线缆的护套的终端段。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线缆外壳,其中密封件是热缩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便于在光纤线缆(2)的端部处安装光纤连接器的技术。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将第一光纤线缆接续至第二光纤线缆。第二光纤线缆可预连接器化。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接续外壳部件(70,90)定位为形成包围第一线缆的光纤接续至第二线缆的光纤的那部分的接续外壳。接续外壳保护接续位置处的光纤并且可靠地保持光纤线缆的强度元件(200A,200B)。而且,线缆外壳部件(120,160)定位来形成包围接续外壳和光纤线缆的暴露部分的线缆外壳。
文档编号G02B6/44GK102197325SQ20098014308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T·雷德曼, T·马库耶尔 申请人:Adc电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