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23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激光波束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
成装置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以及辊替换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激光波束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已知的固定单元通过加热 和按压在其前表面保持墨粉图像(toner image)并同时传递该墨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在加 热辊和压力辊之间夹持该记录介质来将墨粉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 在加热辊内,设置了多个灯作为热源。通常,打印速度快并且适于存储高令重记录 介质的图形形成装置要求高热能力用于固定墨粉图像并且因而必须将加热辊保持在特定 温度或更高,这接着要求更高的固定温度。 当由于保持在高温的加热辊到达服务寿命的终端,维护技术员替换加热辊时,他 或她停止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在使得加热辊本身冷却到足以执行替换操作的特定程度之 后从固定单元抽出加热辊,并用新的替换加热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时间来冷却加 热辊并且极大地降低了操作效率。此外,这不仅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停止一段时间而导致操 作效率的下降,而且导致替换维护操作的巨大成本。 近来,需要一种适于高打印速度、高图像质量和各种纸张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 已经要求固定单元使用某种类型的加热辊,例如具有涂敷在其前表面上的薄的PFA树脂等 用于当要求高打印速度时迅速提供用于固定墨粉图像的热的加热辊、具有涂敷在其前表面 上的硅橡胶等用于当要求高图像质量时使得在固定处的墨粉图像渗开以及损坏最小化的 加热辊、以及当要求具有特定程度的图像质量及辊耐久性时具有在硅橡胶层上涂敷的PFA 树脂等的加热辊。 为了响应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这样的需求,必须相应地改变加热辊。尽管根据类 型存在一些差异,加热辊基本上具有高热能力并且需要长时间进行冷却以从高温状态可替 换,加热辊被保持在该高温状态以提供用于最优墨粉固定所需的热。在例如专利文件l(日 本专利申请国家公开号5-504633)中讨论了加热辊的替换。 图1和图2是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固定单元的部分截面图以及示出正被替换的加 热辊的固定单元的立体图。 图1是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固定单元的部分截面图。如图1所示,加热辊100的 一端由框架102通过支撑凸缘101支撑。支撑凸缘101具有轴承103,并且轴承103与中央 部件104—起安装在加热辊100的开口端中。尽管图1中未示出,加热辊100的另一端也 由支撑凸缘通过轴承支撑。 支撑凸缘101通过翼形螺钉106固定到框架102。支撑凸缘101通过翼形螺钉107 固定到夹持爪108,并且夹持爪108用于在替换加热辊100时设置加热辊100的位置。
在加热辊100内,布置了多个散热器模块105。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第一端被通 过夹持部件109夹持在支撑凸缘101的中央。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另一端也通过夹持部件间接地由支撑凸缘支撑。 如图1所示,设置在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端部的连接器110比支撑凸缘101更 加向外突出,在支撑凸缘101处多个散热器模块105被夹持在支撑凸缘101的中央。支撑 凸缘101和把手111 一体地设置用于替换加热辊100。设置把手111从而跨越从支撑凸缘 101突出的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连接器110。 如图2所示,当替换加热辊100时,操作员松开翼形螺钉106并通过用一只手夹持 把手111而从框架102中与支撑凸缘101等一起抽出加热辊100。 通常,在这种类型的固定单元中使用的加热辊是圆筒,具有大约100mm的直径和 500mm或更大的长度,这是非常重的。在这种情形下,当操作员通过用一只手夹持把手111 而从框架102中与支撑凸缘101等一起抽出加热辊100时,由于加热辊100等的重量和热, 抽出操作可能不稳定。因而,在加热辊100的替换过程中,可能导致加热辊100与例如框架 102的其它构件接触从而损坏加热辊100的前表面。 如上所述,由于加热辊100的姿势变得不稳定并且没有设置辅助工具用于稳定加 热辊100的姿势,在专利文件1中揭示的实施例中,当替换加热辊100时,操作员将一只手 放在加热辊100上。然而,当操作员触摸高温的加热辊100时,他或她被烧伤或者被附着在 加热辊100上的墨粉脱模剂和润滑油弄脏,这导致操作中的问题。 此外,由于把手111与夹持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支撑凸缘101形成为一体并且 布置在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端部附近,把手111本身也处于高温。因而,当替换加热辊 100时,操作员难于夹持把手111。 同时,当图像形成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把手111用于旋转和夹持加热辊100并 且被拧入连接部件(未示出)。因而,连接部件和螺钉也处于高温。因此,将加热辊100从 连接部件分离是处理包括处于高温的螺钉的部件的操作,这导致可使用性以及安全中的问 题。 此外,把手111设置在支撑凸缘101的中央,这接下来与多个散热器模块105的替 换相干扰。因而,多个散热器模块105被限制为从在没有设置把手111的另一个支撑凸缘 被插入和被抽出,这导致了操作中的问题。 另外,把手111从支撑凸缘101突出。因而,浪费了空间,这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 小型化中的问题。 另外,当操作员通过用一只手夹持把手111而从框架102中与支撑凸缘101等一 起抽出加热辊100时,可能导致加热辊100与框架102接触以损坏辊的前表面。因而,框架 102的开口附近涂敷有毛毡130以被保护。然而,当具有附着在其前表面上的脱模剂和润滑 油的加热辊100滑动时,在毛毡130上聚集沾污。因而,上述配置在用于保护加热辊100的 前表面是无效的。 另外,每次替换加热辊100时都需要附着和分离毛毡130,这导致复杂的替换操 作。此外,每次替换加热辊100时毛毡130都被沾污,这接下来需要丢弃沾污的毛毡130并 准备新的毛毡130。 专利文件1 :日本专利申请国家揭露公开号5-504633
专利文件2 :日本揭露专利公开号6-0119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缺陷而做出的并且可以提供能够被小型化的固定单元、能够被 替换的辊、辊替换辅助工具、辊替换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单元,包括加热辊;能够与加热辊进行 压力接触的压力辊,加热辊和压力辊中的一个能够被沿着辊的轴方向抽出;以及辅助单元 连接部分,用于辅助辊的抽出的辅助单元被可拆卸地连接到辅助单元连接部分并且辅助单 元连接部分设置在辊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单元,包括加热辊;能够与加热辊进行 压力接触的压力辊,加热辊和压力辊中的一个能够被沿着辊的轴方向被插入和抽出;形成 在与能够被插入和抽出的辊的相对的框架中的用于替换的开口 ;以及设置在框架的外部以 及用于替换的开口附近的支撑部件以支撑将被抽出和插入的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单元,将图像载体 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上述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固定单元具有加热辊以及 能够与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的压力辊,并使得具有转印在其上的墨粉图像的介质穿过加热 辊和压力辊之间的间隙以将墨粉图像固定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沿辊的轴方向 抽出和替换加热辊以及能够与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的压力辊中的一个。辊替换辅助工具包 括可拆卸地附接到固定单元以穿透通过在将被替换的辊的轴方向的穿透而形成的开口的 引导轴;以及辅助单元,可拆卸地附接到设置在将被替换的辊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的辅 助单元连接部分并且从外部安装到引导轴的端部中以插入和抽出辊。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下述具体描述中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 征和优势。


图1是传统固定单元的部分截面图; 图2是示出正在被替换的固定单元的加热辊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辊附近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接到加热辊的突出部件处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附接到加热辊的内部的引导轴处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入到加热辊中的辅助单元处的截面图; 图8是从加热辊抽出突出部件处的截面图; 图9A和图9B是辅助单元的截面图,其中图9A是两个闩锁的控制杆部分互相向外
指引的视图,以及图9B是示出控制杆部分互相向内指引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辅助单元的部分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替换加热辊的过程的步骤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沿图7中的平面X_X截取的吸收器和夹持器的夹持片之间的
关系的截面图,其中图12A是辅助单元被插入加热辊中处的视图,以及图12B是辅助单元被
附接到吸收器处的视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将辅助单元附接到加热辊处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被抽出的加热辊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将要被抽出的加热辊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推针附近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沿图15中的平面Y_Y截取的吸收器和夹持器的夹持片之间
的关系的视图,其中图17A是辅助单元被插入加热辊处的视图,以及图17B是辅助单元被附
接到吸收器处的视图; 图18A和18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辅助单元的截面图,其中图18A是两个 闩锁的控制杆部分互相向外指引的视图,以及图18B是控制杆部分互相向内指引的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说明将辅助单元附接到加热辊以及将辅助 单元从加热辊拆卸的操作的部分截面图; 图20A至20F是示出支撑辊部件的视图,其中图20A和20B是当支撑辊部件处于 操作位置时的侧视图和平面图,图20C和20D是当支撑辊部件被从操作位置移动到备用位 置时的侧视图和平面图,并且图20E和20F是当支撑辊部件处于备用位置时的侧视图和平 面图; 图21是示出两个辅助辊部件相对于辅助单元的布置的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替换加热辊的过程的步骤图;以及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两个支撑辊部件支撑的加热辊处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OOM](激光波束打印机的整体配置) 首先参考图3,描述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激光波束打印机的整体配置。
在图3中,附图标记1表示激光波束打印机,并且感光鼓21根据来自控制器22的 打印操作开始信号在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感光鼓21以与激光波束打印机1的打印速度 相等的速度旋转并且继续自己的旋转直到打印操作停止。当感光鼓21开始自己的旋转时, 向电晕充电器2施加高电压。然后,电晕充电器2例如在感光鼓21的前表面上统一地充正 电荷。 当向激光波束打印机1提供电能时,旋转多角镜3立即开始自己的旋转。当向激 光波束打印机1提供电能时,旋转多角镜3以高准确性保持恒定速度旋转。来自例如半导 体激光的光源4的光输出被旋转多角镜3反射并以扫描方式通过f- 9透镜5照射到感光 鼓21上。当从控制器22向激光波束打印机1提供被转换为点图像的文本数据和图形数据 作为激光波束的开/关信号时,用激光波束照射感光鼓21的前表面的某部分,但是不照射 感光鼓21的前表面的另一部分。此时,在感光鼓21的前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当保持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1的区域到达显影单元6的相对侧的位置时,向静电潜 像提供墨粉。例如,被充了正电的墨粉被吸附到感光鼓21上的由于激光波束的照射而导致 电荷消失的部分,这接下来在感光鼓21上形成墨粉图像。 纸张传送拖纸链8将容纳在纸张箱(sheet hopper) 11中的连续纸张(将被记录 的介质)7与定时同步地传送到感光鼓21和转印单元IO之间的地方,在该定时形成在感光到达转印位置。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墨粉图像被转印单元10的操作 吸附到纸张7上,该操作将具有与墨粉图像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施加到纸张7的后表 面。 然后,通过纸张传送拖纸链8、转印单元10、纸张传送拖纸链9以及缓冲板24将纸 张7传送到固定单元12。在到达固定单元12之后,纸张7由包括多个加热器的预加热器 13预加热,并被夹持和传送,以被具有一对固定辊的咬送部分加热和按压,该固定辊由每个 都包括多个灯25的加热辊14和压力辊15组成。以此方式,墨粉图像被融化和固定到纸张 7。 从加热辊14和压力辊15进给的纸张7由纸张进给辊16进给到收纸器台19,并同 时由摇摆翅片17的摇摆操作沿着穿孔可选地折叠。此外,纸张7被堆放在收纸器台19上, 从而由旋转叶片18准确地折叠。已经穿过转印位置的感光鼓21的区域由清洁单元20清 洁并且备用用于下一个打印操作。 缓冲板24用于吸收当纸张传送拖纸链9和固定辊14和15之间存在纸张传送速
度差异时由纸张7导致的松弛或拉紧。附图标记23是在打印操作期间基于激光波束打印
机1的状态显示信息的显示屏幕。附图标记26是能够接触加热辊14的前表面并且从加热
辊14的前表面被巻起的巻筒纸部件(webmember),用于在加热辊14的前表面上涂覆墨粉脱
模剂以及润滑油。(加热辊附近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4,描述固定单元12的加热辊14附近的结构。加热辊14由例如铝制 成的金属管14a以及设置在管14a的圆周表面的纸张通道区域上的例如聚四氟乙烯和硅橡 胶的前表面层14b组成。在加热辊14的两端的开口附近的区域内,由例如铝制成的热转移 防止部件14c和14d(下文中称为吸收器)在每端被固定一个。吸收器14c和14d防止装 置的温度由于从包括在加热辊14中的多个灯25至加热辊14的外部的热的转移而升高。
加热辊14的端分别通过具有中央部件46和47的夹持部件48和49由固定单元 12的框架15支撑。 夹持部件48设置具有通过轴承51的中央部件46,并且中央部件46被插入在加热 辊14的开口端内。轴承51能够吸收加热辊14的热膨胀以及圆周支撑部件之间的差异,其 中多个弹簧52设置在布置在夹持部件48内的端表面上的轴承51和制动器板53的轴向方 向。当装配具有加热辊14时,多个弹簧52稍微被压縮以在图4所示的中央部件46和轴承 51以及制动器板53之间形成间隙。夹持部件48通过多个翼形螺钉54固定到框架50。
夹持部件49设置具有齿轮55,用于接收来自旋转和驱动加热辊14的马达的驱动 力,并分别通过轴承56和57由外壳58和59可旋转地支撑。为了防止损坏以及从加热辊 14向中央部件46和47的热转移,在加热辊14的对应端和中央部件46和47之间插入耐热 塑料环60。注意驱动马达是典型类型。 作为加热辊14的热源的多个灯25组成由夹持多个灯25的对应端的灯夹持器61 和62捆住的灯盒63。灯盒63设置在图4所示的加热辊14内的中央。在图4中,附图标记 31表示制动器31,并且附图标记32表示用于固定制动器31的钉。如图4所示,制动器31 的较低端在正常状态下朝向外壳59的通孔59a的里面。 [ooes](灯盒的拆卸和附接)
8
下面参考图5,描述灯盒63的拆卸和附接。当正在替换下述灯盒63或加热辊14 时,如图5所示使用由例如纸筒制成的保护部件64。保护部件64的外直径与夹持部件48 的内直径以及外壳59的内圆筒59b的内直径大致相同。另外,保护部件64的内直径与灯 夹持器62的外直径大致相同。另外,保护部64件的长度比左右框架50之间的距离略大。
当灯盒63被插入到加热辊14中时,保护部件64覆盖灯夹持器62的一侧,并且 保护部件64的右端与其它灯夹持器61的端表面接触。灯夹持器62的末端部分具有倾斜 62a,用于有助于保护部件64的插入。 如图5所示,当制动器31被升起时,制动器31由钉32固定在较高位置。具有附 接的保护部件64的灯盒63被从夹持部件48的一侧插入,如同图5中箭头A所示,而保护 部件64由夹持部件48以及外壳59的内圆筒59b来引导。当灯夹持器61的一部分与夹持 部件48接触时,灯盒63的插入停止。此时,在插入方向的保护部件64的末端部分从外壳 59突出。因而,当保护部件64的其余部分在末端部分的突出部分之后在如箭头A所示方向 被抽出时,灯盒63的附接完成。 当从加热辊14抽出灯盒63时,如同图5中箭头B所示从外壳59的通孔59a的一 侧插入保护部件64。此时,在插入方向的保护部件64的末端部分与灯夹持器61的端表面 开始接触,并同时由外壳59的内圆筒59b、灯夹持器62的倾斜62a以及夹持部件48引导。 当进一步插入保护部件64时,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推动灯盒63以及保护部件64,这接下 来使得可以抽出灯盒63。因此,能够集体地拆卸多个灯25。 如上所述,覆盖具有保护部件64的灯盒的插入和抽出能够防止在灯盒63的处理
过程中对多个灯25的损坏。另外,多个灯25的插入和抽出能够被集体地执行。 注意作为保护部件64的纸筒是优选地,因为它具有热绝缘属性、预定的机械强
度、并且由于其低成本而易于获得。(第一实施例)(用于替换加热辊的辅助工具的配置) 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辅助工具。根据该实 施例的辅助工具由引导轴30(见例如图6)以及辅助单元40(见例如图7)组成。
弓|导轴30由具有刚性的金属圆筒体制成。如图6所示,引导轴30的长度比左右 框架50之间的距离略长,并且引导轴30的外直径与夹持部件48的内直径、吸收器14d的 内直径以及外壳59的内圆筒59b的内直径的大小大致相同。 在外壳59的侧表面上,用于固定(锁定)引导轴30的板状制动器31由钉32可 滑动地夹持。如图6所示,在引导轴30的圆周壁中设置了裂缝30a,从而当引导轴30被插 入到预定位置时将制动器31插入到引导轴30中。 根据该实施例,使用了板状制动器31,并且在引导轴30中设置了裂缝30a。可选 地,可以使用钉状制动器并且在引导轴30中设置通孔,在该通孔中插入钉状制动器。此外, 还可以使用螺钉以可拆卸的方式将引导轴30固定到外壳59等。 如上所述将引导轴30固定(锁定)到预定位置使得可以平滑地执行上述各个部 件的插入和抽出操作而不导致在插入和抽出加热辊14、夹持部件48以及辅助单元40时引 导轴30的位置移动。 在插入方向的引导轴30的末端部分的外圆周,形成用于使辅助单元40等的插入平滑的倾斜表面30b。当将引导轴30固定到预定位置时,在插入方向的引导轴30的末端部 分(倾斜表面30b)从框架50的外部表面略微向外突出(见图8)。 如图9A和9B所示,辅助单元40由单元主体45、可旋转地附接到单元主体45的侧 表面的两个闩锁41、将两个闩锁41的移动传递到夹持器43的轴42、具有一端连接到轴42 以及另一端折叠朝向外部的夹持器43、吸收构件公差以确保固定到加热辊14的巻状弹簧 44、以及附接在单元主体45的外侧表面上的把手66(见图10)组成。注意如图10中所示, 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的旋转位置从单元主体45上的把手66的附接位置偏移,这 防止把手66与控制杆部分41c的旋转操作相干扰。 在单元主体45的中央设置沿轴方向穿透的插入孔45b。在单元主体45的一侧表 面形成凸缘45c。在当正在替换加热辊14时在加热辊14的开口端接触的位置处设置环65。 插入孔45b的内直径与引导轴30的外直径的大小大致相同。 两个闩锁41的形状相同。两个闩锁41中的每个都具有旋转部分41a、轴部分41b 以及控制杆部分41c,其中旋转部分41a形成在一端并且其侧表面被形成为半圆形状,轴部 分41b设置在旋转部分41a的内部从而偏离旋转部分41a的厚度方向的中心,控制杆部分 41c设置成相对于旋转部分41a。两个闩锁41被附接到单元主体45从而旋转部分41a跨 过插入孔45b而彼此相对。 轴42的第一端被连接到闩锁41的对应轴部分41b。另外,在相对于连接到轴42 的端的夹持器43的另一端,夹持片43a被折叠从而相对面对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 如图9A和9B所示,巻状弹簧44被插在台阶状弹簧接收部分45d和闩锁44之间。轴42被 插入在弹簧44内,并且闩锁41由弹簧44的弹性力在所有时间被弹性偏置到向外方向。然 而,每个闩锁41都具有侧表面是U形的锁定单元41d (见图10)。 图9A示出了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此时,闩锁41的轴部 分41b被置于靠近单元主体45。因而,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和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 45a之间的间隔变大,如Ll所示。如图7所示,间隔L1比吸收器14c的厚度略大。图10也 示出了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如同图9A中的情形。
如图9B所示,当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内旋转时,闩锁41的轴部 分41b在离开单元主体45的方向移动。随着闩锁41的远离中心,轴42以及夹持器43也 移动,这接下来减小了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和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之间的间隔, 如L2所示。间隔L2比吸收器14c的厚度略小。
(替换加热辊的过程) 接下来,描述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过程。当加热辊14到达其服务寿命末端或要 替换时替换加热辊14以满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需求。 图11是示出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过程的步骤图。如图11所述,在步骤1中,通 过使用保护部件64从加热辊14内抽出灯盒63。由于以上参考图5描述了该操作,这里省 略其重复描述。抽出的灯盒63由刚性保护部件64覆盖。因而,灯盒63在其替换操作过程 中不会被粗心地损坏。 接下来,在步骤2中,如图6所示,从外壳59的通孔59a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插 入引导轴30。外壳59的内圆筒59b、吸收器14d以及夹持部件48引导和夹持引导轴30。 当将引导轴30插入到预定位置时,在引导轴30的裂缝30a中插入制动器31,从而完成引导轴30的附接。 然后,在步骤3中,松开翼形螺钉54以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抽出夹持中央部件 46、轴承51、弹簧52、制动器板53等的夹持部件48。此时,引导轴30的末端部分从框架50 的外侧表面略微向外突出。因而,随同引导轴30的引导,能够平滑地抽出夹持部件48而不 碰撞框架50的开口端。注意由于当抽出夹持部件48时中央部件46从加热辊14分离,中 央部件46和轴承51由弹簧52的恢复力使得与制动器板53接触。 在图6中,附接了引导轴30并且正在抽出夹持部件48,而在图8中,已经抽出了夹
持部件48。 接下来,在步骤4中,通过紧握把手66,从具有倾斜表面30b的引导轴30的末端部 分的一侧插入辅助单元40。此时,如图9A所示,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彼此向外指引。 相应地,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与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之间的间隔变大,如Ll所示。 图12A和12B是示出沿图7的平面X_X截取的吸收器14c和夹持器43的夹持片 43a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2A是示出在辅助单元40被插入加热辊14时的图,以及图12B是 示出辅助单元40被附接到吸收器14c时的图。 如图12A所示,在吸收器14c的内圆周部分,形成能够插入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 的两个切块67从而使得两个切块67彼此相对。如图7所示,当辅助单元40被插入到加热 辊14中时,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穿过切块67并且被置于图7中的吸收器14c的左侧。 当单元主体45的凸缘45c与框架50的外侧表面接触时,停止辅助单元40的插入。
当通过紧握把手66在如图12A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插入的辅助单元40时,夹 持器43的夹持片43a旋转离开切块67并且如图12B所示面对吸收器14c的其它内圆周部 分而不是切块67。换句话说,吸收器14c的其它内圆周部分挤入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 45a和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之间。 当如图13所示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内旋转时,夹持器43的夹持片 43a被通过轴42拖至单元主体45的一侧,这接下来在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与单元主体 45的内侧表面45a之间弹性地夹持吸收器14c的内圆周部分。因此,辅助单元40通过吸收 器14c被附接到加热辊14。 然后,在步骤5中,通过紧握辅助单元40的把手66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抽出处于高 温的加热辊14。此时,外壳59的内圆筒59b可靠地夹持引导轴30,并且吸收器14d的内圆 周部分在引导轴30的外圆周表面上滑动。因而,不需要彼此夹持处于高温的加热辊14部 分,这使得加热辊14的平滑和安全抽出成为可能。即使在加热辊14的抽出之后,中央部件 47和夹持部件49保持自己的原样。图14示出了正在被抽出的加热辊14。
接下来,在步骤6中,将辅助单元40附加到用于替换的新的加热辊14,并且通过使 用引导轴30来装载加热辊14。注意在图中没有示出新的加热辊14,但是其基本配置是相 同的。 然后,在步骤7中,从加热辊14抽出辅助单元40。在步骤S8中,通过使用引导轴 30来附接夹持部件48。在步骤9中,释放制动器31以抽出引导轴30。在步骤10中,将覆 盖具有保护部件64的灯盒63插入到加热辊14中,并且然后从加热辊14抽出夹持部件48, 从而完成灯盒63的附接。
11
注意由于在步骤6中的新的加热辊14的附接是在步骤5中加热辊14的抽出的相 反操作,在步骤7中的辅助单元40的抽出是在步骤4中的辅助单元4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 在步骤8中的夹持部件48的附接是在步骤3中的夹持部件48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在步骤 9中的引导轴30的抽出是在步骤2中的引导轴3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并且在步骤10中的 灯盒63的附接是在步骤1中的灯盒63的抽出的相反操作,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辅助工具由引导 轴30和辅助单元40组成(见图15)。弓|导轴30由具有刚性的金属圆筒体制成。如图15所示,引导轴30的长度比左右 框架50之间的距离略大,并且引导轴30的外直径与夹持部件48的内直径(见图6)、吸收 器14d的内直径以及外壳59的内圆筒59b的内直径的大小大致相同。即使当从固定单元 12的框架50完全抽出灯盒63 (见图8)时,引导轴30也被配置成安装在防止从加热辊14 的对应端的热转移的吸收器14c和14d中。 在引导轴30的圆筒部分的一部分中形成裂缝30a。引导轴30被形成为当将引导 轴30固定到固定单元12时,使得在固定单元12中设置的制动器31能够从如图15中箭头 所示的方向进入引导轴30。另外,在插入方向的引导轴30的末端部分,形成用于使辅助单 元40的安装平滑的倾斜表面30b。 当将引导轴30附接到固定单元12时,通过在外壳59中设置的通孔59a从图像形 成装置的背面(图15中的左侧)插入引导轴30。此时,将引导轴30插入到固定单元12, 直到引导轴30的倾斜表面30b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框架50(图15中的右侧)略微碰撞。 然后,当在如箭头所示的方向降低制动器31并将制动器31插入到裂缝30a中时,将引导轴 30锁定(固定)到预定位置。 辅助单元40具有单元主体45、两个闩锁41、轴42、夹持器43、巻状弹簧44、把手 66以及至少两个推针68。两个闩锁41以能够被在如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使能/不能 与加热辊14的端接合的方式附接到单元主体45的侧表面上。轴42将闩锁41的移动传递 到夹持器43。夹持器43将吸收器14c夹持在夹持器43和加热辊14之间的加热辊14的内 端,从而将加热辊14与辅助单元40接合。巻状弹簧44吸收构件公差以确保至加热辊14 的固定。把手66被附接在单元主体45的外侧表面45b上。两个推针68被以均匀的间隔 布置在单元主体45的外圆周部分附近。根据该实施例,推针的数目与闩锁41相同并且被 布置使得彼此之间具有180°的间隔。 注意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的旋转位置和单元主体45上的推针68的布 置位置从把手66的附接位置偏移,这又防止把手66与控制杆部分41c (见图10)的旋转操 作相干扰。 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具有设置在辅助单元40中的推针(分离单 元)68。设置推针68以对应于由于加热辊14因热变形而使得处于高温的辅助单元40不易 于从加热辊14抽出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紧握加热辊14强制手动地抽出辅助单 元40。然而,由于它的高温,处理加热辊14是危险的,并且需要时间将辅助单元40从加热 辊14中抽出来,这接下来降低了操作本身的效率。为了防止该问题,在加热辊14的轴方向 的来自辅助单元40的力的施加使得可以从加热辊14容易且安全地抽出辅助单元40。
如图15和16所示,每个推针68都由相对于加热辊14的端表面的大直径部分69 和相对于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的小直径部分70组成。在大直径部分69和小直径部 分70之间的边界形成阶梯部分72。另外,在小直径部分70的头部分附近的部分固定锁定 环73。 如图16所示,推针68的小直径部分70被插入在设置在单元主体45的外圆周部 分附近的部分的通孔74中,并且以能够通过通孔74的引导而在加热辊14的轴方向被移动 的方式得到支撑。在相对于通孔74的控制杆部分41c的一侧,形成具有大于锁定环73的 外直径的内直径的凹入切块部分75。 推针68的阶梯部分72被配置为相对于通孔74的第一开口端,并且锁定环73被 配置为相对于凹入切块部分75的底表面,这防止当处理辅助单元40时推针68从单元主体 45掉落。 另外,在如图17A和17B中的虚线小圆71所示的与加热辊14的端表面相对的位 置设置推针68,并且如图18A所示在与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相对的位置设置推针68。
推针68的长度使得小直径部分70从如图18B所示的闩锁41彼此向内指引处的 单元主体45的外侧表面略微突出。另一方面,推针68的长度使得大直径部分69由闩锁41 的控制杆部分41c按压并且从如图18A所示的闩锁41彼此向外指引时的单元主体45a的 外圆周部分突出。 在图18A中,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此时,闩锁41的轴部 分41b被置于靠近单元主体45。因而,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与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 45a之间的间隔变大,如Ll所示。如图19所示,间隔Ll略大于吸收器14c的厚度。
此时,推针68由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按压,这使得大直径部分69从单元主 体45a的外圆周部分略微突出。类似于图18A的情况,图19也示出了两个闩锁41的控制 杆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 如图18B所示,当两个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内旋转时,闩锁41的轴部 分41b在离开单元主体45的方向移动。随着闩锁41的远离中心,轴42以及夹持器43也 移动,这接下来减小了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和单元主体45的侧表面45a之间的间隔,如 L2所示。间隔L2比吸收器14c的厚度略小。此时,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从推针68偏 移,并且大直径部分69容纳在单元主体45a中。相反,小直径部分70从单元主体45的外 侧表面突出。大直径部分60被设置用于获得与加热辊14的尽可能大的接触区域。
小间隔L2使得辅助单元40与吸收器14c接合。因而,加热辊14与辅助单元40 彼此形成为一体,这接下来使得可以将辅助单元40插入到固定单元12和从固定单元12抽 出辅助单元40。另外,如图18A所示,大间隔Ll使得辅助单元40与吸收器14c脱离并且 使得推针68的大直径部分69在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从单元主体45a的外圆周部分突出以将 加热辊14的端表面推动通过环65 (见图19)。因此,辅助单元40被自动地从加热辊14分 离。注意环65由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制成,这提供好的绝缘性。注意大直径部分69设 置在相对于(面对)推针68的加热辊14的端表面的一侧上,从而增加与加热辊14的端表 面的相对区域。(替换加热辊的过程) 接下来,描述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当加热辊14
13到达其服务寿命末端或要替换时替换加热辊14以满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需求。
图11是示出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过程的步骤图。如图11所述,在步骤1中,通 过使用保护部件64从加热辊14内抽出灯盒63。由于参考图5在上面描述了该操作,这里 省略其重复描述。 接下来,在步骤2中,如图6所示,从外壳59的通孔59a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插 入引导轴30。外壳59的内圆筒59b、吸收器14d以及夹持部件48引导和夹持引导轴30。 当引导轴30的插入到达预定位置时,在引导轴30的裂缝30a中插入制动器31,从而完成引 导轴30的附接。 然后,在步骤3中,松开翼形螺钉54以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抽出夹持中央部件 46、轴承51、弹簧52、制动器板53等的夹持部件48。此时,引导轴30的末端部分从框架50 的外侧表面略微向外突出。因而,随同引导轴30的引导,能够平滑地抽出夹持部件48而不 碰撞框架50的开口端。 图6示出了附接了引导轴30以及正在被抽出夹持部48的位置,而图8示出了被 抽出的夹持部件48。 接下来,在步骤4中,通过紧握把手66,从具有倾斜表面30b的引导轴30的末端部 分的一侧插入辅助单元40。此时,如图18A所示,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彼此向外指引。 相应地,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与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之间的间隔被保持大,如Ll 所示。另外,推针68的大直径部分69从单元主体45的外圆周部分突出。
图17A和17B是示出沿图15中的平面Y_Y截取的吸收器14c和夹持器43的夹持 片43a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7A是辅助单元40被插入加热辊14时的图,以及图17B是辅 助单元40被附接到吸收器14c时的图。 如图17A和17B所示,在吸收器14c的内圆周部分,形成能够插入夹持器43的夹持 片43a的两个切块67从而使得两个切块67彼此相对。如图19中所示,当辅助单元40被 插入到加热辊14中时,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穿过切块67并且被置于图19中的吸收器 14c的左侧上。当推针68的大直径部分69通过环65与加热辊14的端表面开始接触时,停 止辅助单元40的插入。 如图17A所示,当通过紧握把手66在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辅助单元40时,夹持器 43的夹持片43a从切块67旋转并且如图17B所示面对吸收器14c的其它内圆周部分。换 句话说,吸收器14c的其它内圆周部分挤入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和夹持器43的夹 持片43a之间。即使旋转辅助单元40,如图17B所示,推针68的布置位置71也相对于(面 向)加热辊14的端表面。 当如图15和18B所示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内旋转时,控制杆部分41c 从推针68分离,并且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被通过轴42拖至单元主体45的一侧,这接下 来在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与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之间弹性地夹持吸收器14c的 内圆周部分,并使得推针68的小直径部分70的端从单元主体45的外侧表面45b突出。因 此,辅助单元40通过吸收器14c被附接到加热辊14。 然后,在步骤5中,通过紧握辅助单元40的把手66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抽出处于高 温的加热辊14。图15示出了当加热辊14将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被抽出时。此时,外壳 59的内圆筒59b可靠地夹持引导轴30,并且吸收器14d的内圆周表面在引导轴30的外圆周表面上滑动。因而,不需要手动夹持处于高温的加热辊14部分,这使得加热辊14的平滑 和安全的抽出成为可能。即使在加热辊14的抽出之后,中央部件47和夹持部件49保持自 己的原样。 接下来,在步骤6中,将辅助单元40附加到用于替换的新的加热辊14,并且通过使 用引导轴30来装载加热辊14。注意在图中没有示出新的加热辊14,但是其基本配置是相 同的。 然后,在步骤7中,从加热辊14抽出辅助单元40。在步骤S8中,通过使用引导轴 30来附接夹持部件48。在步骤9中,制动器31被脱离以抽出引导轴30。在步骤10中,将 覆盖具有保护部件64的灯盒63插入到加热辊14中,并且然后从加热辊14抽出夹持部件 48,从而完成灯盒63的附接。 注意在步骤6中的新的加热辊14的附接是在步骤5中加热辊14的抽出的相反操 作,在步骤7中的辅助单元40的抽出是在步骤4中的辅助单元4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此 时,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c向外旋转,这接下来使得推针68的大直径部分69从单元主 体45a的外圆周部分突出以通过环65按压加热辊14的端表面。因而,能够容易并且快速 地从加热辊14分离辅助单元40。在步骤8中的夹持部件48的附接是在步骤3中的夹持 部件48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在步骤9中的引导轴30的抽出是在步骤2中的引导轴30的附 接的相反操作,并且在步骤10中的灯盒63的附接是在步骤1中的灯盒63的抽出的相反操 作。 另外,在加热辊14附近的结构、灯盒63的附接/附接操作等与第一实施例的相 同。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从如图6所示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图像形成装置的背 面)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插入引导轴30。然而,可以从箭头A所示的方向(图像形成装置的 前侧)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插入引导轴30以固定引导轴。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如图13和15所示,通过使用吸收器14c将加热辊14和
辅助单元40彼此连接。然而,为了将加热辊14和辅助单元40彼此连接,可以在加热辊14
中设置将与辅助单元40接合的连接部分(例如凹入部分、凸出部分以及孔)。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了具有热源的加热辊14的替换。然而,本发明的实
施例可以应用于具有热源的压力辊的替换。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加热辊14涂敷具有墨粉脱模剂和润滑油。然而,本发明 的实施例也可应用于使用墨粉脱模剂和润滑油涂敷压力辊15或加热辊14和压力辊15两 者的固定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第二实施例,使用推针68将辅助单元40从加热辊14分离。然而,可以使用具 有另外配置的例如旋转控制杆的分离单元,该分离单元的动作点按压加热辊14的端表面。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作为本发明另一模式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20A至20F所示,支撑辊部件170主要由支撑辊171、可旋转地支撑支撑辊171 的第一轴172、将第一轴172固定到一个自由端的辊板173、设置在辊板173的基端的第二 轴174、以及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轴174的夹持器板175。 如下所述,当替换加热辊14时,处于大约20(TC的高温的加热辊14从支撑辊171的上方穿过。因而,支撑辊171耐热性能优秀并且由与前表面层14b相同或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以不损坏加热辊14的前表面层14b (见图4)。根据该实施例,加热辊14的前表面层14b由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树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或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树脂的氟树脂制成。支撑辊171由与这些材料相同或相同类型的材料(在该实施例中是氟树脂)制成。 另外,为了防止当加热辊14从旋转支撑辊171的上方穿过时支撑辊171损坏加热辊14的前表面,将支撑辊171形成为鼓形,从而加热辊14的前表面与支撑辊171的前表面点接触。 辊板173的一个侧端被折叠从而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钩176,并且在夹持器板175中形成凹槽部分177以与钩176安装(接合)。凹槽部分177的宽度与钩176的板厚度的大小大致相同。另外,在夹持器板175中形成拉长的孔178,拉长的孔178与凹槽部分177平行地延伸并且在拉长的孔178中插入第二轴174。如下所述,以能够被垂直地移动的方式支撑辊板173。 图20A和20B是示出当从图像形成装置抽出加热辊14或将加热辊14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支撑辊部件170的图。图20A是支撑辊部件170的侧视图,以及图20B是端平面图。如图20A所示,当设置在辊板173中的钩176被插入(被锁定在)形成在夹持器板175中的凹槽部分177时,辊板173保持直立。相应地,如图8所示,出于替换目的,支撑辊171面向框架50的开口部分78。 图20C和20D是示出当支撑辊部件170被从上述操作位置移动到下述备用位置时的图。图20C是支撑辊部件170的侧视图,并且图20D是端平面图。如图20C所示,在如箭头E所示的方向升起辊板173以从凹槽部分177脱离(解锁)钩176。然后辊板173在如箭头F所示的方向围绕第二轴174的中央旋转180度。 图20E和20F是示出当支撑辊部件170处于备用时的图。图20E是支撑辊部件170的侧视图,并且图20F是端平面图,其中辊板173从第二轴174悬挂。相应地,出于替换的目的,支撑辊171在远离框架50的开口 78(见图6)的较低位置处于备用。
图21是示出相对于辅助单元40的支撑辊部件170的布置的图。根据该实施例,使用两个辅助辊部件170a和170b。例如如图8所示,出于替换的目的,在框架50的外侧表面上以及框架50的开口部分78的附近设置两个辅助辊部件170a和170b,从而通过手紧握的辅助单元40的把手66能够平滑地抽出加热辊14。 特别地,在加热辊14下方设置两个支撑辊部件170a和170b。此外,如图21所示,假设穿过加热辊14的辊中央O的垂直线179的位置被限定为0° ,垂直于支撑辊171a和171b的辊轴的中央线180被设置以在从士30。至±60°的范围的角度跨过垂直线179,优选地在从±40°至±50°的范围(在该实施例中为45° )。支撑辊部件170a和170b关于垂直线179对称地布置。通过此布置,当由辅助单元40抽出加热辊时,支撑辊部件170a和170b稳定地支撑加热辊14而不与操作干扰。因而,在加热辊14的抽出处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能够被消除。 图21中的附图标记181表示附接板,在该附接板上对称地设置了支撑辊部件170a
和170b。支撑辊部件170a和170b通过附接板181被固定在框架50之外。 根据该实施例,在加热辊14之下设置了两个支撑辊部件170。然而,也可在加热
16辊14之上设置大约一个或两个支撑辊部件170。在这种情况下,与下部支撑辊部件170a和 170b相同的方式,需要将上部支撑辊170设置在不与通过辅助单元40进行的加热辊14的 抽出发生干扰的位置。注意在上部支撑辊部件170和加热辊14之间需要有预定量的间隙, 从而不增加相对于加热辊14的约束力。
(替换加热辊的过程) 接下来,描述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过程。当加热辊14到达其服务寿命末端或要 替换时替换加热辊14以满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需求。 图22是示出用于替换加热辊14的过程的步骤图。如图22所述,在步骤1中,通 过使用保护部件64从加热辊14内抽出灯盒63。由于参考图5在上面描述了该操作,这里 省略其重复描述。抽出的灯盒63覆盖具有刚性保护部件64。因而,灯盒63在其替换操作 过程中不会被粗心地损坏。 接下来,在步骤2中,如图6所示,从外壳59的通孔59a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插 入引导轴30。外壳59的内圆筒59b、吸收器14d以及夹持部件48引导和夹持引导轴30。 当引导轴30的插入到达预定位置时,在引导轴30的裂缝30a中插入制动器31,从而完成引 导轴30的附接。 然后,在步骤3中,松开翼形螺钉54以在如箭头B所示的方向抽出夹持中央部件 46、轴承51、弹簧52、制动器板53等的夹持部件48。此时,引导轴30的末端部分从框架50 的外侧表面略微向外突出。因而,随同引导轴30的引导,能够平滑地抽出夹持部件48而不 碰撞框架50的开口端。注意由于当抽出夹持部件48时中央部件46从加热辊14分离,中 央部件46和轴承51由弹簧52的恢复力使得与制动器板53接触。 此时,由于支撑辊部件170的支撑辊171处于如图6所示的备用状态(放置在下 部位置),在抽出夹持部件48中不会发生问题。 接下来,在步骤4中,通过紧握把手66,从具有倾斜表面30b的引导轴30的末端部 分的一侧插入辅助单元40。此时,如图9A所示,闩锁41的控制杆部分41彼此向外指引。 相应地,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与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之间的间隔变大,如Ll所示。 图12A和12B是示出从图7中的箭头X_X方向所看到的吸收器14c和夹持器43 的夹持片43a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2A是示出辅助单元40被插入加热辊14中时的图,图 12B是示出辅助单元40被附接到吸收器14c时的图。 如图12A所示,在吸收器14c的内圆周部分,形成能够插入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
的两个切块67从而使得两个切块67彼此相对。如图7所示,当辅助单元40被插入到加热
辊14中时,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穿过切块67并且被置于图7中的吸收器14c的左侧上。
当单元主体45的凸缘45c与框架50的外侧表面接触时,停止辅助单元40的插入。 当通过紧握把手66以预定角度旋转辅助单元40时,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脱离
切块67并且如图12B所示面对夹持器43的其它内圆周部分。当如图13所示闩锁41的控
制杆部分41c彼此向内旋转时,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被通过轴42拖至单元主体45的一
侧,这接下来在夹持器43的夹持片43a与单元主体45的内侧表面45a之间弹性地夹持夹
持器43的内圆周部分。因此,辅助单元40通过吸收器14c被附接到加热辊14。 然后,在步骤5中,将辅助辊171移动到其操作位置并锁定。为了执行该操作,图20E中示出的辊板173在相对于箭头F的方向被旋转180度,并且钩176被安装到凹槽部分 177。通过该移动,出于替换的目的,支撑辊171面向图8所示的框架50的开口部分78。
然后,在步骤6中,通过紧握辅助单元40的把手66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抽出处于高 温的加热辊14。此时,外壳59的内圆筒59b可靠地夹持引导轴30,并且吸收器14d的内圆 周部分在引导轴30的外圆周表面上滑动,并且从框架50突出的加热辊14的部分由支撑辊 171a和171b稳固地支撑。随着加热辊14的抽出,支撑辊171a和171b旋转。图23示出了 在支撑状态中的加热辊14。如图23所示,加热辊14由支撑辊171a和171b在两个接触点 P支撑。因而,不需要手动地夹持处于高温的加热辊14的部分,这使得加热辊14的平滑和 安全的抽出成为可能。 即使在加热辊14的抽出之后,中央部件47和夹持部件49保持自己的原样。图14 示出了正在被抽出的加热辊14。 接下来,在步骤7中,将辅助单元40附接到用于替换的新的加热辊14(未示出), 并且通过使用引导轴30来装载加热辊14。此时,使用支撑辊171a和171b来使得加热辊 14的平滑插入成为可能。 然后,在步骤8中,将支撑辊171a和171b解锁并移动到它们的备用位置。上面参 考图20A至20F描述了该操作,因而这里省略其重复的描述。 然后,在步骤9中,从加热辊14抽出辅助单元40。在步骤SIO中,通过使用引导 轴30来附接夹持部件48。在步骤ll中,脱离制动器31以抽出引导轴30。在步骤12中, 将覆盖具有保护部件64的灯盒63插入到加热辊14中,并且然后从加热辊14抽出夹持部 件48,从而完成灯盒63的附接。 注意由于在步骤7中的新的加热辊14的附接是在步骤6中的加热辊14的抽出的 相反操作,在步骤9中的辅助单元40的抽出是在步骤4中的辅助单元40的附接的相反操 作,在步骤10中的夹持部件48的附接是在步骤3中的夹持部件48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在 步骤11中的引导轴30的抽出是在步骤2中的引导轴3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并且在步骤12 中的灯盒63的附接是在步骤1中的灯盒63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因此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根据第三实施例,当替换加热辊14时,通过使用图13所示的吸收器14c将加热辊 14和辅助单元40彼此连接。然而,为了将加热辊14和辅助单元40彼此连接,可以在加热 辊14中设置将与辅助单元40接合的连接部分(例如凹入部分、凸出部分以及孔)。
根据第三实施例,支撑辊用作支撑部件。然而,也可使用例如具有能够在例如一个 方向旋转的球以及具有不旋转的弧状突出的其它支撑部件。 根据第三实施例,整个支撑辊由氟树脂制成。然而,支撑辊、球或突出的主体可以 由具有例如金属的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在其前表面层涂敷有氟树脂。 根据第三实施例,描述了加热辊14的替换。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具 有或不具有热源的压力辊15的替换。 根据第三实施例,加热辊14涂敷具有墨粉脱模剂和润滑油。然而,本发明的实施 例也可应用于使用墨粉脱模剂和润滑油涂敷压力辊15或加热辊14和压力辊15两者的固 定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辊的抽出方向的末端 部分设置了辅助单元连接部分,辅助加热辊的抽出的辅助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到该辅助单元连接部分,并且用于抽出加热辊的辅助单元能够被与固定单元分离。因而,固定单元能够比 专利文件l中描述的固定单元縮小。另外,在正常打印操作中辅助单元与固定单元分离。因 而,辅助单元不会由于固定单元的热而被加热到高温,这接下来能够改善当替换辊时的可 使用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体地连接到加热辊的热转移防止部件被用作辅助单元连 接部分。因而,不需要提供具有专用辅助单元连接部分的辊,这接下来解决了使固定单元的 结构复杂并增加其大小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轴承夹持部件内设置了夹持引导轴的内圆筒。因而,当替 换辊时,引导轴由内圆筒可靠地夹持,这接下来使得加热辊的安全和平滑替换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了锁定单元以防止引导轴的位置移动。因而,引导轴的 功能被可靠地执行,这接下来使得加热辊的安全和平滑替换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引导轴由热转移防止部件夹持。因而,引导轴的姿势被稳 定,这接下来使得加热辊的安全和平滑替换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替换辊的辅助工具具有可拆卸地附接到固定单元的引
导轴以及被外部地安装到引导轴的端内以插入和抽出加热辊的辅助单元,并且引导轴和辅
助单元能够被从固定单元分离。因而,固定单元能够比专利文件l中描述的固定单元縮小。
在正常打印操作中引导轴和辅助单元与固定单元分离。因而,引导轴和辅助单元不会由于
固定单元的热而被加热到高温,这接下来使得加热辊的简单和安全替换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由于其热源而处于高温的辊也能被简单和安全地替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由于其涂敷的墨粉脱模剂或润滑油而难于处理的辊也 能被简单和安全地替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辅助单元具有夹持加热辊的辅助单元连接部分的夹持单元
以及执行夹持单元的夹持操作的操作单元。因而,辅助单元被可靠地连接到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辅助单元具有按压辊的端表面以从加热辊分离辅助单元的
分离单元。因而,辅助单元被快速和可靠地从加热辊分离,这接下来使得辊的快速替换操作
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均匀的间隔在辅助单元的外圆周部分布置了多个分离单 元。因而,以整体很均衡的方式将辅助单元从加热辊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分离单元具有以能够在辊的轴方向被移动的方式而由 辅助单元支撑的推针。当按压从辅助单元突出的推针的端时,推针按压加热辊的端表面以 将辅助单元从加热辊分离。因而,分离单元的配置简单,并且辅助单元的结构不变得复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执行用于夹持辊的辅助单元连接部分的夹持单元的夹持操 作的操作单元按压推针。因而,当取消由夹持单元对辅助单元连接部分的夹持时,辅助单元 也被由推针从辊分离。另外,引导轴和辅助单元组合使用,这接下来使得加热辊的平滑和安 全替换操作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了保护部件。因而,平滑地执行灯的集体替换,并且能 够避免在灯的替换过程中导致的对灯的损坏。结果,获得了高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部件由纸筒制成。因而,保护部件易于获得,并且能够
19降低保护部件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离单元能够将辅助单元快速并可靠地从加热辊分离。因 而,辊的替换操作能够变得更高效。 本发明不限于特别揭示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改变和 变型。
权利要求
一种固定单元,包括加热辊;压力辊,能够与所述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压力辊中的一个能够被沿着辊的轴方向抽出;以及辅助单元连接部分,用于辅助辊的抽出的辅助单元被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辅助单元连接部分并且所述辅助单元连接部分设置在辊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辊包括热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辊涂敷有墨粉脱模剂或润滑油。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单元连接部分包括设置在辊的一个开口端附近的区域内的热转移防止部件, 并且所述热转移防止部件与辊形成为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单元,还包括 轴承;轴承夹持部件,其夹持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夹持部件设置在一侧的一个端 部分附近,该一个端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端部分,该另一个端部分具有将被替换的辊的所述 辅助单元连接部分;以及内圆筒,设置在所述轴承夹持部件的里面并且夹持引导轴,所述引导轴被从所述轴承 夹持部件的里面插入到辊的里面,从而引导将被替换的辊的插入和抽出。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固定单元,还包括锁定单元,防止所述引导轴的位置移动,所述引导轴插入在辊的里面从而引导将被替 换的辊的插入和抽出。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固定单元,还包括热转移防止部件,设置在一侧的开口端附近的区域内,所述开口端与端部分相对,所述 端部分具有将被替换的辊的所述辅助单元连接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转移防止部件的内直径与引导轴的外直径的大小大致相同,所述引导轴插入在 辊的里面从而引导将被替换的辊的插入和抽出。
8. —种固定单元,包括 加热辊;压力辊,能够与所述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压力辊中的一个能够被沿着辊的轴方向插入和抽出;用于替换的开口 ,形成在与能够被插入和抽出的辊相对的框架中;以及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部以及所述用于替换的开口附近,以支撑将被抽出和插入的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接触辊的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前表面部分由具有滑动属性的材料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具有由氟树脂制成的前表面层,并且接触辊的所述支撑部件的部分由氟树脂制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单元,还包括 可旋转转子,至少设置在接触辊的所述支撑部件的部分。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辊通过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点接触支撑。
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能够在支撑辊的操作位置与远离所述操作位置的备用位置之间往返运动,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锁定单元,将所述支撑部件保持在所述操作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穿过辊的辊中央的垂直线上的位置被限定为0°时,至少两个支撑部件被设置在从±30°至±60°的范围内以支撑辊的下部部分。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件关于所述垂直线的中央被对称地设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中的一个也设置在将被插入和抽出的辊的上部部分,以在辊的所述上部 部分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具有间隙。
17.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单元,将图像载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具有加热辊以及能够与所述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的压力辊,并使得具有 转印在其上的所述墨粉图像的所述介质穿过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压力辊之间的间隙以将所 述墨粉图像固定到所述介质上。
18. —种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沿辊的轴方向抽出和替换加热辊以及能够与所 述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的压力辊中的一个,辊替换辅助工具包括引导轴,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固定单元以穿透通过在将被替换的辊的轴方向的穿透而 形成的开口 ;以及辅助单元,可拆卸地附接到设置在将被替换的辊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的辅助单元连 接部分,并且从外部地安装到所述引导轴的端部分中以插入和抽出辊。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辊包括热源。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固定单元的辊替换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辊涂敷有墨粉脱模剂或润滑油。
全文摘要
揭示了一种固定单元,包括加热辊;压力辊,能够与加热辊进行压力接触,加热辊和压力辊中的一个能够被沿着辊的轴方向抽出;以及辅助单元连接部分,用于辅助辊的抽出的辅助单元被可拆卸地连接到辅助单元连接部分并且辅助单元连接部分设置在辊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776859SQ20101000214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8日
发明者小野寺健, 川道源一郎, 泽畑昌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